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研究
——基于四川省Q区的调查

2022-02-04 23:15兴,杨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农民工培训

银 兴,杨 薇

(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党校,西藏 拉萨 850000)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带动更多农民工返乡创业,从而吸引农民工积极选择返乡创业,实现个人价值与乡村振兴总体目标的双重价值。因此,农民工返乡创业不仅可以解决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困境,缓解大城市的人口矛盾,同时也对留住农村精英,发展农村经济,统筹城乡和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1],有效加快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一、Q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创新做法

(一)党建引领实施农民工回引培养

一是明确培育方向。建立农民工党员和优秀农民工信息双向台账,从流向、从业或经营状况、政治面貌、返乡创业意向、入党意愿、担任村干部愿望等六个方面,结合返乡农民工个人特长和工作需求,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明确培养方向,将优秀返乡创业农民工纳入全区村级后备人才库,鼓励、支持从返乡农民工中选拔的村级后备人才参加村干部学历提升教育。二是注重分类培养。借鉴干部选用的思维和方式,坚持长远储备与重点使用相结合,分类分年列出选用清单,及时用好后备力量。通过对双向台账分析研判,遴选出“复合型”农民工,按程序进入村“两委”班子或担任党组织书记,鼓励“创业型”农民工发展特色产业、领办创办项目,使他们成为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将“潜力型”农民工及时纳入村级后备力量培养,建立“发展型”非党员农民工年度产业工人和青年农民工党员发展专项计划。三是创新培育模式。深入实施百村人才孵育计划,建立乡镇党委委员、村党组织书记、驻村工作队队员结对培养“3+1”模式,对每一名纳入组织视野的优秀农民工进行结对培养。以“8+1+2”模式历练后备干部,即设立政策法规宣传岗、社情民意反馈岗、农村治安维护岗、集体物资管护岗、科技推广示范岗、扶贫济困帮带岗、致富信息传播岗、群众矛盾调解岗等8个实用型岗位,安排担任村(居)民小组长、民情信息员、治安联防员等职务。

(二)产园结合搭建返乡创业平台

坚持推动产业与园区深度融合,给创业者提供更加及时准确的创业服务,目前,Q区已建立蓉欧创业大院、Q区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孵化园、亚欧特色农产品小镇双创园等3个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孵化园区。其中,蓉欧创业大院是四川省Q区政府以“蓉欧+”为主题打造的创新创业核心孵化载体,加快实施“蓉欧+”互联互通战略,加快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也是成都市首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截至2019年底,园区孵化企业100余家,目前在孵化企业46家。与此同时,蓉欧创业大院提供了1000多个就业机会,开展了40多项创新创业活动。Q区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孵化园区以城厢镇食用菌产业为基础,建设以创新领导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增收的“1+N”综合性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孵化园区,辐射带动毗河以南五个乡镇的创业就业基地建设,促进引领我区各类返乡人员实现就近创业。亚欧特色农产品小镇双创园推行“育种评估+合约管理+园丁服务”的孵化管理模式,为返乡创业者特别是年轻创业者提供创业孵化服务,用于项目增长和成果转化。目前,园区已入驻创业项目40多个,成功孵化项目4个。

(三)创业培训打牢返乡创业基础

一是开展实用技能培训。积极协调辖区内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切实加强与乡镇、培训学校配合,做好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工作。依托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大力培养年轻农民和农业职业经理人。截至2019年,50名返乡农民工接受了“创业+技能”培训,81名省级青年农民和新型农业职业经理人接受了培训,40名农业职业经理人在基地接受了培训,6名高级农业职业经理人,57名中级农业职业经理人和36名初级农业职业经理人被推荐和评估,3名返乡农民工获得成都市优秀农业职业经理人称号。二是开展实用技能竞赛。积极举办“技能出彩蓉欧匠心”烹饪大赛、微型消防站技能比赛、维修电工大赛及茶艺大赛、葡萄酒品鉴、西点制作等系列职工技能比赛,吸引万余名职工参与,其中不乏农民工返乡创业者,有效推动了技能人才建设和区域产业发展。

