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预习的策略探究

2022-02-18 14:59刘长江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4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效果数学

刘长江

作者单位:广东省丰顺县丰良实验小学

现阶段教师需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结合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及具体的学习进度,对课前预习方案进行科学规划,并对个别学生加强指导,确保有效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得以有效提升,数学重难点问题得以及时解决,促进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的科学构建。

一、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课前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前预习流于形式

在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环节中,现阶段极容易出现预习流于形式的问题,导致预习目的难以实现,甚至会导致学生对预习产生抵触情绪,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对教学效果造成不利影响[1]。另外一些教师对课前预习结果过度重视,而不重视预习过程,也极容易使课前预习形式化,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无法提高,对数学预习方法和技巧也难以熟练掌握。

(二)课前预习缺少规划和设计

现阶段在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环节中,教师对预习方案缺少设计,导致预习的方法单一、内容片面的问题较为突出。小学生在课堂上不容易集中注意力,对需要预习的内容难以理解,参与课前预习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主性缺乏。另外教师在进行课前预习内容设计时,通常设计的预习方向缺乏科学性和明确性。因预习方向具有盲目性,导致学生的预习效果无法得到保证,对重点预习的内容难以理解和掌握,在后续学习中无法发挥预习的重要作用和价值[2]。

(三)课前预习缺乏相应指导

现阶段课前预习普遍存在学生预习自主性不足、预习困难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对课前预习环节的指导力度不足,导致学生预习过程中对如何完成学习任务缺乏了解。同时学生在理解能力及学习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对学生缺乏重点及个别指导,在课堂教学时通常采用统一的教学标准和要求,这会使部分学生因为课前预习效果较差,对教学重点及难点内容无法掌握,课前预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无法得到体现。

(四)课前预习反馈低效

在课前预习环节中,由于学生对课前预习效果缺乏及时反馈,同时教师对学生课堂预习效果评价缺乏足够重视,导致预习反馈低效,无法发挥其作用和价值,课前预习的优势也难以体现。另外由于教师对学生课前预习缺乏监督和测评,学生极容易在预习过程中注意力分散,参与性不足,对预习的重要性缺乏足够重视,往往采用应付的态度对待预习环节,进而造成课前预习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无法及时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对提高课前预习的有效性造成不利影响。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效果的有效对策

(一)创设课前预习环境

为了使学生参与课前预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得到有效提升,首先,学校需要加强对教师的综合素养及专业能力的重视,通过一系列培训及教研活动的开展,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同时教师也需要积极转变自身教学理念,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使课前预习方案更加合理化、科学化,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3]。

其次,教师还需要对先进技术加以运用,积极利用互联网开展课前预习活动,使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够突破空间和时间限制,同时使学生参与预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得到有效提升,进而使学生能够对预习的重要性提高认识,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教师需要积极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并对学生的信息运用能力进行有效培养,使学生能够充分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课前预习,促进课前预习活动的有序开展。另外需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教师要对学生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指导,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

(二)增强学生预习自主性

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生课堂预习的学习积极性及自主性加强重视,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予以尊重,使其学习态度能够从传统的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换,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使预习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不同角度,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预习积极性,并使学生认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和意义。如教师可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或主题班会,让学生对课前预习的方法展开讨论,并引导学习习惯良好或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分享自己的预习方法,为学生提供具备可行性的课前预习方案和建议,激发学生课前预习的积极性,为学生课前预习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其次,在课前预习环节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对提高课前预习效果的有效措施和方法进行不断实践和探索,对课前预习的步骤进行研究,在学生实际预习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指导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适合自身实际学习水平的预习方法和技巧,使预习效果得以切实提高。

最后,教师需要针对学生具体的预习情况,对每位学生的努力和进步进行及时肯定和表扬,并根据学生的预习特点与实际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对自身优点进行挖掘,在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同时,使学生在课前预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进而促进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4]。

(三)精细化设定预习任务

针对课前预习所涉及的预习任务和目标,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等,进行精细化、科学化设计。由于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抽象性,部分学生因自身学习能力及理解能力不足,学习难度较大,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具体的课前预习方案及范围进行细化,提高预习的针对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对预习知识点和内容进行理解和掌握。

