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丽
事业单位是由国家设置的、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要关注社会效益问题。而且,在项目经营过程中,大部分的资金都来源于政府拨款。在这种情况下,事业单位的每一笔资金支出情况都会受到国家的关注。要在接受外部监督的同时,有序展开内部会计管理工作。这项工作应安排专业会计人员以团队协作的方式完成,关键要让会计人员先了解内控工作的基本原则,并关注时代发展背景下会计工作的发展变化特点,找到科学优化工作内容,解决工作难题的方法。比如,新时期应用价值较高的就是信息技术,要着重展开会计信息化建设任务。
(1)控制成本。
借助信息技术,让会计电算化工作模式朝着会计信息化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进行内部控制工作,对与经济收支情况相关的活动进行动态化的管理,这是有效控制项目经营成本的有效方法之一,需要事业单位提高重视度。与传统方法相比,信息化背景下的会计内控工作能够实现对工作数据信息的及时传递,还能简化工作流程,方便会计人员之间及时沟通。并通过信息技术完成数据分类整理,计算各环节的资金投入量是否合理,完成预算、审批等基础工作,最终科学控制成本,避免出现资金浪费的情况。
(2)预见风险。
在项目经营过程中,要进行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可以尝试使用信息技术。让会计人员在网络工作平台下,高效完成数据信息的收集、处理、传输等工作,全面管控资金的流通情况。与此同时,借助信息平台可以及时关注市场环境的变化情况,分析经营方案的可行性,及时预见经营风险,方便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提升会计控制工作水平。
(1)应保障全面性。
会计工作与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机结合,是为了让工作具有规范化的特点。而且,两项管理工作有共同的目标,有许多相同的任务。事业单位在具体落实会计内控工作时,要注意约束内部参与单位经营建设的人才日常的工作行为,并要重点从对会计人才的管理角度出发,保障工作具有全面性的特点。实际上,由于会计工作任务量大,需要在单位经营的全过程当中参与资金、资产流通管理,必须要详细、准确的制作会计报表,在报表中全面、细节化的体现每一笔资金的使用情况,这是落实会计内控工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关注社会效益。
以事业单位的基本特点来分析,单位的发展是为了体现社会效益,要完成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就是为了在保障工作质量,助力单位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有效节约资金,发挥资金的最大使用价值,最终让社会效益得到最大化。因为单位经营中所使用的资金大多来自于政府拨款,资金使用情况将直接影响区域经济的稳步发展状态。所以,在会计内控工作中关注社会效益,科学编制工作计划,是各个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目标,需要科学为会计人员分配工作任务,提升人才的工作素质及能力。
(3)进行相互制约。
为避免因为人为因素影响会计内部控制工作效果,应当做好权责分明的管理工作。比如,可以在会计部门当中,将核算工作、监管工作分开,设置不同的岗位,避免岗位之间职能有交叉,影响工作的稳步开展。关键要让各个岗位之间可以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推动会计内控工作的有序开展。
要发挥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价值作用,需要先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经营发展,找到使用信息技术时常见的工作问题,以此为切入点,研究解决对策。
在信息时代下,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时,经常会出现会计管理工作不全面,管理工作方式无法贴合实际,无法发挥管理职能的问题。这与会计人员在展开基础的会计控制工作时,仍然将重心落在核算工作上有关,相应管理工作也围绕着核算工作的精准性展开,没有做好事前分析、风险管控等工作。同时,管理工作模式也缺乏创新。这是因为单位在发展过程中长期使用传统的会计控制方法,取得的成效比较明显,使得很多会计人员自身缺乏寻求突破的意识,导致现行工作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内部信息化设备也不健全,没有引进专业财务管理软件,影响着基础会计处理工作的质量及效率,无法为内部各部门之间建立有效联系,也就不能为会计工作的及时性和完整性提供基础保障。这与经营阶段的资金短缺问题有一定关系,事业单位在工作中可用的资金有限,无法助力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
