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晶晶 陈雷 陈请水 厦门市第三医院(厦门市同安区总医院) (福建 厦门 365110)
内容提要:目的:观察对比门静脉系统成像中低电压、低浓度对比剂的64排GE螺旋CT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在本院进行门静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运用数字随机表法设为四组,每组各20例。其中A组电压120kV、碘海醇浓度350mgI/mL;B组电压120kV、碘海醇浓度300mgI/mL;C组电压90~120kV、碘海醇浓度350mgI/mL;D组电压90~120kV、碘海醇浓度300mgI/mL。对比各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血肌酐与血尿素氮水平。结果:①辐射剂量。C组、D组的CT容积剂量指数、有效剂量、剂量长度乘积显著低于A组、B组(P<0.05);②图像质量。各组门静脉图像质量合格率无差异(P>0.05),A组CNR噪声比、SNR信噪比>B组>C组>D组(P>0.05);③肾功能。检查前血肌酐、血尿素氮明显低于检查后,且B组、D组血肌酐、血尿素氮明显低于A组、C组(P<0.05)。结论:临床应用低电压、低浓度对比剂的64排GE螺旋CT检查,能够有效满足临床诊断需要,不仅可以减少辐射剂量,而且还可以减轻对患者肾功能的不良影响。
CT血管成像后处理技术十分强大,能够通过容积再现、多平面重组等方式进行靶血管重建工作,获得三维图像,从而更加清晰地显示血管变化[1]。现阶段CT血管成像技术应用广泛,已成为最重要的一种检查方式。64排螺旋CT扫描一次,便能够获得多方位图像,给予CT血管成像时,可以对目标血管创建高质量CT图像[2]。因此,在门静脉成像系统中应用64排螺旋CT技术,能够提升血管成像质量,提升门静脉图像CNR对比噪声比,确保门静脉图像质量符合临床诊断需要,辅助临床准确诊断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血流病变、癌栓等[3]。另外,门静脉CT血管成像过程中,需要通过静脉血管注入对比剂,但是会因为体循环作用而降低对比剂浓度,故而实际检查中通常需要注入大量对比剂,由此引起的外漏风险以及对人体肾功能的影响[4],加之CT辐射危害问题,逐渐受到了临床关注[5]。如何在确保图像质量的情况下减少CT辐射危害,降低对比剂使用量、对比剂浓度,一直困扰着临床。故而本研究特此纳入80例门静脉CT血管造影检查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现报道如下。
本研究80例门静脉CT血管造影检查患者纳入于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根据数字随机表法的分组原则,将80例受检者随机分成四组,每组各20例。其中A组包括10例男性和10例女性,年龄34~58岁,平均(46.6±10.7)岁;体重47~66kg,平均(56.7±7.3)kg。B组包括11例男性和9例女性,年龄33~59岁,平均(46.7±10.4)岁;体重46~68kg,平均(56.6±7.8)kg。C组包括10例男性和10例女性,年龄34~59岁,平均(46.8±10.6)岁;体重46~67kg,平均(56.5±7.4)kg。D组包括12例男性和8例女性,年龄32~60岁,平均(46.9±10.5)岁;体重45~67kg,平均(56.6±7.8)kg。四组基线特征匹配,可比性充分,统计学检验结果均P>0.05。本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满足医学伦理要求。
纳入标准:意识清醒,认知正常,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检查;无CT检查禁忌;签署研究知情书;18周岁以上成人。
排除标准:易过敏体质,不耐受碘对比剂;近半年有过腹部手术;心肝肾障碍不全、剔除资料不全以及屏气不良或腔内因为金属物的影响而使得图像模糊不全的患者。
