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超
(陇南市武都区吉石坝小学 甘肃 陇南 746010)
小学科学课程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与锻炼实践能力等,与其他学科对比,小学科学课程的开设时间较晚,还比较匮乏教学经验与方法,为此,无论是学校与老师,还是家长与学生都应高度重视此学科,改变以往科学课程边缘化的问题,只有从主观意识上去重视此门学科,才会形成内驱力来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并积极学习科学知识[1]。
综合性是小学科学课程的主要特点,小学科学对学生未来发挥着塑造的作用。新课改明确指出,应为小学生开展科学教育,而且从一年级开始就应开始实施。小学科学课程从三年级开课改变为一年级开课,名字也从以往的自然课改变为科学课。发生这一改变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对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人们已经正确认识到小学科学课程的教育价值。然而,就目前小学科学教学情况来看,还面临着多种问题有待解决,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仅会影响教学效果与弱化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背离新课改标准的具体要求。在小学科学教学环节中大部分老师都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未给予应有的重视,也没有充分关注实验环节与操作环节,普遍以讲解理论知识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工作,在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方面都比较陈旧,就连教学内容也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此种教学现状很难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与主动性。此外,学校与家长也没有充分重视小学科学课程,学生对科学知识匮乏兴趣,课堂中以消极被动的态度来学习,这些因素均会影响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与优化。
在小学教学体系中,主要学习科目中并不涵盖科学课程,为此,还存在一部分学校没有配备专业的科学任课老师,部分教师来自于外聘,还有一部分科学教师是由其他学科老师来担任,这就无法保障科学教师的专业性,非专业教师在教学经验方面比较匮乏,他们并没有十分了解科学课程的知识体系。而且,从学校方面来看,学校普遍没有为代课教师提供专业性的培训活动,导致这些教师习惯性沿用以往陈旧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来授课,这不仅无法充分彰显科学学科的特点,同时也无法帮助学生了解到科学课程的趣味与魅力。部分科学教师在授课环节中将解析科学知识作为教学重点,未严格依据新课标要求来落实教学工作,没有充分发挥科学实践活动的辅助教学作用,学生只能机械与固化的记忆科学理论知识,很难理解科学知识的趣味。讲解完知识后,老师对学生知识掌握度没有给予充分重视,让学生以机械的方式来记忆与背诵所学知识,学生虽然掌握了知识,但是却不会运用所学知识。基于此,小学科学课程面临着教学效果低下的问题,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和其他课程相比较,科学课程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主要表现为实践性与操作性,为此,在开展小学科学教学环节中应高度重视科学实验操作环节,引导学生借助实验、操作与观察来理解科学课程的趣味性与实质。小学生普遍对观察与动手操作比较感兴趣,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积极运用演示实验法,借此来激活学生科学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为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就应具备充足与丰富的教学设备、资源与材料,而且还应具备完善的实验室。然而,目前部分学校因资金有限,并没有配备完善的实验室,尽管部分学校已经设置实验室,但是,因实验室的器材不充足与实验室规模较小,教材和参考书是教师的主要教学资源,就连课堂教具也是由教师来准备,部分学校比较匮乏图书资源。
部分学校存在大班额问题,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偏多,为教师带来较大的教学难度,老师很难有效开展实验活动,而且因人数过多也很难组织实验活动,此外,在备课环节中还面临着教学材料的问题,这些因素均不利实验活动的落实,为组织实验活动带来一定的难度,为按照预期时间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普遍会有意减少实验频次与时间。学校在评价科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时候,普遍将知识点讲解情况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而且对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素养却未给予应有的重视,也没有将其列入评价之中。在教学模式方面,小学科学任课老师将中心放在知识点讲解上面,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性与学习积极性,这就无法保障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为进一步优化小学科学教学效果并解决教学问题,首先,学校应从自身角度认识到此门学科的重要作用,为教学提供充足的教学设备,进而为开展科学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完善教学实验设备以后,小学科学任课老师应围绕课本与学生的具体状况来落实教学工作,应科学设计教学内容,要敢于突破教材内容,学会扩展教学内容,要围绕学生的兴趣与喜好来选取适宜的教学内容[2]。