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探究

2022-02-18 11:32侯正义
今天 2022年14期
关键词:共育家校道德

侯正义

(白银市会宁县枝阳初级中学 甘肃 会宁 730799)

学生最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便是学校与家庭,而学校与家庭也成为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综合全面发展的最为关键的社会文化因素。当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种信息蜂拥而至,但信息质量有好有劣、良莠不齐,这对判断力、自制力等方面还较为欠缺的中学生来说极易受到影响。由此,当前中学德育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为了进一步提升对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扩大德育教育的范围,深度探索更有效的德育教育机制,家校合育模式成为突破点。

1.家校共育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与价值

对于中学生来说,学校与家庭是其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而当今世界教育所发展的趋势也是家校共育,而将家校共育引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之中具有一定的意义与价值。首先,家校共育引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德育更接地气、生活化。一直以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都是以课堂为主,教师主导讲授,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无形中会削减学生学习这一门课的兴趣,也无法达到期望中的教育效果,因此,通过家长与教师的紧密合作,将教学渗透于学生的生活之中,通过教学的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家校共育引入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还能增强教学的实效性。通过家长与教师的多渠道、多方面的沟通交流,获取有益的教育信息,共同围绕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商讨具体的策略,经过家长与教师的共同努力,使得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知识内化于学生心中,也能让学生更为清晰地理解内容,从而升华到思想、观念、道德意识方面,并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中都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由此,在这样一种共育范围中,学生的道德观念也会得到夯实,以及体现到行动中,增强教育的有效性以及针对性。

2.家校共育引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

2.1 借助各种信息手段,拓展和畅通家校共育渠道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种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更为的快捷以及方便。教师善于运用新型媒介,采取一定的技术支撑来搭建家校合育的有效渠道,比如通过创建校园网,或者成立班级QQ群、微信群等,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而借助这些新媒介所构筑的渠道,教师向家长积极宣传有关家校共育的意义,以及家校共育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引入的重要性,从而获取家长的理解、配合、支持。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需求,借助微信群、QQ群发布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德育实践作业,并且要求家长配合学生保质保量完成,也鼓励家长利用视频、图片或者文字对学生完成实践作业的过程与心得进行录制,并将这一资料上传到班级的微信群中,以供教师以及其他家长进行观摩学习分享。每个月则由家长与教师共同评比“榜样家庭”“时代好少年”“班级之星”等,从而激励家长与学生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2.2 家校共育引入道德与法治课堂,增强教学效果

从以往教学实践发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一大原因是:教材与学生的认知有一定的距离感,教师讲解教材内容,对学生的心灵无法触及,学生也产生不了情感共鸣。教师在教材设计及编排上尽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结合,但是静态的表现方式难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为此,通过家校共育方式,教师把课堂教学与家庭生活进行紧密结合。通过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来调动学生的情感共鸣,根据教学的需要,课堂上将家长所拍摄的一些生活图片以及视频作为教学的内容,以此对学生所熟悉的家庭情景进行再现以及还原,引发学生学习、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找准具体的教学点,对家庭教育中的内容进行充分挖掘,同时也与家长做好沟通、携手合作,让家长将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家庭教育的内容拍摄成视频。而课堂上,教师则有选择性地播放这些反映家庭生活情景的视频,让学生感同身受,发掘自己的家庭生活情景,由此带来情感上的共鸣和认同,也能让学生对身边的法治与道德问题进行积极而深入地思考。

2.3 家校共育理念下不断改进和完善教育评价机制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教育评价的机制也逐渐多元起来,就目前来看,家长参与到这一教育评价的机会实际上并不多,虽然家长也被列为多元评价模式中的一个评价主体,但是由于家校共育的机制不够完善,合作不够深入,评价也若有若无,家长很少参与到学校的教育中。为此,对于已有的多元化评价体制进行改进和完善,建立有效沟通的联系机制,引入可行性的评价。教师与家长进行积极商讨,围绕学生的评价标准与制度共同制定,也鼓励各位家长就此提出各自的意见与建议,从而使得这一评价机制更为的科学、合理以及具有可行性。为了强化教育效果,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家长要多用欣赏、鼓励、肯定的评语激励他们,给予关注与关心。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同时也能正视自我,认识自我的缺点与不足,努力向好发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从而形成良好道德品质。