(四)政策扶持助推返乡创业落实

一是政府扶持引导。制定《四川省Q区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若干政策》,鼓励创新驱动,全面落实创业补贴,切实增强经济转型发展动力。搜集农民工返乡创业项目,对符合创业补贴申报条件的创业者,严格按照申报流程,兑现创业补贴,做到应补尽补。同时,通过对返乡农民工创业补贴政策的广泛宣传,兑现以农民工等返乡人员为主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养老保险补贴、政策性农业生产保险补贴。二是为公众创业和创新种植沃土。积极搭建新经济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交流平台,有效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需求。2018年底,Q区新经济工作局与区财政局联合举办了“拥抱资本助力新经济”的企业资本对接会,成都新经济研究院、成都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基金城等六家投资机构与Q区30多家企业进行了深入交流,促成一个创新项目上市。

(五)创业活动营造返乡创业氛围

一是引导参加创新创业比赛。引导并组织返乡创业青年农民工加入成都农业创新创业联盟,并积极组织参加农博会、西博会等展销活动。积极组织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比赛,提振创业激情。二是常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举办跨境电商青年人才沙龙、Q区创业项目交流座谈会会、“电商和现代农业主”题学习交流活动等创新创业活动,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创业指导等服务,在提高创业者自贸区、跨境电商、财税、现代农业等相关知识储备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创业者之间的交流合作,沟通提升。

(六)培树创业典型发挥示范引领

一是积极培树“双创”典型。按照“突出重点、凸显亮点、注重特色”的要求,培树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典型,确保发挥示范引领带动效应。二是弘扬“工匠精神”。大力培养和造就“蓉欧工匠”,传承工匠技艺,弘扬工匠精神,带动和引领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高质量大规模成长,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驱动力的现代工业工匠人才支撑体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强区。

二、Q区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困境分析

(一)创业经验缺乏,项目选择难

部分农民工在选择创业项目时比较随意,没有经过深入考察。以Q区为例,在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中超过80%的人员为首次创业,且大部分人从事行业均为新涉入行业,比如多数农民工返乡后选择了从事餐饮等服务业,与其在外省务工所从事的行业不同,由于相关行业创业发展经验不足,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选择创业项目时无从下手,缺乏思考,存在盲目跟风、不理性投资的问题。有部分创业者看到亲朋好友在某一领域创业成功后,跟风选择了同一创业项目,而没有考虑是否适合自己,由于前期对创业风险缺乏科学客观的评估,对创业项目缺乏深入的了解,最终导致企业倒闭、创业失败。同时,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农民工往往缺乏敏锐的洞察力,对市场运行机制和相关政策规定也把握不清,加之政府在创业项目选择方面缺乏有力的指导和宣传,有时面对发展前景好的创业项目,一些农民工也往往犹豫不决、望而却步,最终错失了立项的良好时机。如本区某位返乡农民工张某表示,其在初中毕业后在外从事长途货运汽车驾驶十年多,本以为自己积累了十多年的货物运输经验,同时也看到了Q区国际铁路港的区位优势,便与朋友合伙成立了一家仓储物流公司,但由于对市场把握不够,经营管理不善,在经营过程中缺乏固定的客户和充足的货源,企业的经营效率很差。

(二)创业资金不足,项目融资难

返乡创业的最大问题和障碍是资金。大多数创业者在创业初期都会遇到资金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创业初期需要大量创业资金,这主要是基于创业者的经济实力有限和原始资本积累不足,这使得部分有创业愿望的农民工不得不退缩。另一方面,由于创业者本身财务知识匮乏,资金使用没有计划,致使资金链断裂,再加上资金的回笼以及资本的积累需要一定的时间,从而降低创业的激情。

(三)创业能力欠缺,企业发展难

目前,大多数返乡创业群体学历较低。这部分农民工返乡创业时由于自身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足、企业技术水平落后等问题,很容易造成投资创业失败,加之农村基础设施配套薄弱,服务机制不完善,缺乏引才留才的良好机制和氛围,企业技术人才的流失问题也层出不穷,致使农民工返乡创办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成长性不足问题,政府部门迫切需要加强对返乡创业农民工的指导和服务。但是,许多地方政府对返乡创业还没有给予实质性的重视,在创业指导、服务和支持方面与返乡农民工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目前返乡创业农民工对返乡创业培训指导的总体满意度还偏低。多数返乡创业农民工认为缺乏技术是影响其创业成效的重要因素,认为政府举办的创业培训中,拥有个性化、针对性、实用性的培训并不多,导致满意率不高,甚至有部分人表示根本没有参加过培训,这就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四)创业渠道不畅,信息获取难

