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

2022-02-18 23:56
关键词:德育数学过程

侯 娟

小学是重要的启蒙时期,为保证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发展,数学教师在授课期间不仅要重视对数学定理、公式的讲解,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打好扎实基础的前提下培养学生个性,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在此过程中明确德育的重要意义,及时做好自我反思工作,进一步优化创新教学模式,组织多元化的课堂实践活动,增加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为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小学数学德育内容

小学时期,数学教师必须明确德育的具体内容:第一,爱国主义精神,弘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让学生能够拥有良好的美德,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第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精神,立足于岗位,传递奉献社会的职业理念;第三,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学生团结友爱的信念,将诚实守信、遵守规则、团结友爱视为主要教育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同时重视渗透家庭美育,保障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第四,法律意识,教师应该结合课程内容自然渗透学校纪律、规定,并列举出教学实例,同时重点讲述各类社会规范,让学生拥有基本的法律常识、责任意识;第五,心理健康基本常识,课内外都做好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工作,保证学生在身心健康的前提下自由成长。

二、小学数学德育的重要性

(一)德育内涵

目前,我国社会高速发展,经济市场、科技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增长,而真正能起到促进社会发展作用的新型人才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完善的专业技能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三者缺一不可,而所谓德育就是指教育者按照社会需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需求有目的且有计划地组织课堂互动,进行思想引导、心理健康疏导、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实现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小学阶段德育需求

当前阶段社会整体生活水平提高,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很少经历挫折,同时也在家长的庇佑下长大,故而在学校生活中,教师能明显发现他们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心理承受能力弱,也缺少纪律观念、文明礼仪观念,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而社会中用人单位的招聘标准都是优先考虑德才兼备的人才,故而从长久发展的角度来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自然地将德育融入日常教学,端正学生意志品质,达成高效教育目标。

(三)小学数学德育贯穿价值

德育的不断落实使得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不断从自身、社会等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他们不仅能对课内所学知识产生深刻记忆,同时还能逐渐明确自身日常行为中的不合理之处,在教师的引导下做好自我反思、自我改正工作,实现个体综合素质的发展,最终养成勇敢面对困难、承担应尽社会责任的习惯,成长为讲文明、懂礼貌并且具有优秀意志品质、远大理想抱负的全能型人才。

三、德育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机融合策略

(一)理想抱负——定理、概念分析,鞭策学生积极学习

数学是一门具有理性特点的学科,数学定理、定义都是已经明确、不会改变的,故而在基础知识讲解方面教师无法进行更深层次的创新,但是可以对公式概念的生成过程进行梳理,简要说明原则、规律的各类命题的产生过程,在此过程中不能忽视数学家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将理想抱负与知识教学相融合,激励学生刻苦学习,让学生在感受数学家艰辛与不易的过程中树立理想信念,在学习中积极向上、勇往直前,不畏惧艰难,展示出自身的无限潜能,实现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爱国精神——分析数学家贡献,感受祖先的高度智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我国数学史上的光辉成就辅助教学,在讲述数学定理、公式的过程中带领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智慧,使学生产生敬仰之情,深化对课内所学知识的认知,实现数学素养的不断发展。授课期间,教师需要用生动且富有说服力的资料、数据带领学生了解数学家的伟大成就,明确一个又一个数学概念的产生需要多少的努力、多少的实践、多少的创新,使学生在教师的熏陶下深化自身的民族精神,生成爱国主义思想,树立民族自信心、文化自信心,在接受德育的前提下释放出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热情。

例如,教授青岛版三年级上册“庆元旦——时、分、秒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中国古代故事展开教学,详细分析“计时”的演变过程,在此过程中重点讲述“干支纪年法”“元会运世论”。首先,古天文学家将周天分为了十二次,从而更好地记录年份,宋朝时期,邵雍提出“元会运世论”,进一步将大时间制度规范化、细致化,后期劳动人民又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时辰,我们今天所说的一小时就是半个时辰,他们根据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日常活动产物对昼夜进行详细划分,体现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能被这种智慧所感染,最大限度地提升其民族文化自信心。

