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路径

2022-02-18 14:59卢伟平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4期
关键词:价值观意识核心

郑 飚 卢伟平

作者单位:郑飚,福建省厦门市康乐小学;卢伟平,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自2000年课改以来的小学科学教育,既有对传统科学教育的继承,也有相应的突破与创新,开始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与能力的培养,到现阶段部分理论研究者意识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创设教育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科学。科学教育应引导学生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与人合作与交流。现阶段小学科学教育的着眼点不仅仅是科学本位,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科学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事实上,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在很多学校依然较为常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科学课程教学中的落实依旧存在抽象化、口号化、概念化的现象,没有针对性,缺乏感染力,偏离学生的认知成长规律,不能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融为一体,部分教师只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简单的说教,教育改革迫在眉睫。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树立德育意识,挖掘科学教材中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科学教学,使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显于行[1]。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用好教材,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需要在学生的心中种下爱国主义的种子,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热爱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维护祖国的独立与统一。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有趣的科学实践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科学史、科学家的故事,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科技的迅猛发展,还可以引导他们进行学校、家乡的今昔对比,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现行的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四大发明、丝绸之路、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航空航天技术、原子能技术、煤、石油、茶叶等内容在科学教材的“它们是什么做的”“养蚕”“电和磁”“白天和黑夜”“我们周围的空气”“人体司令部”“探索宇宙”等单元中有体现。这些内容使学生深受鼓舞,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教师可以通过教授“我们都是科学家”“显微镜下的世界”等章节内容,穿插介绍科学家的故事,以情导学,激发学生心灵共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例如,袁隆平几十年如一日进行杂交水稻研究,培育出能够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的新品种,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教师可以通过讲袁隆平的故事,鼓励学生学习袁隆平爱国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再如,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本土中国科学家,实现了多少代中国科学家的“诺奖梦”,这体现了中国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这些优秀科学家对科学的探索精神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爱国并非纸上谈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把爱国情感渗透转化成每位教师的自觉行为,只有这样,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才能最终落到实处。

二、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探究活动为基础的学科,它以质疑为起点,以批判为武器,以求真为指向,重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求真的意识。

要想使学生具有追求创新、勇攀高峰的意识,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开展科学创新实践活动,打破常规,突破传统教学观念,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具有开拓新领域的能力。教师在进行科学课程教学时,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各种新矛盾、新问题。在科学课上,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利用自身掌握的科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笔者曾组织四年级的学生在校内开展“不同的植物其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的主题活动。作为一名科学教师,笔者会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对学生提出问题的行为表示赞许与鼓励,引导学生对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相关专题的研究、实验,研究小组的成员积极参与,各司其职,收集了大量的资料,最终解决了实践活动中的问题。

这样的科学实践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能有效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在探究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这样的科学实践教学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求真意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促使学生共同成长

现代科技越来越发达,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大部分工作需要大家团结协作,否则将影响工作进度。因此,教师需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以使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现在的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给予他们很多关爱,部分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差,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做事我行我素,不懂与人合作。这恰恰与当前提倡的核心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

美国21世纪技能学习联盟认为21世纪最需要学习的四大能力之一就是团队协作能力。可见,除了知识以外,团队协作能力也是社会对人才培养或者衡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团队协作是一种富有实效性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团队成员齐心协力,众人划桨开大船,弥补不足,取长补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和合作精神。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的“造房子”一课中,笔者向学生提出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要求学生利用废弃的报纸搭建房子,使搭建的房子能够容纳小组的全体成员。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却是这一学期学生玩得最开心、参与度最高的一项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用废弃的报纸搭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房子。在搭建过程中,学生遇到了许多的问题,如房子的支柱折了、结构歪了、屋顶塌了以及房子上的透明胶掉了,但学生最终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团队的力量完成了作品。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会了合作,树立了团队意识。再如,在讲解“建桥梁”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向学生征求解决上下班交通拥堵难题的方案,要求建一座坚固、美观、经济实用的桥梁。学生之间进行协作,查阅各种相关资料,如桥墩、桥面该用什么材料来搭建,桥面该设计成什么形状才会坚固,该怎么取舍材料才能做到经济实用,又该如何对成品进行优化。学生通过与伙伴进行合作,最终顺利完成任务。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有效运用,还提升了自身的合作能力,学会了如何尊重别人、友善待人。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为学生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推进学习共同体建设,让课堂真正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着眼细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科学课堂是德育的重要阵地。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教师应在科学课堂上引导学生形成诚实守信、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勤奋好学、团结友爱等良好品质,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良好习惯,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靠日积月累的,教师可以从细节入手,从自身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教育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前要有序集队,小心对待实验器材;教育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要做到尽可能安静,不影响他人;教育学生分工协作,做实验时要耐心细致,做到边观察边记录,规范操作以保证自身安全;教育学生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尊重数据,实事求是;教育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及时整理实验器材,物归原处,感谢其他同学给予的帮助,与其他同学分享学习成果。另外,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前,可与学生共同制定实验规则,这样能避免课堂沦为教师的“一言堂”,也能体现出教师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学生来说是受益终身的。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教师必须从课堂中学生的行为习惯抓起,时时提醒、严格要求、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贯穿科学课堂的始终。

五、教育学生保护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要想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在过去,由于人们自身环保意识的薄弱,自然环境遭到破坏。汽车尾气、工业废水、有毒金属、原油泄漏、各类药剂、酸雨、温室效应、雾霾等对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环境不仅要靠科学技术,还要靠人们的环保意识。科学教材中的“植物的一生”“土壤”“生命之源——水”“吃的学问”“我们关心的天气”“我们的地球”“共同的家园”等章节蕴含着丰富的环保教育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科学教师责无旁贷。教师应以身作则,并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环保教育,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例如,教育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不用一次性筷子、塑料泡沫盒,多使用环保购物袋,不乱丢垃圾,做好垃圾分类,自觉爱护花草树木,关爱动植物。要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环保活动,让学生懂得动植物也是有生命的,要去关爱与呵护它们。

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环保实践活动,发动学生向其他人宣传环保知识,让他人成为保护环境的宣传员,并且给他们颁发“环保小达人”证书。让学生用感恩的心去感受自然的美好,自觉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激发学生尊重自然、感恩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引导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促使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综上所述,教师可以从五个方面出发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一,用好教材,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第二,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第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促使学生共同成长;第四,着眼细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第五,教育学生保护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在开展小学科学教育时,可以通过多元化手段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优秀的高素质人才。作为一名小学科学学科教师,应该做学生知识的传授者、人生的引路人,以真诚的心关爱学生,使学生在学好科学知识之际、习得科学方法之时,学会做人的道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逐步增强心理抵抗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自身的品德修养,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价值观意识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