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振峰
长久以来,数学教学的重心都是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强调对学生数学理论认知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全面成长与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的关注明显不足。而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数学教学不仅要承担起传授知识的任务,还需要承担起相应的育人重担,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实现思想认知、审美水平、实践能力等的全面发展。在数学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式,能够对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进行综合培养,正是契合素质教育要求、新课程标准以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的重要方式,值得围绕其展开研究与探索。
立德树人背景下,德育在小学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已然成为育人的根本。这意味着德育不仅要基于思想政治课、道德与品质课、语文课等加以实践,还需要在其他课程中进行渗透,进一步拓宽德育的路径和渠道,为德育的实践提供更加多样化而有效的载体。其中数学这门以抽象思维、理论知识和计算为重点的课程,也需要渗透德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数学课程与德育的关系都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不少数学教师缺乏基于数学教学活动渗透德育的意识,在实践中也难以将具体的数学知识与德育内容进行紧密结合。实际上,在全面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数学同样是构建德育体系的重要课程。推动德育和数学基础知识教学、数学素养培养的有机融合,能够强化二者间相辅相成的关系,通过二者之间的互促作用实现德育水平和教学水平的同步提升,在实践层面具有高度可行性。而且不管是教材内容还是数学历史,又或者是数学知识及其应用所蕴含的科学思维、深奥哲理等,都能为德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提供更多可能性。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能够充分发挥数学本身的优势,为德育实践提供新颖载体,为德育的全面覆盖提供必要支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知不觉地实现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的良好发展。德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入也能为后者注入新的活力,促使教师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层面进行创新,强化数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深化数学课堂与生活实践的紧密联系,促进教学效果的改善以及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立德树人背景下,德育在小学数学中的渗透价值很大,然而有的教师的认知较为滞后,并没有充分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更不能准确把握数学教学与德育间的紧密关系,在思想和行动上难以有效渗透德育。尤其是有的教师德育水平较低,缺乏系统化的理论学习,对德育方式的把握有所不足,自然很难在实践中根据实际需要强化德育管理,并不能在教学中很好地引导学生实现思想认知、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的良好发展。
要想在数学课程中渗透德育,对教材内容进行挖掘和处理十分必要。一直以来,教材都是数学课程教学的基础,是教学的核心部分,课堂教学内容往往是基于教材内容延伸、拓展、调整、优化而来。在渗透德育这一背景下,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元素能够很好地从内容层面推动数学教学与德育的有机融合,在不影响正常数学课程教学秩序的前提下渗透德育。然而有的教师在实际挖掘教材时并没有全面、深入地进行综合分析与深度考量,只是简单地从表面出发,点明包含明显德育元素的故事。这种停留于表面的德育素材挖掘方式,会导致来自教材的德育内容十分有限,并且覆盖范围较小,并不能系统、深度地引导学生实现思想品德的良好发展。
德育渗透是一门“技术活”,需要科学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加以实践,才能保障实际渗透效果。有的教师对此缺乏正确认知,再加上德育能力较弱,德育渗透经验较为有限,在实践中往往会采取说教这种单一且不受学生欢迎的方式进行德育渗透。长此以往,德育和数学教学之间很容易产生强烈的分裂感,导致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乃至厌烦,严重影响德育渗透效果。
不管是数学教学还是德育渗透,都应当坚持以人为本这一基础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合理调整教学策略和德育方案,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健康成长。然而有的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时,只是一味地从联系教学内容和德育内容出发,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导致德育的渗透并不能很好地契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尤其体现在学生的思想认知、行为习惯问题方面,没有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进行德育渗透,导致德育目标、内容等与实际脱节,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的作用和价值,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
为了保障德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与教育水平。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与管理者,其自身的认知、能力等将直接影响数学教学效果以及德育渗透效果。学校针对某些教师认知较为滞后、缺乏创新意识、德育水平偏低的实际情况,应当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建设、培训和管理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认知和教育水平,为德育在数学课程中的高效渗透创造必要条件。学校可通过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认知引导和教育,如教师会议、数学教师与思想品德教师的沟通交流、文件下发与学习、视频课程学习、集中培训等,促使数学教师正确认识德育,强化德育意识,提高德育能力。