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小燕
摘要:学前教育时期是幼儿尝试接触外界环境、开始与人交际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幼儿知晓简单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幼儿掌握一定的生活与学习的基本能力,这些能力的塑造为幼儿后续成长及教育做好铺垫,让幼儿可以遵循成长规律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因此,幼儿园教师需要通过日常的教学不断对幼儿进行基本能力的渗透教育,并且借助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与生活引导来培养幼儿的基本能力,同时完善幼儿的各项思维。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园;基本能力;培养策略
幼儿园教育中往往设置多样的教学课程,这些教学课程都是根据幼儿的成长趋势量身定做的,可以为幼儿提供多方位的引导和帮助,让幼儿通过多种类的课程学习来逐步形成自己的思维,培养自身的能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要一味地按照课程的内容顺序进行教学,而是要针对班级幼儿特点,在不同教学课程上利用不同策略来实现对幼儿基本能力的高效培养。幼儿在教师多样策略的教学带领下,会逐渐接触并熟悉外界事物,在学习与练习之中,自身能力与意识也会逐渐完善成长。
由此可见,合适的学前教育教学方式给幼儿成长和发展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需要教师以负责任的态度多方面帮助幼儿实现能力培养,这一教育目标也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所提倡的幼儿教育指向相吻合。基于这一理念,我们开展以下关于培养幼儿基本能力的策略探讨:
1 利用学前教育培养幼儿基本能力的重要性
1.1通过基本能力的培养塑造幼儿的思想观念
幼儿的行为往往折射出内心的思想,基本能力的培养对于幼儿来说就是“外表行为”,而通过这一外表行为的培养则可以渗透性地教育幼儿在内心树立正确的思想认知观念。虽然幼儿的思想处在尚待塑造阶段,还不具备对道德意识概念的理解能力,但是这一阶段的教育却对幼儿后续的身心健康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需要通过培养幼儿的基本能力来潜移默化地带领幼儿形成正确观念,比如通过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让幼儿意识到待人需要礼貌、和善,通过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让幼儿感受到学习探索的重要……这些基础、正确的思想观念都可以影响幼儿以后的成长之路,为幼儿道德价值观念的完善提供推动力。
1.2通过基本能力的培养促进幼儿的独立成长
在家庭中,幼儿占据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很多幼儿是在“蜜罐”中成长起来的,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习惯了被人照顾、被人迁就,所以,这些在“蜜罐”中长大的幼儿往往在接触外界时会出现胆怯、退缩,在脱离了家长的保护后,甚至连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都不具备。这是因为幼儿自身并没有意识到独立成长是人生的必经之路,在成长环境的影响下也不愿意接受独立成长这一现实。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培养幼儿的各项基本能力来塑造幼儿的成长自信心,让幼儿意识到独立成长、自主探索带来的成就感是不可替代的。具备了基本能力,幼儿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实现更进一步的提高,逐渐通过自己的独立自主实现自身整体能力的提升。
2 关于培养幼儿基本能力存在的问题
2.1幼儿教师所应用的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幼儿需要
虽然幼儿园在遵从幼儿成长需要的基础上进行多样化课程设计,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利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使这些课程的意义凸显出来。很多幼儿教师往往在一些固有教育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法的简化,在寻找到最得心应手、最便捷的教学方法之后,任何种类的课程都使用此种方法进行教学。但即使是再有效、再便捷的方法也不能达到面面俱到的效果,很多幼儿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中并不能满足自身发展需求。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真实成长情况,结合所要开展的课程以及培养幼儿具备能力的教育目标,进行多种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实施,保证幼儿能够在切合自身需求的教学策略中有效实现各项基本能力的培养。
2.2部分幼兒教师教学理念存在偏差
在部分幼儿教师心中,只将“学前教育事业”当作自己的一份工作,而没有将其看作自己的责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只在意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是否保障了幼儿的安全,并没有意识到培养幼儿的能力与素质也是自己的教育职责。这种不重视的态度与存在偏差的教学理念致使很多幼儿虽然看似处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之中,但实际上并没有得到有质量、有效果的培养与提升。