比如,拿《植物的生长变化》一课举例,在开展此课教学时,老师要围绕课本内容来设置教学方案,以课本为教学方案的设计基础。然而若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学生很难透彻认识与了解制度的生长变化,为此,小学科学任课老师可以巧用互联网技术,借助互联网搜集相关短视频,在课堂中为学生播放关于植物生长变化的短视频,此种直观的方式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的记忆与掌握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而且还可以激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欲与好奇心,从而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在日常生活中或者放学路上,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动植物,逐步强化自身探究能力。
与其他学科不同,实践性与操作性是科学课程的主要特性,为此,必须通过科学实验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科学知识,科学实验环节可以为学生观察与操作提供机会,让学生可以透彻了解科学课程的内涵并体验到学习科学知识的乐趣。学校需强化建设教育设施,要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因当前大班额教学问题,需要较高的教学经费来开展科学课堂教学工作,为此,有关部门要为小学课堂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在保障经费充足的基础上科学使用经费,秉持公平性原则,特别是针对一些处于偏远地区的学校,更应该提高资金的支持力度,有效改善学校教学条件,让老师可以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辅助教学作用,促使小学科学教学工作可以高效开展。比如,在讲解有关“磁铁”科学知识的时候,老师可以以科学实验的方式来代替以往讲解式教学方法,可以开展以下实验:第一步,小学科学任课老师准备好两根磁铁棒;第二步,在玩具车的车厢内放入一根磁铁棒;第三步,教师拿起剩余的一根磁铁棒,并慢慢靠近小车,让学生观察此时小车所发生的变化,经过观察学生将会发现,老师改变手中磁铁棒的方向,小车就会按照老师手中磁铁棒的变化而自动前进或者后退。此种实验教学法可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对科学知识形成浓厚的探究兴趣与欲望,从而达到有效锻炼学生探究能力与优化学生科学学习态度的目的。
因当前小学科学教学面临着教师科学素养偏低的问题,为此,学校应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活动,提高培训力度,帮助教师逐步充实知识储备量并提升科学素养。借助培训活动转变教师以往陈旧的教学理念,帮助教师改变以往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思想,让教师对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素养提高重视度,促使其最大化发挥科学课程的优势,让学生从自身角度重视并喜欢学习科学知识。在规划科学课程方面,应保障科学课程的课程时间,此外,还要优化科学教育的评价模式,要积极表扬优秀教师,并鼓励优秀教师向其他教师分享自身的教学心得与经验,帮助其他教师一同进步与发展。还要为教师提供并开展科学探究性课程,让教师可以进一步夯实自身科学知识基础并逐步更新科学文化知识,促使教师可以持先进与科学的教育观念来落实教育工作,进而解决以往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果低下的问题。
分层教学是新课改教学的产物,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此种教学法可以让教师更加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工作,帮助班级不同学习基础与能力的学生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与进步,为学生创造更多用于思考与探究的时间。比如,在授课之前,小学科学任课老师应测试学生,通过测试结果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然后围绕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分层[3]。一般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以下三层:第一层为学优生,也就是综合能力比较优秀的学生;第二层是中等生,其综合能力处于中等水平;第三层是落后生,这部分学生的综合能力较为薄弱。科学分层后,老师就可以按照学生层次来开展教学并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在锻炼学生综合能力与发展综合素养方面,此种针对性教学具有积极的影响与作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高效学习知识,从而缓解学习成绩两极分化问题。
从上可知,我国对人才的要求标准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生质的改变,为符合当前社会的用人需求,不仅要掌握充足的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能力,也就是说,当前社会需要具备综合能力的人才。为此,为保障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积极完善科学教学设备、对科学实验环节提高重视度、通过培训活动优化教师科学素养、积极运用分层教学法等等,进而为国家培育出更多综合型优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