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江涛
(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辽宁 大连 116013)
导尺(又称推床)是中厚板、带钢、炉卷等轧制生产线上的重要设备,常布置于主轧机前后,其作用是将轧件对准轧制中心线,防止轧件跑偏,为轧件顺利通过轧机提供保障。导尺在工作过程中,通过调整两侧推板的开口度,来控制不同规格、不同宽度的轧件与轧制中心线对中,可有效降低轧件两侧的轧制力偏差,有利于提升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当前,国内外的主轧机前、后导尺常采用电动和液压传动两种型式。
(1)导尺设备以电动机为动力,将电动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推杆的直线运动。而电动机输出的转速经过蜗轮蜗杆减速后,再由齿轮齿条传动时,推板的直线运动速度提升空间有限。由于传动方式是机械传动,在对中过程中轧件对导尺设备冲击力较大,推板在长期冲击作用下磨损变形严重,推板与推杆间窜动大,致使两侧推板对中性能差,或行程控制不当导致齿条脱落等现象时有发生,最终造成设备故障率高,对工作效率和产线产能带来不利影响[1-2]。
(2)导尺设备动力采用液压传动,在工作辊道单侧设置液压缸,通过液压缸驱动并辅助使用支撑轮、导尺、导卫梁等部件,并最终由两侧推板完成轧件的对中轧制。由于夹钢轧制负载较大,考虑到主轧机的巨大拉力和液压缸推板的夹紧力,导尺设备工作时承受的倾翻载荷较大[3-4],导尺设备与底座间连接螺母易松动脱落,固定状态失稳。为安装检修方便,用户要求将导尺底座设计成整体型式,且地脚螺栓用混凝土浇铸以增强稳定性,后期施工难度大,需将混凝土破坏凿开,拆卸耗时长。此外,液压缸活塞杆端靠近炽热态轧件,其密封系统高温下易老化失效,影响使用寿命,且密封系统失效后,易发生泄油喷油现象,污染设备和工作环境,存在安全隐患。
通过对比分析导尺设备的两种结构型式,采用液压传动作为动力系统,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导尺设备的首选方案。在提高设备抗冲击性、增强工作稳定性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现场环境和生产实际,从提升工作效率、降低维护时间、提高设备安全性能等方面着手,设计了一种高可靠性轧机用对中导尺设备,突破产能瓶颈,以满足热轧生产线的实际应用需求。
本导尺设备的动力由液压传动提供,如图1所示为主轧机前、后导尺布置示意图,轧机前导尺、轧机后导尺相对于轧机中心线对称布置,且分别位于主轧机前、后工作辊道两侧,两侧可单独驱动,每侧均作为一套独立的单元。
图1 主轧机前、后导尺布置示意图
无论是精轧机前导尺,还是精轧机后导尺,在工作辊道的每一侧均设置两组液压缸,推板悬挂固定在两根推杆上,每根推杆各有一组液压缸提供驱动力,推杆位于箱体内,且通过齿轮齿条机构推拉推板以实现两侧开口度的调整。单侧两个箱体之间由连接梁焊接固定以提升抗冲击性能,左右两个箱体内推杆下部设计齿轮轴,用一根同步轴连接,可实现两根推杆的同步运动。液压缸内部均设有内置位移传感器,用于控制推板的行程,最终完成轧件相对于轧制中心线的对中任务。
根据导尺设备布置型式和实际需求,主要技术参数见表1。
表1 导尺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
2.1.1 技术难点概述
