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幼儿园班级“自然角”创设的有效性

2022-02-15 07:06曾文平
读写算(中) 2022年1期
关键词:自然角菌菇恐龙

曾文平

提高幼儿园班级“自然角”创设的有效性

曾文平

(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南山幼儿园,浙江杭州310000)

班级自然角是幼儿在幼儿园了解自然知识的重要窗口,它为幼儿提供了“天天接触、长期观察、亲自管理以及动手操作”的活动场所。基于“被迫做、师中心、持久难”等教学实践问题,笔者采用革“新”教师理念、创“新”种植容器、用“新”设计布局、推“新”种植模式、出“新”测量工具、刷“新”观记方式、焕“新”观记形式等策略进行了自然角创设有效性的提高实践。研究认为,新策略提升了幼儿持续观察及自主管理自然角的能力,使每个幼儿都成为自然角主动学习的主角。同时转变了教师的理念,提高了教师观察解读的能力,促进了专业化的成长。

幼儿园;班级自然角创设;有效性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很多幼儿园教师在创设自然角时,很多情况是基于“要环境创设评比了,赶时间!”或者是“在参观其他幼儿园后,觉得她们的布置真好看,那么自己也可以试试看!”在这种背景下,其并没有做到对幼儿园自然角创设加以深入了解,特别是创设的自然角对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与作用剖析,在匆忙间突击加以完成,虽然设计上很丰富,“看着也很美”,但是其内容的逻辑性和科学性上存在较大问题。在自然角创设的过程中,自然角的风格如何、应该种哪一些植物、种在哪些容器里、又该如何加以摆放、幼儿观察记录内容又该如何加以设置等等。这一切相关的问题都是由教师做主,孩子们仅仅是等待教师把以上问题解决后,直接加以享用。基于此,创新幼儿园班级自然角创设策略意义重大。

一、革“新”教师理念

(一)谈,从个体观群体

在创设自然角之前,首先和教师们谈谈自然角创设的价值是什么?通过怎样的形式让幼儿在自然角创设中学习与发展。

在与各年龄段教师的“自由谈”中,了解教师对于自然角创设的价值判断,了解教师对于自然角创设的随性演绎。自然角创设中对孩子的影响也各不相同,真实地呈现现状,呈现对于自然角创设的认识和操作的已有经验,帮助教师找到问题症结。

(二)析,从现象看本质

笔者初步对自然角创设的价值认识现状进行分析,大致存在两个方面的大问题:一是“兴趣点”捕捉不到。众所周知,在自然角的创设过程中幼儿会不断有新的问题发现(这是促使幼儿对自然角观察时刻保持兴趣的前提),但是教师有时不能很好地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对材料也不做适时调整,最终就导致了幼儿的观察中断。二是“托与放”分辨不清。在进行自然角创设的过程中,哪些环节应该是教师和幼儿可以共同完成的、哪些又是幼儿可以自己完成的等等都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重要内容。发现教师对自然角创设操作中的一些现状和问题,由此,可更有效地实施和推进自然角创设的“新”策略。

(三)辩,从师本转生本

在自然角创设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考虑儿童的需要,考虑儿童能得到什么,而不是“由老师说了算”。教学实践证明,只有重视创设上从师本到生本的转变,才能在后续自然角创设的操作过程中,使“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支持孩子”得以有效贯彻。因此,教师要积极地思辨,通过思辨认识到: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是其学习与发展的生长点,儿童学习方式是儿童主动建构新经验的主要来源。

二、创“新”种植容器

(一)五花八门的“盆”

在自然角创设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一些资源,如常用容器上的塑料盆、陶盆、玻璃盆等等。通过上述容器的合理利用,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和兴趣。一个大班的教师在创设的班级自然角时,给小朋友们安排了如下任务:“你们看,我们的这些小种子、小植物,都想有一个家。那么,你们谁能给它们找一个又美又舒服的家呢?回家一起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吧,一起帮它们安一个家好吗?”教师还和小朋友一起设计了一张简单的调查表,让孩子们带着调查表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适合种植的容器,并把它记录下来。第二天,教师请小朋友根据自己的调查介绍种植的容器有哪些,孩子们发表了各自的发现。过了几天,在班级的走廊上摆满了“五花八门、妙趣横生”的容器:花篮、小酒缸、红酒盒、废旧的小雨靴、竹筒、木框等等,让教师大为惊叹。

(二)恰到好处地“选”

孩子们带来了五花八门的“盆”,面对这些盆,教师还要进行合理引导,要告诉幼儿需要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加以选择。如,在自然角准备观察豆豆发芽时,孩子们拿来很多豆豆,准备把这些豆豆同时种在土里、水里,观察豆豆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情况。孩子们都从家里带来各种各样的容器,但是选择什么样的容器最适合豆豆的生长,又可以方便观察呢?孩子们的意见很多。最后,孩子们选择在水果泡沫盒里放泥土当成豆豆的“家”,因为泡沫盒四四方方就像一块地,里面可以放好多泥土;选择小小的酸奶玻璃瓶当成豆豆的“家”,因为小小的玻璃杯,非常方便大家观察。

