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铸牢国家意识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

2022-02-04 23:15黄昌民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国民意识国家

黄昌民

(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大限度团结依靠各族群众,使每个民族、每个公民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1]。国家意识是国民对本国家的历史、发展以及本质等方面科学认识和正确理解,是坚定不移走中国道路、汇聚中国力量、肩负中国担当的精神基础,是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继续奔赴并如期完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思想根基。新时代的发展际遇下铸牢国家意识实际上就是要激发全国各族人民爱国报国兴国强国的热情和动力,汇集所有力量和智慧为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事业、稳步推进“十四五”规划,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不竭精神力量。

一、新时代铸牢国家意识的价值探求

国家意识不仅是个人政治品格塑造的“强化剂”,是个人与社会、个体与集体的“黏合剂”,更是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助推剂”。当前,铸牢国家意识的时代价值,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激发青年一代之强国志

自觉的国家意识是青年一代必须具备的基础素质和政治条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以及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的较量要求青年一代不仅要“本领高强”,还要“政治过硬”。青年一代是中国的未来,也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同时肩负着“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的历史重任,其“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2]。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民生团结进步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3]。青年一代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理应强化其国家意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行动是思想的结果。加强国家意识教育、铸牢国家意识有助于青年一代明晰新时代中国历史方位中的个人坐标和找准前进方向,明确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坚定个人理想信念并树立远大理想,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融入中国梦。

(二)涵养各族人民之爱国情

国家意识是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精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举爱国主义和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4]。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及民族观实质上就是国民对本民族或本国家的历史、发展以及本质等方面的科学认识和正确理解。铸牢国家意识就意味着要深化国民对当前世界形势以及“四个全面”“四个自信”“四大考验”“四大风险”的清醒认识和全面理解,就意味着要强化国民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就意味着要同一切分裂主义、恐怖主义、地方民族主义等极端主义划清了界限。为此,强化国民的国家意识,激发和绽放全国各族人民强烈的理性的爱国之情,为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民族的永续兴盛、社会的安定有序和人民的安居乐业奠定情感根基。

(三)铸牢中华儿女之兴国魂

国家意识作为更高层次的价值观念,对个人的思想观念、言行举止具有导向功能。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5]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旧存在,人们生活在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之中。伴随经济一体化、互联网技术而来的“普世价值论”“新自由主义”等国外错误思潮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和影响着国民的价值取向,弱化了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践行。在面对这些纷繁复杂且良莠不齐的思想观念,人们很容易迷失本真而随波逐流。在这样的背景下,铸牢国家意识不但可以引导国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面对千奇百怪的错误思想和价值陷阱之时依然牢固树立社会主流价值观念,让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社会主义先进思想在全社会得以广泛认知、认同和实践,而且有助于提升国民对祖国发展、民族进步的危机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强化个人层面与社会层面、国家层面利益和行动相统一的思想,铸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魂”。

(四)鼓舞社会各界之报国行

国家意识是凝聚中国力量、增强社会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思想基础。积极理性的国家意识可以激发强国之志、铸牢兴国之魂、振奋爱国之情,更重要的是鼓舞社会各界实践报国之行。中国梦是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而中国梦的实现必须要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社会各界的力量。国家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也是一种精神引导力量,无形之中整合并引导着社会力量到特定“轨道”使其有序运行[6]。为此,增强国家意识可以广泛团结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直接间接的一切积极因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此外,“增强香港、澳门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让香港、澳门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7]。自觉理性的国家意识汇聚了中国力量,造就了中国速度,丰富了中国精神,彰显了中国担当。

二、新时代铸牢国家意识的困境探析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世界格局呈现政治多极化、思想多元化、文化多样化、信息网络化的突出特征和发展趋势。国际环境日新月异的同时,国内发展际遇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正在持续深入推进。复杂的环境使得当前的国家意识的强化面临着不少困境。

(一)内外环境纷杂,外界意识侵扰犹存

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国内外总体局势平稳向好,但是“各种敌对势力一直企图在我国制造‘颜色革命’,妄图颠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8]。敌对势力为最大化自身利益,维持霸权统治地位,凭借着经济、科技、军事方面等方面的优势,千方百计地对我国实行战略性的“和平演变”和“西化分化”,处心积虑地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小问题小题大做,恶意夸大我国民族地区矛盾、中西部贫富差距、生态污染等社会问题,费尽心思地利用各种渠道极力鼓吹资本主义国家、政党以及制度,大肆宣扬“社会主义失败论”“中国威胁论”等扭曲事实的歪理邪说。这些恶意言论在不同程度上歪曲和污蔑我们的党、国家和根本制度等,企图动摇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执政根基以及国家和民族的复兴大业。

