荚丽婷
(合肥栢景湾幼儿园 安徽合肥 2306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就在于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幼儿在小升中阶段时,性别意识逐渐增强,对性别的认识也基本上趋于稳定,对于“你是男孩,还是女孩”“长大后,你是当妈妈还是爸爸”等此类问题,幼儿都能做出正确回答。同时他们对“我从哪里来”“妈妈怎么把我生出来的”等问题极其感兴趣,在自由活动中幼儿之间相互讨论,会向教师询问结果。家长们面对相关疑问,所给的答案各不相同,有的家长直接说“你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有的家长则用开玩笑的方式回避,如“你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买东西送的”,家长们向教师们提出了困扰,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应对。
为此,在升入中班后的家长会上,家长和教师就教育目标达成共识——共同帮助幼儿探索身体的奥秘,双方商量对策。最终由家长们搜集“身体生长认知”相关书籍,借助图书漂流的通道,由家长带幼儿开展亲子阅读并做记录,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教师组织幼儿共同创设主题环境,将幼儿提出的问题设置为板块的内容,教师结合绘本、幼儿的已有经验及兴趣,与幼儿调整探究主题脉络图。
1.了解家长对幼儿生命教育的已有经验
活动前发送问卷调查,收集信息,了解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意见建议。大部分的家长表示幼儿对身体认识方面的内容很感兴趣,面对幼儿的疑问,家长时常不知所措,不知如何正确引导幼儿了解知识。
2.探索家园共创主题环境的形式
结合每星期一次的图书漂流活动,家长在家带领幼儿进行亲子阅读,并记录幼儿的阅读感受,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幼儿在园分享自身及家长的阅读心得,教师大胆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解答幼儿的疑问,并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将获得的知识呈现出来,将其成果展示在相关区域中。另外,可邀请家长走进课堂,根据家长的工作性质和特长进行分组,制定方案。如在此次环创中,邀请一位当医生的家长走进教室,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身体的组织结构和作用;邀请一位当美术老师的家长带领几位家长代表,在幼儿离园后,与班级教师一起讨论,规划主题布局。
3.分享交流心得体会
在学期末,分发家园共创主题环境的反馈表,鼓励家长建言献策,促使家长实现角色的转变,成为幼儿园活动的评价者和合作者。教师将所有的家长想法进行汇编,为后续活动的开展提供依据。
1.材料的收集
(1)收集绘本
家长们查询资料,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及中班幼儿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绘本。首先以《我从哪里来》这一绘本为切入点,以生动形象的图画和文字让幼儿初步了解生命的来源、性别的不同特征等,将生命教育与情感教育相融合,引导幼儿认识父母与自己的关系,培养责任感、尊重他人等道德情操。其次通过图书漂流的活动,全班幼儿轮流阅读不同的绘本,并做好记录。
(2)收集废旧材料
材料是幼儿游戏、学习的基础,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隐性作用。在班级中设置百宝箱,家长把废旧材料放入百宝箱中,使材料得到再次利用,既节约资源,也促进幼儿创新意识及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在操作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幼儿将高结构材料与低结构材料相结合,发现材料的多种用途和玩法,减少功能固着的影响。同时需要认真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语言表达及行为表现,了解幼儿的认知水平及需求,及时对材料进行有层次、有目的的投放。如泡沫板的使用:在墙面与区域中有效运用泡沫板呈现幼儿的知识成果;在主题墙“不一样的我”中,用泡沫板作为脸部,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创作发型,并添画服装;将“小身体 大学问”的主题活动延伸到美工区,创设“我们的一家”,运用泡沫板制作不同的房子。
2.经验的铺垫
家长阅读教导,幼儿倾听观察,在共读绘本的过程中,幼儿产生很多联想、疑问,启发思考。绘本中浅显易懂和幽默风趣的语言,有利于加强幼儿对知识的理解,丰富其对身体的认知。
如《身体上的洞洞》这本绘本,从幼儿的视角出发,以幼儿能接受的方式解释了他们想知道的科学问题,使幼儿了解身体上“洞洞”的名称及作用的同时学会如何保护这些“洞洞”,既是科学启蒙读物,又蕴含了爱与生命的思想。回到班级,幼儿对“身体上的洞洞”有很多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3.主题的延伸
通过图书漂流活动,家长带幼儿阅读的书目越多,了解的知识也越多,根据幼儿的已有水平,将初步的认识经验转化为外在行动,引导幼儿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以亲子调查的形式,提供教师与家长幼儿之间沟通的渠道,在家长的参与和帮助下,为幼儿提供一个采访、记录、交流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家长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伙伴,而幼儿将经验进行拓展延伸。教师在收集调查表后,对其进行统计、整合,引导幼儿运用不同形式将其呈现出来。
家长、幼儿、教师在合作中共同完成了中班上学期的主题环境创设。教师运用家长会、家长代表沟通、亲子阅读及亲子调查等形式,有意识地收集家长的意见与想法,家长通过这些形式也能了解到幼儿园开展的活动,以达成共识,促进幼儿的成长。
幼儿在幼儿园获得的经验在家庭中得到巩固,幼儿在家庭中获得的经验能够在幼儿园学习过程中得到运用、拓展和提升。比如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增加了亲子互动,幼儿将其过程用绘画、语言讲述等多种形式展现在班级中,获得满满的成就感;而家长也更了解班级组织的活动,乐意参与其中。家长与幼儿的合作使得亲子关系更加亲密和融洽。
家长通过教师的介绍和支持,运用具体的方式投入到活动中,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他们会逐步了解幼儿课程的教育目标,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家长与教师的相互配合使得教育计划的可行性、课程的适宜性、教育的延续性和有效性得到更好的保障,有利于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在此过程中,“家长不仅是养育者,更是教育者”的理念得以强化。
