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淑媛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民医院骨科 进贤 331700)
胫骨平台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目前临床常采取手术治疗,促进骨折部位关节面恢复平整,改善患者临床症状[1~2]。但手术属于侵入性操作,术后患者仍伴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疼痛,且多数患者缺乏对疾病康复知识的了解,康复锻炼积极性不高,可能引发关节功能障碍、压疮等并发症,影响膝关节功能恢复,使患者生存质量下降,术后需采取科学合理的康复护理干预,保证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3]。专科护士是指在某些护理领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护士,在促进患者康复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合作康复护理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多学科专业人员的共同参与、相互协作,为患者提供针对性、多样化的康复护理服务,促进康复[4]。鉴于此,本研究予以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合作康复护理,旨在探讨其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 年1月至2021 年10 月我院收治的60 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 例。观察组年龄29~52 岁,平均年龄(42.59±3.21)岁;骨折分型:Ⅰ型 5 例,Ⅱ型 8 例,Ⅲ型 9 例,Ⅳ型 8 例;男 16 例,女14 例;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2 例,重物砸伤4 例,高处坠落伤8 例,跌倒致伤6 例;损伤部位:左下肢16 例,右下肢14 例。对照组年龄29~54 岁,平均年龄(42.62±3.19)岁;骨折分型:Ⅰ型 6 例,Ⅱ型 7 例,Ⅲ型 10 例,Ⅳ型 7 例;男 17 例,女 13 例;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1 例,重物砸伤5 例,高处坠落伤9 例,跌倒致伤5 例;损伤部位:左下肢12 例,右下肢18例。本研究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审批号:20210800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经X 线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胫骨平台骨折;均采取切开复位固定术治疗;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肝、肾等器官功能缺损;严重认知、交流障碍;中途退出研究。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接受常规护理:术前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术后指导患者行关节背伸屈训练,术后7 d 鼓励患者进行下床拄拐行走练习。
1.3.2 观察组 接受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合作康复护理。(1)构建康复护理小组:由1 名护士长(负责工作安排)、2 名专科护士(负责患者健康知识教育、基础护理)、1 名康复师(负责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组成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对患者病情、基本情况进行全方位评估,结合患者康复需要和实际,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2)健康指导:专科护士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积极进行知识宣教,采用宣教手册、多媒体视频播放等方式,介绍胫骨平台骨折的原因、治疗方法,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进行耐心解答。(3)疼痛管理:每日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遵医嘱给予物理+药物联合镇痛方式,运动前在患者膝关节周围和上下10 cm 处用热毛巾进行30 min 的湿热敷,运动结束后用冰袋对膝关节周围进行间断冷敷,时间不超过15 min。(4)康复指导:康复师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术后1~2 d 指导患者行膝关节被动、主动联合运动,进行直腿抬高、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等动作;术后第3~7 天依据患者身体情况使用持续被动运动机(CPM)康复训练,起始度数为0°~40°,之后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渐增加至90°;术后2 周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屈伸锻炼,行坐位、立位等训练,15 min/次,2~3 次/d;术后1~3 个月指导患者进行肌力抗阻力训练、负重训练;术后4~6 个月可从事简单的体育活动和家庭劳动。(5)出院后护理:组建微信交流群,不定时推送功能锻炼相关内容,每日安排1 名专科护士与患者在线互动,耐心解答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每2 周进行1 次电话随访,评估患者具体康复情况,给予针对性指导和帮助。两组均持续护理至术后出院,并随访观察6 个月。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疾病康复知识掌握情况、疼痛情况、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和生活质量。(1)采用胫骨平台骨折疾病及康复知识问卷,从疾病知识、功能锻炼、饮食和生活习惯以及日常护理4 个方面,调查患者护理前后对疾病康复知识掌握情况,各项满分100 分,得分与疾病康复知识呈正比。(2)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5]评估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情况,以0~10 的数字表示疼痛程度,0分代表无痛,10 分代表重度疼痛。(3)护理前后使用Lysholm 膝关节评分量表[6]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包括肿胀(0~10 分)、疼痛(0~25 分)、行走能力(0~30分)、屈曲能力(0~25 分)和上下楼能力(0~10 分)5项内容,满分100 分,分数与膝关节功能呈正比。(4)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创伤性关节炎等。(5) 运用生命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7],从社会功能、心理状态、躯体功能及认知功能4 个维度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采用5 级(1~5 分)评分法进行评估,各项满分100 分,分数高则生活质量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处理数据,以%表示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进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VAS 疼痛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的VAS疼痛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VAS 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VAS 疼痛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VAS 疼痛评分比较(分,)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 t P对照组观察组30 30 11.954 17.188 0.000 0.000 t P 6.29±1.18 6.27±1.26 0.063 0.950 3.43±0.57 2.14±0.38 10.314 0.000
