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联苯·噻虫嗪颗粒剂对宿根蔗甘蔗粉蚧的田间防治效果

2022-02-03 02:49刘晓鹏李德伟梁阗李涛罗亚伟覃振强
热带农业科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株率噻虫嗪辛硫磷

刘晓鹏 李德伟 梁阗 李涛 罗亚伟 覃振强

(1. 江门市植保有限公司 广东江门 529000;2.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广西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广西甘蔗生物技术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广西南宁 530007)

甘蔗粉蚧(Sugarcane mealybugs)是甘蔗上的重要害虫之一,主要有蔗茎红粉蚧Saccharicoccus sacchari(Cockerell)和灰粉蚧Dysmicoccus bohinsis(Kuwana)2种,在各蔗区均有发生为害,两者常以成、若虫群集在蔗苗基部或叶鞘包裹的蔗茎蜡粉带、根带和生长带上,吸食蔗液,并分泌蜜露引起煤烟病,影响蔗株生长,造成产量损失、糖分降低,影响甘蔗品质[1-2]。

广西以蔗茎红粉蚧发生为害较为常见。笔者近年调查研究发现[1,3-5],蔗茎红粉蚧在广西9个主要蔗区均有发生,蔗茎红粉蚧为害株率为10%~80%,其中以崇左市蔗区发生危害相对较严重,在扶绥县蔗区,新台糖22号第1年宿根蔗上蔗茎红粉蚧种群的虫口密度最大,为125.87头/株,明显高于同一甘蔗品种新植蔗上的25.08头/株[4]。金伟等[6],刘康成等[7]研究表明,甘蔗粉蚧种群发生数量与宿根蔗栽培年限呈正相关,宿根3年、2年、1年蔗和新植蔗上的粉蚧成虫分别为213.5、142.7、124.8和75.9头/株,说明甘蔗宿根年限越长,蔗茎红粉蚧发生数量越多。

广西蔗区蔗茎红粉蚧自然种群在每年7—8月增长最快[5],因其成、若虫匿居于叶鞘内蔗茎节的蜡粉带、根带和生长带上,且虫体外披有蜡粉,又被叶鞘包裹,给防治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化学防治是控制该虫为害的重要措施,但目前我国尚未有农药登记用于防治该虫,结合甘蔗生长期长和施药不方便等特性,防治谱广(能同时对蚜虫、蓟马、螟虫、蔗龟和粉蚧等多种常见害虫都有效)且持效期长的颗粒剂是化学防治药剂的首选。有机磷类颗粒剂因为拥有这些特性,已成为近20年多来甘蔗生产中的主流杀虫剂,但随着社会对农药残留问题的重视,有机磷类产品已逐渐被禁限用,筛选拥有这些特性的替代药剂成为后有机磷时代的重要任务。出于此目的,同时结合近几年生产实际中各种药剂的防治效果表现,笔者在广西南宁和来宾2个蔗区开展1%联苯·噻虫嗪颗粒剂(颖壮)不同剂量防治宿根蔗甘蔗粉蚧的田间药效试验,药剂对照为3%辛硫磷颗粒剂,以不施药为空白对照,以期为防治宿根蔗甘蔗粉蚧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品种 南宁试验点的甘蔗品种是桂糖44号,第一年宿根蔗;来宾试验点的甘蔗品种为桂糖42号,第一年宿根蔗。

1.1.2 防治对象 甘蔗粉蚧。

1.1.3 供试药剂 1%联苯·噻虫嗪颗粒剂(颖壮),江门市植保有限公司生产;对照药剂3%辛硫磷颗粒剂,山东东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 试验点分别设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隆安甘蔗试验基地和来宾市兴宾区凤凰镇龙岩村。试验共设5个处理(表1),每处理3个重复,共15个小区,每小区面积≥42 m2,试验区周边设有保护排(行)。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分别于甘蔗苗期和分蘖期各撒施一次药。

表1 试验设计

1.2.2 田间管理 各试验新植蔗砍收后,宿根蔗地先进行清园(秸秆碎叶还田),第一次施药在2021年4月上旬至中旬,施药处理前先进行破垄松蔸,然后按试验剂量直接撒施于蔗垄一侧的蔗蔸旁,施后覆土;第二次施药在5月中旬进行,结合中耕、除草、施肥(按当地常规用量施用)大培土。其它栽培管理措施与大田生产相同。

1.2.3 项目调查 于2021年9月上旬调查甘蔗粉蚧的为害株率和虫口密度。每小区选取中间2行甘蔗,调查粉蚧为害株数和总株数,计算为害株率;每小区随机取8个调查点,每个调查点取相近3株甘蔗,调查每株甘蔗粉蚧发生数量,计算虫口密度。

1.2.4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10和DP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计算公式如下:

为害株率=虫株数/调查株数×100%;防治效果(防效)=(对照区为害株率-处理区为害株率)/对照区为害株率×100%

虫口密度(头/株)=粉蚧数量/调查株数;防治效果(防效)=(对照区虫口密度-处理区虫口密度)/对照区虫口密度×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颖壮对宿根蔗甘蔗粉蚧的为害株率防效

