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高校辅导员信息媒体运用的实践探索

2022-02-03 00:24吴婷婷刘晓坷
领导科学论坛 2022年1期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网络环境

吴婷婷 刘晓坷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网络新媒体逐步成为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文章在运用网络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精心设计和组织了“朋友圈”正能量评比、制作“有音书”、拍摄“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党史微视频等一系列活动,将思想灌输转变为引导学习,将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对大学生进行浸润式影响,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辅导员;信息媒体

基金项目: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互联网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信息核心素养培育研究”(20JDSZ3074)。

作者简介:吴婷婷,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刘晓坷,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湖北武汉430068)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2)01-0149-04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3号)指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主要工作职责之一,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对大学生开展思想引领、学习指导、生活辅导、心理咨询等,推动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在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00后”大学生的思想呈现个性化多元化特征,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呈现网络化特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和行为方式趋于复杂多变。高校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地需要运用信息网络媒介。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性任务,必须引导青年学子把握主流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和真实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3号)指出,“引导学生创作网络文化作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也指出,要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合力。高校辅导员应突破传统教育模式,找准“00后”大学生的趣味点,运用微信、微博、抖音、快闪、APP、公众号等网络新媒体传播平台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利用网络新媒体有计划、有节奏、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规范教育和综合素养教育。网络新媒体具有信息覆盖量大、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选择空间大、信息资源可共享的特征。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新媒体平台已成为现阶段大学生资讯交换的重要场所,各种新兴媒体也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一、大学生网络新媒体使用现状

大学生是互联网用户中的重要群体,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的重要生活空间。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使用网络新媒体呈现以下三个特征:一是使用时间长、频率高,使用新媒体8小时以上的学生占7.47%,每天花5~8小时使用新媒体的学生达61.4%;二是使用目的多元化,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目的主要集中于交流(87.6%)、学习(89%)、购物(60.6%)三个维度;三是对校园新媒体关注度较高且有较多的期待,对于学校开设的新媒体平台,39.6%的大学生表示经常关注,48.9%的大学生表示偶尔关注。在此基础上,笔者运用个别访谈、团体座谈、调查走访、数理统计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对于网络新媒体的认知、接受和使用状况,发现大学生在网络上经常进行的活动中,排前三的分别是使用QQ、微信、淘宝;大学生最常使用的APP是淘宝网、新浪微博;经常使用学习强国APP的大学生占28%。湖北工业大学的大学生订阅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达97%;81%的大学生有同班同学的QQ号和微信号,却无同班同学的手机号。由此可以看出,QQ和微信已经成为大学生最常用的通信工具,网络新媒体的使用已经渗透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网络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表现在:一是共享信息、及时更新,有利于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帮助他们通过开放平台随时获取信息、開阔视野、促进交流,有利于大学生开放思想的形成;二是发展个性、促进创新,有利于大学生自主意识的加强。网络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世界观方面,出现价值导向多元化、政治观念淡化的情况;在道德观方面,出现道德意识弱化,道德人格缺失的情况;在人生观方面,出现个性主义膨胀,人格双重化的现象。

立足于大学生使用网络新媒体的现状,结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时政热点,遵循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心理特征,笔者在湖北工业大学精心设计、广泛开展“晒”“诵”“听”“讲”等多形式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表达爱党思想、爱国热情,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日常生活之中。党史学习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以党的百年华诞为契机,改变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的教育形式,采取实地参观学习、大学生讲党史故事、唱红歌、跟党走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党史知识,拉近学生与党史间的距离,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汲取营养、滋润心灵。

二、高校辅导员运用新媒体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善用新媒体平台,引导大学生花样“表初心”

针对近年来大学生社交平台主要“晒吃晒喝晒礼物”“旅游逛街和购物”等只见休闲、不见学习的氛围状态,笔者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系列教育活动中设计了微信朋友圈和QQ空间正能量评比活动。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在微信朋友圈和QQ空间发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内容和心得体会。引导大学生在网络新媒体,在微信朋友圈和QQ空间中晒“爱党”、晒“爱国”,旗帜鲜明地表达爱党、爱国热情,通过“朋友圈”广泛传递正能量。

随着活动的逐步推进,学生中悄然流行起晒学习、晒读书的新时尚。大学生在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专题学习后,在微信朋友圈和QQ空间纷纷晒出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学习照片,发表了自己对“初心”的真切理解。例如,有一名学生晒出了“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共预备党员已经128天”的“入党生日卡”;一名学生在读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后发表了自己对于国家建设和民族振兴的独到见解,同学们纷纷点赞和发表留言“向你学习”。随着越来越多的同学参与,大学生的QQ空间里开始充满了“对党表白”“学习心得”“我和国旗同框”这些爱国爱党元素,受到今日头条的高度关注。高校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探索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和教育模式,让晒学习、晒读书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时尚潮流”,极大地扭转了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网络风气,将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大学生的生活中。

(二)利用软件工具,制作大学生“有音书”