虽然部分事业单位已经实现了会计信息化,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但是,从实际的工作开展情况来看,会计内控工作阶段出现了安全风险。比如,信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信息存储在数据库后,受到网络病毒的攻击,出现数据丢失的问题。实际上,网络环境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会计工作实现信息化后,工作人员要正确看待信息技术的优缺点,了解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的这个属性,从中找到新时期会计内控工作的重点及难点所在,科学优化内控管理机制。不过,目前很多事业单位中的工作人员都缺乏网络安全风险的防范意识,在信息平台上传递和接收工作信息时,存在工作行为不规范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信息数据遭遇安全风险问题的几率,是事业单位基于信息化背景下落实会计内控任务时,要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现阶段,人才管理制度仍然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关键是要让人才能够按照单位的管理工作要求,有序完成本职任务。由于信息化背景下单位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意识及能力的专业型人才,但是大部分人才仍然是以财务会计的工作模式为主,缺乏管理意识、预算意识,还在使用传统的会计工作方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受到了传统工作观念的制约。与此同时,在会计内控工作中,人才对各类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能力、对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都存在不足之处,无法适应工作模式的发展变化情况。基于此,事业单位如果不及时做好人才选拔、培训及考核等一系列工作,就直接让会计人员参与会计内控管理,会影响工作质量及效果,增加经济运行风险。
要结合信息时代的特点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工作,提高工作水平。必须要先结合现行工作模式出现的不足之处,及时展开创新及优化研究。可以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对比各种会计工作模式的优缺点,找到取长补短的方法。结合单位新时期的发展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工作方案,让会计内控工作具有适应性的特征。新时期,比较科学的工作模式就是进行分类管理,完善会计部门的内部组织结构,对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类,让不同员工负责不同的工作,借助信息技术建立有效的联系。确保监督、审计、执行等多项会计处理工作能够有序开展,提高工作衔接的紧密性。关键是要融合信息技术的特点,让工作具有信息化、流程化的特征。要求事业单位及时引进计算机工作设备,为工作的稳步开展提供基础支持。还要提高会计人员的创新意识,引导人才不断突破自我,找到会计内控工作的着力点。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可以建立外部网络系统,密切联系同类型的单位,优化会计信息化工作模式。
(1)优化系统功能。
新时期的会计内控管理任务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完整的记录工作中产生的会计数据信息,并及时给出反馈意见,体现工作的及时性特征。针对这个特点,应当及时引进财务管理软件,优化系统的各项功能。重点应根据工作需求,完成对信息数据的分类管理。基于信息化工作模式下,经常会出现会计数据丢失、泄露或被篡改等情况。因此,具体应用现代化技术提升会计内控工作水平之前,需要先找到提升计算机系统安全防御能力的方法。比如,在系统当中安装杀毒软件、建立防火墙。定期进行网络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升级计算机系统,修复系统漏洞。
(2)健全管理机制。
在落实内部的事业单位会计内控工作时,要将传统工作模式转变成信息化模式,不仅要完善基础设施、创新工作方案,还要健全内部的管理体系。首先,要将会计工作任务与内控工作结合起来,提高会计工作的地位,让全体员工都能重视起这项工作,在日常工作遇到经济流通问题时,能够主动将工作信息传递给会计人员。其次,要从网络安全管理的角度,规范人员对计算机系统的操作行为。可以先根据员工工作岗位的职能特点,为员工在财务工作系统当中设置不同的权限。并在管理工作中落实保密管理机制,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让员工在遇到会计信息安全问题时,能主动承担责任,反思工作的不足之处。内部管理部门也要在系统后台密切关注会计信息化处理工作的开展情况,要减少工作中存在的失误,发挥出会计工作的监督作用。实际上,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完整性,是保障会计内控工作稳步开展的基础前提,能让会计人员了解资金的真实流通情况,科学、及时的调整管理方案,达到节约资金的目标。
现阶段,事业单位进行会计内控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要融入管理会计的观念,落实好事前分析、事中管理和事后核算等基础任务。同时,基于事业单位普遍在展开信息化建设工作,要依靠信息技术提升会计内控工作效果,就会对会计团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提出新要求。比如,会计人员不仅要了解会计学知识、管理学知识,还要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方法。针对这些具体要求,单位会面向社会招聘新人才,为现有工作团队注入新鲜活力。重点应让人才掌握税收、财政、法律、管理、金融等多方面知识,强调人才的综合能力。并且,单位要为人才提供沟通交流的机会。针对各种新型会计控制工作技术方法的实际应用情况,可以让人才在网络上与其他单位的会计沟通。目标是在信息共享的前提下,找到最佳的会计内控方案,进而有效降低会计处理难度。