(三)包容教育——打造轻松、舒适环境,适时鼓励教育

所谓包容教育是指教师及时转换传统教育思想,真正做到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他们自由发言、大胆提问的机会,尽可能在课内营造舒适、轻松的氛围,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探索知识内涵,还能在畅所欲言中明确数学学习的意义与价值,从而端正学习态度,实现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此同时,教师还应适当采取鼓励教育,面对学生的主动发言,运用“你说得很好”“很高兴你能从这个角度思考问题”“做得真棒”等鼓励性语言,从根本上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即使学生说出的是错误答案,也要在肯定他们探究思想的基础上展开集体讨论而不是直接否决,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生才会感到被尊重,从而更积极地寻找答案、创新探索。

(四)融入社会——借助生活化事迹,渗透为人处事原则

当前阶段,社会对实践性人才的需求量明显增长,因此基础教育时期教师就应该注重对学生知识应用以及开放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真正让数学知识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社会,不仅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度,让他们明确所学知识的正确应用方法,同时还要在生活化场景中渗透为人处事的道理,让学生在课堂这一轻松、愉快的交际环境中实现自我成长,进一步完善人格,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将数学知识融入社会还能自然地在课内组织多元化的小组实践活动,借助真实存在的生活事例,鼓励学生分析、计算、表演,通过互帮互助深化他们的合作意识,从而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找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最优解。此外,多元化生活故事的展示还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更加投入地体验生活,学会做人、做事的方法,同时还能学会感恩,最终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教授青岛版四年级下册“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一课时,教师首先为学生展示“工人安装玻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将图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思考“我们能知道什么?”“我们能就此提出什么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结合生活联想到“面积”一词,教师顺势提出:“要解决‘面积’问题需要掌握哪些信息?”从而自然地引出“多边形”。通过对生活中装修、安装玩具等故事的回忆,学生能自然地对“多边形”产生探究欲望,找出生活中的各类三角形、四边形,并了解相关的简单知识,最终在生活探究中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同时还能积攒更多人际交往的经验。

(五)塑造榜样——讲述数学小故事,指引学生前进方向

虽然在常规理解中,数学是枯燥的定理、固定的公式与图形,但是却存在很多有教育意义、现实意义的小故事。教师在课内可以通过讲解趣味故事渗透德育思想,让学生在故事中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也明白每一个理论都是多么地来之不易,借助故事为学生塑造榜样,在潜移默化中为学生指引前进的方向。数学故事不一定必须是名人、名家的生活,还可以是普通人在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时发生的事,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保证他们可以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探寻数学的奥秘、发现数学的魅力,并且坚定努力学习的决心,立志通过自己的数学智慧为身边的人提供帮助,未来在接触更高难度的知识后为社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六)心理交流——增加师生互动,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数学教学同样需要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只有真正放松学生的身心,才能降低他们对抽象、枯燥知识的恐惧与抵触心理,师生在课内的配合才会更加默契,课堂教学效率才会明显提高。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向学生提出思考问题,鼓励他们自主探索、阐述主观观点,在此过程中要观察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状态,针对信心不足、不善表达、合作低效等问题制订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在课内营造愉快氛围,播放趣味视频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课后再针对数学知识进行开放交流,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聊天,掌握他们当前的心理特点,也了解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困难,从而做到对症下药,实现德育目标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七)鼓励教育——表彰与激励结合,增强学生学习自信

教师在授课期间一定不要忽视对学生的激励教育,当学生探索出问题答案或者在测试中取得良好成绩时,教师一定要将表彰与激励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鼓励性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让他们能够在真正热爱数学的前提下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后续教学活动之中,释放出学习热情,并在坚定自信心的前提下自我展示、自主探索。不仅如此,学生还能不断在教师的鼓励下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深化自我认知,实现全面发展。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公开形式对学生做出表扬,不仅能起到延续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还能让其他同学也能争取荣誉,在课堂内进行良性竞争,全体同学共同努力,达成理想化的教学目的。

例如,教授青岛版四年级上册“小小志愿者——混合运算”一课时,教师针对“为福利院小朋友买文具”主题展开教学,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联系,不仅为学生分析问题,更关注学生的思想教育、关注知识探究的过程。在贴近学生生活的模拟故事中,学生能够借助自己的日常经验分析数量关系,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主动与他们互动,通过提出简单问题的方式提升学生表达的自信心,并观察他们的神态、动作,了解他们的学习与思想情况,而在学生之间产生认知冲突时,教师还需要鼓励他们辩论,针对辩论中表现优异的同学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此坚定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其他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更加努力地解决问题、更加积极地发表意见,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综合素质的发展。

猜你喜欢
德育数学过程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