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22-02-18 23:08
今天 2022年7期
关键词:优秀品质价值观德育

王 雯

(定西市岷县岷阳初级中学 甘肃 岷县 748400)

引言

明确初中语文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关系。近年来新课改的施行使得各学校开始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德育教育工作作为素质教育的首要工作显得比初中语文教学更加重要,但是我国的应试教育方式又使得学生的成绩作为评判学生好坏的重要指标语文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这就导致目前语文教育与德育教育的相互矛盾、相互排挤。应当从语文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教学任务来看待其间的关系,初中语文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学会如何与人沟通交流,从初中语文的主要教学任务来看德育教育与语文教育并不冲突甚至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就要通过语文教学的各种活动实现德育渗透[1]。

1.在初中语文教育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方式探究

课堂教学的氛围烘托渗透。人的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生活环境、家庭环境和教学环境都会影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通过建立新型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营造出充满正确价值观的教学环境进而潜移默化的完成对学生的德育教育[2],例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文章是“农民作家”臧克家对闻一多先生的纪念之作,文章主要围绕闻一多先生对“做与说”相互关系的实际行为进行叙述,作者选取闻一多的六件生平事迹来表现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教师讲解这篇文章时应当对闻一多先生的生平事迹等进行简要的讲述如果有条件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有关闻一多先生的纪录片或短视频等,在学生通读文章后询问学生“从这篇文章中我们能够看出闻一多先生有哪些优秀品质呢?在现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学习闻一多先生的那些优秀品质呢?”,教师授课时选择合适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用来烘托情感,让学生感受到臧克家、教师对闻一多先生的正确态度并举一些反例,如张景辉、盛宣怀、元稹等以此反衬闻一多先生的优秀品质从而使学生明白闻一多先生具备的优秀品质才是赢得尊重、敬仰的本质原因,通过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影响潜移默化的实现德育渗透。

通过对学生作文、周记的批改进行德育渗透。初中生大多较为害羞不善于用言语来表现自己的情感但是在写文章时会对发生的事情、自己的情感有一定的描述而老师不可能随时随地的观察其生活习惯,因此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写有关生活的作文或周记等观察学生的品行。例如老师以“孤独”为主题,让学生自行拟题并写一篇富含自身情感的小作文,若学生写的是对爷爷奶奶独自在家无人陪伴的孤独,老师就可以给学生留“老师希望你和你父母空闲时间可以多去探望老人家,陪陪老人家说说话”、“XX同学,你真是个关心长辈、孝顺的孩子”等体现出对关心他人的赞许、对孝顺的肯定;若有学生写的是在学校没有朋友而孤独时,老师要根据学生的作文进行分析、判断学生没有朋友的原因,针对原因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案并鼓励学生多与其他学生交流,大多数在学校中朋友很少的学生都是性格使然,老师可以留下“在幸运上不与人同享的,在灾难中不会是忠实的友人。要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快乐,学会倾听别人的忧愁,才能交到朋友。”老师可以建立一个特定的情景要求学生根据情景写作,如随父母逛街时路边有一个乞讨的人,你是否会给他一些零钱,为什么?针对这种问题,一部分学生肯定会写,因为同情而给他一些零钱,对于这类写作老师应当写一些表扬他们乐于助人的留言并赞扬他们的行为、鼓励他们多做善事;另一部分学生会写并不知道乞丐的真实身份,对其需求表示怀疑而不给予零钱或直接忽视,老师应当对这类学生求真的态度进行肯定,鼓励学生对事物本质进行探究。

通过对学生朗读的要求实现德育渗透。语文作为一门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通常需要学生对课本的文章进行朗读[3],老师应当挑选出情感强烈的课文段落邀请学生进行朗读并对其朗读时表现出的情感进行评价,更正其错误的情感、表扬其正确的感情。例如老师在要求学生朗读魏巍的《我的老师》这篇文章时,学生初次朗读时很难读出作者的情感,因此在朗读开始前老师可以对文章进行简要的情感分析,告知学生文章的感情基调,学生朗读时老师要注意听,留意学生朗读不好的地方在朗读结束后提出并指点学生进行改正。语文课本中文章的朗读可以邀请多个学生进行,并让其余学生自行比较或进行打分比赛,让学生在朗读中学习每篇文章表现得各种情感并感受文中人物的优秀品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往往是通过言语来表达,让学生有情感的朗读文章不仅是单纯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求还是德育渗透的重要方面,有情感的朗读能够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的情感表露能力,有助于学生日后在社会的人际交往。

