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等值词汇翻译难题的文化成因及应对措施

2022-02-03 22:28周沛瑶徐涛
今古文创 2022年3期
关键词:翻译方法

周沛瑶 徐涛

【摘要】无等值词汇的单位词汇意义仅存在于某一种语言中,同时它也反映出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现象。因而,无等值词往往因其独特的文化背景信息成为翻译的难点。本文尝试对该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历史文化文本中无等值词汇的基本翻译方法,对于历史文化文本的俄汉互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无等值词汇;翻译方法;历史文化文本

【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03-0108-03

一、无等值词汇概述

苏联学者Л.С.巴尔胡达罗夫认为,无等值词汇(безэквивалентная лексика)是一种语言的某个单位词汇在另一种语言的词汇里中完全没有等值物(1985:69)。我国学者钮菊生认为无等值词汇是在甲语言中存在而在乙语言自身本没有表相应概念的词语(1990:27)。权威词典可以作为判断该词汇单位是否存在于语言中的衡量标准,进而无等值词汇的概念可以理解成是源语言的词汇单位在译语词典中没有对应物。

关于无等值词汇的分类,国内外学者意见、角度暂未统一。巴尔胡达罗夫将无等值词汇分成三个大类别:专有名词(имени собственные)、民俗词语(имени реалии)、空位名词(имени случайные лакуны)。实际上该分类方法有进一步的分析讨论的空间。比如无等值词汇 ——专有名词的界定问题。存在一些词汇、文化意义都很独特的专有名词(如地名、机构名称和人名等),它们最初在其他语言中并没有对应物,但是由于某方面的需要,被翻译出来且译文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具有了固定等值物。有学者将其划归为意义伴随词类中,В.И鲍里先科, И.А特列季亚科娃等(2008:23)。那么专有名词——无等值词汇乃至所有无等值词汇是否都会最终转化为具有固定等值意义的词汇呢?它们的界限是否明确呢?巴尔胡达罗夫学者本人并不否认存在这种转化的可能,他在著作中也提到了这一点并对此予以补充,“如果运用音译、仿造法和描写性翻译三种手段,就会得到偶合翻译等值物,即尚未进入译语,作为‘潜在’词汇单位应用于言语中的词汇词组。该词汇单位往往会变为惯用等值物(固定等值物),也就是说,该词汇单位有可能进入译语的词汇(并最终可以收入该语言的详解词典而被确定下来。”据此,“是否被详解词典收录”可以作为无等值专有名词和文化伴随意义词,甚至作为无等值词汇与其他词类相互区别的标志之一,但是具体词汇的这种时间界限的划分却不明确,也很难对此进行研究并得出切实的结论。

本文以卡拉姆津《俄罗斯国家史》为蓝本,从该历史文本中涉及的包括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四个大方面中寻找无等值词汇,以巴尔胡达罗夫的三大无等值词类为重要参考条件(包括以这三类别为优先选词条件、把其中的民俗词汇进行展开并做进一步分类等),以源语言词汇单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否有对应译文为筛选条件,尝试将历史文本中的无等值词汇分以下几个类别:

1.历史词(историзм):дружнина, бoярин,Воевода,

вира...

2.传统习俗类词汇(слова традиционного быта):квас...

3.熟语(фразеологизм):волчий хвост,ни рыба ни мясо...

4.民间口头创作中的词汇(слова из фольклора):

старина,коляда..

无等值词汇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语义和文化方面。

一是无等值词汇的词汇意义(概念意义、指物意义、组合意义和语用意义)具有独特性。Л.С.巴尔胡达罗夫指出:两种语言之间的词汇单位(包括词汇和固定词组)间的所有语义对应类型可以归结为完全对等、部分对等和并不对等型三种。那么无等值词汇的语义对应类型就应该是第三种情况,因为两种语言中能达到语义的这四个层面完全一致的词类单位除了单义词、部分固定术语等词类外并不多见,而无等值词汇一定不在其中。因为无等值词汇意义中的分要素与其他语言中存在差异。如历史词、传统习俗和民间口头创作词——无等值词汇的指物意义(通过义位判断)突出,而语用意义和语言内部关系是熟语——无等值词汇的极其突出的特征,可以发现俄汉熟语间引申义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熟语的主体事物有时却大不相同。那么既然各分要素不尽相同,那么由分要素构成的无等值词汇的词汇意义也就是独特的。二是从文化角度看,无等值词汇反映的是某个民族特有的、其他地区人民在生活中得不到的经验和现象,具有文化方面的独特性。这里既包括对某一文化现象的差异性理解,也包括文化现象仅存在于某一民族的独特性,是民族文化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