采用美国GE公司提供的64排螺旋CT扫描诊断仪器,准备浓度不同的两种碘对比剂欧乃派克350mgI/mL、300mgI/mL,由上海通用电气药业有限公司提供,每瓶60mL;准备双筒高压注射器。
主要扫描观察患者上腹部,患者检查前饮用600~700mL清水。A组电压参数设为120kV、对比剂碘海醇浓度350mgI/mL;B组电压参数设为120kV、对比剂碘海醇浓度300mgI/mL;C组患者根据体重设置个性化电压参数,90~120kV,对比剂碘海醇浓度350mgI/mL;D组患者依然根据体重设置个性化电压参数,90~120kV,对比剂碘海醇浓度300mgI/mL。碘海醇总量1.5mL/kg。应用智能追踪触发技术明确扫描时间点,勾画ROI感兴趣区,若CT值80HU,自动延迟6s扫描。对比剂注入速率控制为5mL/s,结束后,以相同的速度注入60mL的0.9%氯化钠(NaCI)。各组电流参数范围120~300mA,从耻骨联合部位扫描至膈顶,每圈0.7s,准直宽度65×0.5mm,矩阵范围512×512,螺距设为0.8:1,FOV参数320×320cm,层距与层厚重建均为0.5mm,使用ASIR算法。结束观察后,将数据传送至工作站,通过容积再现以及多平面重组技术重建图像。
①辐射剂量。主要观察指标包括CT容积剂量指数、有效剂量、剂量长度乘积;②图像质量。由经验丰富的2名影像学医师评价图像质量,使用双盲法评价,即:边界十分锐利,可见第四级门静脉属支,与周围组织对比优良,记5分;边界比较锐利,可见第三级门静脉属支,与周围组织对比优良,记4分;边界相对清晰,可见第二级门静脉属支,与周围组织对比较好,记3分;边界较差,只能观察到第一级门静脉属支,与周围组织对比欠佳,记2分;边界模糊不清,只能观察到门静脉主干,与周围组织对比极差,记1分。其中1~2分判定为图像不合格,3~5分判定为图像合格;③观察对比两组门静脉图像CNR噪声比、SNR信噪比;④肾功能。在患者扫描观察前、结束观察后24h进行肾功能检测,采集3mL静脉血,应用全自动生化仪器测定患者血肌酐水平、血尿素氮水平,其中血肌酐参考范围45~105µmol/L、血尿素氮参考范围3.1~7.0mmol/L。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分析、检验获得的定量资料、定性资料,其中以±s形式描述的辐射剂量、门静脉图像CNR噪声比、SNR信噪比、血肌酐、血尿素氮属于定量资料,组间t检验或多组间方差分析;以%形式表述的图像质量合格率属于定性资料,组间χ2检验或秩和检验。P<0.05说明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CT容积剂量P<0.05;有效剂量P<0.05;剂量长度乘积P<0.05,见表1。
表1.各组辐射剂量对比(±s)
表1.各组辐射剂量对比(±s)
组别 n CT容积剂量指数(mGy)剂量长度乘积(mGy·cm)A组 20 3.8±0.4 3.7±0.2 114.5±18.8 B组 20 3.6±0.3 3.6±0.3 108.9±16.7 C组 20 2.7±0.5 2.2±0.3 74.8±15.2 D组 20 2.7±0.4 2.3±0.8 78.9±16.3 F 15.102 13.840 19.002 P<0.05 <0.05 <0.05有效剂量(mSy)
各组门静脉图像质量合格率对比无统计差异(F=0.165,P<0.05),见表2。
表2.各组门静脉图像质量合格率对比
A组CNR噪声比、SNR信噪比>B组>C组>D组(P>0.05),见表3。
表3.各组门静脉图像CNR与SNR对比(±s)
表3.各组门静脉图像CNR与SNR对比(±s)
组别 n CNR SNR A组 20 10.1±1.6 10.6±1.4 B组 20 9.7±1.5 10.5±0.9 C组 20 8.8±1.4 10.1±0.6 D组 20 8.2±1.1 9.5±1.2 F 0.859 0.911 P>0.05 >0.05
检查前血肌酐、血尿素氮明显低于检查后,且B组、D组血肌酐、血尿素氮明显低于A组、C组(P<0.05),见表4。
表4.各组检查前后血肌酐水平、血尿素氮水平对比(±s)