三、用“新”设计布局

在自然角活动的设计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种活动形式引导幼儿们加以参与,如表1所示:

表1

自然角形式用途材料 观赏类观赏图片、模型(色彩鲜艳、造型生动的稀有动物和植物品种);实物(常见的、易于生长的动植物品种)。 观察类观察实物(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 实践类实践植物(种子发芽、水养植物等);动物(体型小、无危害和便于饲养的动物)。 实验类实验植物(种子发芽实验、菌菇生长实验、不同土壤种植)。

本文笔者认为,在自然角布置设计上,不能局限于一个特定角落的设置。教师要能以巧妙空间利用,设置出立体平面交叉的自然角。当然,在投放的材料上可以选择一些图片、模型以及实物等,从而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在摆放的方式上,教师可以选择平铺式、悬挂式和叠加式等,从而实现错落有致。这样的布局设计,既可做到节约空间,又可以实现分类放置,从而利于幼儿的观察与比较。

四、推“新”种植模式

(一)与主题相结合

大家都知道,在班级自然角内容的选择上能与主题活动实现有机联系,结果必将会使自然角与主题活动形成互为补充、互为渗透、互相促进的关系,这样做也有利于幼儿在主题探究过程中获得有效经验。如,在实施主题活动“有趣的昆虫”时,自然角可以陈列幼儿与家长捕捉到的昆虫,让幼儿们进行观察。在实施主题活动“有趣的动物”时,自然角里可以养殖一些小动物,乌龟、兔子、螃蟹、螺丝、泥鳅等。当然这些动物必须是比较好养殖的,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观察与记录,使自然角与主题教学互为补充、互相渗透与促进。

(二)与季节变化相结合

另一方面,笔者认为在创设自然角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季节不同选择不同的养殖内容。如,要易于养殖,且养殖周期上也不宜过长。因为,这样有利于幼儿对植物成长变化过程的观察和了解。根据不同的季节选择不同的内容,如在春天里观察豌豆、青菜、玉米等。而在动物选择上,在春天里可以选择青蛙和蚕。在教学实践中,幼儿们可以在观察过程中发现小蝌蚪逐渐变成小青蛙,观察到蚕宝宝蜕皮后逐渐长大的过程。

(三)与故事情境相结合

自然角不是一个孤立教育环境,而是主题环境的一部分。自然角的教育凸显科学领域的同时,教师还应该与语言、艺术领域的教育相融合。孩子们在自然角创设过程中享受着故事带来的快乐,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中三班的小朋友很喜欢恐龙玩具,经常把恐龙带到幼儿园玩。有一天自主游戏时间,天天小朋友把恐龙放在了自然角,自然角摆满了多肉植物,他说:“这是恐龙的家,这里有很多恐龙爱吃的植物,不过这只恐龙太孤单了,没有家人与朋友。”第二天,乐乐和舟舟小朋友也带来恐龙到自然角,天天说:“现在有这么多恐龙朋友,它再也不孤单了,它可以和朋友一起去吃草,也可以玩捉迷藏的游戏,玩累了,它们还可以在这里安家。”过了几天,小胖从家里带来了一只霸王恐龙,把它带到了肉肉恐龙园,这下子可不得了,其它恐龙逃得逃,躲得躲,吓得它们都不敢出来,怎么办呢?天天小朋友想了一个办法,从美工角拿来很多鹅卵石,把它围在食草龙周围,这样霸王龙就进入不了了。小朋友们还商量,把这个恐龙园分为两块——食肉恐龙的地盘和食草龙的地盘,还有个地方大家都可以过去玩。就这样,恐龙们在自然角安家落户了,它们还生出了很多“恐龙蛋”……

五、出“新”测量工具

探索是一种儿童本能性的冲动,好奇与好问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之一。因此,基于这一特点,教学组织必须强调让幼儿们亲自动手、亲身体验,这样做,才更加有利于幼儿潜在自然观察智能的被激发。而观察记录的实施有利于幼儿对客观世界的真正理解和获取完整的知识。为了便于幼儿进一步观察自然角里的动植物,教师可以投放一些测量工具,如尺子、吸管、树枝、麻绳等,以便让幼儿更好地进行观察。笔者认为,在测量工具的选择和使用上,应符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认知水平,也可以师幼共同设计测量工具。笔者曾在小班教学过程中和幼儿们共同设计了一种测量工具,即把红、黄、蓝、绿等颜色的排序当作刻度作为测量的工具。在中班的教学过程中,制作了各种小动物卡通头像的插签式测量尺。而对于大班的幼儿,根据其拥有的经验和知识积累,设计了吸管、KT板等材料的测量工具。