二、无等值词汇翻译困难产生的原因

无等值词汇翻译的难点在于源语言和目标语之间无法实现完全对等的转换,体現在无法在两种语言的词汇含义(包括四个方面)和文化背景含义中实现完全对等的转化,其根本原因是两种语言之间存在巨大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文化方面和语言方面。这里从文化方面的差异来进行分析。

可以根据无等值词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沟通障碍的两种情况,(既包括不同语言对同一文化现象理解不同甚至相反的现象,又包括某文化现象仅存在于一种语言中的情况),把文化方面的因素分为文化差异和文化空缺。

(一)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是指某一文化现象在不同的民族、国家中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文化差异既包括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斗争的状态(文化冲突),也包括对同一文化现象的不同理解(差别)。这些文化差异固然能促进世界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化,但是也直接促进了无等值词汇翻译难题的出现,也给跨文化交际带来了阻碍。

比如волчий хвост,俄语中文间对应等值物的翻译是“狼尾”,但是在句子Радимичи волчья хвоста бегают.中却是作为无等值词汇中的熟语使用的,这一词组实际上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以普通名词代指历史无等值词汇中的专有名词Воевода Волчий Хвост——奥列格的军政长官沃尔奇·赫沃斯特。如果不了解这一指代意义,就不能准确把握该句的根本含义,实际上拉基米奇人怕的不是狼,而是长官沃尔奇·赫沃斯特。

再如гривна,它是古罗斯时期的重量和价值单位,虽然现在乌克兰的货币单位也是格里夫纳,但是首先这两者所代表的具体价值数值实际上是不同的:在12世纪1 格里夫纳等于68.22克银,而在乌克兰格里夫纳只是表示具有多种面值的钱币;再者格里夫纳还有第二个意义:一种由铁、金或银等为原料做成的项圈,是罗斯女人的装饰物,也是男子名望地位的象征(2017:414)。公元1000年游牧民族在沃洛达里的带领下进犯基辅,亚历山大·波波维奇,(壮士歌中的英雄),带人夜间突袭,杀死了大量敌人,为此弗拉基米尔奖励他金格里夫纳项圈。更准确地理解该词的所指含义需要同上下文结合。

(二)文化空缺

文化空缺(лакуна):某语言文化内容仅存在于某个国家。文化空缺是导致无等值词汇翻译困难产生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为特定物品象征意义的空缺、特定历史人物及其相关概念、历史事件的空缺、特色美食的空缺等。

比如:古代罗斯的Вече,(维彻大会)(历史词),是大公和城中民众商讨重大事宜的集会。一方面,普通市民和波雅爾贵族直接参与决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公权力的行使,具有民主性的特点:《俄罗斯国家历史》(第一卷)曾记载,诺夫哥罗德百姓召开公民大会,要求斯维亚托斯拉夫的儿子来当城市的领导者,也多次记载大公在发动战争前会召开维彻大会商讨相关事宜的情况。另一方面,维彻大会出现到繁荣再到没落的发展过程也反映了国家由松散到罗斯政权逐步大统一的过程,但是这种过程是渐变的、漫长的。维彻大会从9世纪产生,直到13世纪莫斯科公国时期,伊凡三世强调建立统一的集权制国家,维彻制度才逐渐消失。因此Вече属于文化空缺类的无等值词汇,转达其含义时加以解释才更易于理解。

再如:грецская  огонь希腊火,它实际上是希腊人发明的武器,是一种混合燃烧剂,常装在拜占庭战船的船头和侧舷上的铜管喷射出去,烧毁船只。这词对我们来说更为陌生,通过解释才有助于理解。

据此可证明,由于文化差异和文化空缺确实会导致在阐述无等值词汇语义时发生原义和阐释义发生较大差异的现象,并且由于这些原因是文化的固有特点,所以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只能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来应对。