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发挥好对家校共育的引领作用

家校共育也就意味着家长与学校要共同的合作,找准支撑点,这其中,德育、法治的内容也恰恰成为家校共育下的一个有效结合点,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及行为习惯进行明确培养,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质量,还能实现德育目标。教师对教学内容与目标进行充分研究,结合实际情况搭建家校共育的桥梁,引导家长重视学生的品行培养。具体途径包括:

3.1 结合教学内容,明确家校共育目标。首先,教师深入研究道德与法治课的内容以及教学目标才能真正为家校共育找准落脚点以及结合点,实现新的教育方向。既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明确了解掌握,也要全面掌握学生,结合课堂提问方式对学生进行了解。比如在培养学生对社会规则了解的这一重要性上,为了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教师设计了生活化的问题,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大家要遵循何种规则,生活中哪些都是属于规则范畴内的等问题,由此也能引发教师、学生深刻思考这一规则问题。而教师也可以采取问卷的方式,让学生回答上述问题。根据调查结果,在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确定学生的规则意识是否已经具备。然后再就学生规则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作一了解,最后以学定教,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家校共育的目标,从而在合力之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规则意识。而在确定家校共育这一主题之后,教师与家长进行充分交流沟通,鼓励家长参与到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利用微信、家长群等社交软件,在线上开展家长会,向家长强调家校共育对培养学生良好行为规范,以及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如此,也让家长增强意识,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培养学生的诸多行为品质的积极意义。

3.2 结合教育素质要求,创设实践性课外活动。道德与法治教育并不是纸上谈兵,要想实现德育目标,则需要创设更多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认识到自身行为的问题,从而及时解决问题,找准方向,迈向健康向上的人生轨道。中学生的年龄还比较小,因此组织学生参加课外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在家长的陪同下,参与到课外实践活动中。为了提升培养学生思想道德与行为习惯的质量,在课外实践活动的一系列开展过程中,教师做好规划与设计,从而保证学生积极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完成相应的任务,达成教育的目的。在围绕培养学生尊老爱幼这一道德品质方面上,教师设计的是由家长带领学生到敬老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为老人准备自己所擅长的节目,比如唱歌、舞蹈等。而在这一实践活动中。家长将学生参与实践的情形进行视频拍照,并且要求学生写一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感想文章,家长连同图片与文字一起上传到微信群。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家长及时监督引领学生进入养老院时,必须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在面对老人时如何做到有礼貌,如何用正确态度以及爱心对待老人,然后以自身的良好品德来展现家庭教育的效果以及学校教育的效果。

3.3 围绕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组织亲子活动。为了充分发挥家校共育的作用,助力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课余时间,教师组织家长参与完成校内的亲子活动。在主办方教师的监督引导下,家长与自己的孩子合作,共同完成活动或者任务,有利于增进亲子关系。在亲子活动开展前,教师与家长积极沟通,并且就此次活动的主要教学目的进行交流,针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内容有哪些,全部告知家长。同时让家长在开展亲子活动中对学生的细节举动加以关注,就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引导,并能以身示范,做出榜样。而为了凸显引导效果,教师提前指导家长如何掌握适宜的引导技巧。比如说,针对性格较为内向的孩子,家长与孩子沟通时应采取婉转、温和方式。每一次开展亲子活动的流程,教师及时将文字版上传到家长群中,让家长们都能一一详细了解流程,遇到问题可以在群中及时发问,教师及时进行回复,从而确保活动顺利完成。

总之,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融入、引入家校共育,既提高家校共育的质量,同时也在家长的积极参与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行。因此,教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就家校共育的具体目标、计划进行明确,使得家长对教师的教学流程完全明了,而教师在积极开展各种家校合育的活动时,使得家园共育的机会不断增加,转变传统教学思维,尽情发挥家校共育的作用,从而提升家校共育质量,也提升德育水平,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以及法治观念的增强,知行合一。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