在课外阅读中进行德育渗透。初中语文课本最后一个单元推荐给学生一些名著,有关于母爱、童真、自然的《繁星春水》、有关于生活智慧的《伊索寓言》、有关昆虫生命的《昆虫记》等,但是课本推荐的名著是根据学生整体需求推荐的并不一定适应班级中的学生,因此语文老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推荐名著、报刊,如《围城》、《木兰诗》、《格列弗游记》、课堂内外、意林等。课内阅读是有限的,学生从中学到的知识也是有限的同时一直学习课本知识会使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老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知识水平、文化内涵还能够让学生学习文中的写作技巧等。老师在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提出一些有关价值观、个人品质、善恶是非的问题,经过学生思考问题、学生交流答案、老师解答问题、学生再次思考这四个阶段学生才能真正的学会如何阅读文章、从什么角度揣摩作者的情感、从那些细节分析人物形象,学生才能在考试的阅读中大显身手。

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德育渗透。“纸上谈兵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本中的知识只是浅显的,要透彻地了解事物还是要从实际生活中学习。影响人品质形成的主要因素就是生活环境的影响,孟母三迁就是很好的例子,因此要实现德育渗透就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德育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在生活中,同样所有的知识都源于生活,因此要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德育渗透。例如鲁迅的《社戏》中“因为许久没有吃东西,就打算偷一些罗汉豆出来吃”,询问学生在生活中是否也会有偷吃的行为?让学生自己思考偷吃的行为是正确的吗?在自家偷吃和在别家偷吃有什么区别?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自己行为的正确与否从而使得学生对类似行为的判断进而对所有行为进行判断,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老师也可以自己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举例。

紧抓课本内容进行德育渗透。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情感并不会用言语来表达,课文中的许多细节都是作者的情感表现,初中语文的教学课文中所表现出的情感都是初中生需要培养的,因此要多从课文中的细节处发现作者的情感实现德育渗透。例如都德的《最后一课》中通篇没有“爱国”,但却处处表现着爱国情感,“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文化是一个民族最基本的组成,民族文化留存就不存在亡国之说,作者通过对法语课的态度转变表现出了法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老师进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时也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教师可以举一些传统节日的典故、古人总结的二十四节气等表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进而实现德育渗透;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鲍西亚不能凭借女人的身份进入法庭,要通过女扮男装才能进入法庭这是作者对文艺复兴时代存在的性别歧视的批判,老师结合现代社会中存在的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等进行以人为本、人人平等的正确价值观教育,魏明伦的《变脸》中“水上漂”知道“狗娃是女娃后的反应能够表现出“狗娃”的艰苦命运、“水上漂”的心地善良,表现了民不聊生、官场腐败的批判,老师讲解社会背景等,让学生感受到课文所表现出的批判、怜悯,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实现德育渗透。语文老师在讲课时要紧抓课本内容中与德育素养有关的内容进行讲解,更大程度的让德育存于课堂教育之中,实现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结束语

初中教育不仅是要教给学生各种各样的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实现学生素质教育。初中各学科教育中只有语文教育能够从各社会时代的作品中分析人物的优秀品质、作者的感情从而使学生了解各种优秀品质、情感,同时语文老师各种情感的表达也最为直接,语文老师可以直接表现出自己的价值观从而影响学生德育教育[4]。德育渗透在语文课堂中能够使得语文课堂更加具有教育意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价值观、优秀品质的形成,语文老师应当注重对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摒弃传统应试教育以成绩为重的错误观点,明确德育教育与语文教育相辅相成的正确关系。

猜你喜欢
优秀品质价值观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卓有成就的他们
《中国德育》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浅谈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语文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