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俐娜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2016年,教育部颁布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劳动技能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智障学生通过劳动技能的训练,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掌握生活必备的劳动技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培智学校必须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的意义所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实施的有效路径。
新课标的总目标是智障学生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生产劳动技能的学习,形成独立或半独立的生活能力,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和就业打基础。培智学校在设计劳动技能课程内容的过程中,要立足于学生当前及未来的生活需求,考虑学生生活的必要性和学习的可能性,对劳动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删繁就简,采用降低坡度、延长学时的办法进行针对性调整,以个人生活为基础,向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和社会生活不断延伸。
同时,培智学校应按照课程教学活动的实际需求,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劳动,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激发劳动的兴趣,培养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例如,在简单生产劳动技能课程体系的建设实践中,按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成长规律,从简单的手工劳动和整理劳动等方面对课程进行完善,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点对课程活动进行设计,有意识地创新教育内容,为学生提供及时的个别化教育指导,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此外,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应依据智障学生的年龄特征,将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生产劳动技能涉及的十七个项目按不同学段进行划分,教学侧重点也需做相应调整(见表1)。
表1 不同学段的劳动内容
劳动技能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内容主要来源于生活,要求智障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劳动技能和劳动体验。笔者所在的学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劳动实践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
学校结合智障学生的能力水平、学习特点,根据各学段的劳动项目,安排每个班级的劳动周时间,做到“周周有班级,每班有一周”,引导每位学生进行劳动实践。同时,学校与企业、社区共建劳动场所,按照从照顾自己到服务他人的顺序安排劳动主题活动,严格落实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的要求,确保劳动项目具体、劳动现场安全、劳动组织有序、劳动成果可见。
劳动技能课程需充分利用本校本地资源,创设劳动教育特色活动,笔者在设计和开展特色活动时,采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德育理念,根据每位学生的当前能力,有针对性地布置分工任务,倡导小组合作的劳动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享的形式积极参与劳动课堂活动,比如“快乐红薯秀”活动、劳动成果展示与分享会、劳动“小达人”评选等。这些活动帮助学生在劳动中经历过程、训练技能、磨炼意志、体验生活。
为培养智障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有劳才有得”的意识,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和劳动态度,养成劳动习惯,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渗透劳动教育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发挥纽带作用,增强家长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协助者、督促者。例如,笔者采用家校沟通本、个案成长记录单等,指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主动参与劳动,从而更好地掌握自我服务劳动和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引导家长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通过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使孩子养成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
总之,培智学校应从劳动目标确立、劳动教学内容设计、劳动教学活动实施等方面提升劳动教育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劳动技能,提高劳动素养,锻炼意志品质,为他们将来的职校生活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