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消融联合臭氧皮内注射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

2022-02-15 14:10杩铁磬李永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23期
关键词:背根神经节带状疱疹

杩铁磬,李永

(北京市健宫医院骨伤疼痛科,北京 075000)

带状疱疹多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可引起呈带状分布的皮疹,并伴有强烈疼痛症状,给患者的工作及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2]。临床治疗带状疱疹多以抗病毒、镇痛等综合治疗为主,多数患者经及时治疗后可治愈,但部分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痛。目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治疗多以镇痛为主,以减轻疼痛对患者身心的影响,改善其生活质量。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消融是一种微创技术,在疼痛领域应用较为广泛,其能够通过脉冲式电流传导于神经组织处形成高电压,阻断痛觉的传导,从而缓解疼痛症状[3-4]。但PHN 病情较为顽固,经单一疗法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出现疼痛反复发作。臭氧具有镇痛、抗炎、免疫调节等多种作用,将其注射于疼痛敏感区域,可直接形成高浓度环境,有助于缓解疼痛[5]。鉴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2020 年6 月—2022 年6 月收治的84 例PHN 患者为对象,旨在分析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消融联合臭氧皮内注射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84 例PHN 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 例。对照组:男23 例,女19 例;年龄35~67 岁,平均年龄(48.86±4.12)岁;病程3~8 个月,平均病程(5.39±1.12)个月;体质量指数(BMI)19~28 kg/m2,平均BMI(24.36±1.49)kg/m2。观察组:男24 例,女18 例;年龄34~68 岁,平均年龄(48.92±4.15)岁;病程3~8 个月,平均病程(5.42±1.15)个月;BMI 19~28 kg/m2,平均BMI(24.41±1.52)kg/m2。两组基础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6]中PHN 的诊断标准;急性带状疱疹治愈后疼痛持续1 个月以上;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6 分;精神状态正常;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合并肝、肾功能衰竭;伴有其他神经痛;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头面部带状疱疹;处于妊娠或哺乳期女性。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消融治疗。患者取俯卧位,在其腹下垫一软枕,在透视引导下确定疼痛区域内的治疗节段及靶点;各穿刺点局麻后使用射频穿刺针穿刺,并经透视确认穿刺针位于椎间孔后上缘;待穿刺成功后,先以电刺激诱发疼痛区域放散式痛麻不适,再进行运动测试,当相应节段未出现肌肉颤动则提示针尖靠近病损背根神经节;选用射频消融治疗仪(COSMAN MEDICAL,INC.,RFG-4 型,国械注进20153252776)进行射频治疗,设置参数为温度42℃、频率2 Hz、时间120 s、脉宽20 ms、电压45 V、间隔20 s,连续治疗3 次;结束后,用生理盐水将5 mL的2%利多卡因(安徽长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4020932)、1~2 mL 的复方倍他米松(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412)及0.5 mg 甲钴胺(瑞阳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352)稀释至20 mL,每个节段注射5 mL,5 d 治疗1 次,共治疗4 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臭氧皮内注射治疗。选取疼痛敏感点作为臭氧注射点,以1 mL 的注射器进行皮内注射,需进针0.1 cm,注入浓度为30 μg/mL的臭氧1 mL,形成小皮丘,使皮丘布满整个敏感区域,单个间隔0.8 cm,隔天注射1 次,共治疗4 周。

1.4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VAS 评分降低≥5 分,痛感消失或仅存在一过性轻微疼痛,不影响生活及睡眠;有效:VAS 评分降低2~4 分,痛感明显下降,对生活及睡眠有轻微影响:无效:VAS 评分降低≤1 分,对生活及睡眠影响大。

(2)疼痛程度:于治疗前及治疗4 周后,以VAS进行评价,由患者自行判断疼痛程度,总分0~10 分,得分越低表示疼痛越轻。

(3)睡眠质量:于治疗前及治疗4 周后,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评价,总分21 分,得分越低表示睡眠质量越好。

(4)炎症指标水平:于治疗前及治疗4 周后,采集患者3 mL 空腹静脉血,经离心处理后,测定C 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

(5)致痛因子水平:于治疗前及治疗4 周后,采集患者3 mL 空腹静脉血,经离心处理后,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前列腺素E2(PGE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

(6)不良反应:包括穿刺部位痛、头晕等。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对比

两组治疗前VAS 评分及PSQI 评分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 评分、PSQI 评分均较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VAS 评分及PSQI 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VAS 评分及PSQI 评分对比[(),分]

