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江,孙悦礼,马增斌,李晋玉,白春晓,张 帆,刘楚吟,赵学千,龙水文,冉 宇,贾育松
(1.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 100700;2.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3. 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医院脊柱病研究所,上海 200032;4. 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730)
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患者脊髓受压而出现脊髓损伤的相关症状和体征,因而需要及时手术解除脊髓的压迫。手术解除压迫是脊髓型颈椎病脊髓损伤恢复的基础,而术后如何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目前研究的重点问题。益气化瘀方根据脊髓型颈椎病术后致病特点为气虚、血瘀、久病入络而组方,周瑞娟等[1]研究证实该方可明显减轻脊髓损伤的炎症反应,促进脊髓损伤修复。陈文坚等[2]报道,神经妥乐平可促进脊髓型颈椎病术后神经恢复。本研究观察了益气化瘀方与神经妥乐平联用和神经妥乐平单用对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生活质量及机体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探讨更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的治疗方案。
1.1诊断标准 采用《颈椎病的分型、诊断及非手术治疗专家共识(2018)》[3]中的脊髓型颈椎病诊断标准。①临床表现:四肢运动障碍、感觉及反射异常为主;②影像学检查:MRI、CT明确脊髓受压,并且与临床症状一致;③鉴别相关疾病:椎管内占位、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急性脊髓损伤、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脊髓空洞症、慢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等。
1.2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脊髓型颈椎病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手术均由贾育松主任医师医疗团队完成;③术后神经症状未完全消失;④入组患者均同意参加该项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①合并其他脊髓疾病的患者;② 合并周围神经损伤的患者;③既往有颈椎手术史者;④合并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患者;⑤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者;⑥对神经妥乐平及所用中药过敏者。
1.4一般资料 按照上述标准,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骨伤一科行颈椎前路人工间盘置换术的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男16例,女18例;年龄36~71(45.3±6.9)岁;病程(4.6±2.7)年;前路25例,后路9例;手术节段:C3~4/C4~56例,C4~5/C5~621例,C5~6/C6~77例。观察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38~72(47.8±7.6)岁;病程(4.7±2.3)年;前路22例,后路12例;手术节段:C3~4/C4~58例,C4~5/C5~618例,C5~6/C6~78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手术节段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2020DZMEC-145-02)。
1.5治疗方法 2组患者颈椎手术均实现颈脊髓彻底减压,术后均常规给予抗感染、补液等治疗,颈托外固定2周。对照组术后给予神经妥乐平(日本脏器制药生产,国药准字S20040071)口服,每日4片,分早晚2次服,连用1个月。观察组术后给予神经妥乐平和益气化瘀方口服治疗,益气化瘀汤颗粒剂(组成:黄芪15 g、党参12 g、丹参9 g、川芎9 g、人工麝香0.03 g)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提供,1剂/d,分早晚2次冲服,连用1个月。
1.6观察指标 记录2组患者术前、术后2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的颈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量表(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Neck Disability Index,NDI),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组患者血清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去甲肾上腺素(NE)及皮质醇(Cor)水平。
1.7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构成比或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以表示,组内数据比较采用单变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2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JOA评分比较 2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颈椎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均<0.05);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周、1个月、3个月颈椎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个月、6个月、1年,观察组颈椎JO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2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段颈椎JOA评分比较分)
2.22组患者治疗前后NDI评分比较 2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N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均<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周、1个月、3个月的N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6个月、1年,2组N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2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段NDI评分比较分)
2.3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MDA、T-AOC、NE及Cor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MDA、T-AOC、NE及Co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血清 MDA、NE及Co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AO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2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MDA、T-AOC、NE及Cor水平比较
脊髓型颈椎病主要由于颈椎间盘突出和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压迫脊髓,引起脊髓损伤所致,患者主要出现下肢无力、胸部束带感以及精细动作减弱等脊髓损伤的症状。外科手术通过解除病理因素对脊髓的压迫,防止脊髓神经进一步损伤,并且为脊髓损伤后的修复创造条件[4]。但是由于术前脊髓神经受压已经出现损伤、术中解除脊髓压迫的过程中对神经的刺激以及脊髓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原因,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较慢[5],不仅影响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而且增加住院时间,加重患者的医疗负担。因而,颈椎术后尽可能快地恢复患者脊髓神经的功能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意义非凡,是目前急需研究解决的临床问题。
神经妥乐平是将牛痘疫苗接种于家兔皮肤,从其免疫炎症组织中提取的去除蛋白的小分子生物活性混合物。临床研究表明,神经妥乐平止痛效果明显[6]。神经妥乐平和其他止痛药物联用时止痛效果更好,说明神经妥乐平同其他止痛药的止痛机制不同,联用产生协同作用[7]。实验研究表明,神经妥乐平可能通过5-羟色胺能系统、肾上腺素能和GABA能系统调节疼痛[8]。神经妥乐平可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去甲肾上腺素能和血清素能神经元通路发挥抑制疼痛功能,另外其可通过激活抑制性GABA能神经元,促使血清素在脊髓后角释放,从而发挥止痛作用[9]。除中枢性调节疼痛外,神经妥乐平还可通过抑制疼痛感觉传入感受器,抑制神经节细胞轴浆传递,从而抑制疼痛感觉传入,发挥周围性止痛的作用。另外,神经妥乐平的止痛机制和抑制K-K瀑布激活,继而影响缓激肽形成有关[10]。除了止痛机制外,神经妥乐平还可以保护神经细胞并且促进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而神经生长因子可以刺激交感神经元和感觉神经元的分化和增殖。实验研究表明,神经妥乐平能增加体外人成纤维细胞成活时间,尤其是老年动物成纤维细胞的生存时间[11]。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解除脊髓的压迫后,需要气血到达损伤的部位,由于压迫后出现瘀血,故而化瘀为开路先锋,补气行气使气血到达患处为目的。故本研究采用益气化瘀方非常符合脊髓型颈椎病的微观辨证。该方由上海中医药大学施杞教授所创,由川芎、丹参、党参、黄芪、人工麝香等组成。黄芪大补脾胃之气为君,党参协助黄芪发挥益气养血的功效。川芎辛温善走为血中之气药,丹参微寒,味苦,调和川芎之辛燥,两者共同发挥行气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方中麝香为使,辛香通络,带领诸药直达病所。全方共奏益气化瘀通络之功效。单味中药研究表明,黄芪、川芎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抗氧化达到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12-13]。 丹参具有神经保护效应[14]。而且中药组方后可以通过多条信号通路发挥治疗作用,达到提高神经元存活、促进轴突再生、抑制细胞凋亡和抗炎等效果[15-16]。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2组患者颈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N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说明采用手术治疗颈椎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脊髓功能及生活质量。治疗早期(术后2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2组患者JOA评分比较无差异,晚期(术后6个月、1年)则差异明显。说明在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方面,神经的恢复多发生于后期,但是早期的药物应用对于后期的恢复具有重要影响,早期应用益气化瘀方联合神经妥乐平比单纯应用神经妥乐平在后期神经恢复方面具有优势。术后早期观察组NDI评分低于对照组,在晚期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说明在改善因疼痛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方面,益气化瘀方联用神经妥乐平可发挥明显的优势,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从客观指标MDA、T-AOC、NE及Cor变化发现,联合用药可明显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保护神经功能。
综上所述,益气化瘀方联合神经妥乐在早期通过消炎止痛、抑制氧化应激损伤作用而减轻患者疼痛,保护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在长期疗效中,二者合用能够显著促进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