表4.各组检查前后血肌酐水平、血尿素氮水平对比(±s)
组别 n 血肌酐(umol/L) 血尿素氮(mmol/L)扫描前 扫描后 扫描前 扫描后A组 20 54.4±7.5 91.8±15.3 4.4±0.5 5.6±0.3 B组 20 55.8±7.6 82.2±10.4 4.3±0.7 4.7±0.4 C组 20 57.3±6.6 89.9±13.6 4.4±0.6 5.7±0.2 D组 20 55.6±7.2 80.6±10.2 4.2±0.4 4.8±0.6 F 0.151 8.796 0.056 3.442 P>0.05 <0.05 >0.05 <0.05
在我国临床中,64排螺旋CT应用广泛,不仅操作简单、成像速度快,具有较高的组织分辨率,而且还具有十分强大的后处理功能[6]。经过临床多年实践经验,诸多研究报道证实动脉血管成像系统中64排螺旋CT优势突出。因此,64排螺旋CT开始广泛用于静脉血管成像系统中。门静脉回流特点相对特殊,均为不成对的腹部脏器静脉血管,故而对于64排螺旋CT扫描电压、扫描时间、对比剂的浓度具有较高的要求。现代临床为了优化图像质量,为临床准确诊断提供参考,多采用“双高”模式,即高浓度碘对比剂、高电压,以此来确保图像质量符合临床需要。但是随着临床研究深入,越来越重视CT辐射带来的危害性,如何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情况下尽量降低扫描剂量,已成为现代临床研究重点。除此之外,诸多研究报道[7,8]发现碘对比剂注入人体后,经由肾功能代谢,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肾功能,甚至诱发严重肾病。因此,研究64排螺旋CT双低扫描模式,具有重大价值。
本研究观察对比了64排螺旋CT不同电压、不同浓度对比剂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各组门静脉图像质量合格率、CNR噪声比、SNR信噪比无差异(P>0.05)。在确保图像质量的基础之上是可以适当降低扫描剂量。C组与D组患者根据体重设置个性化电压参数,管电压最高不超过120kV,同时为了规避不合格的图像,将管电压最低范围调整为90kV,结果发现C组、D组的CT容积剂量指数、有效剂量、剂量长度乘积显著低于A组、B组(P<0.05)。说明低扫描模式辐射剂量更低,对人体带来的辐射危害更轻。与此同时,B组、D组血肌酐、血尿素氮明显低于A组、C组,且各组检查扫描之前的血肌酐、血尿素氮显著低于检查扫描后(P<0.05)。说明高扫描模式对人体肾脏毒性作用显著。提示门静脉成像系统中双低扫描模式是可行的。
现有研究发现[9]CT增强扫描过程中、CT血管成像过程中对比剂的应用存在一定风险,对比剂注入量越多、对比剂浓度越高,诱发对比剂肾病的几率就越大,说明对比剂注入量、对比剂浓度与人体肾脏损伤具有密切的关系。现阶段临床主要通过减少对比剂使用量、降低对比剂浓度、减缓对比剂注射速度等方式来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其中下调对比剂浓度、减缓对比剂注入速度等方式比较常见,但是对比剂注射速度减缓有可能会不利于临床医师把握最佳扫描时机。故而本研究特将对比剂注射速度控制为5mL/s,并且选用300mgI/mL欧乃派克对比剂,一方面,300mgI/mL欧乃派克对比剂应用者的血肌酐、血尿素氮明显低于350mgI/mL欧乃派克对比剂应用者;另一方面,300mgI/mL欧乃派克对比剂应用者图像质量合格率、CNR、SNR与350mgI/mL欧乃派克对比剂应用者无差异。由此可见,低浓度对比剂应用情况下不仅可以获得高质量图像,而且还可以减轻对患者肾功能的毒性作用。
总而言之,在门静脉系统成像中应用64排GE螺旋CT进行双低扫描检查(低电压、低浓度对比剂)的临床价值重大,不仅可以保证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需要,而且还可以减少辐射剂量,减轻肾毒性,值得现代临床广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