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璐
(西宁市第十一中学 青海 西宁 810000)
数学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必须学习的重要课程,对培养学生学习思维、逻辑推理能力具有积极作用。新课改后,要求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储备量设计教学模式,大力实施创新教育,采用差异化教学措施引导学生,力求学生在探索知识中有序提高自身的数学综合素质。
差异化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以满足同一间教室内的不同能力学生的不同需求为根本要旨,其目的在于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并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指导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及发展奠定知识及能力基础。差异化教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差异:课程差异、教材差异与教学差异。由于初中数学课程模式固定,是以课程差异可忽略,而教材差异与教学差异则成为了差异化教学的重中之重。
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同,随着知识点的不断增多,班级学生数学成绩的差距会越来越大,甚至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因此,教师在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不能采取传统的“一刀切”模式,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差异化教学。同时,学生之间的学习成绩差距过大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也不利于班级整体数学水平的提高。教师通过差异化教学,能够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得到更细致的教学指导,让基础好的学生得到深入的教学指导,这有利于提高各个层次学生的数学成绩,缩小班级成员之间的成绩差距。
当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差异化教学时,可以在组织教学之前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听课需求,使教师与学生在交流中,能够深入了解彼此的内心想法,增加师生之间的了解程度,并结合教学任务制订差异化教学目标,设计适合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教学策略,不断增强课堂教学质量。
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是差异教学的前提.学生个体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我们不能寄希望于消除差异,不能用同一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同学,而是应该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通过生生互助,师生互助缩小差异,促进全班同学的全面发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差异课堂的教学实践,我们摸索出了以“自学— —互学— —检学”为模式的差异教学课堂.“自学”顾名思义就是学生自主学习,老师根据下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课前测查和自学案,由学生提前完成,老师再进行批改并指导,但老师就一个,往往分身乏术,这时要充分发挥“互学”的作用.为了保障“互学”的有效性,我们根据我校的生源情况结合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给全班同学进行分组,遵循“1+3+2”的原则,即1个优等生、3个中等生、2个学困生为一组.遴选出小组长并对小组长进行一定的培训.主要培训他们在给学困生讲解题目的时候如何引导.课前测查和自学案都是一些比较简单的,学优生完全能轻松秒杀,中等生预习完课本可以独立完成,学困生一部分能完成一部分完成起来有点困难.这时候就需要他们发挥生生互助的优势,可以先让中等生尝试讲解,再让优等生补充,一些讲解不到位的知识点,就需要发挥师生互助的作用了,老师可以就每个小组出现的问题给予个别指点,最终把这些问题汇总到课堂上再进行重点讲评,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我们数学课的教学效率.长期坚持下去,老师就只需要在课堂上重点讲解有疑问的知识点以及给优等生在讲解上给予必要的指导.
教学流程的规划是学生学习和发挥的核心,差异化教学本身不具有挑战性,教师将差异化概念融合到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优化。首先,要做好行政支持,学校方面需要满足学生的差异化学习资源需求;其次,是课程的差异化,教师需要明确如果调整教学内容是否存在教学评估结果不准确的问题;再者,做好差异化教学需大量的时间;最后,家长是否会对差异化教学这种模式产生抵触心理等等。因此,教师就需要合理设计差异化的过程,完善教学模式。在课堂之上,不妨采用开放式提问,吸引班级各个同学回答,避免是单一围绕正确答案回答,而是寻找为什么这么说,这样理解有何价值。比如,比较方程之间的差异,X2-2x+1和x3+1有什么异同,在式子的比较中,能让学生加深对一元三次方程的认知,从一元二次方程引出三次方程的学习。教师也需要多布置一些与众不同的作业,可以和家长合作,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学习机会,让学生体验到课堂上体会不到的、更具生活化和开展价值的数学学习活动。
教师实施差异化教学实际上是对“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落实,初中数学教师通过差异化教学可以满足学生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个性化要求。维果茨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学生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学习学生所获得的潜力。维果茨基指出,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具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所谓梯度,就是一个个的最近发展区有机连接。差异化教学理念应用于教学设计环节,要求教师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有一定难度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例如,在教学“相交线与平行线”时,教师可以首先设置三个学习目标,分别为简单目标、中等难度目标、较高难度目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数学基础以及数学能力选择不同的学习目标。其次,教师根据学生选择的学习目标以及学生的数学基础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基础相同的学生组成小组进行交流,提高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性。每个小组围绕自己的目标进行讨论。基础相对薄弱的小组可以讨论一些基础性的问题,如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和性质等;基础较好,但是不具备较高数学思维能力的学生应着重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可以讨论一些知识应用的问题,如对顶角的性质与应用等;基础好,数学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探讨一些难度大的问题,如探索数学概念的本质等。三个小组按照自己的进度展开讨论,这有利于不同基础的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节奏,让每个学生都能“跳起来摘桃子”。
成果方面的差异化教学,指的是学生展示他们学习效果的方式。差异化教学要基于学习目标和评估标准,可让学生提议怎么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或者教师给予学生两个或两个以上评估方式让其选择,这种评估既可以作为形成性评价,也可以用于终结性评价。当前比较可靠的评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作业评估,二是课堂评估。其中作业评估对巩固学生基础知识和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对不同层级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以此实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评估。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时,教师便可以设置相应的训练题,不仅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有效评估,还能强化其数学思维与能力。而在课堂评估方面能够在差异化教学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是教师评估,即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给出不同层级的评估,如针对自信心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当给予鼓励性的评估,以评估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自信心;而针对自信心较强的学生,教师则可给予批评性评估,以此激励学生继续进步。
习题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主要手段,可以在做题中及时检查自身对教学知识的了解程度,达到查漏补缺的教学目标。因此,当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差异化教学时,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做题能力,根据学生的真实做题水平设置不同内容的作业习题,防止出现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觉得数学习题难以满足自身学习需求,在做题中无法有效提升自身做题能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觉得习题题目过难,在做题中出错率较高,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积极性,确保数学习题符合各个学习能力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程自信心。例如,在《整式的乘法》一课的讲解结束后,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课本后面配套的基础题目,促使学生在做题中巩固基础知识;对于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拓展训练内容,使学生的个人做题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传统的“一刀切”的模式是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差异化教学的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不同,想要全面实施差异化教学并非难以做到,只要秉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做改良,就可以更好地明确学生个体上的差异,激发其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