高校辅导员在对学生实施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问题是大学生普遍存在政治理论知识缺乏的情况。理论学习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一种是老师向学生输入知识,学生吸收;另一种是学生主动输出知识,后者对于学生来说难度更大,原因在于学生需要在充分掌握和消化了输入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有效输出。为帮助学生加强理论学习,笔者在所在高校开展了制作“有音书”活动。首先,让同学们“诵”读经典原著、经典原文,让大学生在读原文、悟原理中提升政治素质。其次,让同学们多“听”,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上的“听原著”“听新闻广播”“听理论”等板块加强政治学习。再次,制作“有音书”。制作“有音书”活动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引导学生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关注时政、了解国家大政方针,进行知识输入;第二阶段,精选原著中的经典文章和段落,进行朗读录音,采用ADvoice音频处理软件制作自己的“有音书”,录制具有自己特色的学习声音就是一种有效的知识输出。最后,进行评比,《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国共产党党章》《之江新语》《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知之深、爱之切》这五本“有音书”受到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因为之前营造的良好的微信朋友圈和QQ空间传递和分离正能量的氛围,五本“有音书”也在大学生的微信朋友圈和QQ空间中被广泛传播,并掀起了政治理论学习的高潮。通过这种诵读经典、回顾原著的形式引导学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参与,从而加强学生的政治理论学习,强化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新媒体技术工具的有效运用让大学生将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拍摄党课微视频,传播党史教育知识

2021年是党的百年华诞,全国掀起了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潮。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形式是党课授课、党史学习宣传片、党史剧等。如何才能用学生喜爱的形式,让鲜活的党史走进年轻人的心里?红色资源是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湖北工业大学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辅导员充分利用武汉当地的党史教育资源,组建了“大学生党史宣讲团”,组织学生们学习党史,查找资料、撰写脚本,分组走进八七会议遗址、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以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教育为主线,经过多次学习和精心组织,拍摄制作了《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党史微党课视频。该视频共有九集,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武汉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事迹。其中,党史篇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二七革命纪念馆》《武汉市革命博物馆》《八七会议旧址》《施洋、向警予烈士陵园》5个视频;新中国史篇有《武汉长江大桥》1个视频;改革开放史篇有《汉正街》1个视频;社会主义发展史篇中有《中国光谷》《抗疫纪念馆》2个视频。党史微党课主讲人、拍摄者和制作者都是学生,他们通过镜头和个人讲述,结合相关史料和影视资料,重走历史路,寻找和武汉市有关的红色足迹,声情并茂地讲述发生在武汉的红色历史故事。虽然每个视频只有3分钟左右时间,但每一集主题都经过了策划—拿出初稿—提意见—再修改的反复推敲过程,并请学校党史专家把关后才去现场录制,尽可能做到严谨。后期制作还要精心选择史实资料画面来充实。视频通过辅导员的微信视频号“辅导员的花园”定期推送,并在党课培训班上组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共青团员集中观看学习,成了全校师生学习党史的独特教材。

同学们普遍反映在这种党史学习教育中收获良多:金融专业的刘同学是一名讲解员,他说当讲解员的经历让他终生难忘,为了讲好党史,他不仅阅读了很多党史文献,还观看了大量的视频,揣摩面对镜头时的表達方式,与此同时,讲解也让自己变得自信大方、充满活力,训练了他的思辨能力和气质谈吐。这种有角色带入感的宣讲,对学生而言是一次精神洗礼。毛同学清晰记得,那天完成录制后,走出武汉二七纪念馆,看到路边盛开的小花和不远处传来琅琅读书声的校园,一种神圣的感情盈满心胸,“我真切感到今天的平静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有责任让先烈精神永存”。参与视频拍摄的熊同学认为:“要想更好地讲好党的故事并不容易,我多次去往武汉革命博物馆,在那里放慢脚步,用心去体会、去品味那个年代共产党人书写的光荣与辉煌,把我带回了那段让人热血沸腾的峥嵘岁月。在拍摄过程中,辅导员对具体拍摄地点提出建议,并帮助我将讲稿不断优化完善,还有武汉革命博物馆馆长也热情地对视频拍摄进行了指导。”金融专业李同学认为“党史故事走出书本,才能更生动更贴切地走进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更加有兴趣去学习。”

微党课视频的宣传传播取得了良好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并受到光明日报网、中新网、湖北日报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这种党史学习和网络传播双向互动的实践活动,有效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用好红色资源,讲好党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引导学生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成长中,为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努力奋斗。

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是高校辅导员最重要的工作职责之一,辅导员通过网络新媒体的广泛渗透,打造了多方位、立体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将原有的思想灌输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通过组织大学生创作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和引导力的文化作品对大学生开展浸润式教育,强化了大学生的价值认同,引导大学生不仅要成为党史故事的聆听者,更要成为中国价值的缔造者和实践者。这种现实和网络双向互动的实践活动,有效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和风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黄东昱,蔡毓彬.信息技术手段在加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路径研究——基于上海交通大学生活园区新媒体运用的实践思考[J].学园,2017(13).

[2]骆贞辉,唐凯晴,汪蓓蓓.大学生新媒体使用现状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启示[J].视听,2018(2).

[3]高国伟,孙萍.网络环境下高校辅导员的媒介素养培育[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5).

责任编辑:周玉婷

猜你喜欢
高校辅导员网络环境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发展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探析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探析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