而数学教师也应当正确认识新课程背景下的育人目标和趋势,积极转变观念,主动了解、学习、研究德育相关内容,并在实践中主动尝试,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的德育水平,更好地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数学思想是小学数学中的核心部分,其对于学生学习、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至关重要。每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应当形成演绎和归纳的基本思想,并根据实际需求更为具体地发展数学抽象、数学模型、等量替换、数形结合等不同的数学思想。在渗透德育的进程中结合数学思想的培养与教育,无疑能充分发挥数学思想本身的优势,促使学生从思想层面对道德品质等产生正确的认知,为德育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根基。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从不同的维度探寻数学思想与德育内容之间的联系,尽可能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发展数学思想的同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在教学“克和千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以单位换算这一基础数学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等量替换思想。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各种物体带领学生逐步认识两个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物体的图片,引导学生猜测物体的重量并填写正确的质量单位。在此基础上,传授学生转换克和千克两个质量单位的方法,通过必要的题目训练强化学生正确、快速、有效转换克和千克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融入德育相关内容,从等价替换思想出发进行延伸与拓展,引申出“公平、公正”这一基本道德观念,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相处、处理事情的过程中做到公平、公正,和他人构建良好的关系,逐步成长为符合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优秀青少年。
教材中包含大量的德育元素,其中既有极为明显的部分,也有潜藏在数学知识点中并与德育息息相关的部分。教师要想从数学教材出发构建完善的德育体系,全方位强化德育渗透,就需要点明和强调教材中浅显易懂的德育元素,同时深度挖掘其中隐藏较深的德育元素,带领学生在学习教材中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需要注意的是,在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并进行延伸与拓展时,一定要始终契合教学内容,并且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道德方面的引领和指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提供支持。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这部分内容时,从表面上看教材中的这部分内容并没有包含德育元素,难以进行德育渗透,不过从更深的层次剖析混合运算相关内容,不难发现混合运算虽然包含加、减、乘、除、括号等不同的运算符号,但在运算时都会遵循科学、合理的规律,而这种规律对应到人类社会之中则可以视作各种规则、章程制度等,故而教师可以从遵守公共秩序和章程制度层面出发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混合运算的方法时,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具体的运算规则外,还应当从规则本身进行指点,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同时可以引入《学生行为守则》,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像计算混合运算算式一样遵守规则,不得随意做出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从而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和秩序观念,起到良好的德育作用。
合理创新、拓展与优化德育方式,能够为德育渗透提供有力支持,推动数学教学水平以及德育水平的同步提升。教师要主动了解和研究各种新颖的德育方式,并在实践中主动尝试,尽量以契合德育需要、教学需求以及学生成长发展需要的方式优化教学,带给学生良好体验并引导学生健康成长。除了最基础的说教式德育方式外,教师更应当关注游戏法、情境法、合作法等更加契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方式,以新颖而有效的方式构建科学、高质的数学德育课堂。例如,教学“条形统计图”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利用情境法进行教学。一方面,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相关图片;另一方面,通过多媒体展示大量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相关数据。以图片、视频与数据相结合的内容为基础,配合教师的口头讲解,能够有效构建起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中感受改革开放几十年对我国经济腾飞与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情怀。
不管是数学课堂教学还是德育,均要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核心。这意味着教师不仅要关注针对所有学生的集体教学,还应当关注每位学生的个体发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关注学生在思想意识、道德认知、精神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引导和教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可靠指引。例如,教学“三角形”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围绕“全面发展”进行德育渗透,教导学生兼顾智力、体能和道德的综合发展,才能像三角形一样“坚不可摧”,成长为可靠的人。在此过程中,教师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身体素质以及行为习惯,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针对学生个体提出个性化的意见,助力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综上可知,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能够实现智育和德育的有机融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应当始终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从知识教学出发进行全面延伸和拓展,将德育内容渗透到教学内容之中,同时通过各种方式优化教学,兼顾教学水平以及德育水平的提升,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实现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