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静
(濉溪县实验小学 安徽淮北 235100)
文本阅读是目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对于有效促进小学生自身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发展和逐步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学指导意义。但是,传统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教学枯燥无味,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影响了阅读教学价值的发挥。为此,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尝试改变传统教学形式,利用信息技术为阅读教学助力,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进行了强化阅读教学效果的探索。
有些教师不能正确把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与方向,在阅读教学中一直提倡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认为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还有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边让学生阅读一边提出大量问题,导致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影响了阅读的效果。在教学中,部分教师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优势与价值,于是用大量的精力研究PPT课件的形式设计,而忽视了阅读教学内容的重要性。阅读教学大多停留在教材表面,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在讲解内容时几乎面面俱到,导致学生在台下紧跟着教师的思维转,没有思考的空间,如此,学生失去了思考的动力和能力,对文本深层的思想情感无法掌握。还有部分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过度给学生讲解各种阅读方法,导致学生将重心放在了记忆方法上,无法领悟文本中的精髓。没有了情感的支持,学生的阅读成效自然不高。
我国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是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教师在台上讲解,学生在台下认真听课、练习和做阅读笔记。有部分教师试图应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现状,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但由于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熟练程度不够,不能把握住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尺度,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课堂上遇到一些难懂的问题时,教师直接说出问题的答案,学生缺乏实际交流和分析的机会。如此,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弱,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整体效果。
在现代化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呈现出生动形象的画面、声效等,变抽象为直观,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动力。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更直观更深刻,容易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提升阅读的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阅读情境,让全体学生直观地感受文本中的某种生动场面,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促进他们积极阅读,最终使全体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提升阅读教学实效。在语文课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心理特点、年龄发展特点和阅读兴趣爱好等,利用具有信息网络技术支持的阅读教学方式,为阅读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从而促使学生主动阅读。例如,在教学《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呈现老北京的春节场景图,先使学生产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再让学生结合阅读进行实际的探索,感受老北京春节的热闹场景,加速他们阅读情感的形成。
现代化的信息电子技术设备具有为学生快速呈现文本重点词语、句子,文本内容结构等功能,依据提供的这些重点知识点及内容进行分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难理解的重要知识,缓解学生的学习畏难情绪,活跃学生的逻辑思维,还可以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升阅读教学的实际效果。
语文作为小学的基础学科,不仅包含了大量的基础知识,还包含了实际的语句和词汇,更重要的是,学习语文可以为学生思想感情的升华和基本素质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只依靠教师口头传授的知识明显不够。为此,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让学生在阅读和交流中收获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让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增多,方式多样,容量加大,从而为学生知识的储备提供重要的支持与保障。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足够的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主体作用,并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运用。为此,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轻松环境和阅读氛围,让学生自愿进行课文的阅读。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与文本中心内容相关的图片信息,然后采用提问、合作、互动、交流、汇报的形式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在具体阅读情境的刺激下,学生感同身受,身临其境,带着一探究竟的强烈心理进行语文阅读,如此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促进学生综合阅读素质和语文素养的同步发展。
例如,在《肥皂泡》教学中,我直接引入主题,通过多媒体出示了有关吹泡泡的玩具,并提问:“大家对这种玩具熟悉吗?在生活中你是如何玩这种玩具的?”通过这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结合学生的回答,让其了解到这种玩具的玩法。随后,我给予学生三分钟的时间去阅读文本,并将描写制作肥皂泡过程的语句圈画出来,然后进行交流汇报。如此,学生在阅读中对文本内容进行了实际的把握,掌握了文本的故事情节,激发了阅读兴趣。
信息技术最大的优势是可以为学生提供课本之外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阅读情感。为此,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不必拘泥于教材本身的内容,可以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并进行实际的拓展,使学生对内容的了解更加透彻。
例如,在教学《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时,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先在课堂的前几分钟为学生播放了视频《守株待兔》,让学生了解动画版的故事情节。在学生观看完视频后,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看感受进行一次互动交流,形成初步印象。其间,学生们说法不一,我不急于肯定或否定学生,而是鼓励学生阅读一遍教材内容,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与观看视频之后的感受一样。如此,学生带着猎奇的心理去阅读文本,并自觉地进行对比和整理感受。这种教学形式,不仅突破了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也彻底打破了当前学生阅读思维的种种局限性,激发了学生对阅读教学的兴趣,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整体效果。
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调动多种感官的文化课学习更加高效,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基础知识,使其对文化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从而大大提高学生文化课学习的效率。尤其是在具有动态的画面、生动的音律等气氛中,学生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的语文知识本身带有一定的深度和哲理,需要学生深入思考和总结。为此,语文教师可以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虚拟与真实相结合的语文学习体验环境,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强化他们的语文感知,提升他们的现代文学素养,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整体认识。
例如,在执教《田忌赛马》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初步阅读,然后让他们试着说说赛马赢得胜利的基本设计方案。这个任务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之际,我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演示了孙膑给齐威王设计的方案,学生从中感受到了主人公的智慧,之后我鼓励他们通过画图的方式深入理解赛马胜利的方案。像这样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将动手、观察和思考全面结合起来,从被动阅读中的死记硬背到真正参与策划方案,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感受到孙膑的足智多谋。
学生的语文想象力决定了他们自身的语文综合素质与能力,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往往是教师最容易忽视的。为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首先要进行一番深入思考,力争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极具思考性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积极进行阅读思考,提升其思维活力。
例如,在《花钟》一课的教学中,只让学生看题目,学生一定不会联想到与文本主题相关的内容。为了在教学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在课堂导入部分下足功夫。之后,我让他们阅读文本,并从文本中寻找答案。这种借助多媒体资料的教学形式,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提升了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对学生打下一定的知识基础有所帮助,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对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教师需要不断挖掘新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拓展阅读教学内容,实现小学语文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有机融合,提升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文学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时,学生虽然在教师的介绍下对当时的时代背景略知一二,但是依然无法深入理解主人公当时的心情和爱国情怀。为此,在课堂阅读的基础上,我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周恩来少年时期的历史背景资料,并让他们自主进行课文的阅读。这种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品鉴现代文本的文化内涵,体会现代文的哲学思想和文化情感,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是当今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应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手段不仅可以让教师的阅读教学效果更加理想,还可以有效丰富学生的阅读认知,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促使学生以积极健康的状态面对阅读,提升阅读主动性,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