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令男(南通市海门四甲中学/江苏省南通市)
对整本书阅读重视程度不够,语文教师教学原动力不足。由于整本书的阅读周期相对比较长,学生投入的相对时间较多,阅读研究又相对比较复杂,而阅读绩效又不是很明显。面对这种现状,即使语文教师主观上认识到了整本书阅读对学生的重要性,但在实施过程中仍是心不甘情不愿。多数语文教师功利心作祟,不愿把大量的时间放在整本书阅读上,更喜欢对学生开展背诵和识记的相关教学,这样反而在考试中容易获得明显的收益。长此以往,语文教师将会对于做背诵和识记内容的教学乐此不疲。
整本书的阅读随意性强,缺乏教师对整本书阅读的计划。一般情况,中学语文整本书的阅读不仅有利于中学学生阅读的品质提升,还有利于中学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因此语文教师要正视整本书的阅读教学,并且合理设计班级学生整本书的阅读计划,精心设计整本书阅读任务,细心做好整本书阅读指导,使得学生真正投入到书本的阅读中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多数语文教师对整本书阅读缺乏综合性的上层设计,教学方式简单,或是随意阅读,或是摘抄、仿写、感悟。我觉得这样的阅读对学生阅读素养提升的意义并不是很大。
整本书的阅读课型单一,缺少教师对课型的多元开发。当下整本书课型基本上就是摘抄、仿写、感悟,或者主题研究。缺少多元性的活动课程的开发,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也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不能涵养学生的精神品质,让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整本书阅读的选书、切入点和开展研究都是比较考究的,不能盲目进行无目的性的阅读。整本书阅读的起始应该设计比较简单且容易操作的阅读任务,就此可以设计固定形式的课型;之后随着阅读的深入,就可以设计开放性的课型;若再深入阅读研究,就可以设计探究性阅读课型。
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教师缺位,缺少教师对学生阅读的必要指导。当下对于整本书研究很多,但是一线教师仍不会指导整本书阅读,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当下社会的浮躁,也势必影响教育领域,语文教师也必定裹挟其中。很少有教师能够定心并且深入地研究整本书阅读到底应该如何教学。即使有些教师想要研究,但又缺乏团队,个人能力有限。所以在整本书阅读流行的当下,语文教师还要虚心学习,做一个学生,从头开始,努力学习整本书阅读的相关知识,让自己获取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力量,为自己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有效支撑。
有人说:“书籍是个人成长的阶梯。”我觉得的确如此。古往今来,人们对书籍都有很高的评价,也愿意从书中获取知识。因为书中有别样的世界,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去开拓、交流。当每个人阅读一本书时,就会获得一种新的生命体验,了解另外一个世界。虽然说每个人读同一本书的体验是不同的,但是却不影响阅读者获得全新的体验,所以书籍可以丰富读者的见识是毋庸置疑的。在现实生活中,学生若是能够完整阅读一本书,就会帮助学生建构一套此书的思维体系,并且形成属于个人独到的理解。在整本书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发现,学生已经习惯了当下的“快餐文化”,往往会盲目引用别人的阅读见解。总是认为自己的理解和他人的理解出奇的一致,悄然成为他人阅读理解的“搬运工”,人云亦云、盲目跟风。久而久之,学生就不会去主动思考和理解作品,把别人的理解认为是真理。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唤醒学生,让学生产生自己的理解,体验阅读整本书乐趣。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不同学生之间的理解经常出现偏差,这都是正常的现象,也是整本书阅读的意义之一,遇见不同的自己,丰盈心灵世界。
阅读既是输入活动,也是一种输出活动。中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要了解知识、认识世界,还能够建构自己的理解、写作等方面的能力。了解知识、认识世界便是输入活动,建构理解、写作等方面的能力便是输出活动。输出活动又是阅读的关键,也是提升学生能力的关键。如积累知识的能力,在阅读中,我们学生能够获取无限的知识,让自己从不知到知;再如作文写作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积累素材、学习写作方法和技巧,使得自己能够活学活用;再如获得思维建构的能力,改进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的思考更加理性和全面。一个人通过阅读能获取很多知识,但是阅读也不是万能的。我们一线语文教师必须依据当下学生的学习实际,来指导学生进行有倾向的阅读,从而获得力量,提升学生某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对于中学学生来说,当下最重要的是养成阅读习惯,并且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当下的中学学生对于整本书阅读有很强的抵触心理,因为他们认为高考分数更重要。整本书阅读耗时长、收效慢,和高考复习相比,整本书阅读有些“得不偿失”。然而,年轻的学生们却不知道,他们的这一想法是“鼠目寸光”。因为阅读,尤其是阅读整本书,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的。阅读整本书,不仅能够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还能够形成良好的思维体系,更能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阅读一本书,从当前看,可以了解世界,增长知识,从长远角度看,还能形成阅读一本书的方法策略和良好习惯,让学生的终身学习成为一种可能。所以说中学整本书阅读最重要的不是了解和认识世界,而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好习惯伴随自己一生,并从中获取无限力量。
