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阳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很多学生面临写作总是感到棘手,不知道写些什么,如何写,无从下笔。为解决学生无话可写的问题,教师要加强写作指导,并引导学生摆脱同质化写作问题,逐渐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小学阶段最多的作文体裁是记叙文,要写好记叙类作文,需充分把握记叙文的写作要点,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才能写出行文流畅的作文。而人物、地点、时间、事情起因、经过、结果是记叙文的基本要素,要紧抓基本要素才能写出条理清晰、感情丰满的作文。因此,在记叙文的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写作技巧的指导,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
审题是下笔写作的第一步,对题目或者素材的把控是否精准,意图理解是否充分,决定着整体审题效果,所以写作前的审题十分关键,要保证记叙文的写作质量,就要重视审题这一环节。一般记叙文的写作内容与作文题目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下笔前,要认真审题,精准把握题目意图,做好以下几点:
详细阅读题目,精准把握题目意图。拿到作文题目后不要急于写作,要详细阅读所给的题目或者材料,做好对题目意图的分析,精准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要素,将重点信息标记出来,促进深度思考,更好地理解题目意图。
找准题眼。题眼直接反映了作文的写作方向、写作内容,要找准题眼,才能把握写作重点,把控写作方向。审题过程中,需快速找准题眼,迅速捋顺写作思路,题眼有可能是名词,也可能是动词、形容词,且有的记叙文题目并不只有一个题眼,可能有两个题眼。
理解题意,挖掘题目隐含的意义。理解题目不能只看到表面意思,只有挖掘题目的内涵,才能使作文情感价值得到提升。要写好记叙文,学生要明确写作方向,是写人还是记事,是写一个人还是多个人,是写一件事情还是多件事情,都要明确,如此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例如,以“选对方向”为题作文,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要分析题目背后的含义,方向并不是做某一件事情的方向,而是暗指人生道路正确的发展方向,如不精准审题,可能也就无法把握题目背后的内涵,只能看到冰山的一角,从而无法升华作文情感。对于半命题作文而言,要求学生在审题后补充题目,然后进行写作,补充内容不仅要和所给部分方向、内容一致,也要足够新颖,才能出奇制胜,摆脱同质化的问题,并且要能够反映真实的生活,给人传递正确的价值观,才能算得上好作文。可见,审题是写作的首要环节,教师要重视审题指导,引导学生有序开展审题,才能做好写作铺垫。
写作就如同盖房子一般,而选材决定了房子质量,也影响着房子的美观性,要保证质量,提升房子的美观性,就要精心选材。选材是写记叙文的核心,由于小学生积累不足,常常面临选材困难的问题,通过对高分作文的分析,可以发现素材选择几乎影响着作文的分数,所以说素材的选择非常关键。对小学生而言,由于阅读积累有限,在写记叙文时,写作素材多选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当然也有部分印象较为深刻的阅读素材,学生结合需求对素材加以筛选后,将其融入作文中。选材主要有以下要点:
第一,选材要有生活的真实性,不可凭空想象或捏造。只有真实的素材才能体现出真实的情感,融入作者的辛酸欢乐,才能凸显出作文的活力。学生在选择亲身经历的素材时,要选择自己熟悉且有所感触的素材,才能激发内心真实的情感,进而和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果选材不够真实,凭空编造,就会导致作文内容空洞、虚假,缺少情感,从而降低文章体验感。
第二,素材的选择不能太多,要遵循少而精的基本原则。就是在选择素材时要选择高质量的素材,避开没有价值的材料,选择典型素材,才能突出素材的质,而不是以量博人眼球,要避免素材的堆砌,进而突出写作对象,体现文章主题。
第三,素材的选择要本着“取新不取旧”的基本原则。素材足够新颖,才能吸引读者。爱模仿是小学生的本性,这导致学生的写作整体存在同质化现象,由于选材陈旧或重复,降低了写作的质量,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创新意识,从而盘旋于陈旧的素材选择中。选材就要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的思路,才能避免选材同质化,写作同质化,材料的选择要力求新颖,才能让读者眼前一亮。[1]
立意是文章的写作主题,文章的主题是否突出,立意是否深刻,直接影响着作文的情感价值。要突出文章主题,就要把控立意要点。小学阶段,最主要的文章题材是记叙文,要保证记叙文的质量,就要突出文章的中心,传递出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传达的信息一定要对社会和人生有益。立意深刻的作文,要体现出学生对事物、人生、世界的观点和看法,做到这一点,才能写好记叙文。而要想突出文章立意,体现文章价值,就要加强日常积累和训练,尤其要重视语文、政治等课程的学习,才能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当然,也要立足社会之中,在自然、生活中才能获得更为深刻的体验,获得更多的积累,丰富阅历,增长见识,提升学生思想水平,培养对事物、对世界、对人生的感悟和体验能力。
要突出文章的立意,要求学生注重平时积累,才能在实践中实现思想、思维的碰撞,迸发写作灵感,摆脱同质化的写作问题,另辟蹊径,实现高质量的写作。在确定文章立意时,学生常有以下问题:第一,过度分析材料,强行拔高材料的意义,导致文章立意和材料失去密切联系,反而无法突出文章主题;第二,立意混乱不清晰,甚至出现立意矛盾的问题。因此,在写作前,学生要精准把控文章立意,就要立足整体角度,明确写作主题,才能精选素材,写出条理清晰、立意新颖的文章。[2]