在中央政府出台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后,地方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对于农民工来说,需要政府部门进行详细解释和宣传,否则政策出台后,农民工不能及时了解、掌握、运用,再好的政策也最终成为一纸空文。尤其是在创业初期,大多数农民工作为首次创业者,对政策的了解应用很是缺乏,有些甚至对创业信息都无从获知,更谈不上很好地运用政策,错失了发展良机。通过数据显示,Q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中,对相关政策根本不了解或不太了解的比例超过了一半,创业者缺乏有效的信息畅通渠道,是影响其创业效果的重要因素。

(五)创业意愿不足,企业创办难

调查中一些返乡创业者反映,返乡农民工创办的实体大多属于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的低利润企业。此外,农民工返乡创业区域大多位于城镇(街道)村(社区),员工的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和工资吸引力不够,导致外来人才和劳动力不愿意来,本地人才和高素质劳动力无法留住。同时,受文化水平、资金、技术等因素影响,多数风险投资主体只能选择种植养殖业。然而种养业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风险高,由于担心投资难以收回,大多数人仍然倾向于外出工作,以寻求稳定的收入来源和更大的发展空间[2]。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Q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建议

(一)以农民工党建为引领,头雁带动群雁飞

一是培育致富带头人。坚持党建领导农民工工作为主线,深入实施“优秀农民工定向返乡培训工程”,建设政治素质高、致富能力强、口碑好、发展潜力大的农村基层骨干,为农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以村(社)体制机制改革为契机,从优秀返乡创业农民工中选拔村“两委”成员,特别是党组织书记,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引领“群雁”齐飞。二是充实社区治理骨干队伍。建立完善村(社区)后备干部人才库,鼓励和支持各镇(街道)面向全区招聘村(社区)后备人才,重点将返乡创业的优秀农民工吸引到村(社区)干部队伍中来,发展壮大基层治理骨干队伍建设。三是大力发展农民工党员。深入实施产业工人和青年农民党员发展专项规划,对外出务工人员实行“原籍吸纳、接续培养、双向考察、两地公示”的发展方式,重点做好返乡务工人员的针对性培训。进一步巩固“蓉欧驿车头计划”工作成果,鼓励和支持有农民工党员的“两新”党组织积极争创“蓉欧驿车头”,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党建示范区建设。

(二)以产业集聚区为支撑,建立多元创业格局

一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支持返乡农民工建立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专业农民的融合发展[3]。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充分发挥农村、地方、乡村魅力的潜在价值,发展现代农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促进农村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一体化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效益。二是激活“互联网+”的创业活力。加快农村电商发展,构建集渠道建设、电商平台、双向流通、人才培养、农村金融于一体的农村电商生态链和生态系统,吸引更多返乡农民工开展“互联网+”创业。引导和支持返乡农民工在蓉欧新经济产业园区、成都新材料产业园区和特色街区、“双创”孵化园区创业,实现集聚发展。三是坚持“人城产”发展理念。以乡村振兴示范点位建设为契机,打造以乡村为场景的新乡村产业生态,创新农村产业模式。创新生态链,吸引和聚集人才,鼓励和引导积累一定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农民工,顺应Q区消费结构和产业升级的市场需求,抓住机遇创业。将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纳入招商计划,支持各地将承接产业转移与引导企业家返乡创业结合起来,组织开展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服务专项活动,鼓励农民企业家返乡投资创业。

