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理念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2-02-18 23:29
今天 2022年9期
关键词:知识点数学过程

董 军

(通渭县襄南学校 甘肃 通渭 743314)

引言

数学课程有着很大的实践性和专业性,数学课程是训练中学生逻辑思维的一种主要手段。在初中阶段,虽然学生们已基本掌握了问题分类的能力,但是传统课堂理念却还不能有效培养初中生逻辑思维,从而无法有效培养数学能力。在新课标时代,初中的数学课堂就需要对以人为本的课堂理念进行贯彻落实,通过采用科学启发方法指导中学生思维进行深入探索,从而有效培养出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形成有效课堂。

1.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现状及内涵

传统教学方法下,学生所拥有更多的是对数学知识解题方法的模拟能力,又或是依靠死记硬背得到的数学基础知识,但我们也无法否认这方法确实可以在一些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学科整合意识的培育所取得的成效也很理想。尽管新课标改革稳步深入,强调教学必须以人为本,可是传统教学课堂模式的弊病却并没有可以一步到位解决,而且同时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与约束,在传统数学课堂上中学生解题能力常常被老师忽视,学生也没有必要的数学素质。尽管有不少老师实行了题海战术的教育,可是课堂效果却不理想,学生也仅仅只是因题论题,而无法举一反三、从根本上认识到这道题所要考查的知识点。

以人为本教学思想的核心就是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与差异、以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满足每个孩子对科学知识的渴求、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读书的意识。最后达到素质培养和终身教育的目标。身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将这种思想反映于课堂教学中。教学工作的重点,已不再是教给孩子固化的、死板的体系知识点。而要以孩子成长为本,培养孩子具备丰富内在的主动性格。教师要时时关心学生的成长,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灵需求,给他们以主动练习、合作交往、独立思考创造氛围、调动学生对读书的浓厚兴趣,并培育他们在面临困难时敢于克服困难的毅力。此外在课堂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成为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和领跑者,并创造性地进行课堂教学,使学生亲身感受数学。

2.以人为本理念下初中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强调,简单的以技巧模仿、死记硬背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并不能建立合理的数学学习活动的合理方法,因此根据数学课程的发展特性,老师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格外重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独立探究能力和协作沟通能力的提高,为学生数学质量的提高服务的同时为初中数学学习方法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2.1 动手实践能力

动手实践是学生自己和数字符号等开展沟通交流的大好时机,也可以提高他们对数字语言符号运用的掌握感,让他们对知识内涵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感受。因此,在教学空间图形中,老师可以指导孩子根据课程提示对不同几何图形的结构加以计算或拆分,一方面,他们可以感受到数学实践的快乐,另一方面,经过动手实践,他们可以找到数学认知过程中更多的奥秘。这种方式和一般的教学方法大不相同,它更易于让孩子理解,也更易于帮助他们形成自身的数学知识结构。

2.2 自主探索能力

学生作为数学掌握流程中的主体,自主的认知过程是非常关键的。学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需要老师变革传统教学方式,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更加重视学生在数学掌握流程中的个体化发挥,并赋予其自由思想发散的空间,从而更好地为学生实现自主感悟、独立思考创造了条件。独立探究能力,是指学生在读书实践过程中利用个人观察经验和上面所说的动手实验等方法,对数学知识点加以总结概括而获得的。在此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发散思考,逐步地找到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隐含的一些特点或规律性。

2.3 合作交流能力

以人为本的教学宗旨非常注重老师对质量的提升,而培养与学生相互之间的协作能力又是随着新课程标准变革而积极推进的。在中国传统教学方法下,由于老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着隔阂,两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时机很少,再加之课堂任务的局限,老师留给与学生开展互动交流的时机也就比较少。因此现阶段,许多老师都在课堂过程中采取了分组协作的教学方法,致力于通过小组讨论增进与学生个人之间的沟通,让学生通过个体反思和互动交流摩擦出更多的火花,进而进一步发掘其在数学学习方面的潜在才能。