2.3 两组炎症指标水平对比

两组治疗前各项炎症指标水平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ESR、IL-6水平均较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炎症指标水平对比()

表3 两组炎症指标水平对比()

2.4 两组致痛因子水平对比

两组治疗前各项致痛因子水平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GE2、MCP-1 水平均较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致痛因子水平对比[(),ng/L]

表4 两组致痛因子水平对比[(),ng/L]

2.5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对照组发生穿刺部位痛3 例,头晕2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90%(5/42);观察组发生穿刺部位痛4例,头晕2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6/4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5,P=0.746)。

3 讨论

带状疱疹病毒属于嗜神经病毒,一旦病毒清除不彻底,其会随着神经传导束侵害神经组织,并引起神经组织炎症反应,使疱疹消失后患处仍遗留疼痛表现,且疼痛可呈持续性或间歇性发作,主要表现为撕裂样疼痛、烧灼痛等,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困扰[7-8]。同时,疼痛持续刺激还可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使其滋生焦虑、抑郁等情绪,久之则可增加心理障碍风险,且不良情绪还可加重睡眠障碍,并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消融属于神经调控技术,穿刺针到达病损背根神经节后,对其进行脉冲电流刺激,可于目标神经处形成电磁场,使神经微观结构发生一定变化,改变其动作电位及异位放电情况,抑制痛觉传递,以缓解疼痛症状[9]。该技术释放的电流产生的温度不超过42℃,在调节神经的同时不会引起神经组织毁损,故治疗后无运动神经损伤、感觉减退等情况,且在透视引导下定位准确、安全性高。脉冲式电流持续刺激还可影响离子通道功能及三磷酸腺苷代谢,使C 纤维兴奋性下降,抑制突触的痛觉传导功能,进一步缓解疼痛症状。但PHN 患者疼痛症状易反复发作,单一疗法控制效果仍有不足,还需开展综合治疗,以通过叠加机制来增强镇痛效果。CRP、ESR、IL-6 为常见炎症指标,临床认为炎症反应在神经性疼痛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炎症刺激下可加快神经痛觉传导,故PHN 发病后上述炎症因子均处于异常状态。PGE2、MCP-1 为致痛因子,其中PGE2异常升高后,可增加机体对致痛物质的敏感性,降低疼痛阈值;MCP-1 可激活单核巨噬细胞,调节炎症因子表达,加重炎症反应,炎症反应加剧后又可促进MCP-1 释放。本研究在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消融基础上加用臭氧皮内注射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VAS 评分、PSQI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CRP、ESR、IL-6、PGE2、MCP-1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P>0.05)。这提示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消融联合臭氧皮内注射可提高PHN 的治疗效果,减轻炎症反应,抑制致痛物质释放,降低疼痛程度,减小疾病对睡眠质量的影响,且安全性高。分析其原因为,臭氧是一种同素异形体,具有强氧化作用,可激活抗氧化酶,加快体内自由基清除,并具有免疫激活作用,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10]。臭氧作用于神经末梢后,可抑制前列腺素、缓激肽等多种致痛物质释放,从而发挥镇痛作用,且臭氧可提高氧化酶表达,加快炎症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反应性氧化产物清除,并减少炎症因子释放,缓解神经根水肿。此外,于疼痛敏感区域开展臭氧皮内注射,能够于疼痛部位形成高浓度臭氧环境,提高臭氧的镇痛、消炎、抗氧化作用。在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消融基础上联用臭氧皮内注射可发挥协同作用,从不同作用机制抑制痛觉传导,以产生强效镇痛作用,减轻疼痛对患者睡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综上所述,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消融联合臭氧皮内注射可提高PHN 患者的疗效,加快炎症反应消退,减少致痛物质释放,缓解疼痛症状,改善睡眠质量,且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背根神经节带状疱疹
基于对背根神经节中神经生长因子的调控探究华蟾素治疗骨癌痛的机制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带状疱疹疫苗该不该打?
鞘内注射ZD7288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痛及血糖的作用
远志对DPN大鼠背根节神经元损伤的预防保护作用*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三黄膏治带状疱疹有奇效
老年带状疱疹药物治疗的对比观察
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原发性痛经
甲泼尼龙与神经节苷酯治疗急性脊髓炎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