学科哲学

2022-02-19 05:27柯澄江
当代体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传接球接球运球

柯澄江

目前,中小学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教育愈加重视,篮球是中学生体育教学的重要部分。因此,如何提高篮球教学效率已经成为当前中学教育研究的重点问题。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技能,本文从学科哲学角度出发,探究了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在中学篮球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从运球单元、传接球单元、投篮单元和移动单元四个方面出发,给出了实践策略,并针对性地研究了以赛促学篮球教学模式应用过程的注意事项。

1 引言

在新时期背景下,国民对于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体育教学也成为中学教育大纲中的重要任务,如何提高素质教育教学质量已经成为了当今中学教师的共同目标。为此,很多教师也开始积极地寻求不同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是指通过比赛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愿意学习,将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应用到中学体育教學中,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提高学习篮球的兴趣,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篮球锻炼,从而达到乐于学习和享受学习的目的。

虽然以赛促学不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但是在中小学篮球体育教育中应用较少,对于相关方面的研究也屈指可数,因此本文探究了以赛促学在中学篮球教学模式的实践。

2 以赛促学教学内涵

从字面上理解,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就是通过比赛的方式,让学生产生更高的学习兴趣,通过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检验学生是否熟练地掌握知识技能,还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自己学习的不足,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教师也可以针对学生的问题加以总结。比赛成绩一旦出来,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篮球教学是一种技能课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精神,也会锻炼学生的竞赛精神。因此,篮球教师可以大胆尝试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将这种教学模式与其他教学模式相结合,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3 以赛促学篮球教学模式的实践策略

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可以在运球单元、传接球单元、投篮单元和移动单元四个方面进行实践。本文从这四个角度出发,分别探讨了以赛促学篮球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方式。

3.1 技能、体能、运用——运球单元的实践策略研究

运球技能竞赛模式可以通过开展保卫森林的模式让学生更好地提高运球能力。将多个标志桶整齐地排列在篮球场中间,将学生分为两组,第一组负责推倒标志桶,第二组负责保护标志桶,两组同学在运球状态下同时开始比赛,在规定时间内推倒或扶起标志桶一方的人获胜,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既要运球,还用手来操纵标志桶,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原地运球能力,同时可以加强学生的行进运球能力。这种竞赛模式能够很好地提高运球学习的趣味性,学生通过原地运球和行进运球来强化自身运球能力,由于在运球训练过程中增加了标志桶,所以运球的难度也得以提高。学生在运球的过程中必须要观察场上的状态,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比赛技能,同时能够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设立比赛规则,在比赛过程中学生必须保持运球状态,且标志桶必须要用手扶起或推倒,如果用脚踢标志桶或者出现球出界的行为,学生被认为犯规,将受到淘汰的惩罚。设立有效的比赛规则,可以让学生培养很好的篮球比赛意识,让学生减少学生在未来篮球比赛中出现犯规的情况。

体能比赛主要是锻炼学生行进间运球的能力,在篮球场中间放置一个标志球,将学生分为多组,每个学生都要通过五个标志桶才能到达标志,要求学生在到达标志球后,用非运球的那只手捡起标志球,然后将标志球放到规定的标志桶内。从另一侧绕过五个标志桶,返回起点,当这个学生返回起点后,下一个学生才能出发。每个小组的学生数量相同,在完成同样任务的前提下,用时最短的小组为获胜小组。这样的比赛模式要求学生全程都要控球,学生既可以用单手控球,也可以用双手控球,这种模式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速度、变向和控球节奏,是篮球运动员想要突破防守的基础锻炼。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想要快速完成任务,就必须要采用急停急起的方法,同时要具备一定的克服障碍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自己的控球能力。

教师运用竞赛能够提高学生的争抢球的能力和运球能力,将学生分为两组,站在篮球场的中间线两侧站立,在中间放置一个篮球,当学生全部站好,教师下达口令,学生需要快速地抢球,拿到球的同学要向对方的底线推进,而没有拿到球的同学们需要积极的防守,防止对方的运动员将球推到底线。如果拿到球的一方能够将球推入防守一方的底线,则要求他们得分。反之,如果防守的一方能够顺利取得篮球,并将篮球推到另一方的底线,则为得分。由于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的接触比较多,所以在接触过程中要防止同学出现打手、拉人、阻挡等动作,一旦出现这些动作,犯规较轻的同学需要交换球权,犯规较重的则取消得分。这种竞赛模式可以锻炼学生的折返跑能力,而在篮球比赛中,折返跑也是最常用的移动形式。通过这样的锻炼模式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专项技能,学生在得到球后会快速地进攻,而另一侧的同学也需要主动防守,这对学生的反应能力和预判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为了得分,学生不仅要对方向节奏和速度有很好的把握,同时要能够很好地了解对方的意识。由于没有将投篮动作设立为得分动作,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会更加注重运球方面的技术。而在这个过程中,对于违规动作的处罚,也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比赛中减少违规的出现,提高学生的运球能力和防守意识。