3.以人为本理念下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3.1 更新观念,转变思维

目前,伴随国家新课改造的进一步开展,需要我们数学师资具备崭新的教学理念,老师要确立以培训学生全方位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系统传授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中,教师着眼于对学生创新性能力培养,逐步变革过去陈旧的教学模式。过去的初中数学课堂上,多是由我们教职工自己担任主人公,教职工自己直接在讲台上教学,而学生则被动地受着教职工们知识的传递,学生自己也不反思,不实践,而现在新课程改革就需要将我教职工自己的主导地位,重新定义在充分挖掘学生积极性上来,通过自己的开拓创新,通过活动多样化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掌握数学的主观积极作用,进一步养成了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意志与才能,逐步突破了学生掌握数学的被动局面,并积极地为学校学生营造一种融洽、轻松的学习气氛。所以,我们教师自己必须在重新定位上,从初中数学教育舞台的主演转变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从初中数学经验的讲授者,转变为学校初中数学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3.2 建立良好交流,了解走进学生

以人为本教育理论所注重的,是孩子在教育理论课堂上的主体性、注重学生人格健康成长。这也就要求老师在课程上,一定能够适应学生的未来成长、使他们获得更有价值的知识与生命感受。所以,老师一定要了解孩子,了解学生的差异、赋予每位学生掌握、认识、探究与反思的机遇、在每个学生都感兴趣的数学教育课题上。使学生感受到成就感。最大程度地挥他们的数理能力与才智。另外,老师还必须和孩子形成良性的互动,了解孩子的心理感受、兴趣和孩子的数理基础功,这才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个性化教育。从而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以人为本,从而高效地管理课堂教学。

3.3 精心选择有助于教学的数学素材

按照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进行数学教学活动、也就是要以学生发展能力为基础。把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信息、个人感受和社会实际情况整合到数学课程当中。让学生在平台上通过自主学习或合作互助完成知识任务、并以此增强课堂的有效性。老师要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状况、比如学生的身体特点、心理特点和学业状况等。来选择学生最感兴趣的、甚至是促进学生增强学习能力的课堂素材。当然。选材也是很有原则的、一定要掌握的。即首先要考虑到每位学生的生活实践、个人感受、知识信息量等。在教学实践中要强调课程的衔接性、启发效果,并以此提高课程的延伸性。其次。数学教育素材应该现实化、有实用价值而且富有挑战性、教师选材过程应该和学校学生具体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把数学教育融于日常生活中。让学校生活走进了数学。让学生去领悟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育因素。从而把数学知识带入日常生活。科学知识来自实际,并服务于实际。对初中数学来说也同样如此。使学生弄清楚了这个道理。对于训练学生独立地完成观察、感受、推论、论证等基本能力,具有很重要的促进意义。同时。学生必须细心布置好课外作业、除课本上的练习之外,教师也最好设计些思考空间较大的作业、以适应各个阶段学生的需要。

4.以人为本理念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在初中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以人为本理念要求各位数学老师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的需要有所调整,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开展自己的探究与合作式学习活动,是在以人为本理念下对初中生调整数学教学方式的必然需要。数学学习,本来是指一种具有生动、积极和个性的活动过程。

4.1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创新意识

中国知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就曾经讲过,学生知识的获取主要是通过对其认识系统的建立实现的,因此单纯依赖老师的指教是起不了促进作用的。在中学阶段,虽然学生们已具备了较为完善的思维系统,但在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方面却尚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该阶段的学生兴趣也较强,尤其是对未知事物具有非常浓厚的求知愿望和探究兴趣。所以,老师在课堂过程中也可充分发挥学生的这一优点,并诱导其积极探究。因此,老师在对多边形的有关内容展开介绍之前,就可以要求学生运用周围的材料做出自己眼中的多边形,在课堂中老师也可以运用分享教学经验的方法让学生对多边形的属性展开思考,并同时说明在课堂中所出现的多边形。老师在课堂过程中也可以通过白板展示各种各样的多边形结构,让学生可以据此找出各种形状间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路。在探索多边形的过程中,也可以出现学生容易被物体的表面特征所迷惑,忽略了多边形有关概念以及特性的现象,此时老师就可以指导学生依据在课本中所讲述的多边形特性加以证明。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个人思维获得了充分发挥,而集体创造意识被逐渐激活,个人创造力水平也在此过程中获得了提高。

4.2 加强理论实践相结合,促进其数学能力的提升

中学生虽然已具备了较为完善的思维系统,但其思维能力却尚有待进一步提高。正由于此,中小学生在面对着数学教材中比较抽象或不易掌握的部分问题时常常十分迷茫,久而久之,就很易造成初中生们在对数理知识方面的浓厚兴趣进一步减退。而此时,老师就可以站在学生的视角上对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元素以及学生业已掌握的一些生活经验等加以反思,并使之与理论教育相结合,如此,学生们就可以在实际动手的过程中,对个人的数理才能加以训练。比如,教师在全等三角判别的讲授过程中,因为判别方式较多,学生易于混淆,为区别各判别方式的差异,并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老师可指导学生在课堂下主动地查阅全等三角模式,或在课堂上分享自己对全等三角的认识,使学生在掌握了全等三角判别的实质之后,充分发挥个人想象能力并对其判别概念加以检验,如此一来,学生的探索欲得以有效激发,从而促进了初中数学教育事半功倍。