(三)以解决融资难为突破,完善创业政策体系

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返乡设立新的农业经营主体,符合农业补贴政策扶持条件的农民工,按规定享受同等政策。对返乡招收就业困难人员的企业、应届大学毕业生和贫困家庭劳动力,给予社会保险补助。二是建立健全财务激励机制。建立小微企业信用风险补偿基金,支持返乡农民工创办小微企业。鼓励返乡农民工参与建设或承接公共服务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返乡农民工创办的企业参与政府采购。鼓励产业集群、特色商圈、乡镇工业园区等园区积极吸引符合园区发展规划要求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入驻项目享受园区产业发展的各项相关优惠政策。三是加大对创业担保贷款的支持力度。进一步降低反担保的门槛。对于信誉好、创业能力强的返乡农民工和吸纳当地就业较多、经济社会效益明显的农民工创办的小微企业,在政策范围内,可适当增加担保贷款金额,延长贷款期限。进一步扩大抵押、质押范围,加快建立农村林权、水滩使用权、宅基地等抵押、质押担保机制。

(四)以政府引导为基础,系统搭建服务平台

第一,改善公共服务。充分发挥乡镇(街道)就业创业保障服务中心的平台作用,积极拓展服务功能,为返乡创业者提供贴心、个性化的创业服务。探索建立返乡农民工创业公共服务中心,开辟返乡农民工创业绿色通道,提供登记、政策咨询、创业指导、优惠政策等全方位服务[4]。第二,利用社会力量。充分利用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机制,调动创业孵化器、教育培训机构、创业服务企业电商平台、行业协会、社团等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帮助返乡创业农民工解决企业创业过程中信心不足、能力和经验不足、运营发展资金不足等问题。第三,强化政策宣传。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QQ群等新媒体平台,加大创业扶持政策宣传推广力度。持续开展年度“精英人才”“蓉欧工匠”等评选活动,强化返乡农民工优秀典型宣传,增强返乡农民工创业信心,激发农民工返乡创业热情,提升创业意愿。

(五)以经济发展为目标,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优化政府服务。全面清理涉及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优化审批流程,切实提高行政效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轻松办品牌。建筑许可、获得能源、财产登记等事项实现“仅跑一次”或“一次都不跑”。二是壮大集体经济。建立完善社会企业、社会组织、自组织培育发展机制,打造社会企业微孵化基地,引导和鼓励返乡农民工注册社会组织、自组织,主动参与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增强社区动力源。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行集体资产股份量化。引导和鼓励返乡农民工租赁闲置土地、工厂和空置集体住房创业。鼓励返乡农民工以租赁、参股、合作经营等形式盘活和利用农村集体资产。强化开放意识。继续巩固北方、上海、广州、深圳等重点地区招商引资,选择视野开阔、沟通良好、招商能力突出的优秀骨干,充实居民招商工作组,选拔优秀、实力雄厚的居民招商人才。充分发挥海外投资促进工作组的区位优势,为民工在居民区开展咨询服务,为愿意回国创业的民工提供政策咨询和服务。区域积极举办和参加企业投资研讨会和返乡创业论坛,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产业投资促进交流活动,邀请产业契合度高、投资意向强的企业进行现场对接考察。

(六)以问题需求为导向,建立健全培训机制

一是针对性开展创业培训。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针对返乡创业农民工的文化知识水平、技能需求等方面,深入开展创业意愿调查和技能提升需求调查,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科学设置培训课程,切实提高返乡农民工参与创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不断激发农民工创业行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有创业意愿的未就业农民工,进行实名登记,做好创业跟踪服务。二是创新创业培训模式。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充分运用学习强国地方频道、天府市民云就业创业板块等载体,探索“课堂培训+创业培训”“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示范基地培训+创业项目案例培训”模式,创新实施创业培训云课堂,打造线上培训平台[5]。充分利用辖区内创业园、孵化园等资源,开展“人民识堂”“创业沙龙”等互动交流活动,打通线下互动交流壁垒。三是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库。探索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回流工程”,大力回流既熟悉农村乡情民风民俗,又懂得新兴发展领域知识技能的本土人才,重点加大技术类优秀人才的回流力度,全面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农村电子商务人才、新型职业农民,以特色农产品双创园等平台开展返乡创业人才孵化[6],形成乡村振兴本土人才库,并积极引导他们成为为建设家乡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农民工培训
欢迎订阅《中小学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
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就业值得期待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