我们都知道,书籍对于人们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并不是每一本书都适合中学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中学生的阅读必须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例如一年级阅读之初,我觉得兴趣才是最好的教师。不能强硬地让全班学生共读一本书。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分类阅读,让学生真正读进去,读出属于自己的乐趣。所以选择的书籍要杂,内容层次要浅显,形式要多样。二年级阅读,我们便可以选择一本适合班级学生阅读特质的书籍,共同阅读一本书。从了解故事梗概、概括人物特性、分析景物事物等入手;慢慢还要体现对整本书内容的深度思考;还要和当下的社会产生共鸣,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三年级便可以涉及一些历史学、哲学、文艺学的书籍,让学生打开阅读的世界,了解不同知识领域的内容,找到自己的阅读偏向,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就是书籍选择的逻辑起点,我们语文教师千万不能错位阅读,挫伤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语文教师都知道,阅读必须有一定的方法,不能盲目阅读。传统阅读方法有精读、粗读、速读、品读,等等。对于中学学生来说,他们虽然有些阅读经验,但是没有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不能很好地帮助他们高效阅读,甚至是有效阅读。当下,阅读方法的选择,一般情况下是按照书籍体例进行的,如《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等古典章回体小说阅读,一般选择回顾勾要法;再如《文化苦旅》《行者无疆》等文化类散文阅读,一般选择聚焦文脉法;再如《平凡的世界》《白鹿原》《活着》等现当代小说阅读,一般选择映射人物法;再如《大众心理学》《梦的解析》《乌合之众》等心理学阅读,一般选择概念串联法;凡此种种,不一一枚举。我们一线语文教师必须在选择书籍的基础上,进行几课时的阅读方法指导,让学生的阅读有的放矢,更加高效。
据调查,当下中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开展得轰轰烈烈,但缺少对于评价的研究,我对整本书阅读评价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几乎没有找到相关内容。我们都知道任何教学都需要评价机制,若没有评价机制,课堂教学必定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整本书阅读需要有两种评价,即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又是动态的,贯穿于整本书阅读的全过程,如对阅读方法选择的评价、阅读效率的评价、阅读积极性的评价,等等。结果评价,是在阅读结束之后的综合评价,语文教师需要对每个学生的阅读过程及成果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指出学生阅读整本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的亮点。通过评价诊断,让学生发扬自己的阅读长处,尽量规避或弥补自己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来提升中学学生阅读的综合素养。
俗话说:“兴趣才是最好的教师。”整本书阅读也是如此,一线的语文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属于个人的阅读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专注地完成指定的整本书的阅读。“导读”便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引导手段。我们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阅读方法与技巧来激发中学学生对于书籍的原始好奇心,从而慢慢地让学生接触书中的精彩瞬间,达到吸引学生阅读的目的。这时语文教师的教学智慧便非常重要,教师如何入手,又如何引导,选择哪些引导学生导读的方式和方法,都很重要。一般情况下,有从作者入手的,让学生对作者产生崇拜,从而推荐阅读整本书;有从创作背景入手的,让学生了解创作经历,吸引学生好奇心,慢慢引入整本书;还有的从书中的精彩内容入手,让学生爱不释手,想要了解这本书的故事。
通过导读走进整本书之后,就需要学生完成通读整本书的任务。一般情况下,这个任务既复杂又漫长,也需要教师适时引导。语文教师往往会安排课上和课下两部分时间让学生通读,并且还要利用阅读群进行适当阅读量的阅读交流来督促学生完成通读的任务。学生在通读整本书的过程中,不仅要了解这本书的概要,还要能够从细枝末节中发现本书的故事发展过程和情节转变节点。在通读中,完完整整地理解这本书,虽然不能说深入研读,但也能够对书中的整体及部分进行简单探讨。如典型人物特点,典型环境影响,典型情节意义等。这些都是通读过程中需要学生关照到的,争取了解所读这本书的世界。
“研读”应该是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研读整本整本书中最有意义的部分,或者最经典的一部分。一般情况下,语文教师会引导学生从一词一句的咀嚼中感受作者的特殊用意,从一个标点符号中得到意外之惊喜,从一个典型细节中获得作者的别有用心,等等。研读就是引导学生去深入品读语言符号背后隐含的深刻内涵,体验作者的独具匠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读者会遇见作者,与作者进行对话,得到读者想要的答案,从而获得其中的人生哲理和生活启迪,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懂得阅读的重要意义。
“展读”,虽然是阅读的尾声阶段,但不可或缺,因为展读是阅读成果转化的重要过程。展读并不是任凭学生自由发挥,也需要教师适当的指导,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一般情况下,语文教师可将展读分为四个环节。第一环节是准备阶段,通过学生整理阅读资料,发现阅读兴趣点,进一步梳理兴趣内容;第二环节是展示构建阶段,将自己的兴趣点和整本书内容结合起来,建构自己分享的体系;第三环节是互相交换阅读经验阶段,在交流中产生思想上的碰撞和理解,强化自己对书籍的认识;第四环节是交流分享阶段,鼓励学生站在舞台中央,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探讨阅读这本书给自己带来的疑惑和问题,再通过师生之间的互相交流,进一步升华自己的认知水平,并且形成自己的综合能力。
总之,中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热潮还没有退却,甚至是不会退却。研究中学语文整本书阅读也应该是一线语文教师应有的责任和使命。我相信中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一直在路上,我们一线语文教师一定会边走边思考,努力构建出一套符合中学学生心理特点又具有很强操作性的整本书阅读理论体系,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给学生人生打好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