三、无等值词汇翻译方法举例

鉴于无等值词汇鲜明的民族性,在阐明释义的过程中切忌生搬硬套,要从无等值词汇在源语言中的文化背景以及上下文出发,在不改变原义的前提下对其进行解释。这里选取了《俄罗斯国家历史》(第一卷)中的典型的俄语无等值词汇,借鉴巴尔胡达罗夫著作中的部分翻译方法,用中文阐释其含义。

(一)音译法

音译法强调语言语音层面上的相通,主要是在目标语中寻找甚至创造同源语言中发音相似或者相同的语言单位,实际上就是译音代替译义。音译法的适用范围极其广泛,除成语之外的无等值词汇几乎都可以采取这种方法。根据音译能否使读者立刻领悟无等值词汇的含义,按照叶丽娜的方法,(1997:49),音译法可以分为:

音译法+注释:用注释进一步明确事物的属性、特征:Вече(维彻大会),起初是全体男性参与,后演变为波雅尔贵族、行政长官和大公讨论政事的君臣会议;Гридница/гридня(格里德尼查),是正门内的大客厅,也作宴会厅;мордок,(莫尔多克),古诺夫哥罗德货币单位。

音译法(不加注释),目标语中通过读音可以判断出事物的大概属性、特征。通常各类无等值词汇中的专有名词和专有名词—普通名词词组采取这种翻译方法:Десятинная церковь(什一教堂)、 Святой Владимир(圣·弗拉基米尔)。

(二)意译法

意译法主要用于成语(фразеологизм)当中,成语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是很难通过直译达到功能对等的。此时,为了满足基本的沟通需要,可以采取意译的方式:理解成语的本质意义,用目标语进行再创造,尽可能地还原成语的意义。比如成语:ни рыба ни мясо,Ю.А Ларионова(2014:258).如果拿汉语直译为“不鱼不肉”,几乎是令人无法理解的,需要查明这个短语的比喻意义:заурядная, посредственная личность,(平庸的)о ком, не имеющем характерных, отличительных индивидуальных свойств.也就是那些平平无奇之人,可以翻译成“凡夫俗子”。而“不三不四”则指的是不正派的人或者是不成样子。二者是完全不对等的。

四、结语

虽然在无等值词汇翻译过程中总会遇到翻译困难,但正如苏联学者费道罗夫所说(转引自温哲仙2020:73):“可译性是语言的本质”。可译性的原则并不是针对个别语言现象、语言单位,而是针对原作整体而言的,因此虽然无等值词汇在翻译过程中会产生诸多问题,但它依然具有可译性。而且随着文化的不断交融、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程度的提高、杰出翻译人才的不断涌现,优秀的翻译作品不断展现在大众的视野中,那么,在选取合适翻译方法的情况下,译者是能够阐明无等值词汇的意义、解决无等值词汇的翻译难题的。

参考文献:

[1]巴尔胡达罗夫.语言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

[2]Иванов А.О.,Безэквивалентная лексика[M].

СПБ.,2006.

[3]钮菊生.从汉语看俄语无等值物词汇的可译性问题[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3,(02).

[4]Борисенко В.И, Третьякова И.А, Россия в начале ХХI века:учебное пособие пострановедению России[M].Москва.,2018.

[5]Карамзин Н.М.,История государства Российского[M].в 12т.-СПБ.,1816-1829.

[6]拉夫连季.往年纪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7]叶丽娜.浅谈汉语无等值物词汇的译法[J].俄语学习,1997,(04):48-51.

[8]Ларионва Ю.А.,Фразеолонический словарь современного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Z]М.,Москва,2014.

[9]温哲仙.浅谈翻译理论中可译性内涵的演变与发展[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28(12):76-78.

作者简介:

周沛瑶,女,汉族,黑龙江双鸭山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本科生,研究方向:斯拉夫历史文化。

徐涛,男,满族,通讯作者,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俄语语法学、语义学、斯拉夫历史文化。

猜你喜欢
翻译方法
英文歌曲名称翻译的模因解读
民俗旅游资料日译方法探讨
浅谈日语翻译的方法与策略
中医语言隐喻分析及其翻译方法研究
结合语境翻译文言文方法举隅
浅谈汉语歇后语的翻译方法
中国特色词汇及其外宣翻译
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探讨
服装标签上英文翻译错误分析
菜单翻译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