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忠杰
体育是丰富学生体育知识、提升体育锻炼技能及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指数的重要学科,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体魄,还可以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然而目前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了学生道德与心理的成长与发展。新课标对于体育教学在目标、内容及过程方面提出了重要要求,教师要改变目前高中体育教学效率较低的局面,创新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是关键。教师要根据高中体育教学特点及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不断反思体育教学过程,从而提炼更适合学生发展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提升学生的体育素质与道德认知,提高高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体育是一门运动训练性科目,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体育训练的相关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锻炼的方式方法。但是在目前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讲解示范性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很大比重,这样一来,学生自主思考与锻炼的空间就相对缩小,严重影响了高中体育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根据高中体育教学效率较低的现状,采取有效的思路与方法进行体育教学,在教学中融入德育,就显得至关重要。要实现思路与方法的创新,教师首先要对现有教学情况进行分析与反思,有针对性地完善、改进、优化、创新教学思路与方法。目前高中体育教学通常存在如下问题:
高中学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文化课课程学习需要赶进度,需要进行新授课与复习,时间非常紧张,学生的情绪也处于紧张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学生不能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更不能良好地接受德育,只专心于文化课的学习与复习,对体育课持排斥态度,不愿意拿出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甚至出现了体育课上学习文化课的现象,利用体育课时间进行文化课的讨论与探究,没有把注意力投入到体育课锻炼中。出现这种问题的重要原因是学生没有正确认识体育课程与文化课之间的关系,没有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学生的身体素质需要坚持长期训练,才能得到提高,如果只专心于文化课学习,把自己封闭于文化课学习状态,身体素质就不能得到有效发展,各种器官会因为得不到锻炼而影响身体发育,甚至会出现身体的不适及各种各样的疾病,可谓是得不偿失。学生体育技能提高了,体育活动正常了,才能更好地接受教育,才能保持身体的能量,从而更有精力地投入学习,实现体育与智育的同步发展。
如今的体育项目在长期发展中已经较为成熟,并且形成了相应的规模,然而目前体育项目布局不合理的问题依然存在,体育项目在教学中所取得的效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学校一些项目的设计与布局没有结合本地教学实际科学地进行利用与开发,忽视了德育元素的开发;教师没有根据高中学生特点及项目特点组织富有趣味性的体育活动,所开发的项目不能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缺乏参与热情,体育教学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益。
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受社会与生活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出现一些道德和心理问题,体育训练则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的心理进行锻炼的良好手段。但是有的学生已经存在道德与心理问题,不敢进行相应训练,看到相应的体育训练项目就产生胆怯心理,对自己缺乏自信,这些都需要教师进行辅导与疏导,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认真学习体育知识,享受体育锻炼带来的快乐与成功,增强学生体育学习的自信心。有些教师在具体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忽视德育,不注重体育精神的传播与渗透,体育项目训练没有针对学生的道德问题进行相应的设置,而是更多地强调体育知识及技能的培养与提高,对于学生的道德问题鲜有关注,没有认识到道德问题与体育训练的关系,导致体育教学质量不高,学生体验不深,教学效果不明显。
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采取的是讲解式教学方法、灌输性知识传授和示范性讲解演示,导致体育教学了无生趣,学生也缺乏学习的动力。教师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反思,了解学生兴味索然的原因。要想为高中体育教学注入活力,就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思路与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新颖而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氛围。实现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的创新,可以更好地关注学生身体素质与道德的发展,在体育项目锻炼中让学生实现身体与心理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同时,教师要促进学生探究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提高,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让学生体会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增强体育技能,正确处理文化学习与体育课的关系,增强道德观念,从而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智力、道德认知与体力的同步发展。
1.创新教学指导思想