教师对幼儿的家庭生活文化以及家庭教育观念了解得越多,越利于设计出建立在幼儿知识经验、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基础上的活动,也能获得更多的工作支持。家长资源的整合有利于为幼儿教育注入新鲜血液,同时使教师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园内开展的亲子活动一般在工作日,但部分家长工作时间难以协调,未能参加活动。由于时间上的冲突,家长的参与程度不同,参与的积极性会逐渐降低。以本班为例,部分家长工作过于忙碌,很少带幼儿进行亲子阅读,带回家的绘本几乎没有记录,幼儿对知识的获取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大部分家长对自己在家园共育中的角色定位是比较明晰的,能知道自己是合作者,但对家园共育的认识更多地停留在表面。有的家长说:就是配合老师,按照老师说的做。有的家长直接表示:孩子进入幼儿园,就由老师全权负责。部分家长没有摆正自己的主体位置,不能有效参与班级活动或承担班级事务。
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多数是通过班级教师发布的群通知,被动按照要求进行。未建立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完整体系,使得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参与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不能取得长久的效果,难以对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进行总结反思与完善改进。
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应该贯穿于整个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对家长进行有效科学的指导,以此提升家长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提高家长的能力和参与的质量。在实践过程中,前期家长在教师的讲解中知道活动的流程,感受其重要意义;但在活动的中后期,教师容易忽视家长在过程中的体验和需求,未能及时解决家长的疑问,使得家长参与的程度逐渐降低。
第一,解读主题环创的计划,引导家长明确家园共创的目标。首先,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介绍本学期的主题环创计划,让家长了解到家园共育背景下主题环创的特色与创新,知道此过程对幼儿的认知经验、情感体验发展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意义。其次,引导家长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了解此项家园共育活动的目标,共同带领幼儿探究身体的奥秘。
第二,运用多种交流平台,持续保持与家长沟通。在共创主题环境的过程中,家长会遇到不同的疑虑或困难,教师要积极运用多种交流平台与其进行交流沟通。通过微信、QQ等渠道线上解答个性化问题,每次幼儿完成墙面内容时,运用照片、视频等分享幼儿的学习成果及幼儿的想法感受,便于家长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同时可开展线上“家长分享会”,使家长们之间互相交流经验和心得,并提出意见建议,形成相互学习的良好氛围。另外,注重与个别家长的沟通,传达班级环创的教育理念、幼儿的经验水平、后期环创计划等,提高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和兴趣。
第三,树立家园共育理念,提高家园合作意识。教师要重视家长对幼儿的教育作用,鼓励家长提出建议,将家长的想法进行整合,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情况做出调整和优化,制订切实可行和连续系统的共创环境主题的计划。运用家长的教育资源及教师的科学教育经验和方法,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指导。
首先,丰富共创主题环境的形式。在未来的主题环创中,要实现由单一向多样的转变,善于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促进家园共育形式的现代化。可通过网络积极向家长宣传,与家长进行及时沟通,同时充分发挥“家园天地”、幼儿成长记录手册的作用,提高家长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如可举办主题环创分享沙龙,教师与家长双方分享彼此的教育理念和心得体会,多方位、全方面剖析主题环境的创设。内容不局限于班级环创,也可扩大范围,比如园内环创。
其次,强化理论学习,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在日常工作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当前的家园关系,站在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明晰家长的意愿及感受,及时将教育理念传达给家长,帮助家长转变教育方式。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共创主题环境的方法策略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建立平等信任的家园关系。
最后,协调家园关系,保持教育一致性。促进幼儿的发展是家园双方的最终目标。为此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共育观念,提高自身的指导水平和重视程度,理解教师的用意,从而保持教育的一致性。教师要着重发挥自己的专业素养,帮助家长掌握家园共育的主要内容和知识技能。教师在共育内容的选择上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以幼儿为中心,立足于幼儿的实际情况,不仅要注意根据幼儿在认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选择指导内容,更要注意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水平。同时,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家园共育环境氛围,充分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调动家长参与活动的欲望和积极性,尽量减少指导性的语言,以平等身份近距离与家长交谈,与家长共同商讨。
家长与幼儿的亲情联系具有无法替代的天然优势,当家庭和幼儿园都以促进幼儿的发展为主体,双方相互支持、配合、理解,教育的效果将倍增。作为教育者,应主动与家庭取得联系和配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是幼儿园的重要任务”,因此,教育者需引导和鼓励家长直接、间接参与幼儿教育,如家长进课堂、参与课程设置、亲子合作等;或将有关意见反馈给幼儿园,让家长真正走进幼儿园的活动中,促成教育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