2.2 两组疾病康复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疾病知识、功能锻炼、饮食和生活习惯、日常护理得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各项疾病康复知识掌握情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表2 两组疾病康复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分,)
表2 两组疾病康复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分,)
日常护理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疾病知识护理前 护理后功能锻炼护理前 护理后饮食和生活习惯护理前 护理后30 30 t P 62.27±3.24 62.35±3.38 0.094 0.926 69.95±4.02 76.68±4.13 6.396 0.000 63.39±4.11 63.47±4.16 0.075 0.941 70.89±4.32 78.98±4.43 7.161 0.000 64.45±4.49 64.51±4.53 0.052 0.959 71.12±5.36 79.98±5.40 6.378 0.000 65.57±4.72 65.59±4.76 0.016 0.987 72.28±5.19 81.18±5.34 6.546 0.000
2.3 两组Lysholm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肿胀、 疼痛、行走能力、屈曲能力、上下楼能力评分以及总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Lysholm 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Lysholm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Lysholm 评分比较(分,)
行走能力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肿胀护理前 护理后疼痛护理前 护理后总分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观察组t P 22.64±2.51 25.57±2.06 4.942 0.000组别 n 屈曲能力护理前 护理后30 30 2.89±0.56 2.92±0.58 0.204 0.839 4.87±1.12 6.94±1.15 7.063 0.000 12.13±2.36 12.19±2.42 0.097 0.923 15.88±2.57 18.72±2.59 4.263 0.000 18.87±2.31 18.89±2.34 0.033 0.974上下楼能力护理前 护理后30 30 t P 11.27±2.38 11.29±2.41 0.032 0.974 14.59±2.45 18.98±2.50 6.869 0.000 3.38±0.67 3.42±0.69 0.228 0.821 5.17±0.82 7.39±0.86 10.233 0.000 48.54±5.21 48.71±5.26 0.126 0.900 63.15±5.38 77.60±5.43 10.354 0.000
2.4 两组GQOL-74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GQOL-74 中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及心理状态维度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GQOL-74 中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及心理状态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GQOL-74 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GQOL-74 评分比较(分,)
心理状态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社会功能护理前 护理后躯体功能护理前 护理后认知功能护理前 护理后30 30 t P 59.96±3.29 60.05±3.35 0.105 0.917 68.74±3.43 79.69±3.46 12.310 0.000 60.08±3.50 60.12±3.57 0.044 0.965 71.18±3.64 80.82±3.68 10.201 0.000 62.29±4.65 62.34±4.78 0.041 0.967 72.32±4.42 80.38±4.47 7.023 0.000 63.05±3.45 63.20±3.52 0.167 0.868 72.28±4.14 81.39±4.26 8.400 0.000
2.5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P<0.05)。见表5。
表5 两组并发症比较[例(%)]
切开复位固定术治疗可有效修复胫骨平台骨折部位,但胫骨为膝关节重要的负荷结构,常会对关节结构和功能造成一定损伤,影响其活动性和稳定性[8~9]。故术后需进行合理有效的康复锻炼,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常规康复护理模式中由护士遵医嘱对患者实施基础护理,缺乏专业性,难以达到理想的康复效果[10~11]。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的疾病康复知识掌握情况得分均高于对照组,VAS 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Lysholm 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GQOL-74 中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接受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合作康复护理模式干预后,可增加患者对疾病康复知识的掌握度,减轻患者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从而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分析原因在于: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合作康复护理,由经验丰富的专科护士、康复师等多学科人员组成专业化护理小组,给予患者专业化的康复指导,更好地保证康复护理的有效性。由专科护士给予患者健康知识教育,通过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对术后康复的认知,充分发挥患者主观性和能动性,有助于提高其功能锻炼依从性,为康复锻炼创造良好的条件[12~13]。康复师为患者制定个体化康复训练方案,较以往康复训练方案更具针对性和专业性,通过主动训练结合被动训练方式,能够改善关节局部血液流动,促进肢体肿胀快速消退,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14]。康复锻炼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疼痛管理,交替采取冷热敷干预,能够减轻关节充血、水肿,降低患者疼痛程度,为康复锻炼提供良好的条件。出院后通过微信交流、电话随访等方式继续给予患者针对性锻炼指导和帮助,将院内护理有效延伸至院外,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邢晓丽等[15]研究结果表明,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取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康复护理,能够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进一步证实本研究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接受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合作康复护理,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康复知识的掌握度,减轻患者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快速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