(二)多元思潮冲击,主流价值认同有所弱化

多元思潮频繁冲击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着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认同,阻碍着国民国家意识观念的形成和强化。当前,“境外敌对势力加大渗透和西化力度,境内一些组织和个人不断变换手法,制造思想混乱,与我争夺人心”[9]。一方面大肆宣扬“普世价值论”“历史虚无主义”等奇谈怪论不断冲击着我国的主流价值观。这些看似标榜着自由、平等、民主,追求永恒的、超越阶级和时代的异端邪说企图搞乱把国民的思想,削弱和误导国民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尤其对于涉世未深、明辨是非能力不强的青年群体来说,是极具迷惑性和欺骗性的。另一方面,通过宣扬“意识形态终结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等歪理邪说掩盖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并诡辩称,“只有经济、科技、军事才是未来综合国力的竞争点,妄图降低国民对核心价值观的关注和塑造,进而将西方政治经济制度和思想观点推行到一切可以推行的地方,从而限制中国在软实力方面的竞争和发展”。此外,一些封建主义残余思想的贻害,家族本位思想、地方主义时而显露。这些不合符社会主流的观念一定程度上也阻碍着国家意识形成。

(三)多源文明并进,主流文化关注有所失衡

多源文明共生共进,多样文化并存共荣,世界文明因不同文化的交融、交流、交汇而绚丽多彩。国外文化的涌入和国内短视频等新兴文化的崛起,既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增进了对世界不同文明的了解,但也伴随而来一些不利因素。国外敌对势力通过文化产品输出、学术探讨及理论交流等方式,带来了一些与国家意识相违背的、有损国家利益和国民利益的腐朽文化,企图对我国实行文化殖民和精神殖民,淡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认知和认同。文化思潮的涌入使得部分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知、认同以及关注出现些许失衡。

(四)碎片信息泛滥,社会信息理解有待补足

网络信息碎片化是当今社会信息的发展趋势和突出特点。得益于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5G技术的突破发展,我们正处于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凭借着信息量大、时效性强、互动效率高等独特优势迅速影响和改变着国民的学习、工作、生活,也不断重构了公众的信息获取方式、知识积累过程。信息网络化既为国民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也带来了不少挑战。伴随着信息网络化而来的信息碎片化使得人们对社会信息的认识和把握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一方面,信息的碎片化传播破坏了对社会信息的整体性认知。信息的碎片化传播使得人们对社会信息的关注趋势也呈现分散化,人们在长期依赖和接触这些网络碎片信息后,就很容易在头脑中形成一个个孤立的、浅显的知识点,自然也就不会对信息有完整而深入的掌握和理解。换而言之,当前社会信息网络化所带来的信息碎片化的传播已使得部分人们对社会信息的接受和认识的完整性有所受损,对国家政策的认识和理解、对自身的权利和义务的认知有所模糊。另一方面,网络信息数量的“爆炸式”增长及互联网的门槛低下也引致了网络环境的鱼龙混杂。此外,西方一些敌对势力借网络大肆传播资本主义,抨击社会主义制度。很显然,对社会网络信息的把握有待补足,再加之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也在一定程度上淡漠甚至动摇了国民的国家意识。

(五)利益环境复杂,集体思想观念有所偏差

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来源多样化、利益冲突复杂化的日益增长唤醒和强化了人们的利益意识,也滋生了以利己主义为代表的功利化思想。功利化思想是缺乏集体认同和情感的体现,是自觉的国家意识的对立面。表现为,在面对利益冲突和利益引诱时,自觉或不自觉把个人利益或家庭利益放在优先位置,似乎更加计较自身利益的得失而往往忽略甚至不吝牺牲集体和国家利益,更在意个人权利权益的揽取而漠视社会责任义务的履行。对于青年一代,他们出生并成长在改革开放成就举世瞩目、经济政治快速发展、民生福祉备受重视的伟大时代,但是唾手可得的安逸生活也使得一些人觉得国家利益过于虚无、民族复兴过于遥远,而只有现实的关乎自己的物质利益和前途才是最真实的。在学习、生活中往往仅关注个人进步和成长,而缺少对集体和社会的关心,造成了个人与集体关系紧张以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脱节。

三、新时代铸牢国家意识的对策探寻

国家意识是更高层次的价值观念,它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朝一夕或自发养成的。铸牢国家意识需要从多方面进行长期的、不间断的培养和强化。

(一)在持续推进教育中实现“打心眼里认同自己属于中华民族”

