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文学读写课程建设实践初探

2022-02-18 12:48葛乃兵
今天 2022年4期
关键词:研修文学生活

葛乃兵

(海安市立发中学 江苏 海安 226600)

1.文学读写课程的内涵

文学读写课程是指将文学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课程。具体指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习学科知识,增强学生思维素养,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为写作奠定基础;通过写作引导学生体验、感悟、表达生活经验,培养思维能力,从而深化和提升阅读能力。

2.文学读写课程建设的理论依据

2.1 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提出“生活即教育”,教育应当在种种生活中进行,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是教育的本质。其次,他提出“教学做合一”,这是教学的方法论,对事来说是“做”,对自己的成长来说是“学”,对他人的影响来说是“教”。因此,作为老师,应该在做上教;作为学生,应该在做中学,其中“做的最高境界是创造”。

陶行知提出, 语言文字是生活的符号, 要为生活而教,要与生活联系起来教。对学生的学来说, 则须联系生活去读书, 读活书;须联系生活去写文章,写活文。

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将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开展读写课程建设,有助于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的素材和方法,提高生活的感悟能力;在写作中加深阅读体验,提升对生活的思考能力。

2.2 读写结合理论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特有的教学方法,也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相互迁移,相互转化,相互促进。

在应试的背景之下,高中生写作常陷入一种套路化的模式当中。由于阅读积累贫乏,生活内容单一等原因,写作中素材陈旧、立意普通、观点平庸、情感表面等现象层出不穷。这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表达等的要求相违背。

阅读和写作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在教学过程当中,阅读和写作之间的本质联系常被忽略,两者常各自独立,被分开教学,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利。每个学生都有丰富而独特的生活,但是他们常常缺乏体验感悟的能力,也时常难以将自己的生活用写作的方式表达出来。因此,文学读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文学作品阅读和写作中寻找生活的触点,教会学生感悟生活和表达生活,写出具有创造力的文章。

3.文学读写课程建设的探索

我校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坚持“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论,积极探索文学读写课程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指导学生将语文学科知识和生活经验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活的知识”的能力,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3.1 打造浸润式文学读写环境

陶行知说,“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在学生一天的生活中,营造浓郁的文学读写氛围,增加与文学作品交流的机会,也是对学生文学素养的熏陶。因此,我校逐步打造浸润式文学读写环境——遍布校园的文学元素载体、十大文学主题研修室、五大读写课程功能室及展示馆等。

校园连廊、花圃、阅览室等场地将文学名著、文学常识以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展现出来,以随处可见的文学元素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兴趣。在学校教学区打造十大文学主题研修室:儒家文化研修室、先秦散文研修室、唐诗研修室、宋词研修室、唐宋八大家散文研修室(重点设“苏东坡”研修)、明清小说研修室(重点设“四大名著”研修)、现代诗歌研修室(重点设“徐志摩、闻一多诗歌”研修)、现代小说研修室(重点设“鲁迅小说”研修)、现代散文研修室(重点设“朱自清散文”研修)、现代戏剧研修室(重点设“曹禺戏剧”研修)等。精心布置各研修室文化,配齐相关书籍影音资料,由指导老师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研修活动,促进学生读写能力提升的同时,也能反哺教师专业发展。

在现有江苏省一级图书馆的基础上,学校着力打造五大读写课程功能室,包括多功能阅览室、文学影音观摩室、读写教学实验教室、文学书画研习室、文学戏剧创作室,并建设立发中学语文读写名师、优秀学生作品展示馆,将师生优秀成果集中展示,以带动全校师生整体发展。为促进学生文学表达能力的发展,学校开辟文学剧场,供学生演讲、辩论、朗诵、情景剧展演以及文学论坛使用。

3.2 构建文学读与写的有效联结

陶行知在谈“阅读”时指出,首先要会“选书”, 其次要会“读书”, 最重要的是会“用书”,读书的要义是“即学即用, 学以致用”。我校将阅读课与写作课进行整合,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读写训练的对接。