轧钢生产线在可逆轧制过程中,导尺用来保证轧件对中轧制中心线后顺利通过主轧机。因此,该设备对轧件的成品质量有直接影响。顺轧轧制时,轧件由工作辊道传送至轧机入口侧附近区域后,工作辊道停止转动,轧机前导尺驱动两侧推杆,由推板夹持轧件沿工作辊道中心线滑动,实现轧制对中,再驱动工作辊道输送轧件至轧辊完成轧制,待轧件头部通过轧辊后,精轧后导尺的推板夹持轧件,待轧件尾部完全通过轧辊后,工作辊道停止转动。逆轧轧制时,轧件由工作辊道传送至轧机出口侧附近区域后,工作辊道停止转动,轧机后导尺驱动两侧推杆带动推板,夹持轧件进行对中操作,此后过程与顺轧轧制保持一致。
而实际轧制一段时间后,导尺的推板因受力面磨损程度不均,或推板夹持轧件后,辊道误操作而转动,致使推板带载工作。因此,现场作业时,常存在的问题:
(1)推板受力面磨损后,夹持轧件时,会有一个水平方向的分力,造成地脚联接紧固件旋转松动,导尺设备固定失稳。
(2)导尺推板夹持轧件后,辊道误操作而转动,在水平方向的分力作用下,地脚联接紧固件旋转松动,导尺设备固定失稳。
2.1.2 正常轧制条件下的受力分析
轧机前、后导尺是轧件轧制时的重要设备,轧机前导尺沿轧制方向位于入口侧区域,轧机后导尺布置在出口侧区域,轧机前导尺和轧机后导尺共同协调动作,完成轧件的多道次可逆轧制。因此,需要对导尺工作时的受力进行分析,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设备失稳的关键技术难题。
正常轧制条件下,无论顺轧轧制还是逆轧轧制,推板夹持轧件均沿工作辊道中心线方向滑动,推板对轧件的作用力F垂直于轧件,且指向轧制中心线(如图2a、图2c所示);相对应地,轧件对推板的反作用力F′垂直于轧件,且背离轧制中心线。导尺底座上分布的T形头地脚螺栓的受力方向F′(与轧件受力方向一致)均为垂直于轧件,且背离轧制中心线(如图2b、图2d所示)。
图2 轧件及导尺底座受力分析图
2.1.3 极端轧制下的受力分析
根据导尺工作特点,并结合作业工况,实际轧制一段时间后,导尺推板因受力面磨损程度不均,或导尺推板夹持轧件后,辊道误操作而转动,其受力状况又不同于正常轧制状态:
(1)轧机前导尺(轧机后导尺)的推板因受力面磨损程度不均,如图3所示,使得开口度尺寸:入口侧>出口侧。顺轧时,轧机前导尺(轧机后导尺)的推板已经夹持住轧件,但因误操作致使辊道转动,如图4所示,使轧件产生向前运动(自左向右)的趋势,致使推板夹持轧件带载工作。
图3 开口度(入口>出口)不等时轧件受力分析图
图4 顺轧时(辊道误操作旋转)轧件受力分析图
(2)轧机后导尺(轧机前导尺)的推板因受力面磨损程度不均,如图5所示,使得开口度尺寸:出口侧>入口侧。逆轧时,轧机后导尺(轧机前导尺)的推板已经夹持住轧件,但因误操作致使辊道转动,如图6所示,使轧件产生向后运动(自右向左)的趋势,致使推板夹持轧件带载工作。
图5 开口度(出口>入口)不等时轧件受力分析图
图6 逆轧时(辊道误操作旋转)轧件受力分析图
根据T形头地脚螺栓的受力分析,掌握其非正常工作状态下的旋转趋势,打破原有T形头地脚螺栓的单一旋向布置型式,如图7、图8所示,将T形头地脚螺栓的螺纹设置成左旋、右旋两种型式,且沿导尺底座呈间隔布置状态。
图8 T形头螺栓螺纹旋向布置图(轧机后导尺)
T形头地脚螺栓按此种布置型式,即便出现推板受力面磨损,或者辊道因误操作而转动等极端情况,总有50%的T形头地脚螺栓正常工作来固定导尺设备,可有效解决非常态下的紧固件旋转松动、设备失稳等技术难题,提升导尺设备的抗冲击性能。
目前国内外以液压缸作为驱动装置的轧机前、后导尺设备,如图9所示,通过齿轮齿条机构驱动推杆,以此来带动推板完成轧件的夹持和对中。但在实际工作时,常存在的问题:
图9 轧机导尺的液压缸驱动工作示意图(改进前)
(1)轧机导尺在最小开口度b位置时,液压缸处于最大工作行程,推板夹持轧件时,活塞杆伸出过长,箱体重心分布存在较大的倾翻力矩,受力状态不稳。
(2)液压缸活塞杆端靠近炽热轧件,杆端密封系统高温下易老化失效,发生泄油喷油现象,污染设备和工作环境。泄油喷油一旦触及炽热态轧件,易发生蹿火现象,安全隐患较大。
针对现场实际状况和安全隐患进行技术改进,对液压缸进行重新布置,液压缸活塞杆端远离工作辊道,避免了炽热轧件对液压缸密封系统的直接烘烤,延长了使用寿命,同时也降低了泄油蹿火的安全隐患。改进后轧机导尺的液压缸驱动工作示意图如图10所示。
