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阁,张振锋,朱晓亮,张凤杰,孙兴华
(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0)
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是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据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有7%~43%的糖尿病患者可罹患该症,若未经积极治疗,不但因瘙痒症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且还会因反复抓挠,增加皮肤感染的风险[1]。目前对于该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西医治疗以抗组胺等药物对症治疗为主,但单纯西药治疗收效不佳,病情易反弹,甚至会加重瘙痒症状。中医本着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原则,在治疗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中具有独特优势。中医认为,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多因消渴日久,卫气不固,致营卫失和而致身痒,加之气血运行失常,风邪侵袭并滞于腠理之间,使腠理失宣而作痒,因此临床治疗应以调营和卫、益气养血为治疗原则[2]。桂枝汤为解表剂,可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当归补血汤为补益剂,具有补气生血的功效。本研究观察了桂枝汤和当归补血汤加减治疗营卫失和、血虚风燥型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进一步分析中医药对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的治疗作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纳入标准 ①西医诊断符合《实用糖尿病学》[3]中糖尿病相关诊断标准,且经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查确诊,均伴有皮肤瘙痒症状,患者自觉皮肤瘙痒,初起仅局限于某处,抓挠后扩展至全身,呈阵发性,夜间瘙痒症状加重,可因饮食、情志、外界影响诱发或症状加剧,无原发性皮肤损害,瘙痒严重时可见皮肤抓痕、血痂、皮肤肥厚、苔藓样变、色素沉着等。②中医诊断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营卫失和、血虚风燥型的诊断标准,症见皮肤瘙痒,痒似蚁行虫爬,夜甚,劳累、肥甘生冷饮食后痒剧,干燥脱屑,擦去鳞屑见皮损发红轻硬,面色潮红,心中烦躁,食欲不振,大便干燥,舌淡或红暗,苔白或薄黄干燥,脉沉细。③年龄31~75岁。④糖尿病病程3~15年。⑤皮肤瘙痒病程6个月~2年。⑥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排除标准 ①伴其他内分泌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免疫疾病及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②血糖控制不佳者;③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状态等急性严重糖尿病并发症者;④合并其他皮肤疾病者,必须全身或局部用药者,皮肤有面积较大破损者;⑤皮肤干燥症、水源性瘙痒症等其他病因所致的皮肤瘙痒及皮肤过敏者;⑥入组前1个月内全身应用抗炎药物、抗组胺药物、激素及穴位注射、中药内服外洗治疗者;⑦伴脑血管意外、甲状腺疾病、肾病综合征及其他可能明显影响血糖的疾病者;⑧伴恶性肿瘤及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等传染性疾病者;⑨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⑩对本研究用药过敏者;遵医治疗依从性差、追踪随访资料丢失、有精神疾病史者。
1.3一般资料 本研究在符合相关伦理要求情况下,选取2018年8月—2019年7月在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治疗的110例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患者,按随机平行法分为2组:观察组55例,其中男30例,女25例;年龄31~72(48.4±2.7)岁;瘙痒病程(1.31±0.35)年(8个月~2年)。对照组55例,其中男33例,女22例;年龄35~75(49.1±2.6)岁;瘙痒病程(1.18±0.26)年(6个月~2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4治疗方法
1.4.1基础治疗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饮食及运动指导,应用药物控制血糖,并将空腹血糖控制在5.0~7.0 mmol/L,餐后2 h血糖控制在8~10 mmol/L。治疗期间,不用外用药;忌食鱼、虾、辛辣刺激性食物等;减少洗澡次数,忌用肥皂、热水烫洗,以免加重皮肤干燥;勤换内衣,内衣宜棉质柔软;避免过度紧张疲劳。
1.4.2对照组 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80059,规格:10 mg/片)10 mg/次,1次/d;维生素B6(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0613,规格:10 mg/片)和维生素B1(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0611,规格:10 mg/片)各10 mg/次,3次/d。共治疗2周。
1.4.3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以调营和卫、益气养血为治疗原则,予以桂枝汤和当归补血汤加减内服。组方:黄芪30 g,当归15 g,桂枝、赤芍、生姜各12 g,大枣10 g,荆芥、防风各15 g,炙甘草6 g。1剂/d,水煎分早晚温服,连服2周。
1.5观察指标
1.5.1瘙痒症状 采用《自拟瘙痒症状评分量表》评估瘙痒症状,包括瘙痒程度、瘙痒持续时间、瘙痒面积、瘙痒频率,每个指标按无、轻度、中度、明显、最为严重分别计分0,1,2,3,4分,总分0~16分,得分越高,提示瘙痒症状越严重。
1.5.2皮损症状 采用《自拟皮损症状评分量表》评估皮损症状,包括干燥、鳞屑、抓痕及血痂、丘疹及苔藓化,每个指标按无、轻度、中度、明显、最为严重分别计分0,1,2,3,4分,总分0~16分,得分越高,提示皮损越严重。
1.5.3生活质量 采用改良版《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6]评估生活质量。该量表共10个方面问题,包括瘙痒和疼痛、尴尬、购物及家庭劳动、衣物及食物、社交和休闲、体育活动、学习工作、个人关系、睡眠、治疗,可度量在近一个星期里,皮肤问题对生活的影响程度,该量表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每个问题按无、很少、很大、非常严重,分别计分0,1,2,3分,总计分0~30分,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差。