无论任何学科,要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形式的创新,第一步就是实现教学指导思想的创新,如果教学思想不进行创新,教学观念还是固守传统,也就不可能实现教学形式、内容等方面的创新。体育教学思路的创新,是实现目标、形式、内容创新的基础性条件。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精神,认真学习新课标规定的三维教学目标,不仅要注重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还要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体育教学应该落实体育知识技能目标,以让学生掌握体育运动技能为中心,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根据学情,确立切实可行的德育目标,从德育过程的优化、内容的完善与丰富等层面,进行全面的改革与创新。同时,教师要紧密结合高中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相应项目的设置及相应环节的设计,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不仅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还要锻造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教师不仅要立足于体育学科的教学,还要鼓励学生把体育锻炼中形成的良好道德品质及学习意志,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2.重视德育渗透
高中体育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体育课程的开放性、趣味性、挑战性功能,有别于其他学科的封闭性与半封闭性教学内容与方式,体育学科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及组组互动的频次更高,可以在情感上拉近彼此的距离,可以使学生心情放松,愉悦地参与教学活动,因此,体育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德育优势。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融入一些德育元素,使体育锻炼更富有情感、更有趣味性。如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些体育游戏活动,通过分组合作,促进学生形成团结协作意识,通过相应的游戏性竞技活动,促进学生形成竞争意识与乐于追求上进的精神。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潜移默化的,是在无形中进行的,可谓润物无声。学生的道德认知提高了,也会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从而产生更强的学习动机,而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了,也会敏感地捕捉蕴含于体育项目中的道德元素,实现体育教学与德育渗透的同步融合,在提升学生身体机能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与发展。
3.重视智力开发
在一般的认知理念里,体育教学是增强学生体魄与心理健康的重要学科,而没有注重在体育锻炼中开发与发展学生的智力。体育项目中有诸多智力因素,体育的智力性功能,也给体育教学赋予了智力培养的重任。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只是告诉学生做什么与怎样做,而没有告诉学生为什么这样做。创新体育教学就是进行更深层次的全面性教学,不仅让学生了解动作要领,还要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遵守这样的动作要领。教师可以通过启发诱导开发学生智力,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如教学跳高、跳远及跑步的动作要领时,可以让学生了解人体运动的规律,并且要融入物理力学等基本知识,如长跑运动时怎样用力,怎样进行力量分配,等等,这些不仅涉及相应的科学知识,还有诸多智力元素,教师可以通过动作要领的教学,在体育锻炼实践中开发学生智力。
1.创新教学方案
教学方案是实施创新教学的基础。体育教师要立足创新理念,在制订教学方案时以新课标为引领,深刻体会新课标中的创新教育元素及内容。教师要在方案的制订上关注学生的道德发展,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乐于体验。教学方案的制订要遵循差异性原则,实施科学教学,提升教学效益。如高中学生个性与体能之间存在着差异,在道德认知方面也参差不齐,教师不可能以“一刀切”的方式进行教学,因而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够在体育锻炼中有所收获,增强学习自信。教学方案的创新要注重生本教学理念的落实,教师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影响与感染学生,以良好的言行,对学生实现道德和价值观的引领,使学生乐于与同伴及教师合作交流,敢于提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合作与探究,或向教师请教,全面提升体育水平。体育教学的创新不仅要用科学的方法提升学生的体魄与体能,还要重视道德教育的融入,教师要树立大众教育思想,要面向每个学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2.创新教学方法
多媒体在体育教学的优化与创新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有些体育要领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呈现与展示,如可以运用慢动作的方式,进行分解性播放与特写式播放,让学生更清晰地观察体育要领,再结合实际训练掌握体育要领。同时,多媒体的形象性可以为体育教学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我国运动员在世界体育舞台上的精彩表现,向学生展现优秀运动员奋斗不息的精神,了解运动员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这些都可以在精神与心理上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情感与决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在合作学习环节,教师要强化对学生观察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评价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觉借助网络信息技术等途径了解体育故事,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使学生学会团结合作,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教师要反思目前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由此产生的诸多弊端,并且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思路与方法的创新。教师要根据体育学科教学的特点,关注学生的差异性,采取差异性教学策略,并且在教学中融入德育内容,提高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