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勇
实现共同富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新时期“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全面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农村残疾人依然是需要高度关注的较为困难的弱势群体。除了因残因病可能再度返贫这一主要原因之外,所受教育不足和缺少共同富裕所需要的持续发展的职业本领、职业能力,也是造成农村残疾人致富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按照党中央“办好特殊教育”的要求,更加重视和加强农村残疾人教育,努力通过教育赋能,让农村残疾人实现共同富裕,就成为促进乡村振兴和残疾人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和重要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农民(包括残疾人)过上了全面小康的幸福生活。进入新时代,我国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在走向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农村残疾人依然是最为困难的弱势群体,应当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教育是促进乡村振兴、改善残疾人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和有力举措。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关心和支持下,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已取得极其显著的伟大成绩,但在整个国家教育事业发展中,特殊教育还是一块短板,尤其是农村残疾人教育存在两个明显不足。一是所受教育不足,主要表现为农村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以送教上门的方式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仅靠每月一到两次的送教上门,是很难有教育质量和全面发展可言的。所以,从全局范围看,从依法保障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平等权利和促进其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讲,送教上门的比例应严格控制(如江苏、上海等地都规定送教上门比例严格控制在5%以下),各地应竭尽全力、想尽办法,依法让更多的残疾儿童少年入校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这是儿童成长和发展的根本。二是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不足。主要是因为残疾儿童少年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很多县级特殊教育学校还没有举办高中阶段教育,普通中等职业学校也很少接纳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残疾学生,所以相当一部分地处偏远山区和农村的残疾儿童少年很少有机会接受职业技能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由于缺少必要的教育基础和共同富裕所必备的职业本领和职业能力,很多农村残疾人发家缺技、致富乏能。因此,加强和加快农村残疾人教育发展,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已成为振兴乡村、实现共同富裕的当务之急和重要措施。
加快发展农村特殊教育,应突出重点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形成支持保障机制。
第一,夯实“普九”基础,确保农村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一个都不落下。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是确保儿童成长发展的法定权利和根本措施,是儿童进一步接受教育的基础,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基础。所以,必须想尽一切办法,采取有力措施,依法让残疾儿童少年进校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主要措施有:特殊教育学校普遍实施住宿制,让更多偏远农村的残疾儿童少年有条件在县城特校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大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学段普通学校实施随班就读,依法让残疾儿童少年就近在村小、乡镇中心小学和初中就学,应随尽随,任何学校不得拒收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加强对全社会,特别是对家长《义务教育法》和《残疾人教育条例》的普法宣传教育,严格“普九”年度执法检查和监督,对于未能依法履行“普九”职责、完成残疾儿童少年“普九”任务之当事人,应依法追究行政责任。
“L型插花”种植项目的技能实训与展示活动(南京市溧水区特殊教育学校供图)
第二,加快发展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的高中阶段教育,帮助农村残疾人习得实现共同富裕的职业本领和职业技能。如南京市溧水区特殊教育学校积极探索“教育—培训—就业一体化”办学模式,成功解决农村残疾人就业难题,帮助他们实现共同富裕。自2011年举办职业技术教育以来,学校共有105名中职学生毕业,学生的就业率达到98.1%,其中,学校就业基地就吸纳了27名听障、智障毕业生工作。他们2020年年收入最高达72908元,最低也有58708元。溧水区特殊教育学校举办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是:一是根据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代生态农业发展需要和残疾学生身心特点,开办适合于农村残疾人就业、创业的专业,如现代生态农业种植养殖专业。二是课程教学以现代生态农业所需要的种植养殖技术为核心,突出现代生态农业生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行工学结合、产教融合,建立教育、培训、实践、就业一体化育人体系。三是加强实践基地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溧水特校现有53万多平方米种植养殖基地和一个超大型的现代化恒温恒湿种植大棚,学生在基地里不仅可以学习现代生态农业技术,如水生蔬菜的培育技术,花卉、水果的育种、插枝、嫁接、培育,养鸡、养鱼实用技术等,还可通过大量的现场生产实习和实践,习得现代农业生产的一技之长。近几年,溧水特校从高校引进10余名研究生,专门从事种植养殖专业课教学,学校还与当地职业中学、残联合作办学,形成协同育人促就业机制。
“多肉组合盆栽”种植项目的技能实训与展示活动(南京市溧水区特殊教育学校供图)
除了特殊教育学校要积极举办高中阶段职业技术教育之外,各地普通中专、职业高中和高等职业院校也应根据当地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和残疾儿童少年身心特点,积极开展随班就读,接纳更多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帮助他们获得生存与致富的职业本领和创业能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特殊教育支持保障机制。各地要根据五中全会精神的要求,加快建立完善农村残疾人教育发展的支持保障机制。
首先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切实将农村残疾人教育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统一规划和全局工作中,全面落实党和政府关于乡村振兴和实现残疾人共同富裕的各项政策。如溧水区委区政府拨款1亿多元,异地新建溧水特校,并划拨53万多平方米土地,用于学校建设农业实习基地。南京市政府及市教育局、溧水区教育局和编办等部门除了在人事、财政和设备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之外,还将溧水特校确定为全市中小学生德育和劳动教育基地,全面发挥基地立德树人的功能。溧水区残联每年都向学校拨付专款,用于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积极为残疾人就业搭桥铺路。
其次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地应重视农村残疾人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实习实践基地、农业新技术孵化基地、就业基地建设,注重产教深度融合,注重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与残疾人就业(包括重度残疾人托养和辅助性就业)的有机结合,促进农村残疾人充分就业。
再次是积极探索政、企、校合作办学、协同育人新体制,加强区域经济、社会、教育综合改革,逐步建立以基层政府为依托、教育部门牵头、多部门协作配合的关心支持特殊教育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更多的残疾人通过教育赋能,和全国人民共享现代化的幸福生活。
美丽园区王若依(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仁爱学校)指导老师:顾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