1.5.4临床疗效 停药后随访1个月评价总疗效,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和《中国临床皮肤病学》[7]制定评定标准。临床痊愈:皮肤瘙痒症状及皮损基本消失,中医症状积分减少≥90%;显效:偶有瘙痒,瘙痒程度评分降低2分,继发性皮损面积消退70%以上,中医症状积分减少60%~89%;好转:瘙痒感有所减轻,瘙痒程度评分降低1分,继发性皮损面积消退30%~70%,中医症状积分减少40%~59%;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甚至瘙痒症状及皮损面积加重,中医症状积分减少<40%。
1.5.5复发情况 2组停药后随访6个月,记录2组瘙痒症状复发情况。
1.6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2检验,计量资料组内和组间比较分别采用配对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2组瘙痒症状和皮损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瘙痒症状评分、皮损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瘙痒症状评分、皮损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与同期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更低(P均<0.05)。见表1。
表1 2组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患者治疗前后瘙痒症状和皮损症状评分比较分)
2.22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DL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DL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更低(P<0.05)。见表2。
表2 2组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DLQI评分比较分)
2.32组临床疗效比较 停药1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90.9%)明显高于对照组(78.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患者治疗2周停药1个月后临床疗效比较 例(%)
2.42组复发情况比较 随访6个月,观察组瘙痒症状复发率为14.0%(7/50),对照组为39.5%(17/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0.364,P<0.05)。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其发生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①糖尿病患者处于高血糖状态,当血糖快速升降时可引起血浆、组织渗透压发生改变,使皮肤表层细胞慢性脱水,汗腺分泌功能异常,使皮肤干燥而致痒;②糖代谢障碍会对神经感觉末梢、自主神经造成损伤,致使皮肤细胞膜功能代谢紊乱、皮肤毛细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皮肤营养吸收障碍而致痒,且会在寒热温度改变、辛辣饮食刺激、理化刺激等外界诱因影响下诱发皮肤瘙痒;③糖尿病患者皮肤组织中葡萄糖含量过高,致使血液中的红细胞、血小板等物质聚集于血管内皮,引起微血管结构和功能异常,使微循环发生障碍,导致皮肤缺血缺氧而引发瘙痒症状;④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异常,脂质沉积于真皮组织,一些脂质具有致炎作用,可引起皮肤瘙痒;⑤糖尿病患者在高血糖时,会大量释放细胞趋化性肽,损伤皮肤细胞膜,引起皮肤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血液中的嗜酸及嗜碱性粒细胞聚集于体表皮肤中,造成皮肤细胞代谢异常,并会因基底膜裂解,释放纤溶酶、血管活性肽物质而致痒;⑥愤怒、激动、抑郁等精神因素也会诱发或加重病情[8-10]。
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患者抓挠后会出现皮肤肥厚、色素沉着、皮肤苔藓样改变等继发性皮损,加之高血糖环境利于病菌生长及繁殖,增加皮肤感染的风险,因此,临床需积极治疗。目前临床常用的抗组胺药等对症治疗短期有效,但病情容易反弹,甚至加重病情。
中医认为,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属于“痒风”“ 风瘙痒”等范畴,因目前糖尿病尚不能彻底治愈,一旦病程日久,“久病多虚”,气血亏虚,卫气不固,致营卫失和而致身痒;加之气血运行失常,风为百病之长,凡人体腠理不密,卫气不固,风邪则乘机侵袭,郁滞于腠理之间,往来走窜,因而作痒[11-13]。针对上述病机应以调营和卫、益气养血之法治疗,以调和营卫不留邪,益气养血、解表发汗不伤正,刚柔相济,发散邪气[14]。本研究采用桂枝汤合当归补血汤治疗,组方中的黄芪补气而专固肌表,且可使气旺血生;当归养血和营,阳生阴长,气旺血生,黄芪、当归配伍以补气生血;桂枝解肌发表,散外感风寒,助阳化气,达卫散邪,而且有从阳到阴之作用;赤芍益阴敛营,桂枝、赤芍配伍,调和营卫,恢复营气的内守之功;生姜可助桂枝解肌,大枣补中益气,生姜、大枣配伍,还可以升腾脾胃生发之气而调和营卫;荆芥、防风能解表散风,并以祛风为长,既能散风寒,又能发散风热;炙甘草能益气和中,与桂枝配合可增强解肌效果,与赤芍配伍可养血益阴,且可调和诸药。全方配伍共奏调和气血营卫、解表祛风、补气生血之功,以达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疗目的。且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芪的有效成分能增强细胞代谢,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及耐缺氧及应激能力,其中黄芪多糖对血糖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增强外周组织转运和摄取葡萄糖能力,降低皮肤组织中葡萄糖含量[15-16];当归可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有助于神经感觉末梢、自主神经修复,且有抗血栓、降低血液黏度、减轻血小板黏附力、保护血管内皮作用[17-18];赤芍可显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患者糖脂代谢紊乱,同时有显著免疫炎性抑制作用,其水提物和醇提物可抑制迟发型超敏反应[19-20];桂枝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病毒、抗过敏等作用[21];荆芥、防风具有抗炎、抗过敏、止痒作用[22]。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瘙痒症状评分、皮损症状评分、DLQI评分及随访病情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相较于单纯西药治疗,对营卫失和、血虚风燥型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患者应用中医调营和卫益气养血法治疗能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减轻瘙痒及皮损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病情再发,临床中可根据患者病情及接受度选择应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