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无法精准把握作文题目是正常的,这就导致学生写作出现“跑题”现象,要保证记叙文写作质量,教师要加强指导。在审题指导上,督促学生认真审题,分析题目,先读懂题目再确定写作方向,明确基本写作框架,才能写出立意明确的、条理清晰的文章。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作文时,题目《我的心爱之物》,写作前,教师引导学生先分析题目,“心爱之物”是什么,“心爱”在哪里,因为什么觉得“心爱之物”珍贵,要根据题目,将心爱之物最珍贵的一面写出来,才能突出主题,升华作文情感。有的学生写道:“我的心爱之物是一本故事书,并不是书里的故事让人觉得珍贵,而是这本书是爸爸送给我的第一个礼物,有着特殊的意义,无比珍贵。那是爸爸从部队探亲回来后,冒着大雨为我买回来的,书本没有被淋湿,但是爸爸却因为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成了‘落汤鸡’,在别人看来,爸爸湿透的样子十分滑稽,雨水顺着额头不断往下流,头发湿漉漉地趴在额头上,但是我看到爸爸的样子十分愧疚,自己不应该闹脾气非要现在读故事书……”学生明确了“心爱之物”的珍贵之处,并为下一步“发生的事情”做了铺垫,突出了文章的主题,明确了立意。通过一本书体现了学生与爸爸的父子之情,升华了作文的情感。在立意构思过程中,学生只有谨慎分析题目,精准把控立意,才能避免跑题问题,并保证作文立意的新颖。
在实际写作中,有的学生常会出现层次不明、词不达意的问题,面对这种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前因后果,才能构建清晰的写作框架,从而形成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的作文,提升文章的连贯性。
例如,在学习《祖父的园子》一课时,要结合“我与园子发生的事情、园子中有什么”等展开写作,才能保证写作水准,提升文章的可读性。如,可以先写祖父园子在哪里、都有什么,突出园子的特点,然后写自己在园子做了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情,如捉蛐蛐、扑蝴蝶、采果子等,按照这样的顺序写,不仅突出了六要素,也让故事的发展更加顺畅,段落的衔接更加流畅,整体文章结构更加合理。因此,在进行写作时,不能急于下手,要先分析题目,然后确定写作框架,才能顺畅写作,确定好文章的框架后,明确了每一段的写作内容,整体的文章结构搭建会更加合理,为文章情感的升华奠定了基础,所以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指导,借助写作框架引导学生,才能提升写作质量。
要提升文章人文价值,就要突出文章情感,明确文章所传递的主题思想,这样才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因此,在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写作主题、中心思想,这样才能围绕文章情感中心拓展写作,深化主旨。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缺少灵魂的文章是死气沉沉的,当写作范围较大时就要细分主题,找准主题中心,才能突出文章核心情感。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一课时,这是一篇以人为对象的记叙文,在写作时先从人物外貌、外形突出文章主题,从形象上打造了一个坚毅、笔挺、强壮的主人公形象,如“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了”,“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以上三处外貌描写,可以看出主人公祥子身材高大,身强力壮,并且反映出主人公吃苦耐劳的品质。然后借助主人公的日常工作、事例突出主题,如“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进而突出了主题,传递出主人公是一个老实、坚韧不拔、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表达了主人公虽然身处底层,但是却热爱生活,热爱北平,积极阳光的心态和精神。通过对外貌、体型、日常行为的描写,深化了文本主题,提升了文章的层次,让读者也体会到了倔强如大树一样的形象,不由得让人心生敬佩。所以,教学中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多体验,才能有所感、有所悟,进而提升文章的真实性。
对于记叙文写作而言,素材的选择十分重要,而要选择合理的素材,就要有所积累,如果缺乏积累,那么任凭学生绞尽脑汁也没有用。很多学生在写记叙文时,虽然拼凑够了字数,但是文章结构却不合理,缺乏层次性,没有条理,文章似乎是拼凑而成的,整体质量因此会大大降低。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引导学生灵活应用素材,重视写作素材的积累,可以借助片段化的写作训练,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技巧,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长期的写作训练实现素材的积累。训练前,让学生明确记叙文的写作要素,引导学生交代清楚写作背景、时间、地点、人物,并讲述清楚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经过。[3]一篇完整的记叙文,通常六要素不可或缺,在整体结构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删减。因为学生还处于基础阶段,最好从写作要素出发,才能打下坚实的写作基础。记叙文主体要素是事件前因后果和经过,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下笔,不知道侧重点,力求面面俱到,反而像在记录流水账。所以,在教学指导中,教师可以缩小写作范围,让学生明确写作重点,通过一定的训练进而内化写作技巧。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时,由于写作范围大,学生一时之间不知道写作重点。为此,教师可缩小写作范围,设计如下写作练习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素材,提升自身的写作技巧,如“爬险峰”“划皮艇”“坐过山车”“走长空隧道”等,明确写作范围,并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有素材可写。此外,也可进行特定的训练,如人物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通过主题训练,可以提升学生的某一写作技能,进而提升整体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记叙文写作指导教学中,教师需立足生活,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中有所体验,还要从文章结构、立意、人物、事物等关键要素出发,通过合理而科学的训练,让学生逐渐掌握记叙文写作技巧,进而写出精彩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