六、刷“新”观记方式

(一)拍照记录

所谓的照片记录就是在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观察中,利用照片方式加以记录。这种观察记录方式比较适合小班的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幼儿通过相机的定格,把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变化加以记录下来。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进行比较,让幼儿对整个动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直观化了解。

(二)绘画记录

所谓的绘画记录就是指通过绘画的形式对观察的内容加以记录。大家知道,孩子们天生对画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引导幼儿进行绘画去记录下自己的观察记录。

(三)综合记录

所谓的综合记录,就是将图片、表格、文字与数字等加以综合运用,从而实现记录结果的呈现。这种记录的方式比较适合大班幼儿,因为大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他们更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收获。

七、焕“新”观记形式

实践得知,通过记录,幼儿们可以巩固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知识与经验,可以将自己的猜想与操作结果加以对比以便回顾与总结,可以及时对自己的实践过程加以分析并进行修改。为此,笔者在自然角的观察记录上分为问题墙、记录本、记录板三种形式。

(一)问题墙

所谓“问题墙”就是指幼儿在自然角活动中发现问题,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发现的问题画下来并集中在“问题墙”上加以呈现。如,为什么菌菇宝宝不喜欢阳光?为什么菌菇宝宝不是种在地上的?为什么小芽儿发芽前要盖一层塑料膜?通过这些问题的分析,教师可以看到问题背后反映出的不同孩子的观察细致程度,同时也看到了孩子们的经验与能力。

(二)记录本

记录本是幼儿在自然角观察的过程中,幼儿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或图案尝试把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其是幼儿有计划、有目的的一种过程性观察记录。在实践中,笔者积极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自己的观察内容,同时适时组织幼儿进行集体分享活动。在分享中,笔者适时抛出一些问题,从而引导幼儿进行新的观察。如,你有没有新发现?你在记录的时候有什么困难?你最喜欢谁的记录?你能自己设计记录本吗?这些问题,慢慢体现了幼儿的兴趣与需求,也一步步挖掘了幼儿行为背后的发展价值。

(三)记录板

在自然角的观察中,孩子们会产生不同的问题。为此,笔者采用投票的形式产生热点问题,并招募志同道合的伙伴形成解决小组,通过各种办法加以解决,并把解决问题的过程记录在记录板上,形成小组记录。

为证明菌菇棒应该放在哪里才能种出蘑菇呢?孩子们意见各不相同,大家通过投票产生解决小组,最后分成四组:A组小分队(认为菌菇棒应该放在阳光下)、B组小分队(认为菌菇棒应该种植在水里)、C组小分队(认为菌菇棒应该种在泥土里)、D组小分队(菌菇棒应该装在布袋里,放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孩子们以组为单位开启种植蘑菇的历程。四组队员自己设计好记录板,把种植菌菇宝宝的过程记录在记录板上。

孩子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能激发孩子持续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其思维的发展。以分组记录的形式开展菌菇宝宝的种植,让孩子们不断地在比较中发现问题,不断地探究新发现。培养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的合作意识也加强了。

综上所述,自然角创设的“七新”策略运用与实施,对教师观念的转变、提高教师的观察解读能力以及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大大提高班级创设自然角的有效性。虽然,在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笔者也清楚地认识到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诸如捕捉幼儿在自然角的教育契机或关键事件,生成儿童本位的自然角“微”课程活动,以自然角生发的内容展开班本项目活动,凸显自然角资源的价值性以及提升幼儿的深度学习等。因此,笔者在日后依旧会开展幼儿园班级自然角的创设策略设计,并且将新策略运用到实践中,通过不断地探索、梳理、反思,让班级自然角成为孩子们主动学习的自然成长乐园。

[1] 孙陈榴.幼儿园自然角创设的有效性分析[J].新课程(综合版),2019(08):112.

[2] 张亚莉.幼儿园自然角创设的误区及对策[J].幸福家庭,2019(13):12.

[3] 卞静静.浅谈幼儿园自然角的创设[J].新课程(综合版),2019(12):97.

[4] 蒋小莉.新课程视域下幼儿园自然角区域环境的创设浅谈[J].才智,2019(19):192.

[5] 钟美玲.幼儿园自然角“探究式”学习的支持指导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05):107-109.

G616,F403.6

A

1002-7661(2022)02-0079-03

猜你喜欢
自然角菌菇恐龙
董帅:大棚里的菌菇王
韦禾菌菇飘香 健康美味护航
谢凤英 菌菇追梦 抱团脱贫
蘑菇点点
精彩自然角 乐活种植园
恐龙笨笨
谈基于自然角创设的幼儿自主观察
恐龙跑的快吗?
大自然的浓缩
创设魅力自然角,让童心精彩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