因此,幼儿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需要得到归正,教师需要意识到学前教育对幼儿的后续成长带来的影响是持续、长久的,而幼儿自身的能力塑造也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目标。教师需要以严谨、重视的态度来负责任地开展教学工作,有意引导幼儿实现能力培养。
3 在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基本能力的教学策略
3.1采用创设情境法,培养幼儿的语言交际能力
语言交际能力是幼儿接触外界社会所需要的基础能力之一,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够促进幼儿展开人际交往。因此,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学会沟通技巧与礼貌交际,让幼儿在正常的交际中学会成长。但是幼儿的学习能力尚待开发,教师并不能利用道理的讲述来帮助幼儿进行语言交际能力的提升,相比较之下,依据真实的情境,进行课堂学习情境的创设可以更好地达到教育效果,让幼儿通过真实感受来逐渐学习到沟通技巧。
比如,教师可以为幼儿设置“与长辈、教师的沟通场景”“与小朋友的沟通场景”“在外求助时与陌生人的沟通场景”等等,让幼儿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模拟情景来学习相关的礼貌用语以及沟通技巧,让幼儿的语言思维及沟通方式变得更加完善成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表演来提醒幼儿遇到陌生人时需要保持警惕,学会在保护自身的基础上礼貌相处,及时为幼儿渗透自我保护意识。
3.2采用小组竞赛法,培养幼儿的基本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往往是幼儿最不具备且最不愿意学习的一项能力。面对这些连基本自理能力都不具备的幼儿,教师有义务通过合适的方式开展引导教育,让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逐渐学会照顾自己,在促进自身成长的同时也减轻家长及教师的负担。不过很多教师都会发现,即使很多自理方法教给幼儿很多次,幼儿也依旧学不会,在遇到问题时,幼儿的第一反应还是寻求教师的帮助。这就意味着教师需要通过另外的途径来实现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比如,教师可以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为幼儿演示如何在午睡后将被子叠整齐、物品摆放好,在演示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对照练习,这时,那些依旧没有掌握好的幼儿就可以得到其他小朋友的及时帮助。在小组练习之后,教师可以让小组之间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竞赛。这种小型竞赛的方式可以激发幼儿的好胜心,在好胜心的催促下,自理方法的学习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3.3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
3~6岁正是幼儿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阶段,这一阶段幼儿喜欢通过亲身实践、动手操作来进行学习和观察。虽然这对于幼儿教师来讲是一个良好的教育契机,但是应用的方法不正确就会导致幼儿在没有正确指引的情况下进行实践尝试,那样不仅无法达到良好效果,还可能出现意外现象。因此,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需要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实现科学提升。
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与喜好,选择合适的拼接模型来帮助幼儿进行动手实践能力的塑造。教师可以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每个组都可以获得不同的拼接模型,教师将模型的简单拼接图纸及零件提供给幼儿,之后便让幼儿在相互讨论、思考交流以及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行模型的自主拼接。在拼接的过程中,幼儿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可以视问题的程度进行适当引导,尽可能地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尝试和思考进行拼接。这一过程既可以引导幼儿发展动手实践能力,又能够完善幼儿的逻辑思维,可谓一举两得。
3.4利用户外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学习能力
户外游戏在学前教育中是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户外游戏活动非常贴合幼儿的成长发展需要,因此,这种方式也为教师的教学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教师只需要根据能力培养的指向来合理安排游戏活动内容,便可以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可以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按照自己的喜好随意挑选一个建筑物、一种植物进行观察,也可以观察周围的环境、当时的天气等等。并且要求幼儿在观察之后,通过绘画的方式呈现出自己的观察结果。这样就给了幼儿一个指向性的引导,让幼儿可以在活动之余通过观察来完成任务。教师在幼儿观察绘画完成之后,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作品进行阐述,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摸索到的简单规律与其他小朋友分享。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观察种类相同的幼儿作品进行集中点评,并且引导幼儿开展简单规律的摸索和发现。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有方向地进行观察和学习,有效培养自己的观察学习意识,为后续的学习习惯养成夯实基础。
