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祥
课后练习题是低年级语文要素的具体指向,是阶段语文课程标准的显性化、实践化。基于此,笔者对统编版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一二年级有练习题的109篇课文进行了梳理,并分析其承载的语文要素,思考落实语文要素的教学路径。
学方法、重巩固,推进识字与写字
第一学段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识字。教科书通过识字单元学方法、普通单元重巩固的思路,有层次地推进识字学习。
一是基于文本识字。基于文本识字是传统的识字方法之一。识字单元课文中有23篇为儿歌、诗歌,这些儿歌、诗歌语言简洁凝练,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在识字学习中,教师要先引导学生熟读文本,在此基础上展开识字学习。
二是基于情境识字。教科书识字单元课文与生活紧密联系,有8篇课文要求学生结合生活进行讲述。如一年级《口耳目》一课课后习题问道:“讲一讲我们的口、耳、目、手、足能做哪些事?”《一个接一个》一课课后习题问道:“想想你有没有和‘我’相似的经历,与同学说一说。”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语言情境进行识字、运用,既让他们感到亲切,又降低了识字难度。
三是重在方法引领。识字教学旨在引领方法,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和能力。一年级的识字方法有通过听读、观察图画、联系生活、形声字识字、偏旁部首识字等,课后练习中体现了这些语文要素,并进行了反馈和巩固。第一学段识字单元课后有7次针对识字方法进行练习。因此,识字教学中,教师需要把方法的引领放在重要位置,精心设计教学,使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自己感悟,习得相应的方法。
四是关键在巩固积累。教材编排中要求在识字教学中加强巩固识记,强化练习贯穿整个学段的学习。第一学段识字单元课后习题中10次出现“读一读,记一记”的练习,识记内容多为文中生词或基于生字的扩词、积累和运用。普通单元课文中也不断巩固识字练习,以读一读、记一记、抄写词句等方式巩固识字、积累字词的练习达27次。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巩固和积累,为遣词造句进一步积累素材。
另外,写字学习是第一学段的重难点。第一学段每篇文后都有写字練习内容。除了一年级上册《金木水火土》课后有“认识田字格”的书写指导练习外,其他都以观察、临摹田字格中的范字为内容。课后练习中并没有对写字提出更多的指导、反馈要求,教师需从《教师教学用书》中认领相应书写目标任务。因此,教师在写字教学中,不能仅重视会写的要求,忽略课标中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的写字任务,而是要基于《教师教学用书》的引领,按照具体要求,结合“语文园地”的写字训练,细致地设计每课写字教学。
依据教科书阅读方法引领,展开阅读与理解
《课标》要求,第一学段要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教科书非常重视读书方法的引领,从课后练习题中,我们可以发现以下特点。
一是层次清晰,方法明确。一年级上册要求读准字音;关注字音变化(如“一”的变调),读好停顿。一年级下册要求注意读好长句子,读好课文中的对话。二年级上册要求读好不同的语气(如“?”“!”的语气),读好人物说话时的语气,读准字音(注意多音字)。二年级下册要求读好问句、感叹句,读好对话语气等。教科书要求学生先关注字音、做到读准字音,然后读好长句子、学会恰当停顿,再读好不同语气。这样,从关注字词到句子,再到关注文本语境,逐步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力。
二是循序渐进,逐步提升。在朗读方式的培养上,教科书重视循序渐进,逐步提升。从课后练习题要求看出,第一学段以朗读为主,要求朗读的课文有69篇,背诵的课文有19篇;基于朗读方法的引领,要求分角色朗读的课文有9篇,进行“分角色演一演”的练习,本学段共有3篇。而二年级下册《一匹出色的马》一课中,课后开始要求学生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逐步培养默读能力。
三是在识字的基础上阅读理解。《课标》指出,阅读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第一学段可侧重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初步感知和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积累。教科书课后习题很好地体现了《课标》的要求。第一学段中指向阅读理解的课后习题有74例,其中,指向文本内容理解的课后习题有46例,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拓展延伸的课后习题有28例。在每个年级的具体分布是:一年级上期8例、下期11例,二年级上期23例、下期32例。由此可见,随着学段的提升,对文章内容的初步感知逐渐作为重要任务,学生需要在识字基础上进行阅读理解。
做好巩固积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课标》指出,精读的评价,第一学段可侧重考察对文章内容的初步感知和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积累。第一学段课后习题中的语言训练重点为词语学习,内容为词语练习、积累、运用。词语练习积累方面的习题有13道,运用词语说写句子的练习有17道。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生字的识记书写,还要引导学生把生字学习与词语学习结合起来,把词语积累与句子练习结合起来,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是主动学习。教科书课后练习中鼓励学生尝试猜测生字的读音及意思。如《小壁虎借尾巴》课后习题问道:“在课文中找出不认识的字,猜猜它们的读音和意思,再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对于这样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字音字形展开猜想,并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二是合作学习。教科书课后练习中倡导并引领“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如在《纸船和风筝》一课的识字学习中,要求学生互相交流识字方法,猜猜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并和同学交流怎么猜出来的。在分享中共同成长,在合作中更好地发展,这既是学习的要求,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
总之,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要研读好课后习题,精心设计教学,让课后习题成为落实语文要素的载体。
(责编 桑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