教师首先应根据学生实际学习进度,对课前预习的标准进行合理化设置,并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预习任务,开展分层化课前预习活动。同时教师还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组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对预习的内容有所掌握,同时能够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其次,教师在设计课前预习任务时,应先将数学知识点进行细化,针对不同难度的数学问题及知识点,进行课前预习手册的编制,并引导学生根据预习手册进行学习,促使学生养成记笔记的良好习惯,进而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四)加强家校合作

为了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课前预习效果,教师还应与学生家长之间加强沟通和交流,使家长能够在学生预习过程中,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增强课前预习效果。

首先,教师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使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预习任务,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对其加以监督。其次,家长要及时向教师反馈学生预习的实际情况,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问题及薄弱环节,进而使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再次,教师和家长应共同对学生的实际课前预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有效提高评价的科学性,使学生增强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同时还可组织学生之间互相进行评价,有利于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问题,并让学生通过相互学习,弥补预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而促使学生共同进步。最后,师生之间还可开展互评活动,学生对课前预习方案的评价,有利于教师对预习方案进行有效调整,进一步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三、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活动开展策略

(一)重视预习指导课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内容,为学生创设预习情境,并对学生的预习活动进行及时指导。如在学习“年、月、日”这一内容时,教师可通过从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预习。教师可要求学生对新课内容进行初读,使其在对新课的主要内容有所了解的同时,对无法理解的问题进行标注,以此来促使学生对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关系等进行思考。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先试着解答课本中的练习题,以便其能够及时发现自身知识体系的不足和薄弱点。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及时组织学生对预习结果进行交流,并且教师也应及时对学生的预习及练习情况给予评价,给予相应的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以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重视预习评价,激发学生预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预习的实际情况和表现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对其主动思考、积极阅读等行为进行及时肯定和鼓励。同时需要通过学生的问题标注情况等,对学生的预习质量、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进行检查,并对学生课堂发言的流畅性和积极性加强观察,进而科学评价学生的实际预习效果。比如在进行“位置与方向”这部分内容的预习时,不同学生的预习效果各不相同,部分学生能够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会思考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或自己的家在学校的哪个方位等。此类问题的提出和思考,对于提升预习效果至关重要,因此教师需要及时表扬这些善于思考和观察的学生,激发其预习兴趣,提升其进一步带动其他同学参与课前预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也应鼓励其他学生大胆地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另外,针对没有认真预习的学生,教师应与家长之间保持联系,对学生在家的预习情况进行及时了解,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三)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合理运用学生预习成果

教师应不断改革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有效性。其具体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学生自行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对这一问题进行集体讨论,通过教师的引导,使讨论能够从点到面。其次要对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最后通过不断的巩固练习,结合教师的指导,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高效、高标准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已成为至关重要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为了提高学生课前预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需要合理设置预习思考题,使学生能够真正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避免预习出现随意、盲目的情况。如在进行“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的笔算预习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及计算方法进行回忆,在此基础上,将其与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法则之间的异同点进行对比。最后引导学生对提高计算准确性的方法进行思考,进而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到不断增强。

(五)不断拓展学生知识面

小学数学教学预习活动不应只局限于课堂教学或教材内容,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不断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如在进行“厘米和米”这一内容的预习时,教材中可参考的内容较少,各种测量工具也较少涉及,导致学生对各种课外测量工具缺乏认识,因此教师可让学生利用丰富的课外参考知识资源,当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自行查找资料,尝试自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对长度单位有更深入的认识,也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预习能力的提高。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前预习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教师首先需要树立课前预习观念,根据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学习进度等,对课前预习方案进行科学设定,确保课前预习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另外教师应对学生的课前预习加强指导,并及时提供建议,与学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实际预习的效果和进展,进一步提高预习方案和计划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预习方法和技巧,切实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效果数学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新课标下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策略
抓住“瞬间性”效果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做好课前预习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