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璐 陈红娟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天津康复疗养中心 (天津 300100)
内容提要:目的:分析不同鼻饲泵注方式对ICU危重患者产生的影响。方法:将ICU危重患者50例根据鼻饲泵注方式不同将其分为A组(n=17,持续5h,间隔3h)、B组(n=17,持续2h,间隔1h)与C组(n=16,持续24h泵注)。结果:三组患者腹泻、便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胃潴留发生率的比较上组间差异显著,P<0.05。三组患者鼻饲泵注第1天与第11天组间与组内各项营养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三种鼻饲泵注方式均可以取得一定效果,其中A组与B组对于胃肠道反应的控制更为理想,而结合医疗人员三班倒的倒班方式可以将续5h,间隔3h作为理想的鼻饲泵注方式。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又被称为深切治疗部,是为危重患者提供隔离场所以及诊疗设备,更加针对性进行监测供给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室。可以说ICU为危重患者提供了人力、物力以及技术上的最佳保障,力求取得最为理想的救治效果,在最大的程度上挽救了患者的生命[1]。对于在ICU接受治疗的危重患者来说其处于一个非常严重的应激状态,患者体内会出现包括高能量代谢、高分解代谢以及高血糖等严重代谢反应,不仅仅会熬竭其体内所储存的能量,同时也会对患者的组织、器官造成一定的损害[2,3]。从ICU危重患者的肠道功能以及营养代谢状况进行分析后可知,做好及时、有效的营养支持是非常重要的,而在这一过程中合理地选择营养供给方式是至关重要的,对患者脏器功能的恢复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肠内营养支持属于营养功能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肠内营养支持的过程中鼻饲泵注属于相对较为常用的方式,在实际的临床应用过程中如果鼻饲泵注方式选择不合理则可能会导致多种胃肠道并发症的出现,不利于患者的更好治疗以及恢复,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对更好的鼻饲泵注方式进行分析。本研究将50例在本院ICU接受治疗的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为其提供不同鼻饲泵注方式的基础上更好地分析了在为ICU危重患者实施鼻饲的过程中不同鼻饲泵注方式对患者产生的影响,现总结、报告如下。
本次实验研究将2019年5月~2021年5月这一时间段作为研究对象的纳入时间,共包括在本院ICU接受治疗的危重患者50例,根据其鼻饲泵注方式不同将其分为A组(n=17)、B组(n=17)与C组(n=16)。A组中男性、女性患者例数分别为10例、7例,年龄30~69岁,平均(55.36±3.76)岁,疾病类型为呼吸衰竭的有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有4例、脑出血或脑梗死的有5例,其他的有3例;B组中男性、女性患者例数分别为11例、6例,年龄31~70岁,平均(56.21±3.17)岁,疾病类型为呼吸衰竭的有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有4例、脑出血或脑梗死的有5例,其他的有2例;C组中男性、女性患者例数分别为10例、6例,年龄32~68岁,平均(55.14±3.03)岁,疾病类型为呼吸衰竭的有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有4例、脑出血或脑梗死的有4例,其他的有3例,统计学分析A组、B组与C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相关数据资料后可知,其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30岁;②ICU住院时间需要接受肠内营养治疗;③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II系统评分≥20分;④患者接受肠内营养干预的时间≥10d;⑤患者家属知晓并理解本次实验研究的相关内容,并签署了ICU自制的“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对本次实验研究所运用的肠内营养液存在不适应情况的患者;②将肠外营养支持作为营养干预方式的患者;③合并肠梗阻、肠道感染、消化道出血以及急性胰腺癌、休克等情况的患者;④存在胃肠道功能衰竭、障碍以及严重消化或者是吸收不良以及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障碍的患者;⑤中途退出本次实验研究或者是出现了死亡情况的患者。
三组患者入院后的第1天并不能过早地实施营养支持,均统一用水进行鼻饲,并在第2天上午9点开始运用肠内营养液实施鼻饲治疗,营养液的选择为能全力,具体的方法分别如下。
1.2.1 鼻饲泵注方式
A组患者的泵注方式为每天分3个时间单元泵注,每个单元的时间为8h,即持续5h,间断3h,肠内营养液的泵注总时间为18h,休息时间为6h;B组患者的泵注方式为每天分8个时间单元泵注,每个单元的时间为3h,即持续2h,暂停1h,肠内营养液的泵注总时间为18h,休息时间为6h;C组患者的泵注方式为持续24h泵注,患者无休息的时间。
1.2.2 鼻饲泵注剂量与速度
三组患者在实施肠内营养液鼻饲泵注的第1天要保证其剂量在500mL左右,并于第3天到第4天逐渐的增加剂量到1000~1500mL。实施肠内营养液鼻饲泵注第1天的泵注速度在30mL/h左右,并于第3天到第4天逐渐的增加泵注速度到50~100mL/h,并保证最大的泵注速度不能超过120mL/h。在此基础上,每隔4h要为患者抽取胃内容物1次,如果抽出的剂量超过100mL则需要及时地将其抽吸干净,并调整鼻饲泵注速度为50mL/h。
1.2.3 鼻饲泵注温度与体位
在为患者提供鼻饲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在输液器接近胃管的部位加置输液加温器,随时实施肠内营养液的加温工作,保证其温度在37~42°C,并注意在泵注的过程中密切做好患者鼻饲速度与进程的观察,如果发现异常要及时进行障碍的有效处理,为了保证鼻胃管的通畅要定期做好鼻胃管清洗工作,在此基础上实施肠内营养的过程中要适当地抬高床头,角度在30~40°。
本次实验研究中A组、B组与C组的观察、评价指标分别为腹泻、便秘、胃潴留发生率以及第1天与第11天组间与组内各项营养指标,包括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