教育是强化国民的国家意识的重要方式。新时代铸牢国家意识要“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10],使得国民在热爱历史的中国、热爱现实的中国与热爱未来的中国中激发爱国之情,增加对我国国情的了解,强化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内外形势的知性,提升爱国报国兴国强国的理性,从而“打心眼里认同自己属于中华民族”[11],主动投身参与祖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大业。时刻不可忘记的是,我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是相统一的。因此,在中国,增强国家意识不能仅仅是培养纯粹的对国家的情感,还必须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社会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在爱国的同时厚实爱党和爱社会主义的多方面的立体的情感,“引导各族群众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12]。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铸牢国家意识,坚定不移做到“两个维护”,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时刻谨记“四大风险”和“四大考验”,强化对中央政府的信任和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大业的必胜信心。无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始终坚持沿着社会主义这一根本方向开展教育,坚定“四个自信”,在认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强化国家意识。

(二)在塑造“兴国之魂”中夯实“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以铸牢国民国家意识、实现铸魂育人任务。国家意识作为更高层次的价值观念,铸牢国家意识实际上就是要积聚和汇集全国各族人民爱国、报国、兴国和强国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共筑中国梦汇聚磅礴力量。“中国梦的宣传和阐释,要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紧密结合起来。”[13]毋庸置疑,当代中国主流的价值观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14]。在思想多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有效生成价值认同和价值共识,强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的认同、美好社会的期许,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提供了基本遵循和理念指引。因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在全社会大力加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塑造和引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通过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使得国民形成自觉的国家意识,既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强化对社会主流价值的自我“认同”。也要懂得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时回应、抵制、亮剑于各种落后腐朽思想观念,严肃对待线上线下的不良言论、谣言,同一切歪风邪气划清界限,避免陷入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的概念陷阱和价值陷阱。

(三)在解决“文化认同问题”中巩固文化自信

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以牢固国家意识之基。国家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根植于文化之中。没有文化作为载体,国家意识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日渐衰竭。“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15]在当前文化多样化条件下,一些文化思潮、社会思潮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国民的文化选择和文化认同。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进步要求我们必须传承好和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多源文明、多元文化中继续绽放魅力,以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文化自觉强化国民更为深层次的认同——文化认同,进而厚植国家意识的根基。只有“文化认同问题解决了,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才能巩固”[16]。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旗帜,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源头,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结合社会实际需要和国民精神需求,创新能够体现中国形象、展现中国担当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表达形式,运用喜闻乐见、富有时代气息的话语体系使得国民在耳濡目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中强化国家意识。

(四)在实现“共同理想”中深化家国情怀

引导国民实现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相统一并矢志不渝地为之奋斗是新时代铸牢国家意识的题中应有之义。相比于西方国家,绝大多数人有宗教信仰,其国家意识深度融入在宗教情感之中。而我们国民的国家意识不仅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作为底蕴根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思想引导,更多的是以“中国梦”这一共同愿景为寄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既要通过强化国家意识为实现中国梦汇聚磅礴力量,又要通过激励和引领国民在参与中国梦过程中强化国家意识,坚实民族思想堡垒。首先,在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中国梦中强化国家意识培育的时代性和科学性。深化中国梦的认识必须充分认识到,中国梦绝不是口号,也不是搞大国沙文主义、“中国威胁论”。中国梦既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梦想,也是为“人类社会应对21世纪的各种挑战作出自己的贡献”[17]的梦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深化中国梦的理解必须以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改革开放的实际以及“十四五”规划为重点内容进一步丰富中国梦的内涵和内容,进而丰富国家意识的内涵和要求。其次,在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参与中国梦中拓展国家意识的认识广度和深度。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全国各族人民都是中国梦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实践者,都应认识到个人梦想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统一性。而“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也应当以中华民族复兴这一伟大实践作为增强国家意识的目标指向,自觉将个人理想同时代命运、国家前途、民族未来相结合,为祖国发展和民族复兴贡献个人全部智慧和力量。

(五)在维护个体“利益”的同时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观

牢固树立个人与社会、民族相统一的国家利益观以充实国家意识的基本内容。国家意识由多方面的内容组成,国家利益观无疑是最主要和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当前,以个人主义为典型代表的资本主义社会价值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部分人们的价值取向有所物欲化和个体化,侵蚀着人们的大局观和国家利益观。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内外的形势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强化利益观念引导,牢固树立国家主权意识、国家利益意识及国家形象意识。强化利益观念的引导就是为了激励国民为增强其国家主人翁意识,激发他们的爱国报国兴国强国的动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国家利益观作为国家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道德观念,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其形成和发展由经济基础所决定。马克思指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18]换而言之,利益决定思想。解决国民的思想观念的问题,首先就需要解决好他们的切身利益问题[19]。在我国社会,“发展是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0]。只有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才是硬道理,才能实现和维护好人民的根本利益。强化利益观念的引导,树立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相统一的大局观、集体利益观,明确国家在重大利益和根本问题的核心主张,自觉将自身行动统一到国家主张上来,积极回应时代诉求和人民心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同向同行、同心并进。●

猜你喜欢
国民意识国家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一直难忘
高地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把国家“租”出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国民健康 国家强盛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