3.2 技能、体能、运用——传接球单元的实践策略研究

从技能方面对传接球进行训练,可以将同学们分成四组,每组有三名同学,以三角形的方式站立,学生通过胸前传接篮球。学生们传接篮球的方向要保持一致,四组都为顺时针或者逆时针。在传接球过程中,学生要想顺利得到球或者传递篮球,必须要保证动作标准。在规定时间内,统计四组四个小组传接球的次数、次数最多的小组为获胜小组。传接球的动作可以为单手传接球,也可以为击地传接球。由于场地不同,所以传接球的距离,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略微地调整。

传统的传接球练习都为单纯的一对一技术练习,这种练习模式非常固定,所以学生很容易产生枯燥的感觉,进而出现厌学情绪,而以三角方式进行传接球,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改变距离和传接球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动力,进而增强促进学生的技术发展。

通过三角形跑位传接球使学生进行体能竞赛。用标志桶设立一个三角形,让学生在这个三角形内部进行跑位移动,每到达一个角,学生就要向另一名站在固定位置的同学传一次球,传球之后要继续移动,这一过程需要学生能够迅速地移动,并且保证传接球的技术规范。统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传接球次数最多的学生,完成次数最多的学生为获胜同学。通过三角形跑位传接球来取代传统的惯用直线传接球,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体能,也能够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学生想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更多次的传接球,就要尽可能地保证动作规范,从而提高速度,这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空间感,增强学生在篮球比赛场上的移动意识。

通过3V3传接球竞赛来提高学生的竞赛意识。学生共有六个人,每三个人为一组,一组负责传接球,一组负责防守。负责传接球的同学如果能够完成三次传接球,则获得一分。在传接球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运球移动、无球跑动来相互配合,从而达到传接球的目的。而防守的学生需要一直盯着传球运动员的动作,找准时机,从运动员手中抢到篮球,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学生出现违例或者犯规动作,则被认定为淘汰。这种比赛模式与真实的比赛模式更加相近。而传球的学生需要寻找时机快速传球,在传球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传球的距离,也要考虑传球的力度和准确度,而防守的学生必须要时刻盯着传球的运动员,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抢到球,这种模式能够直接提高学生的传接球技术。

3.3 技能、体能、运用——投篮单元的实践策略研究

投篮在篮球比赛中十分重要,因此必须要加强学生的投篮技能训练,可以通过积分赛来提高学生的投篮技能,将学生分为若干组,让学生通过标准的姿势进行投篮练习,如果学生在投篮过程中接触到球网,则记为一分,接触到篮筐和篮板,则记为二分,进球即记为三分。统计在规定时间内,不同小组得分情况得分情况,得分最多的小组为获胜小组。投篮练习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发力顺序、投篮姿势和投篮力度,由于基础训练不对投篮距离进行要求,所以学生可以更快地融入到练习中,不会因为借力而出现动作变形。相比于传统的比赛规则,这一比赛规则更加簡单,能够鼓励学生更好的融入到其中,学生只要接触到篮网就能得分,积极性也能够得以提高,而学生为了得到更高分会不断地提高技术来增强命中率。

利用篮下跑位、投篮积分赛锻炼学生的体能。将学生分成两组,让学生分别站在篮板的后方,两组学生一起投球,统计在规定时间内投中率最高的小组。这一模式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篮下跑位,同时能够让学生产生自己抢篮板的意识,从体能和技术两方面帮助学生提高篮球能力。由于设立小组模式,所以学生们会产生合作意识,每个学生都会格外珍惜投篮机会,把握每次机会,争取投中。