试验表明,南宁试验点1%联苯·噻虫嗪颗粒剂(颖壮)4 000、5 000、6 000 g/亩处理的为害株率显著低于辛硫磷和空白对照处理;来宾试验点1%联苯·噻虫嗪颗粒剂(颖壮)3个处理的为害株率与辛硫磷处理的差异不显著,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处理。2个试验点1%联苯·噻虫嗪颗粒剂(颖壮)3个处理的为害株率防效均显著高于辛硫磷处理的。结果表明,1%联苯·噻虫嗪颗粒剂(颖壮)4 000、5 000和6 000 g/亩处理对宿根蔗甘蔗粉蚧有较好的为害株率防效(表2)。

表2 颖壮对宿根蔗甘蔗粉蚧的为害株率防效

2.2 颖壮对宿根蔗甘蔗粉蚧的虫口密度防效

从表3可以看出,南宁试验点1%联苯·噻虫嗪颗粒剂(颖壮)4 000、5 000和6 000 g/亩处理的虫口密度显著低于辛硫磷和空白对照处理;来宾试验点1%联苯·噻虫嗪颗粒剂(颖壮)3个处理的虫口密度显著低于空白对照处理的,但与辛硫磷处理的差异不显著。南宁试验点1%联苯·噻虫嗪颗粒剂(颖壮)4 000、5 000和6 000 g/亩处理的虫口密度防效高达97%以上,均显著高于辛硫磷处理;来宾试验点1%联苯·噻虫嗪颗粒剂(颖壮)3个处理的虫口密度防效为77%~96%,与辛硫磷处理的差异不显著。

表3 颖壮对宿根蔗甘蔗粉蚧的虫口密度防效

3 讨论与结论

目前,生产上防治甘蔗粉蚧主要依靠化学防治和剥除枯叶,可在甘蔗生长中后期,通过剥除枯叶和叶鞘可促进蔗田通风透光,恶化粉蚧生存环境,减少其发生为害,但现因劳动力缺乏而难以有效实施,而适时科学合理施药是防治甘蔗粉蚧的重要手段。本试验表明,1%联苯·噻虫嗪颗粒剂(颖壮)4 000、5 000和6 000 g/亩处理对宿根蔗甘蔗粉蚧的为害株率防效达80%以上,均显著高于辛硫磷处理的;颖壮5 000、6 000 g/亩处理对宿根蔗甘蔗粉蚧的虫口密度防效均高于85%,且该剂量在南宁试验点的防效显著高于辛硫磷处理。南宁试验点因为处理3中有2个小区还能发现少量为害株和虫体,所以其防效低于处理1和处理2,这也说明了有时防效并非随剂量的增加而提高,在农药减量和效益优先的大背景下,对于防效相对可靠的药剂,可根据不同地区害虫的为害程度来适当调整施用剂量。处理4中因有2个小区为害株数和虫口数高于空白对照,所以其为害株率防效很低,虫口密度防效出现负数,这也说明对照药剂3%辛硫磷对甘蔗粉蚧防治效果甚微。

1%联苯·噻虫嗪颗粒剂(颖壮)是0.5%联苯菊酯和0.5%噻虫嗪的复配剂型,联苯菊酯具有杀虫和杀螨活性,有触杀、胃毒和一定的趋避、拒食作用,杀虫谱广,击倒力强[8];噻虫嗪属第二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杀虫谱广、内吸性好、持效期长的优点[9];联苯菊酯和噻虫嗪两者结合不但可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增效显著,而且颗粒剂又有缓释和低毒化作用,持效期更长[10]。辛硫磷杀虫谱广,击倒力强,以触杀和胃毒作用为主,无内吸作用[11],在本试验中对刺吸式害虫甘蔗粉蚧的防治效果表现不理想,尤其是在南宁试验点,辛硫磷处理的一个小区甘蔗粉蚧发生数量甚至比相应不施药处理的还高,从而导致出现虫口密度平均防效为-0.35%的现象。本研究结果表明,1%联苯·噻虫嗪颗粒剂(颖壮)可作为控制宿根蔗粉蚧的替代药或轮换药用于防治该粉蚧,在宿根蔗破垄小培土和大培土时分别进行2次施药,推荐每次用药量为5 000~6 000 g/亩,可有效防治宿根蔗甘蔗粉蚧危害。

猜你喜欢
株率噻虫嗪辛硫磷
2021年大通县油菜三甲害虫药效防治试验报告
国内辛硫磷的应用研究进展
噻虫嗪、吡虫啉灌根防治苹果绵蚜及砧穗组合抗性试验
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防治韭菜疫病田间药效试验①
家蚕中肠内对辛硫磷耐受性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噻虫嗪在农田土壤中环境行为的研究进展①
澳洲坚果杂交子代开花调查分析
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在冬枣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2018年泰山东麓和南麓甜樱桃主产区冻害情况调查
一株有机磷农药降解菌的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