3.5设置特长学习班,培养幼儿的特长及创造力
幼儿的年龄尚小,自身的喜好和特长也不够明确,但是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幼儿可以尝试多种方向的学习培养,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喜好或特长,并且在学习中不断挖掘自身的潜力、提升创造能力。
教师可以以级部为单位,根据级部幼儿的总人数进行特长班级数量的划分,每周至少开设两次特长学习课程。特长班的种类可以是绘画班、歌唱班、动手实践班、阅读教学班等等,让幼儿先进行一次选择。在幼儿接受一个月的特长教学模式后,教师可以给幼儿第二次重新选择的机会,让那些对自己的特长喜好产生重新认识的幼儿进行更改。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带给幼儿自由发展、提升特长的机会,让幼儿在普通的教学模式之外拥有属于自己的兴趣培养途径,同时,可以借此契机发挥自己的创造思维。
3.6丰富文艺活动,培养幼儿的艺术能力
为了更好地在学前教育当中培养幼儿的艺术能力,老师应该充分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了解其学习需求,站在幼儿的角度看待问题,正确地认知艺术内涵。学前阶段的幼儿,更喜欢内容比较丰富的节目,比如动画片、电影等,老师要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去了解并且掌握幼儿比较喜欢的人物形象,将其应用到教学活动当中,提高幼儿的学习热情。
在讲解艺术技巧时,可以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为幼儿创设出一个虚拟的童话世界,让幼儿参与其中,引导幼儿融入童话世界里,从而在其喜欢的氛围当中去领悟艺术,学习艺术技巧。只有真正激发起幼兒的学习热情,才能够让其主动参与到艺术能力的培养课程当中,从而丰富教学的内容。为了能够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并且感知艺术,老师可以通过让幼儿亲身实践,以获取真实的经验,从而提高其学习积极性,让幼儿能够真正感受到艺术的美感。当幼儿能够对艺术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时,就会主动与老师一起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此时老师要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引导幼儿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为幼儿指明学习方向。同时,老师要有意识地为幼儿丰富学习体验,比如借由电影小活动、合唱比赛等等,让幼儿能够在丰富多样的文艺活动当中激发自身的艺术潜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3.7利用挫折教育,培养幼儿的抗挫能力
幼儿终归是要一个人面对未来的生活和学习的,所以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生活的变化,只有让幼儿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提高抗挫的能力,才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如今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幼儿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陪伴,所以老师要向家长介绍正确的教育方式,家长要多花时间在家中和孩子一起做游戏,让幼儿在良好的亲子关系当中得到内心的极大满足,充实幼儿的内心。
此外,老师要鼓励幼儿大胆地去尝试,而不是一味地限制幼儿的行为和思想,幼儿只有通过自己探索,体会到失败的心情,感受到受挫感,才能够鼓起勇气克服困难,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抗挫能力。老师要相信幼儿,对幼儿适当地放手,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动手能力。只有提高了抗挫能力,幼儿才会变得越来越坚强,越来越自信,当面对生活当中的不如意时,有更加强大的内心,拥有更好的心理素质。
4 结语
基本能力的塑造不仅可以为幼儿的成长加速,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幼儿内心的意识与思维。而学前教育的根本教育目标也并不在于幼儿掌握的具体知识有多少,而是幼儿是否具有一定的基础能力,为即将到来的义务教育做好准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摆正教学态度、搞清教学方向、遵循教学规律,将幼儿的各项基础能力培养这一教育目标落到实处,让幼儿通过多样的教学策略、多样的教学课程以及多样的教学活动实现自身能力的培养以及思想的完善,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树立自信、敢于尝试、开发思维。
参考文献:
[1]杨丽.学前教育中如何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策略探究[J].教学与研究,2020(18):30.
[2]马丽亚.浅析幼儿教育如何加强自理能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下旬),20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