图10 轧机导尺的液压缸驱动工作示意图(改进后)
通过结构优化后,活塞杆端远离工作辊道侧,与传统技术大相径庭,当轧件处于最小开口度b位置时,活塞杆端处于收缩状态,伸出长度最小,夹持轧件时受力状态最为稳定。
轧件处于最大开口度a位置时,活塞杆端处于拉伸状态,伸出长度最大,整个推杆重心在箱体内(与传统技术的推杆重心在箱体外对比),沿推杆长度方向的载荷分布更为均匀,不用考虑因重心导致的倾翻力矩,设备受力较传统技术也更为稳定。
用户现场为了方便安装,经常将箱体与导尺底座设计成整体型式,其地脚螺栓用混凝土浇铸以增强稳定性,但后期拆卸难度加大,需将混凝土破坏性凿开,维检时间长。
针对地脚螺栓拆卸难度大,维检耗时长等难题,将箱体与导尺底座设计成分体型式,导尺底座上部设置焊接挡块,既方便箱体的拆装吊运,又能增强箱体的抗冲击性能;箱体与导尺底座之间采用T形头地脚螺栓联接,且导尺底座下方焊接混凝土防护槽,可将T形头地脚螺栓与混凝土地基隔开,避免因混凝土结构的破坏性拆除而增加施工难度,大幅提升维检效率。改进后的导尺底座结构如图11所示。
图11 导尺底座结构示意图
T形头地脚螺栓的安装步骤:
(1)准备工作(T形头地脚螺栓安装前的布置状态)。每个长形孔下面设置两组小挡块,沿长形孔的长边呈对角线布置;混凝土防护槽焊接在导尺底座的下部,且靠近长形孔区域。如图12所示:长形孔的长边为A,短边为B,边角倒圆为R;T形头地脚螺栓的头部长度为a,宽度为b;其中:A>a,B>b。
图12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2)放入T形头地脚螺栓。将T形头地脚螺栓对准长形孔,如图13所示,轻轻晃动使其头部接触防护槽底部后,松开T形头地脚螺栓;逐个放入八组T形头地脚螺栓,此时从T形头地脚螺栓顶部向下看,切口标记线Q水平布置,与长形孔的长边平行,与长形孔的短边垂直。
图13 放入T形头地脚螺栓
(3)旋转T形头地脚螺栓。手持T形头地脚螺栓的螺杆端部,向上提升一定高度,确保T形头地脚螺栓头部的上表面,高于小挡块的下表面;如图14所示,逐个将T形头地脚螺栓逆时针旋转90°(顺时针旋转时,将被小挡块卡死),从T形头地脚螺栓顶部向下看,切口标记线Q竖直布置,与长形孔的长边垂直,与长形孔的短边平行。
图14 旋转T形头地脚螺栓
最后,将箱体吊装至导尺底座的上方,箱体的底板安装孔与导尺底座的八组T形头地脚螺栓分别对正,箱体自T形头地脚螺栓的螺杆顶部穿过后,落在导尺底座的顶部钢板上表面,调整好位置。逐个检查T形头地脚螺栓的切口标记线Q,确保与长形孔的长边垂直,与长形孔的短边平行,将所有的T形头地脚螺栓用连接紧固件旋紧固定。
(1)对导尺在极端条件下(推板受力面磨损或者辊道因误操作而转动)的工作状态进行受力分析,掌握了非正常工作状态下,T形头地脚螺栓的旋转趋势,将其螺纹设置成左旋、右旋两种间隔布置型式,有效解决了紧固件旋转松动、设备失稳等技术难题,提升导尺设备的抗冲击性能。
(2)对液压缸进行重新布置,液压缸活塞杆端远离工作辊道,延长了密封系统的使用寿命,同时也解决了泄油蹿火风险。液压缸处于最大工作行程时,推杆重心在箱体内,其载荷分布更为均匀,消除了箱体倾翻的安全隐患。
(3)箱体与导尺底座采用分体型式,且导尺底座下方的混凝土防护槽,完全将T形头地脚螺栓与混凝土地基隔开,降低了施工难度,大幅提升了维检的工作效率。
新研制的轧机导尺设备已在国内某用户现场投产两年多,彻底告别了轧件冲击力大、设备故障率高等不良工作环境。该设备工作性能稳定,抗冲击性能强、开口度调整精度高、拆装检修效率高,实现了导尺设备的低速启动、高速运行、动作平稳及开口度精准限位等性能要求,轧件尺寸控制良好,产品质量明显改观,是高可靠性的轧机导尺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