由于高中生学习节奏紧张,应试压力较大,导致课外阅读的时间投入偏少,阅读范围、阅读深度都较为局限。因此,指导学生高效阅读、高质量积累是目前高中生阅读教学的当务之急。在指导学生选择阅读书目时,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给学生书目选择的自主权。除了学校对必读书目、选读书目的推荐,班级也会提供书单供学生选择。在每学期初,学生根据书单自主选择一学期的阅读书目,并制定阅读计划。(2)加强专题化阅读的指导。学校根据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人物故事等开发校本课程,开设相应阅读课,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可以选取相应主题展开深度阅读。(3)注重阅读素材的积累。学生可通过摘抄、勾画、写笔记等方式加深阅读思考,也可通过推介书目、交流体会等方式总结阅读收获。

在文学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能促进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和思考。写作训练反过来又能推动学生细读、精读文本,实现阅读和写作能力的互促提升。读写结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训练:(1)仿写型训练。在高一年级,学生主要以阅读积累为主,在此基础上,可指导学生进行一些仿写训练,模仿文学作品中的立意、结构、意境、遣词造句等。(2)读后感训练。指导学生针对阅读内容中引发自身感悟的一个点切入,清晰地亮明个人的观点,同时注意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有力论述,有感而发,言之有物。(3)评论型训练。文学评论是较高层次的读写训练方式,可指导学生针对文学作品、文艺现象、思想观点等展开评论,尝试从多角度分析事物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这种训练方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3.3 开展文学读写课程建设专题研究

为科学系统地建设文学读写课程,形成课程目标体系,学校紧扣“教学做合一”的要求,针对基础课程、特色课程和活动课程这三类课程建设,分三个研究小组展开研究,分别制定课程目标和实施办法。基础课程建设研究包括对国家课程的必修(上、下)、选择性必修(上、中、下)的课程研究,特色课程建设研究包括对古代诗歌、时文作品、鲁迅小说、余秋雨作品等课程的建设研究,活动课程包括对演讲辩论、文学社创作、诗社创作等课程的建设研究。三个研究小组定期召开交流研讨会,相互学习借鉴。

3.4 建设丰富的文学读写活动平台

陶行知认为,语文教学不应是仅从读写中学读写, 而应用读写来表达集体的生活, 用生活中的事实与论证来发展学生的逻辑。因此,学校着力搭建丰富的文学读写活动平台,旨在促进学生参与、体验文学读写实践,让师生在合作、交流、展示中发展语文能力。

学校“报春花”文学社、 “一枝春”诗社均已经有近30年的发展历史,先后有四千多名学生受到文学社、诗社的熏陶影响,为学校培养了一大批爱文学、爱读书、爱写作的学子,同时也走出了校园作家陈凤兰老师、诗歌达人丁雪梅老师等优秀指导老师。为进一步贯彻“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在原有文学社、诗社基础上,学校又根据学生发展需求组建了“行者”校园记者团、“立中之声”辩论社等社团,促进学生在写作、表达等实践活动中锻炼提升。

有助于学生体悟文学作品意境,激发情感体验,点燃创作热情。学校成立了“暖风东来”经典诵读社,编制《经典诵读》校本教材,通过举办经典诵读比赛、主题诵读月等活动,促进学生文学读写能力的发展。

另外,学校计划在整合文学读写优势与艺术教育特色的基础上,组建“立中之光”情景剧表演社和“翰墨香”书法社,一方面将经典文学推上校园舞台,用喜闻乐见的文学表演形式吸引学生对经典文学深度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将经典诗文以书法艺术的形式呈现,以多元美育浸润学生的文学素养。

我们将继续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进一步探索文学读写课程建设之路,努力形成丰富的课程资源和活动平台,有效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引领教师专业的深度发展和学生文学素养的长足提升,打造校园文化特色。

猜你喜欢
研修文学生活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我们需要文学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新视域下中学体育课例研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