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月辉 王晓昕 张 崇 王小溪 赵红丽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辽宁沈阳 110002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内科的一种常见疾病,以中老年人为多发群体,该疾病具有发展缓、进展慢的特点,临床以呼吸困难、体液潴留为主要症状,若治疗不及时,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会对机体多器官造成损害,危害性大[1-2]。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程长,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辅助优质、高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整体临床疗效。临床实践发现,多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院内可以得到专业性护理,但出院后缺乏系统、专业干预,病情易复发,再住院率高。延续性护理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护理干预使患者在医院至家庭均可得到同一照护[3]。微信作为现阶段的主要交流工具,开展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具有方便、时效等特点。本研究选取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9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96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98 例。对照组中,男52 例,女46 例;年龄37~83 岁,平均(62.71±8.36)岁;病程1~11年,平均(6.49±1.22)年;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分级:Ⅱ级34 例,Ⅲ级38 例,Ⅳ级26 例。研究组中,男50 例,女48 例;年龄34~85 岁,平均(62.68±8.41)岁;病程1~12年,平均(6.51±1.19)年;NYHA 分级:Ⅱ级36 例,Ⅲ级40 例,Ⅳ级22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及同意,患者均知晓本研究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4]中关于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②患者的NYHA 分级为Ⅱ~Ⅳ级;③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严重脏器功能异常患者;②恶性肿瘤患者;③沟通障碍患者[5]。
所有患者均予以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进行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实施不同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叮嘱患者按时用药,饮食以清淡为主,多进食低脂、低盐、高蛋白食物,减少刺激性食物摄入,简单进行疾病知识宣传,针对患者心理情绪,开展相关的心理疏导,叮嘱患者定期检查,做好患者随访等。
研究组患者给予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具体如下。(1)入院期间护理。患者入院后热情接待,告知患者治疗期间的相关注意事项,结合患者病情、口味喜好等,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取得患者信任,向患者介绍微信平台如何使用、使用优势等,增加患者、患者家属对微信平台的认知,便于后续护理的开展,护理期间,分析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的原因,结合患者个体差异性、具体原因,开展针对性心理疏导。(2)出院后护理。①建立微信群。由专人负责维护微信群,包括1 名医生、2 名护理人员,将所有患者(或家属)拉入微信群中,在群中,每周二定期上传关于慢性心力衰竭注意事项、护理方法等的相关视频,供患者、患者家属参考。所有患者可以在群内沟通,通过相互鼓励、相互沟通,排解烦躁心情,便于保持乐观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②成立微信平台。设立微信平台,在微信平台的版块下包括在线咨询、知识分享(文字、视频等)、日常护理注意事项、音乐角等,在线咨询主要为寻求帮助的患者答疑解惑;知识分享通过定期更新相关知识,便于患者掌握慢性心力衰竭、如何正确做好护理等知识;日常护理注意事项主要介绍患者出院后如何做好家庭的护理干预等;音乐角主要定期推送节奏轻柔的音乐,帮助患者放松,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两组患者均护理1 个月。
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具体评估标准如下。①遵医行为评分:采取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自拟量表对患者的遵医行为进行评估,量表包括是否按时服药、是否科学饮食、是否按时休息、是否积极锻炼等等,Cronbach′s α 为0.85,回收率为100%,量表总分100分,遵医行为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遵医行为越理想;②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应用自我护理情况调查问卷(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自行设计)对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进行评估,Cronbach′s α 为0.75,回收率为100%,百分制,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与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为正比关系。③护理总满意度:患者采取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自拟)对护理的满意情况进行评价,Cronbach′s α 为0.88,回收率为100%,总分100 分,评分>70 分为十分满意,50~70 分为基本满意,评分<50 分为不满意。护理总满意度=(十分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采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遵医行为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的遵医行为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遵医行为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遵医行为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的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遵医行为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的比较(分,±s)
对照组(n=98)研究组(n=98)t 值P 值71.39±12.82 71.43±12.76 0.022 0.983 83.49±10.77 86.78±11.31 2.085 0.038 7.154 8.912<0.001<0.001 76.48±11.43 76.52±12.75 0.023 0.982 82.91±6.42 85.89±8.12 2.850 0.005 4.856 6.136<0.001<0.001组别 遵医行为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t 值 P 值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t 值 P 值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的比较[n(%)]
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主要由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心脏负荷等原因造成心脏结构、功能异常,致使心室泵血不足导致[6-7]。慢性心力衰竭作为冠心病终末阶段,病程长、死亡率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威胁极大。基于此,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积极治疗的同时,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极为关键。
延续性护理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部分,可以让患者出院后继续得到专业性护理,以防止恶化,为患者康复提供了保障[8-9]。微信作为一种通讯程序和社会常用社交软件,是目前人与人沟通的重要手段[10]。微信公众平台是指通过智能手段,向人们推送相关知识,便于人们实时掌握最新相关内容的一种方式。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是指在对患者开展延续性护理过程中,将微信平台作为基础,通过微信平台定期向患者推送相关疾病知识、注意事项等,便于指导患者主动参与疾病自我管理,并为患者提供咨询帮助[11-12]。有研究指出,采取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干预,患者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号学习相关知识,且互动性高,便于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提升健康行为[13-14]。海仙等[15]指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取得成效理想。高俊峰等[16]的研究中将100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结果显示,应用基于微信平台延续护理的患者,其自我护理能力评分较常规护理患者更高(P<0.05),证实了基于微信平台延续性护理开展的有效性。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后的遵医行为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遵医行为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研究结果与高俊峰等[16]的研究报道具有一致性。可见,基于微信平台延续性护理的应用,能明显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遵医行为,可增强其自我护理能力,效果显著。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6.94%,高于对照组的8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患者对基于微信平台延续性的开展,认可度强,利用护患关系的改善,可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通过开展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可以让患者知晓更多慢性心力衰竭知识,在护理中积极配合,日常生活中做好自我防护工作,可加快病情转归。
综上所述,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的开展,可以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遵医行为及自我护理能力,效果较好,可作为重要护理模式广泛用于临床护理,推广应用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