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娟,解玉娇
(河北开放大学,河北石家庄,050071)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一直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020年9月,教育部印发的《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明确指出,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整体推进课程思政,深入挖掘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形成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高效的课程育人体系”[1]。思政课建设对于以远程开放教育为主要教学手段的开放大学来说尤为重要。深入挖掘远程开放教育与高校思政课的融合路径,发挥远程开放教育网络平台优势,创新思政课方式方法,以多形式、多渠道、多载体开展好思政课教学工作,对开放教育思政教学体系的深入发展和提升开放大学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远程开放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形式,以其灵活、便捷、个性化的优势特征为广大求学者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支持服务。经过40余年的建设发展,我国逐渐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开放教育一体化办学格局,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虽然开放大学与普通高等学校的教育模式不同,但其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的目标任务与普通高校一致,同样需要在思政课建设上精准发力,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崇高品格。但是,受办学模式、制度体系、政策环境等诸多因素制约,远程开放教育思政课建设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传统的思政课授课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学方式大多为灌输式教学。虽然远程开放教育思政课的授课形式多在线上,方式相较传统课堂教学有所不同,但对于开放教育针对的已经参加工作的在职学生来说,思政课的吸引力依然十分有限。事实上,在职学生的学习目的非常明确。“他们当中有的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学历,以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有的是为了充实和提高自己,以弥补自己工作中欠缺的专业技能;有的是为了通过学习,认识更多的同学,结交更多的朋友。”[2]加之工学矛盾和家学矛盾突出,在职学生往往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多注重对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对理论性较强的思政课很难提起兴趣,思政课由此成为边缘课程。
“开放大学独特的远程网络教学模式决定了思政教育要充分考虑网络环境对学生的影响。”[3]远程开放教育授课形式以线上教学为主,这就决定了远程开放教育思政课也要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授课。线上授课对学生来说有利有弊:它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使学习更加灵活、便捷,借助海量的课程资源也可以提供足不出户的优质教育服务,但也存在师生互动有限、教与学不同步等问题。在远程教育中教师无法同步掌握学生对学习的即时感受,难以及时提供人文关怀与情感支持;师生、生生间缺少面对面沟通交流的机会;学生对参与课堂教学的归属感和认可度不足;学习氛围不好,进而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多按照规定完成作业和考试等学习任务;思政教育流于形式,难以真正达到育人的效果。
思政课是高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重视并大力发展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不断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水平。但是,“思政课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相比专业课来讲学分设置较低”[4]。事实上,部分高校更加重视对特色专业和优势课程的培育,对思政课建设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思政课教师配比数量也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比例。这对面临双重困境的开放教育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既要具备普通高校教师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又要为了适应成人学生的特点和远程教育的方式不断创新教学手段,达到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5]《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加强对课堂教学和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6]校史文化作为学校历史资源的宝库,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还能有效地提升远程开放教育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因此,依托校史文化,实现远程开放教育与思政课融合,具有现实的必要性。
校史文化作为思政课的重要教学资源,具有独特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校史文化资源包括学校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建筑景观、思想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等,这些资源都可以成为思政课宝贵的教学资源和案例。与枯燥的政治理论学习相比,校史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和生动性可以为思政课注入活力。尤其是开放大学,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校史馆、学习校史人物、观看校史影片、开展校史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可以在远程开放教育思政课相对“冰冷”的线上教学中加入线下活动的温度,从而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减轻线上教育的距离感。
思政课的主要目的是立德树人,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校史文化可以展现学校的发展变迁,是多种精神文化与价值追求的载体,能在思政课中发挥价值引领的作用。高校的校史记录了学校创业奋斗的艰辛历程,凝练了一代又一代教育事业奋斗者开拓进取、不断耕耘的道德品质和奉献精神。这些的精神素材更容易使学生在学习校史的过程中产生共鸣,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学校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内涵。尤其是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对学校的发展历史和目标定位了解甚少,平日关注不多。而结合学习校史,远程开放教育思政课可以让这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精神上的洗礼和思想上的升华,继而从校史文化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增强对学校的荣誉感和归属感,促进学生践行社会责任、彰显个人担当。
思政课的教学载体是连接思政课教与学之间的桥梁,其形式的选择对思政课教学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远程开放教育思政课以网络教学为主,载体形式较为单一,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急需创新教育平台,丰富教学载体。校史是学校历史发展沿革中所形成的物质文化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的总和,是学校办学思想和教育教学成果的集中体现。学生通过学习校史可以深入了解学校的建校背景、历史沿革和发展脉络,掌握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再结合高校思政课内容,可以更好地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头脑、进课堂、进教材。