本次实验研究中三组患者相关数据资料并录入至Excel表格,并导入至统计学软件SPSS19.0中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检验方法为独立样本t;计数资料表示为n、%,检验方法为χ2。P<0.05表示数据结果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组患者腹泻、便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胃潴留发生率的比较上,A组、B组、C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通过分析后可知C组患者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与B组患者,P<0.05,而A组与B组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三组患者便秘、腹泻、胃潴留发生率比较(n/%)
三组患者鼻饲泵注第1天与第11天组间与组内HSA、PA、TF等营养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三组患者鼻饲泵注第1天与第11天组间与组内各项营养指标比较(±s)
表2.三组患者鼻饲泵注第1天与第11天组间与组内各项营养指标比较(±s)
营养指标 组别 例数 第1天 第11天 t P HSA(g/L)A组 17 32.15±1.45 31.26±1.23 2.920 0.089 B 组 17 32.24±1.51 30.98±1.33 1.476 0.106 C组 16 1.98±1.66 30.21±1.14 1.833 0.075 t 1.415 1.771 P 0.122 0.091 A组 17 0.24±0.06 0.22±0.04 1.372 0.134 B组 17 0.25±0.08 0.24±0.02 1.711 0.069 C组 16 0.22±0.05 0.21±0.03 1.372 0.144 t 1.694 1.761 P 0.076 0.093 PA(g/L)A组 17 1.54±0.31 1.51±0.29 1.345 0.113 B组 17 1.49±0.28 1.48±0.31 2.015 0.094 C组 16 1.52±0.30 1.50±0.27 2.353 0.088 t 1.886 1.341 P 0.147 0.156 TF(g/L)
ICU是医院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室,其属于负责收治各类危重患者的主要临床基地,在ICU接受治疗患者的病情均相对较为复杂,随时均可能出现进一步的变化,大多数患者生命体征均不稳定,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5]。也就是说对于ICU危重患者来说其并不能自主进食,再加上其处于一个应激相对较为严重的状态,身体中各种能量的消耗均相对较快,如果不能给予患者足够的营养物质供应则可能导致其出现营养不良,进而对患者的更好治疗、恢复造成不良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更好地实施ICU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工作[6]。
对于ICU危重患者来说肠内营养是一种相对较为理想的营养支持与干预方式,其主要为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通过口或者是鼻置入管道提供了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进行比较后可知肠内营养支持更加符合患者的实际生理需求,有助于保证肠道菌群的稳定性,对患者循环系统有着相对较小的影响,并不会导致内脏血流量以及心输出量的增加。鼻饲泵注是临床应用较多的一种肠内营养支持途径,其在保证肠道黏膜功能、结构完整性的过程中有着积极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经过一侧鼻腔置入胃管或者是空肠管的方式来为患者所提供人体每日所必需的营养要素。同时,不得不承认的是鼻饲灌注虽然具有一定的营养支持优势,但在实际临床应用的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的机械性、感染性以及胃肠道并发症相对较多,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胃肠道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与伤害。在为ICU危重患者提供鼻饲泵注营养支持的过程中做好其胃肠道并发症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更好地选择泵注方式。间歇性泵注与持续性泵注属于较为常用的两种方式,其中,间歇性泵注可以更好地减少胃肠道并发症的出现,而间歇性泵注过程中可以根据所分的时间单元不同分为持续5h,间隔3h分3个时间单元的方式以及持续2h,间隔1h分8个时间单元的方式,虽然二者泵注时间与间歇时间一样,可能导致的胃肠道不良反应也无明显差异,但是因为大多数医院的医疗工作者倒班方式为三班倒因此可知持续5h、间隔3h的3个时间单元泵注方式更为理想,可以在为ICU危重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鼻饲帮助的同时减轻医疗工作者的工作量。
袁梅等[7]的相关实验研究将90例ICU机械通气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了持续6h间隔2h的A组、持续5h间隔3h的B组以及持续4h、间隔4h的C组,结果表明A组与B组患者胃潴留发生率与pH与C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而A组、B组患者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入院第1天、第8天白蛋白、前白蛋白含量无明显差异,与本次实验研究所获得的“三组患者腹泻、便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胃潴留发生率的比较上,A组、B组、C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通过分析后可知C组患者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与B组患者,P<0.05,而A组与B组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患者鼻饲泵注第1天与第11天组间与组内HSA、PA、TF等营养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的结果有着较强的一致性,进一步表明了在ICU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的过程中持续5h,间隔3h,这一分3个时间单元鼻饲泵注方式的显著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ICU接受治疗的危重患者来说,持续5h,间隔3h,这一分3个时间单元鼻饲泵注方式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