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尧敏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留有体验、思考、感悟的空间,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度理解物理知识。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演示实验、操作实验、创设情境、融入技术等角度出发,探究体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初中物理 体验教学 策略
一、关注生活,强化日常生活体验
生活中处处皆有物理现象,所以教师要加强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引领学生在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中,实现对物理知识的深度理解。笔者认为,教师可以结合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现象,探寻物理问题。
如在教学苏科版八上“摩擦力”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经常给自行车转动的部位添加润滑油,骑起来就会轻松很多;汽车的轮胎做成凹凸不平的花纹,开起来会更加安全。学生只有观察生活现象,思考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才能产生探究物理的兴趣。
教师设计的体验任务只有与课堂所学知识相匹配,难度适宜,才能避免让学生产生挫败感,所以教师不能机械地讲解内容,而要为学生留有观察、思考的空间,引领学生关注生活现象,从而在思考的基础上获得体验、感知。同时,教师要建立熟知的现象与抽象的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
另外,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体验任务。如在教学“汽化和液化”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锅中水的沸腾,并盖上透明的锅盖,观察盖上与打开时有何不同。在观察时,学生还要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说说自己的疑问与思考。
不仅如此,教师要树立学思相融的理念,提出体验的任务,让学生去观察、探究,从而产生自己的理解。教师还要借助生活化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枯燥的物理知识,将生活实践与物理理论结合起来,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现象。如在教学苏科版八下“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站在公交车中车子启动、刹车时身体倾斜的情况,让他们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并说说为什么坐车时要系安全带。之后,教师要布置贴近生活的实践作业,让学生课后去体验、感受、表达,在巩固、内化物理知识的同时,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
二、探究规律,注重演示实验体验
教师运用有趣的演示实验可以带学生直观的体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他们学习新知的积极性。如在教学苏科版八下“压强”时,教师将一个未充满气的气球置于讲台上,让力气大的男生用双掌挤压气球,他费了好大力气才将气球压破。接着,教師又叫了一个小女生去压气球,小女生在指间暗藏一根针,轻轻一碰,气球便破了。学生对这个奇怪的现象产生了疑惑,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改变“注入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比一比中解惑,从而推断出除了力的大小之外,还存在其他压破气球的因素。
在传统的演示教学中,学生是被动接受的观众,所以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引领他们思考问题、理解概念、归纳规律,从而形成深刻的体验。在演示实验前,教师要明晰实验目的,让学生知道观察的重点。只有这样,学生的思考、体验才会有针对性,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创设轻松的体验情境,将演示实验与学生熟知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遥不可及的。
三、参与操作,探究物理规律
动手实验操作能给学生带来直观的体验,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所以教师要带领学生开展测量型实验,让他们学会运用仪器、工具,认清分度值,把握合理的量程。
如在教学苏科版九上“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时,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观察电流表,让他们说说怎么知道它是一只电流表,并观察它的接线柱、分度值,说说它的量程,以及每一大格与每一小格所表示的内容。教师引领学生阅读教材,有利于学生初步认识电流表的使用规则,掌握电流表的连接方法。有些数据可以通过间接测量获得,如要想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学生需要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得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流经的电流,再运用公式计算出电功率。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探究空间,让他们有更多的自主权,从而积极参与探究实验,学生在探究中可以提问、猜想、设计、实验、分析、交流,提升综合素养。教师还要为学生创设体验情境,让他们主动提出问题,思考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去猜想、假设,为探究活动提供了指向。同时,教师要科学制订计划,设计实验的步骤,选择恰当的器材,并合理采用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实验方法。此外,教师要把不同学力、不同实验能力的学生分在一组,每组以3至4人为宜,在遇到问题时共同探讨,突破思维障碍。在必要时,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启发,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实验后,学生要收集数据,以图示、列表等方法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很多教师认为,做实验会浪费时间,所以固守传统的教学观念,忽略了学生操作技能的提升、科学素养的培育,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笔者认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实验操作的空间,让他们亲历探究过程,从而形成深度学习体验。