在会计内控工作中,信息技术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主要是因为日常工作中会产生大量的会计数据信息。通过信息技术可以自动化、智能化的完成信息处理工作,避免产生工作误差,影响决策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在这个基础上完成基础工作任务时,信息技术还可以为审计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从审计任务的要求来看,要审核资金支出方案是否合理,要查询和监督每一个环节的会计信息数据变化情况。内部审计工作通常以外部审计的相关规则为基础,目标是在接受外部机构的监督管理之前,先在内部按照规定来规范经营行为,让工作具有程序化、规范化的特点,这可以减轻外部审计工作压力,塑造良好的事业单位工作形象。另外,还能在资金、资产的使用环节中,第一时间通过审计工作来发现风险问题,及时进行有效的处理,为项目计划的合理优化提供参考意见,避免工作中出现资金浪费问题。
在信息化背景下,进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除了要关注网络环境的风险问题之外,还要从资金、资产的流通风险上展开分析。在完善会计管理机制时,提升人才的风险防范意识,单独构建风险管理机制,规范管理流程。
(1)风险识别。
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新会计准则下对会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丰富管理体系当中的内容。要根据会计信息的分类标准,了解不同风险类型,分析风险的特点。比如,事业单位的具体经营阶段如果涉及到了投融资活动,则要区分投资风险和融资风险之间的差异,了解每项经营环节中常见的风险问题类型,做好风险防范工作。这项工作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收集工作资料,并为会计人员之间的讨论交流提供便捷的渠道。
(2)风险评估。
在执行会计管理规定时,还要进行财务风险评估工作。根据项目预计投入量和可能产生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判断工作的可行性,并根据单位现有资金数量,判断可以在项目中投入的资金数额,避免中途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在信息时代下,如果技术条件允许,会计人员可以在工作中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对会计风险进行准确评估,确定内控管理的关键点,规范有序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3)风险管理。
要根据常见风险问题编制防范计划,科学降低风险问题的发生几率。这个环节可以融入现代化理念及技术方法,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来看,比较有效的方法以控制法和财务法为主。本文以财务法为例,实际落实事业单位的会计内控工作任务时,应要求会计人员建立后备基金库,相关资金主要用于应对突发状况下的财务风险。所以,对基金的使用时间、负责人信息和具体用途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和严格的管理。
事业单位可以在优化内控策略时,借鉴其他单位的工作经验。比如,在会计信息处理工作中,侧重点对与经济相关的活动进行管理。包括资金支出、资产采购、人员工资绩效管理等多个方面。可以尝试在内部引进ERP 工作系统,并结合这个系统完成对相关管理体系的优化。从工作原理上展开分析,这个系统需要以信息技术作为基础支持,灵活应用该系统,并在保障数据信息真实性的前提下,能够让现有资金、资源发挥最大效益。事业单位要根据自身经营侧重点,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角度,选择性的使用ERP 系统中的各项功能,为科学减轻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压力,管控经营成本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语: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来看,引进计算机工作设备,使用信息化技术展开会计内控工作,可以提高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处理水平,让工作具有精细化、及时性的特点。还能对工作信息进行全过程实时管控,方便及时发现风险问题,第一时间处理问题。应及时完善网络安全管理机制,优化财务管理系统的各项功能,为工作数据的传递、存储安全提供基础保障。还要尝试创新会计工作模式,这需要提升人才的创新意识,依靠高质量的人才队伍降低会计内控工作难度。为突显事业单位的工作价值,科学管控资金成本,还要落实审计任务,规范财务风险管理流程,并可以借鉴其他单位的管理经验,根据经营规模、方向合理使用ERP 管理系统,完成基础的会计内部控制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