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凤平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逆向性思维;思维定式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2)04-0056-03
【活动理念】
初中生经历了小学的学习阶段,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然而,这些学生进入初中后,相比小学而言,面临着更多的学科以及更多、更难的作业,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帮助初中生培养思维能力以快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呢?当前正在推行“双减”政策,既要为学生减轻学业负担,又要让学生学得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在这种背景下,设计这节“培养创造性思维有妙招”的心理课,旨在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创造性思维以及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能力目标:掌握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并能够有效运用,以更好地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
情感目标:提高自己适应初中学习生活的信心,做一个热爱学习的人。
【活动重难点】
掌握培養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提高解决学习问题的能力。
【活动对象】
初中生
【活动准备】
教学PPT;学生课前分组,每6人一组。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龟兔赛跑
教师:同学们,你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龟兔赛跑以后,兔子特别后悔,自己因为睡觉而输掉了这场比赛,决定再和乌龟比一次。乌龟接到挑战书以后,心想:“兔子这次一定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他精心准备了一番。但是,兔子还是输掉了比赛。这是为什么呢?
大家可以说出各种可能的原因。规则如下:
1.不允许有任何批评意见;
2.欢迎异想天开;
3.说出原因最多的一组获胜;
4.获胜组同学分享。
获胜组同学发言,设想各种可能。
教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棒,在回答这题时,同学们运用的正是今天我们要培养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新颖的思维方式,其本质在于用新的角度、新的思考方法解决现有的问题。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离不开发散性思维、逆向性思维以及灵活性思维的培养。下面我们将依次来学习。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点子多多——培养发散性思维
教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粉笔的用途,想到粉笔用途最多的小组派代表上台回答。
小组代表回答粉笔的用途,例如:写字、画图、吸墨水、做石灰、当颜料、去油渍、做实验……
教师:同学们,你们怎样想到这么多用途呢?
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将粉笔的性质进行分类,再根据不同的性质寻找不同的用途。
教师:按粉笔的性质进行分类,再依据分类列举粉笔的用途,这种思维方式就是发散性思维。该思维方式呈散射状,针对同一个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去思考、去解释的心理现象,就是发散性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就需要同学们发挥想象力,有效运用发散性思维。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完成活动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理解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性,明白发散性思维有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砸缸救人——培养逆向性思维
教师:同学们,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人人皆知。请思考用石头砸缸是否是最佳方法,有没有不破缸或更简便的救人方法?
学生可以想各种方法,活动规则同“激趣导入”。
获胜组同学分享:多人合力推翻水缸、同伴去拉、用树枝救人、扔绳子去拉,等等。
教师:这些方法都很好,具体如何运用以及运用哪种方法还需考虑当时情境及在场的小伙伴情况,例如年龄大小、人数。不过,这些方法与司马光砸缸有何不同呢?
学生:刚才同学们分享的方法是“救人离水”,司马光的方法则是“破缸留人”。
教师:是的,同学说得很好。“救人离水”是常规思维,而“砸缸救人”则是逆向思维。所谓逆向性思维,是指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
学生:有时候,逆向性思维能够帮助人们迅速巧妙地解决问题啊!
教师:是的,同学们培养创造性思维,就离不开逆向性思维的培养。也正因为如此,同学们在学习或生活遇到难题时,有时不妨运用逆向性思维,以便能有效解决困难。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完成该活动的过程中,用心体验与感受,理解培养逆向性思维的必要性,从而有助于解决学习或生活中的难题,以激发学生提高有效运用逆向思维的意识,最终达成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目的。
四、奇妙等式——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同学们,下面列举了很多等式,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投入地参与活动,大胆地想象与实践,思考并回答这些等式成立的可能和事实,用心体验活动的感受与启示。
等式如下:
(1)1+1=1; (2)12+2=2;
(3)18+6=1;(4)5-3=7。
活动规则如下:
1.不允许有任何批评意见;
2.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3.言之成理即可;
4.最快想到答案组获胜;
5.获胜组同学分享。
同学分享:1+1=1(一滴水加一滴水还等于一滴水);12+2=2(12天加上2天等于2周);18+6=1(18小时加上6小时等于1天);5-3=7(5对减去3个等于7个)。
教师:同学们,在完成这些奇妙的等式过程中,我们收获了哪些启示呢?
学生:需要我们的思维转得特别快。
教师:是的,我们要在平时的学习或生活中,不断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唯有不断增强思维的灵活性,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创造性思维。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挑战欲,在完成这些等式的过程中,思考并获得启示:培养创造性思维,需要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五、智慧连连看——打破思维定式
教师:9个点摆成三行三列,点与点距离相等,要求用一笔画的方法,画出四段连接的折线,把这9个点连接起来。
9个点摆成的图形如下所示:
规则:
1.一笔画;
2.四段连接的折线;
3.9个点全部连起来,不能漏点;
4.用時最少的小组获胜;
5.获胜组同学分享。
获胜组同学上台演示9点连接过程,如下:
教师:同学们,请问你们在完成此题的过程中有哪些感受呢?或者说那些没有完成任务的同学,问题出在哪了?
学生:不能用传统的思考方法,需要将直线连到9个点以外的部分。
教师:是的。传统的思考方法对于解决本题的影响,其实就是思维定式带来的影响。
学生:老师,什么是思维定式呢?
教师: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所谓思维定式,是指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维路线、方式、程序、模式。
学生:那就是说培养创造性思维,需要我们打破思维定式。
教师:是的。刚才我们通过几个活动,认识到培养创造性思维,需要培养发散性思维、逆向性思维,增强思维的灵活性。这些都需要我们打破思维定式。因此,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或生活中,能够打破思维定式,解决所遇到的困难。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完成活动的过程中,用心体验与感受,理解打破思维定式的重要性,当以后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难题时,能够打破思维定式,促成对问题的解决。
六、课堂小结——分享收获与感悟
请学生来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与感受。
教师:同学们,我们并不缺乏灵活的大脑,关键在于我们要善于刻苦钻研,培养创造性思维,在解决实际学习或生活难题时,锻炼自己的思维。为此,同学们需要努力培养发散性思维、逆向性思维,增强思维的灵活性,打破思维定式。
设计意图:真诚、开放地分享收获与感受,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活动反思】
关注学生的需求,从学生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寻找教学主题。在对学生的调查以及个案辅导中发现,初中生相比小学生而言,学习任务更重,初中生的学习适应对他们的能力和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他们迫切需要面对的课题。加之,目前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了“双减”要求,如何让学生们在不牺牲休息时间、不影响快乐童年、快乐少年的情况下高质量地完成学业,是摆在当前每一位教师面前亟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设计了这节“培养创造性思维有妙招”的课例。
本节课的各个活动精心设计,环环相扣。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也非常精彩,看得出学生们都沉浸在活动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中,他们能够认真地思考,也都有细心的体会与感受。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提前将学生进行了分组,为了营造课堂活跃氛围,每一个活动都设有获胜组,并且由获胜组同学派代表进行分享,同时做好加分记录,营造小组之间你争我赶的学习氛围。在活动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踊跃参与、积极思考、用心感受、干预分享、学会聆听,而心理教师只是扮演总结学生观点的角色,适当时候注意激发与引导,把握住教学的方向。
培养创造性思维不是一蹴而就的,虽然本节课向学生阐明了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如:培养发散性思维与逆向性思维,增强思维的灵活性、打破思维定式,等等,但最根本的还是需要学生们不惧困难,当学习或生活中出现难题时,要敢于面对挑战,调动各种内在或外在资源,在实际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增强本领,从而不断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编辑/卫 虹 终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