如在教学苏科版九下“电流的磁场”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桌上的实验器材,阐述把小磁针放在条形磁体的周围时,观察到什么现象,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学生围绕小磁针偏转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发现小磁针受到磁力的作用而发生偏转。此时,教师进一步提问:“小磁针置于磁体周围才会产生磁力作用而发生偏转吗?”学生将一根与电源、开关连接的铜芯直导线南北方向置于小磁针上方,再观察连通、断电时小磁针的偏转情况,并归纳结论。学生通过“电生磁”现象的研究,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
四、创设情境,促进物理知识建构
有趣、新颖的内容能让学生获得正面的感受,吸引学生融入教学情境,教师可以运用图片、声音、视频、实验等强化学生的体验感,实现有趣、直观的融合,引发学生探究物理知识奥秘的兴趣,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如在教学苏科版八上“光的直线传播”时,教师播放手影游戏的视频,并请学生上台表演,让学生猜一猜像什么,并思考:“影子会随手形变化而改变,它的形成说明了什么?如果在水中插一竹竿,水流会绕竹竿而前行,光能否也能像水一样绕行呢?你见过光的传播路径吗?它是一条怎样的路径?光是不是在各种介质中都能沿直线传播?我们需要运用怎样的方式去验证呢?”教师以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游戏、观察、体验的基础上对光的传播路径产生深入的思考。
在导入时创设情境,教师要依托媒体引入丰富的教学资源,引领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对所学新知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给学生带来直观的感受,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苏少版八上“速度”时,教师播放苏炳添夺冠的视频片断,让学生说说如何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教师以视频营造紧张激烈的比赛氛围,能让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聚焦课堂,并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展开思考。有的学生说相同的时间里,比通过路程的多少,跑得多的获胜。也有的学生认为相同路程,比所花时间的多少,时间少的获胜。
教师要在精研教材、分析学生认知特点的基础上,科学设计体验情感,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留有充分消化、吸收的空间,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消化。
如在教学苏科版九上“物质的比热容”时,教师创设了夏日海边沙滩玩耍的情境,并提出问题:“为何中午赤脚踩在沙子上觉得很烫,海水却很凉,到晚上时却正好相反,这是为什么呢?
”这一情境给学生带来似曾相识的感受,也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他们会提出“为什么海水和沙子温度不一样”等质疑,并在讨论后说出自己的猜想,或因水蒸发吸热,或两者的质量不同,或导热能力不同……学生的猜想为实验验证提供了指向,也提升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融入技术,深度理解抽象概念
教师要针对重点知识、难以理解的内容和学生的疑惑之处,运用信息技术互动工具引领学生探讨交流,让他们摆脱疑惑,走出实验误区。在物理课堂中开展实验,教师往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果一味地追求真实体验,而挤占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这样会得不偿失。因此,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针对教学的重点处引导学生深度探究。如在教学“汽化和液化”时,教师让学生从水温90℃开始,每间隔半分钟记录水温,并通过画图的方式画出水沸腾的图像。这个活动涉及计时、记录、画图等多项任务,教师可以运用计算机自动计时、记录,用几何画板等工具绘制图像,促进学生理解“沸点”这一概念。
传统实验教学存在耗时过长、叠加现象不清晰、实验精度不够、数据规律不明显等问题,难以给学生留下直观、深刻的印象。教师对一些实验加以改进,借助模拟实验室,能将实验现象不明显的现象变为与实验操作相符合的现象,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也让学生的认识由感性走向理性,促进了学生知识体系的自主建构。教师将复杂的现象分解,让学生感知单一或多种情况的变化,对液体汽化形成了清晰的认识。
在完成探究实验后,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数据的整理分析去探寻实验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外显、规律得以呈现,从而提升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如教师可以借助于Excel等数据分析工具,整理同类数据,剔除重复数据,并进行排序,让数据按一定的规律呈现出来,这样就便于学生较为容易地探寻其中的规律。数据分析的工具众多,教师不必选择过于特殊、复杂的软件,只需运用Excel实现排序、汇总、图表等功能,学生借助图表的分析,能从数据中发现一些明显异常、与数据规律不相吻合的数据,使数据的验证产生错误。这时,教师不必立即加以纠正,而是让学生發现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此外,在分析数据、探寻规律的过程中,学生要依据数据特点优选工具,将收集的数据置于表格中,清晰地看出其中蕴含的规律。最后,学生设计实验表格,在完成实验后借助图表绘制函数图像的方式,动态地呈现数据,感受其中的变化规律。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留有体验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参与观察、实验等活动,加深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的内化,提升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振华.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9(9).
[2]吴龙金.体验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当代教育论丛,2019(6).
[3]严奕峰.体验学习圈:体验与学习的过程机制[J].上海教育科研,2009(4).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城东实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