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荣荣
(环县耿湾乡中心幼儿园 甘肃 环县 745700)
学前教育应当关注幼儿行为习惯和良好品质的养成,但是幼儿的经历尚浅,学习能力不足,单纯依靠教学活动很难达到学前教育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建构游戏,让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是很有必要的,这也需要教师对幼儿游戏进行优化设计,在建构理念的指导下发挥游戏的积极作用。
课程游戏化是专门针对学前教育提出的教育理念,课程游戏化指的是综合考虑幼儿的学习需求和身心发展特点,对游戏活动环节和活动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并且引导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基础性的生活技能,并能完全释放自己的个性,实现良好的成长。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儿游戏关注幼儿的主体地位,通过内容和形式的设计对幼儿产生吸引,激励幼儿积极投入游戏学习,并且在寓教于乐中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使得幼儿的想象思维、联系思维得到发展,让幼儿主动表现,发现幼儿的优点。与此同时,课程游戏化关注幼儿的学习需求,并且考虑幼儿个体之间的差异,针对幼儿的差异化学习需求设计游戏活动,真正做到学前教育中的“因材施教”。
建构游戏又称为结构游戏,是专门针对幼儿开设的一种游戏类型,让幼儿通过对各种手工材料的应用来搭建建筑物模型或者手工模型,能够反映日常生活,建构游戏的类型包括积木游戏、构造游戏、拼图游戏等等。随着科技的发展,可以应用于建构游戏教学的材料也越来越多,包括纸质材料、竹木制品、金属材料等等,都可以用于建构教学,并且提升了建构教学的有效性,为建构游戏的组织和开展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支撑。
通过建构游戏,可以有效锻炼幼儿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幼儿在建构游戏期间也可以通过对游戏材料的组合设计制造出新的游戏模型,锻炼幼儿的创新意识。在未来的建构游戏教学开展期间,建构游戏应当做到考虑幼儿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并且关注幼儿的学习需求,从实际出发设计游戏环节和游戏内容,并且融入相应的教育知识。
在学前教育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认识到游戏氛围的重要性,幼儿的知识水平和生活能力尚为不足,但它对环境的感知力很强,往往能吸引孩子积极参与游戏活动,激发孩子对游戏的兴趣,让孩子有良好的游戏体验。
在现代教育理论之中,氛围和环境也是相当重要的教育资源,良好的游戏氛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建构游戏的组织和开展。从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园方和教师不仅应当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满足幼儿建构游戏开展的物质需要,更要创建附带充沛的情感色彩的认知环境,满足幼儿的情感需求。
在创设物质环境的过程中,幼儿园可以优化园内的墙面设计,考虑幼儿的身心特点,选择适合建构游戏开展的墙面主题,可以摆放一些趣味性的图画、标签等等用来装饰幼儿园墙面,选择暖色系的颜色作为墙面的底色,从而为幼儿们创设温馨、轻松的园内氛围。教师在布置环境期间也可以摆放一些幼儿们的手工作品、图画或者照片,让幼儿们能够产生一定的成就感,或者让幼儿明白自己要怎么参与游戏,取得成就。在摆放作品的时候,但是也应当将幼儿的名字或者幼儿的作品感悟附带在作品上。
在设计游戏区的环境时,教师应确保有足够的游戏材料或活动材料,并与儿童制定游戏规则,给予儿童更高的自由度。教师在进行建构游戏设计的过程中,也应当把握好幼儿自由度与教师掌控度之间的关系,必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也要使得教师能够对幼儿的活动和行为形成监督,保障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安全。
在传统的游戏教学中,教学材料基本上都是由教师提供的,包括积木、塑料玩具等等,而建构游戏的组织和开展应当做到就地取材、生活化取材,善于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发现游戏材料,并将这些游戏材料应用到游戏的构建中,应当积极开阔自身视野,善于发现各种游戏材料,并且通过相应的措施使得这些材料与建构游戏发生关联,推广这些生活材料的使用。
教师可以在游戏区域内投放纸板、卡纸、木板、木块、绳子等材料,这些材料都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而且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幼儿在参与建构游戏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自己的动手能力使得这些材料转化成为自己想要的作品。与此同时,这也可以鼓励幼儿在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下收集游戏材料,例如矿泉水瓶、乒乓球、奶粉罐等等,但是要注意游戏材料的安全性,不要收集有毒有害材料或者细小材料,避免出现误吞情况。