2020年,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包括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在内的全国39所省级广播电视大学,陆续踏上了更名转型为开放大学的发展道路。为进一步推动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更名转型,营造河北开放大学的崭新面貌,2020年下半年,河北开放大学启动了“校园文化环境提升工程”。其中,“校史文化建设项目”以校史文化资源为依托,深入挖掘校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积极探索远程开放教育与思政课的融合路径,通过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线上线下结合等方式为开放大学的学生打造了一堂生动多彩的思政课。
在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下,开放大学要着力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发展。河北开放大学在深入挖掘校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选择能够吸引成人学生、符合成人学生学习特点的校史文化元素,将这些元素转换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素材。
以河北开放大学校史为例,河北开放大学的前身是河北广播电视大学,2020年正式更名为河北开放大学。1978年,邓小平批准创办广播电视大学,开启了我国现代远程教育事业的新纪元。1979年,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成立。从最初利用广播、电视进行授课,到后来发展成为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依托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再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成为以促进全民终身学习为使命、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互联网+”为特征、面向全省开展开放教育的河北开放大学。从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到河北开放大学,是无数开放大学人为了开放教育事业攻坚克难、接续奋斗的结果,蕴含着开放大学胸怀国家、服务社会、培育学生的育人精神。
河北开放大学在教学实践中,充分挖掘校史文化资源中的奋进典型,以学校校史中的人物事迹为素材,将学校发展过程中的杰出人物、杰出校友的感人故事以案例的形式融入各类课程,用榜样的力量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在坚持正确历史观的基础上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为现实工作和未来发展奠定可靠的思想基石。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校史还是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素材。河北开放大学40余年的校史是中国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来的时代变迁,体现了党中央在推动高等教育逐步走向成熟与完善上所做出的尝试和努力,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实践探索。河北开放大学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融入校史元素,让学生把握历史规律,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感悟历史精神,领悟历史真谛,从而深化对成人学生的爱党、爱国教育,培育学生爱党、爱国情怀,对于学生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丰富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具有重要作用。
河北开放大学在校史文化建设项目中,以校史文化墙为载体加强校史文化阵地建设,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积极打造思政课“第二课堂”,其已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校史文化墙是河北开放大学校史文化建设项目中的重要一环,其由学校特邀美术学院专业教师绘制完成,总长度为153米,创作内容总面积为360平方米,其中彩绘面积300平方米,浮雕面积60平方米。校史文化墙以色彩饱满、生动形象、内容丰富的彩绘图画记录了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建校以来40余年的学校发展史。校史文化墙不仅是展示校史文化的窗口,还与校园环境相得益彰,成为一道靓丽的校园文化风景。文化墙上的绘画内容共分为五大篇章,展示了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从诞生、发展、转型到河北开放大学成立40余年间的奋斗育人故事。因此,校史文化墙也被命名为“河北开放大学之路”百米文化墙。
为了更深层次、更加细致地展示文化墙的绘画内容,让参观者更加清晰地了解从广播电视大学到开放大学40余年来的发展历程,河北开放大学选拔了4名教师组建第一批校史文化墙解说员队伍,并为其配置了专业化的服装和讲解设备,同时进行了解说员培训、实操演练。校史文化墙解说员多次通过生动的讲解,将枯燥的思政课堂从室内搬到了室外,以更加生动、直观的形式向学生展现学校的发展故事、奋斗历程和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关于教育的重要决策部署和指示精神。一幅幅色彩饱满的绘画作品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跟随解说员一起“走过”学校的发展历程,这一过程增强了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拉近了学校与学生间的距离,进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切实发挥文化育人的效果。文化墙解说员队伍也成为课堂外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重要补充力量。
除了文化墙解说员的现场讲解,河北开放大学还特意制作了校史文化墙语音导览,只需扫描二维码,便可在线上收听、观看校史文化墙的内容讲解,为师生提供线上学习体验服务,真正打造了线上、线下全方位的思政课堂。
围绕校史文化资源,河北开放大学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史文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各类文化活动中了解学校历史、传承学校精神、形成高尚情怀,从而提升校史教育的实效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活力。
为了更加生动地呈现校史文化资源,提升学校的良好形象,展示学校的发展风貌,河北开放大学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利用互联网平台和新媒体技术,录制了校史文化宣传视频,大力开展校史文化宣传活动。同时,河北开放大学通过在学校官网、官方微信公众号开设校史文化专栏,向刚入学的新生介绍学校发展历史、办学思想和文化精神,这可以增强学生对学校的了解和认可。
河北开放大学还积极拓宽校史文化宣传阵地,联合河北省主流媒体“冀云·融媒体”平台共同打造了“河北开放大学‘百米画卷’短视频答题活动”,并组织师生观看河北开放大学校史文化宣传视频,参与校史文化有奖答题活动。题目围绕学校创办的时间、创办人物,学校的功能定位、建设目标等问题进行设置,旨在让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了解学校的悠久历史和办学成就。活动开展一个月以来,参与人数达到81646人。在活动留言板中,参与学生纷纷表示,被母校40余年来不懈奋斗,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精神深深感动,对学校在新时代实现跨越式转型发展,打造成为一所“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新型大学的目标充满期待。
河北开放大学校史文化实践活动充分调动远程开放教育成人学生对校史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学校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文化传统和精神内涵,从而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生成长成才中发挥重要作用,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活力。
校史文化是学校办学过程中长期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远程开放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政课建设不仅要结合远程教育的办学特征,还要考虑成人学生特点,多路径、多角度地开展校史文化宣传教育,同时要充分利用好校史文化资源,发挥校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课堂教学互补,实现远程开放教育与思政课的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