4.3 合作学习,发展其数学思维

合作学习是近年来的课程标准的极力倡导的一个创造性很强的教学模式。在初中的数学教育过程中进行合作教学,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下紧张严肃的课堂教学气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完成其学习方法从简单固定向多元全面发展的转化与升级。此外,结合练习方式在初中生综合数学素质教育实践过程中的运用,可以对他们的思考技巧、协调毅力等方面加以提高,对其综合数学思维的养成和数学学习思维框架的形成,也有着非常积极的含义。以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为例,为了有效地帮助孩子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使用,老师将指导他们对该方面的数学模型加以探究,让他们经过该方面的练习逐步掌握变繁为简的解题方法的精髓。基于此,老师将在教学讲解过程中带入日常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围绕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元二次方程展开思索,提出疑问,并采用分组协作的形式处理该问题。如此一来,初中数学课程会变得开放式,给予学生思想与沟通的空间会比较丰富,学生能够随时提出自己的想法,充分调动起他们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此时,幼儿教师可以诱导小朋友们使用各种办法(如画图、统计等)对自己猜想所得到的各种明确结果加以论证,让他们比较清晰地总结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知识点。除此之外,老师还能够发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功能,综合考虑学生的心智和精神需要设置新的问题情景,指导学生对该问题情景的主要内涵加以分析并进行描述,以便让学生比较直接地了解问题发展走向,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分析处理。

4.4 构建翻转课堂,提高教学针对性

当前,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项必要的教学工具。根据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初中数学教师都可形成翻转课堂教学,以此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并让课上和课下之间建立良性互动关系。而形成翻转课堂教学,不但能彰显教师以生为本的教学指导意义外,还可以引领中小学生建立正确的自主学习行为。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比如、当老师介绍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部分问题后,在课前或班后、老师可采用录制微课的模式,依次向中小学生讲述相切、交点和相离这几个问题、并让他们进行观察和预习。他们也可以把自己所发现的疑问和无法理解的知识点,记录下来并反映给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上,老师也可把他们所反映的知识点,当作教学问题,对他们进行详细说明,采用这样的方法有利于他们处理的困难。

4.5 尊重个体差异,实行分层教学

传统教学方法下,无论小学教学或是初中教学,都采取人员较多的大班教学方法,但因为人员较多,再加之课程任务等的影响,所以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比较重视学生整体能力的培养,而对于学生们个别之间的能力差别则往往并不重视。在初中数学教育过程中实施的分级教学模式就充分考虑到了学生个人间的差异性,它在初中数学教育过程中的运用则更多考察的是老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即老师必须针对不同学生的思想特点、学习成绩、思维能力等因素加以分类。首先,教师们要格外注意数理基础知识较弱、思维水平较低的中小学生,对知识点基本的了解和数学修读能力的提高。一般而言,具备一定数学学习能力,但学习成绩也不十分优秀的中小学生,在知识点的把握领域方面并不是很大的提问,但老师却必须对该部门中小学生的知识点领会力量、灵活运用力量等加以训练,全面发掘其潜能。另外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特别突出,且思维理解能力也较强,可以在训练及复习过程中灵活运用老师所讲解的知识点,甚至还能够进行超前思维或提出更高级的问题,但这些学生通常并不缺少基础知识以及思维逻辑等的练习,因此教师应符合该部分学生的发展需要,并逐步培养其专业素质。与此同时,老师们也必须对各个类别学生群体间的总体差异性进行剖析和监测,切忌在教育过程中形成较大差异性,因为这不但会对更多学生的掌握才能和身心健康发展形成影响,而且更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老师们合理进行组织教学的困难程度。

总结

综上所述,以人为本是学校实现素质化教学的关键理念、全体老师都必须深刻地认识其内核价值、把这些教育理念融合于实际课堂,并采用预习指导、实际运用、合作研究、翻转课堂、分类教育等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引发数学趣味、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质,并切实发展初中数学课堂的基本功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实现更全面的发展。

猜你喜欢
知识点数学过程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关于G20 的知识点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