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艳杰(吉林省集安市清河镇热闹学校)
生活化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理实施不仅能够带动学生思考、提高课堂活跃性,也能够让学生深度结合生活理解课堂知识。为推进生活化资源走进课堂,需要教师将学生的真实生活与小学语文课堂相融合,使学生在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展开学习,更易使其接受陌生的语文知识,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式、内容过于生硬,与现实实际生活之间存在很大的距离,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学方式与内容生硬不仅会降低教学的效率,也会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热情,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降低。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水平方面与中学及以上阶段教师存在一定的教学水平差别,加上受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影响,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范围几乎全部按照课本内容展开。导致小学学生所学语文内容与其真实生活出现差距,使学生难以通过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连接并进行联想,大大降低了学生获取知识并将其学以致用的能力,使其难以吸收课堂上的全部语文知识,严重影响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
然而,小学语文课本中并不缺乏生活类内容,如课本选文中作者穿插在文章内容中的人生思考与感悟,围绕在文章周围的生活环境图画,都有利于学生在课本内容中发现其与现实生活的关联。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对于此关联持无视态度,专心于培养学生对课文文本内容的分段阅读与剖析领悟能力,执着地带领学生进行课本文字内容的领略学习,忽视了生活化资源与课本文本内容相关联的重要性,使学生难以自行在文字内容的学习过程中联想现实生活,止步于课本内容的阅读与背诵任务,创新学习能力不能得到有效开发与发展,使得课堂教学质量不能得到有效提升。
对生活化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实施与应用进行分析研究,首先应当充分了解和掌握生活化资源具体内容,不同内容形式的生活化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着不同方面的特点,应用方向也不尽相同。文章本部分将对生活化资源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阐述。
生活化资源为学生带来的一大重要内容便是兴趣性的资源。教师要想通过借用学生对于日常生活的求知欲与兴趣来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就需要去努力了解学生的想法与兴趣,从而明确学生对于事物产生兴趣的出发点,充分利用生活化资源,从而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好奇心来培养其主动学习语文知识的欲望,有利于丰富其学习过程中得到的收获。
然而,不同学生产生兴趣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研究如何将生活化资源应用到课堂的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学生展开不同的兴趣激发方式,在教学中穿插多元化的生活兴趣内容,如电影、音乐、运动与动物等素材,使每个学生受益于生活化资源与语文课堂教学的融合,引导学生产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学习语文知识加深学生对于其兴趣点的认识与领悟。
培养学生创新、实践式的学习习惯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在应用生活化资源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教学重心放在此目的上,借开发围绕在学生生活中的自然与社会文化资源的方式,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基础。自然与社会文化资源是生活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且深入地了解自然界与生活中的社会性问题,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推动学生健康成长发展。
我国占地面积广大,拥有多样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文化。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在课本内容中穿插各地不同的自然、社会文化资源,促使学生利用课本知识去感受各地的自然环境与人文风俗,了解各地特色的文化内容,也可以结合学生当地的生活资源进行教学,让学生认识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与风俗文化,促进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自然与社会文化资源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与自然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性格。
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将其所学的语文知识在生活中进行更好的实践。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尝试融入生活化资源时,应注重对实践性资源的良好应用,培养并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知识实践能力。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更深层次地领悟课堂知识,同时让知识在学生的日常实践中发挥真正作用。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实践性是其根本属性之一,生活化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帮助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性,提高学生语文知识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语文知识解决相应问题。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引用生活化资源对课本内容进行讨论,如鼓励学生展示其日常生活中的兴趣爱好、针对某一事物的独特想法,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从而提升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实践能力与表达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沟通交流或是演讲的方式描述自身对于事物的看法,或是向学生展示生活中所常见的语文成语与趣味故事,使学生能够通过表达的方式提高实践能力,通过阅读与思考的方式提高思维能力。
生活化资源类型多样,不同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方式不同,对于教师而言,必须要正确认识生活化资源的作用与价值,从而有效发挥出生活化资源的价值,利用生活化资源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果,并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文章本部分将对生活化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的作用与价值进行分析阐述。