教师在幼儿们收集完材料之后,需要将材料进行消毒处理,并且将其摆放在游戏区域内供幼儿选择。比如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手工作品,包括房子、汽车、飞机等手工模型,然后让幼儿们选择合适的材料模仿多媒体设备上的手工作品进行创作。这一教学活动建构在幼儿对这些模型以及手工材料性质的理解上,符合建构游戏的定义,而且激发了幼儿们的动手积极性和动手能力。
教师也要鼓励幼儿们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建构游戏所需的材料,也可以根据游戏之中完成的作品建构作品内容和作品情境,例如,一名幼儿在建构游戏之中通过手工制作完成了一节火车车厢,幼儿就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想出一个与火车车厢有关的故事,鼓励幼儿积极主动进行思考。
在《把游戏还给幼儿》一书中,该书作者提出了建构游戏开展的重要原则,就是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必须在建构游戏期间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建构游戏会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建构技巧,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幼儿教师在示范过程中显得不合时宜,限制了儿童思维的发展,对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无法发挥出建构游戏的作用。
建构游戏的组织和开展应当是幼儿和教师共同参与,其中,幼儿应当是主体,而教师则需要发挥引导和辅助的作用,教师对游戏的设计需要考虑幼儿的需求,并且站在幼儿的角度来提升建构游戏的趣味性,使得幼儿可以在参与建构游戏期间实现能力的提升和发展。幼儿建构游戏的开展应当尽力避免教师主导一切的情况。
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应当为幼儿的游戏活动创设自由、宽松的游戏氛围,鼓励幼儿与其他幼儿组成小团队,而后在教师的帮助下开展团队内的幼儿游戏,这一游戏生成的整个过程都是由幼儿发挥主动作用的,包括游戏规则、游戏奖励、游戏评价标准,都是由幼儿们的点子演化而来,教师只是在一旁给予一些指导和建议。从这一角度来看,作为教师在日后的工作之中也要积极接触先进的教育理论,推动自身教育观念的变革,并且将其与幼儿教学结合起来,推动幼儿建构游戏的开展,在寓教于乐中对幼儿进行启发。
在建构游戏开展期间,由于建构游戏的写实性较为突出,教师就可以借助这一特点充分引导幼儿实现思维转变,推动幼儿建构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对游戏图纸的优化设计,引导幼儿设计出自己想要的模型,并且根据图纸上的模型去进行建构。
教师给幼儿们分发纸笔,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并且在与同伴相互交流的情况下,在卡纸上画出自己的想法,而后去到材料区去筛选材料,按照图纸进行搭建,在模型基本搭建完成之后则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模型进行细节之处的修改。这种幼儿自主设计建构图纸的方式可以激发幼儿的自主构思能力,并且让幼儿了解一些建构知识,进而让幼儿在正确的引导下去不断尝试。
教师也可以组织幼儿分成小组,通过小组的方式让每个幼儿都制作不同的作品模型,并且将这些作品模型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故事,让幼儿感受到编故事的乐趣,也可以感受到小组合作带来的快乐,明白合作和集体的重要性,共同遵守集体规则,呈现出集体作品。
在建构游戏开展的过程中,如果教师一直让幼儿们对房子、交通工具等模型进行建构,难免会导致幼儿丧失游戏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之前精心筛选建构主题,丰富建构游戏的类型和内容。例如在建构游戏之中,除了上文的模型制作之外,也有一些拼棒游戏、拼图游戏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建构主题,应用到建构游戏的组织和开展之中。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现实的节日活动,组织新颖的建构游戏。例如,教师可以结合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让幼儿以月饼、灯笼、龙舟等元素作为建构游戏的主题,既可以激发幼儿兴趣,也可以丰富游戏内容。
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作为幼师应当积极发挥教学评价的指导性作用,幼儿的年龄较小,非常看重来自于成年人的评价,一句夸奖的话语会让幼儿开心、兴奋很长一段时间,一段批评的话语也会让幼儿消沉一段时间,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期间,教师应当多对幼儿进行肯定和鼓励,尽量避免采取消极的评价方式,即便幼儿表现不佳,也应当找到表现不佳的原因,并且陪伴着幼儿一起改进。教师也应当以辅导者的身份对幼儿进行启发,鼓励幼儿进行合作、思考,共同完成建构游戏。
首先,本文概述了课程游戏化或游戏化。一起打造游戏。课程游戏化要求儿童成为课程的主体,课堂游戏旨在促进儿童自身的发展和成长。而建构游戏也是幼儿游戏教学期间常用的游戏方式之一,可以推动幼儿个性的发展,锻炼幼儿多方面能力。对此,为了更好地推进建构游戏的开展,教师应当从情境、建构材料、图纸、建构主题、游戏评价等方面综合采取措施,使得建构游戏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