运球、停球和接球组合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运球能力,这一模式相对较难,需要学生完成三步上篮和自抢篮板。当学生完成这一系列动作之后,会站至罚球线投篮,如果学生能够命中,则获得胜利。实际的篮球比赛投球模式并不固定,运动员必须要将运球、停球和接球三种模式组合到一起,因此要练习这三种模式。学生通过这三种模式不断配合来提高命中率,这样在真正的篮球比赛上,学生可以选择可以在合理的时机,选择正确的。选择正确的姿势,从而保证得分情况。

3.4 技能、体能、运用——移动单元的实践策略研究

通过快速移动街球来锻炼学生的移动技能。用标志桶在篮球场上设立矩形,学生位于矩形内,教师反复改变篮球的位置,学生必须要通过不同的形式移动才能接球。例如,如果教师从左前方向学生传球,学生必须要侧向前移接球。而如果教师从后方进行传球,学生必须要向后跑才能接到球。教师不断改变传球的角度,学生篮球场的矩形内部来回折返,统计学生的接球次数,接球次数最多的学生为获胜同学。这种模式能够同时锻炼学生的向前跑、后退跑、侧身跑、横移等不同的移动方式。教师所处的位置不同,学生需要选择的方式也不同。因此,学生必须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只有这样才能快速反应,选择正确的方式接球,否则就可能导致自己接球失败。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拥有正确的移动技术。

通过图形跑竞赛锻炼学生的体能,当学生从起点出发之后,在篮球场的固定图形上跑步。跑步方式可以采用滑步横移、左侧身跑、右侧身跑等,当学生完成不同形式的图形跑之后,统计学生的用时时间,用时最短的学生为获胜同学。这种竞赛模式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体力,而且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锻炼移动技能,掌握专项移动体能。这样在篮球比赛中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完成高难度动作。

通过空位接球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运用能力。以三个同学为一组,一个负责接球,一个负责传球。而一个负责全程防守接球的学生。每个人都是独立得分,如果防守人能够顺利地阻挡则为获胜,如果接球人能够顺利地接到球,则接球人获胜。这种模式会让学生不得不通过多种跑步方式来实现防守或者接球,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移动运球能力。

4 以赛促学篮球教学模式的实践注意事项

实践结果表明,以赛促学这种教学模式是非常有效的,不仅能够提高中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也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投篮技术。但是,在实施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必须要全程注意以下几点:

赛前热身。篮球比赛与其他比赛不同,非常激烈,同学们在比赛中为了争夺篮球,很容易你追我抢,所以可能会产生运动损伤。中学生的身体正是养成阶段,一旦出现运动损伤。则会严重影响自己的身体状况,甚至会对学业都造成影响,因此必须要进行准备活动,赛前热身,防止比赛过程中出现拉伤。教师还要向学生们普及急救知识,一旦学生出现拉伤。运动要。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有效地处理。

巧妙地将以赛促学模式与其他模式结合,防止由于以赛促学模式过于频繁而降低学生的兴趣。虽然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但是不能够过于频繁。如果过于频繁使用这种教学模式,就会丧失原本的意义,学生为了得到成绩而不得不加强训练,这样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赛促学模式可以作为普通教学模式的“调味剂”,让学生们在学习基础篮球的基础知识和锻炼之后,进行适当地调整放松,增强学习过程的趣味性。

要及时进行赛后总结。无论篮球比赛是何种模式,教师和学生都要进行赛后总结,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端,既可以口头总结,也可以书面总结,通过总结来提升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运用效果。

教师还要注意学生的品德教育。无论是任何教学模式,德育教育始终是放在第一位的。学生不能为了取得成绩,就不顾同学的身体安危,与同学恶意碰撞。即使是在篮球比赛中学生们也要团结互助,礼貌待人,尊重比赛规则保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思想。

5 结语

竞赛能够很好地检验学生篮球学习的能力。因此,篮球教师可以设立不同类型的竞赛,通过这些竞赛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篮球的动力,进而提升篮球教学效果。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惯用的思维和竞赛规则,针对性地设立竞赛模式,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比赛环境中提升技能。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意把控其他模式与以赛促学模式之间的结合方式,争取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华侨中学)

猜你喜欢
传接球接球运球
篮球传接球技术的训练与实战研究
大树的日常
完形填空一则
提高学生足球接控球能力游戏三例
关于中小学传接球教学的三点思考
幼儿园大班篮球运球活动的实践探索研究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单元教学微型专题
“双人运球”乐翻天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