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紫丽
(昭通市实验中学 云南 昭通 657000)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教育价值的专业和一般表现,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在高中的教学过程中,地理是比较重要的课程之一,在高考中占有一定的权重,而地理知识是对生活的总结和归纳,所以高中地理的生活化教学对于学生理解地理非常重要,为了能够真正的实现提高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将“互联网 +”技术有效应用起来,这能让整个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变得更加的高效,从而有效提升教学实效。
自古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之说。今天,它是一个人科学文化素质的体现。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实现高效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应不断提高,以适应新课程改革下教育发展的要求。高效高中地理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高效教学,这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效高中地理课堂的实现有利于地理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在高中阶段学生普遍面临着升学考试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下学生在学习上也往往是以考试为导向进行科目重难点的选择,地理课程虽然是高考的科目但是所占的比分比较小,所以也容易被学生忽视。在好中阶段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比较多,但是学习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在进行学习重点的选择时往往会呈现出偏重三大主要科目以及高考的主要科目上,地理课程由于知识内容比较多,知识结构也比较庞杂,学生在学习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记忆,这就会使学生在权衡之后轻视对地理的学习,将主要精力集中在中考的重点科目上。长此以往学生必然对地理学习失去兴趣。
虽然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借助与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对于教学效率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中,很多的老师还是运用传统的讲授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使得课堂教学的气氛很难被调动起来。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跟随着老师的节奏对教材的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
灌输教学完全不同于现行新课程标准所指导的教学理念。灌输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教学更注重知识生成的过程。在高中地理课本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内容越来越多。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训练和指导。每次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地理知识、规律和原理,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最终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表示,他们对课后的知识点记忆不深。因此,教师可以开设实验班进行教学。例如,在讲解“大气-风的横向运动”时,我让学生挤压耳珠使纸漂浮,并问学生“为什么音符会漂浮?风力压差和距离大不大”,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并回答问题。课堂气氛很好,学生的知识和记忆都比较扎实。尤其是一些基础不好的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学好。此外,在课后安排练习时,学生更愿意向老师学习,与老师交流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如果一位老师不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他就立即讲解知识,那么这种知识不会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只会让人感到冷漠。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是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的启发性导入语言。因此,教师在开始教学之前,应该使用合理的导入语言或者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可以引发他们对于新知识的探索兴趣。课堂导入是课堂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如果用符合实践生活和学生喜爱的事例导入,必然能够迅速吸引他们,甚至可以影响整堂课的效果。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建立生活化教学场景,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降低了学习难度,增强他们对于知识的认可感,使得他们由被动学习变成积极探索。老师应当基于课本内容,创建和教学知识点相符合、和学生现实生活感受紧密相关的生活化情境。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高境界。要做到这一点,进行相应的生活实践至关重要。但是高中生活的紧张是有目共睹的。因此,教师应控制时间管理,组织高中生进行生活实践。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在最少的时间内争取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通常可以以“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心得感悟”的形式开展生活实践。例如,在进行“地球圈层”这一单元的学习时,教师可以组织同学们对当地的圈层循环做出调查。通过统计降水量、河流径流量、蒸发量等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并针对得出的结果对当地居民提出建议。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深切体会地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高中地理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师要思考如何引入课堂知识点。最重要的是将生活中涉及到的教材内容拓展到地理教学的各个方面,利用学生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件和案例引入新课,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不能固执地采用单向传播,而是要加强课堂组织手段的改革,从自我入手,通过生活化教学素材的扩充,使学生心中对地理知识产生亲切感和向心力,愿意参与到学习中,比如:在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时,教师可以从备课环节导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哪一种天气?中国的古诗词中有哪些描写天气的诗句?”通过以上问题设置和生活化内容的导入,能够让学生心中油然而生一种熟悉感,把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接地气,使学生最大限度地理解课本中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体会到地理教学内容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的,使学生体验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
综合思维是指学生运用综合的概念和方法理解地理环境,是一种思维品质和能力。高中地理教学主要由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部分组成。因为学生生活的地理环境是复杂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在不同的时空条件或组合下相互作用,综合决定着地理环境的形成与发展,教师需巧妙引用身边的生活化素材来训练学生的综合思维,使其学会从整体视角动态、系统、全面地分析与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同人类的关系。例如:在讲授“城镇化”过程中,教师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展示本地城区规模在不同年代的地图变化情况,讲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呢?大家知道什么是“城镇化”现象吗?指导学生根据身边的城市的变化这一生活素材思考与交流,引领他们总结出城镇化的概念,即为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由于高中学生的学业压力较大及上课时间的有限性,无法到户外进行观察学习,而有些地理现象或事物具有地域性特点,且地理知识本就较为抽象。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要想顺利实施,应该在课堂上借助“互联网 +”的力量,使学生能够更加真确的、直观的观察地理现象,并能够体现地理学科的空间性和时间性特征。教师在教学课堂上可以借助互联网 + 技术来进一步强化学生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环境下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学生发展与进步的核心,能够是学生辩证地分析人地关系,若学生思维长期处在较为活跃的状态,整个地理教学课堂氛围自然也会十分活跃,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率。教师在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借助互联网 + 技术既可以增加课堂的教学容量,有可以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对于抽象知识的理解和认知,从而有效强化学生从多角度对生活中地理现象分析的意识及尝试,真正优化高中地理教学,也真正达到新课标要求,正在做到育人的目标。
高中地理知识具有抽象性和复杂性,通常描述空间现象。学生在课堂上很难理解这些概念和知识。最终,他们只能死记硬背这些知识。在课外活动中,学生可以思考、观察、接触自然,进一步了解地理知识,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加深对课本知识与实践关系的理解,使地理教学形成全面和系统的知识体系。例如,地理教师可组织学生定期观察降水量、湿度和温度。这样的活动安排,可以让学生将地理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解释真实的现象和问题。除此之外,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方式,它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让学生走出课堂,通过活动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自身的地理素养也具有一定的意义。首先,在活动课之前,学生要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同时,必须掌握一定的团队合作能力,才能保证活动的顺利完成。那么在活动课开始前,老师要做好一些准备,制定活动计划。比如,开展以“实地考察”为主题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考察学校周边的一个地方。调查期间向学生提供当地地图,并提出代表性问题,让学生在调查后进行总结。通过调查,学生学会了根据地图分析当地的地质条件、植被特征和地形,并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调查中,提高实践能力。可见,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合理开发地理实践活动课程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挑选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地理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从而做到地理与生活的深度结合,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