发散式的思维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至关重要,生活化资源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实施可帮学生养成高层次的思维方式,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充分理解教师所讲授的语文知识,也可以在课堂之外的日常生活中主动将生活环境的各个要素与课堂内容相连接,产生新的感受,大幅度提升学生的课堂内容领悟能力。教师可通过音频内容等可视化教学方式,促进语文课本内容与生活中的实际环境相交融,借此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学习积极性。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在生活中习惯学习,充分发现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趣味所在。同时,生活化资源还能够在课堂学习中吸引学生注意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难以长时间保持专注度,而生活化资源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在课堂中能够有效吸引学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对生活产生新的思考与体验是教育的初衷,新《课标》推行的主要目的之一便是促进学生认识生活。只有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才能够开发学生对于生活的感知能力,不再将视野局限于课本的文字内容与教室的一砖一瓦,逐渐拓宽学生的眼界。在教师的正确教育启发过程中,将生活化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实施,可促使学生通过学习来拓展对生活的理解,对生活萌发更深层次的思考与认知,可有效推动学生的创新、实践等能力的多方面发展。生活化资源是充满趣味且灵动的,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生活化资源,能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知识的作用和价值,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利用自身所学习和掌握的语文知识了解和认识生活,并利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帮助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语文学科素养是学生学习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可受到有效的培养与提升。随着现代新《课标》内容的推行与实施,教师较于从前更加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心理活动。把生活化资源融入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当中,可以让学生感受生活,培养学生创新性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将课本内容与当下社会热点进行穿插讲解,并启发学生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将学习内容与热点进行关联式的思考,让语文教学的内容不再仅仅局限于书本,使学生的思维真正向现实生活中发散,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目的。除此之外,日常生活是学生接触语文知识内容最为简单的途径,在语文课堂中应用生活化资源,能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与自发式思考的习惯,使学生在自身实际生活中不断掌握相应的语文知识内容,从而提高语文综合素质能力。
为确保生活化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发挥真正作用,教师需要充分将生活化资源融合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并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养成发散式的思维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以下是实施生活化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良好运行的具体方法。
当前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课堂需不断将课堂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连接。具体而言,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思维定式,采用连接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在课堂教学中穿插生活化资源,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与深度思考,促使学生养成将课堂内容与生活进行联系思考的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在讲解《社戏》之前,可以引导学生课下对课文的作者、时代背景等资料进行信息收集,体会作者在当时环境中的写作意图。《社戏》一文其内容较易理解,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实际生活中的不同因素,对“社戏”一词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与领悟,让学生在领悟的过程中感受身边事物的美好,激发学生心中对于身边美好事物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提升其学习动力与自信心。教师可以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产生对于生活的新理解,引导学生正确阅读,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将课本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相融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领悟能力,举出各具特色的生活范例,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并获得新的感悟,可有效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习惯。将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连接,必须要确保教学内容能够充分融入生活情境,保证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能够认识并接触相应知识,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中生活化资源的应用效果。
在生活化资源进入小学语文课堂的初始阶段,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其应用方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创造实际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领悟生活的魅力,是这一初级阶段应用生活化资源的有效方式。教师可以利用可视化设备,推动创造实际生活环境方法的实施。创造实际生活环境,不仅能够吸引学生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还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例如,讲授《十里长街送总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媒介展示人们在长安街目送周总理灵车驶过的神态细节,使学生身临其境,理解课文中描写的人们心中庄严、肃穆的情感,使学生心中产生更加真切的感情共鸣。教师结合文章内容,通过创造实际生活环境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引导学生产生更高层面的理解感悟,推动学生积极学习语文知识,实现自我价值,从而有效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创造实际生活环境的应用,是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生活化资源积累了经验,提高了教师的自身教学水平,从而体现教学工作的长远价值。
随着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应用生活化资源,应逐渐重视学生对于生活内容的进一步思考与领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生活资源的进一步思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过去课堂教学中固化的思维引导教育,并不能促使学生深度探索其生活环境的多层次含义,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生活化资源,能够提升学生的生活感悟能力,从而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化资源,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以语文知识内容为基础,将知识与生活中所常见的事物或是现象进行融合,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形成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习惯,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
综上所述,生活化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在学习中领悟生活魅力,在生活中产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提升其语文文化素养。因此,教师应加大对于生活化资源应用方式的研究力度,从而更好地发挥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长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