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究

2022-02-18 23:29张海龙
今天 2022年9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中华德育

张海龙

(文县城关第一小学 甘肃 陇南 746400)

前言

道德教育是我国教育行业的基础教学内容,一直以来占据着我国教育行业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凡是基于低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结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工作开展,都能够取得不错的德育效果。由此可以看出,在此阶段开展良好的道德教育和教学工作,对于儿童将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启发作用,能够为孩子长远的发展打下坚定地基石。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明确成长目标,确定自己将来想做什么行业,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这样,我国教育行业才能不断地为国家培养和输出合格的人才。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乏闪闪发亮的文化瑰宝,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新一代的人才去传承和发扬,因此,在小学德育工作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势在必行。

1.小学开展德育教育的现状

1.1 重视文化教育,轻视德育教育

在小学教育中,由于教师深受传统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双重影响,因此,他们对学生的学业和成绩是非常重视的,在教师的观念里,只有好的成绩才能成为好的学校的敲门砖,才能让学生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基于此,许多老师都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优劣的唯一标准,而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却很少,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分在意成绩,忽视了自己的品德修养,从而影响了自身的心理健康发展。在应试教育的高压下,一些学生为了获得好成绩,甚至不惜采取不正当手段,这严重违背了教育的初衷,同时也会导致学生道德水准下降,导致学生对正确行为和错误行为的概念模糊,严重妨碍了学生的内在发展,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自我提高。

1.2 德育教育形式单一

在小学阶段进行道德教育,大部分教师都是以理论为基础,向学生讲解道德建设的好处和培养人格的方法,并没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道德的力量。这样的教育方式造成的后果就是学生只是单纯地了解到了关于道德教育的知识,并不能真正有效的应用到生活当中去,导致学生在实际操作方面缺乏有效知识,从而制约了学生正确道德观念的提高,束缚了学生积极健康的发展。教师在实施道德教育时,往往采取课堂教学的方式,而不能把道德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这对学生行为的规范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很难起到积极的影响。

1.3 对于学生校外的德育教育开展困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小学生能够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泛,由于小学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他们很容易在信息鱼龙混杂的大数据时代被诱惑,学校在小学德育的教育过程中,往往很难实现校外的德育教育,教师难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实时的控制,导致学生在走出校园后,道德教育的实施变得更加困难。

1.4 我国德育教育管理与智力教育普遍存在不平衡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教育模式是以应试教育为主,教育部门对学生成绩的重视程度较高,因此,教师往往将学生的学习成绩放在首位,道德教育则被边缘化。在一些教师和家长的观念里,学生最需要注重的就是学习成绩的提高,认为只要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也会跟着提高,然而实际上,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孩子们极有可能被培养成高分低能、高智商低情商的学习机器。

当前中国的德育工作还面临着一个普遍的问题,那就是德育教育片面化。我国教育部门提倡个性化教学,就是为了发掘每一个学生的优点,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然而,由于教育者对道德教育的理解不够,未能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兴趣动态,因此导致了德育教育的片面化,同时,也会造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热情低下。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人们的思想和文化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还不够成熟,因此,他们很容易被新事物所吸引,而外国文化的大量流入,以及国内道德教育的缺乏,使他们崇洋媚外的思想有了滋生的土壤。因为道德教育被边缘化,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十分匮乏,在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文化自信之前,外国的文化大潮对他们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盲目地追求外来文化,忽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这种教育氛围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因此,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教育是势在必行的。

2.小学德育管理的重要性

2.1 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情操

在小学阶段开展德育管理工作,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对于低龄学生来说,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还不够成熟,也尚未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如果教师不及时加以引导,就会酿成苦果。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事物对错的判断力还不够完善,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很容易被错误的思想误导,从而走上错误的道路,抱憾终身。学校实施道德教育,就是要在孩子树立三观的早期,扮演合格的引路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为其未来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德育教育是智力教育的推动者

良好的道德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增强其它应试教育学科的教学效果。小学道德教育的顺利开展,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控制能力,从而促进其它学科教学更好的开展。

3.中华传统文化中可用于小学德育管理的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渗透,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中华传统美德,其二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作为我国传统启蒙教材,《三字经》中包含了大量的中华传统美德,例如,在“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一句中,就蕴含着尊老爱幼,孝顺谦让的中华传统美德。除此之外,三字经中还蕴含着互帮互助、自强不息、仁义诚信、热爱国家等道理,而这些恰恰是目前小学道德教育的重点内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体现在各个方面,例如剪纸、风筝、太极、武术等,让学生深刻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有效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便更好的完成素质教育教学目标。

4.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

4.1 深入挖掘小学德育管理中的传统文化因素,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道德教育与传统教育在某些层面上是一致的。因此,教师在小学德育管理中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时候,应当将道德教育和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渗透。首先,教师应当深入剖析小学道德教育的内涵,发掘其内在的传统文化因子,实现两者的互相渗透。其次,在实施小学道德教育时,教师应将经典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历史史实相结合,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让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也能有效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

4.2 实施多样化的德育管理形式,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

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层出叠现,为小学道德教育的教学质量和素质教学质量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道德教育中,我们也应当采取多种途径来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首先,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行来体现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为学生道德观念的树立产生积极的影响。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在校园或教室里张贴名人名言的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得道德品质的提高。最后,在进行道德教育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创设道德教育的情境,让学生穿汉服、讲古语,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切实参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从而有效提高小学道德教育的成果。

4.3 通过多元化德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

在小学道德教育中,实施多种形式的道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德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既可以有效地把德育内容融入到实际教学中,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实现道德理论知识的应用。因此,在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的融合过程中,教师应当主动地将这种教学模式运用到学生身上,为学生开展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道德教育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端午节这个机会,组织学生开展包粽子、制作手抄报等活动,并给他们讲端午节的由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加深他们对端午节的印象,让他们对传统节日以及传统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知,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

4.4 积极实施“家校合作”的管理策略,共同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

家校合作是小学道德教育中非常重要且有效的教育手段。因此,小学道德教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家长在其中的重要性,教师应当呼吁家长积极参与进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中来,让家长与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以及合作关系,通过家庭教育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灌输以及正确的道德观念的培养。例如,在家庭中,父母可以充分地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通过对长辈、父母的关怀与孝顺,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其做出表率,通过对学生进行传统的孝道教育,培养他们尊老爱幼的道德观念。

总结

加强针对小学生的德育管理工作是非常具有必要性的,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了历代优秀的思想,是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国数千年来思想品德教育的结晶,它深刻地影响着一代代人,造就了中华人民的优良品质。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德育工作中,既可以促进学生的成长,又可以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中华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微时代”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