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时代大学英语读写教程3》中的中西方文化呈现对比研究

2022-02-01 09:56沈晓萌
英语教师 2022年20期
关键词:英语教材次数大学

沈晓萌

引言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国际交流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越来越多的行业与国际接轨,英语成为大学生必不可少的技能,而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成为获取这一技能的重要途径。教材作为课程的重要载体(Tomlinson 2012),是外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教什么”和“如何教”起着决定性作用(Cunningsworth 1995)。为帮助大学生学习英语和了解西方文化,大学英语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融入了西方文化相关内容。同时,《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以下简称《指南》)对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选用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材内容的选择应自觉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能及时反映世界科技新进展,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为培养具有前瞻思维、国际眼光的人才提供有力的支撑(何莲珍 2020)。

然而,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培养学生准确理解和表达中华文化的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造成“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从丛2000)。《指南》强调了大学英语教材中文化内容的选编对改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重要作用。有鉴于此,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选取《E时代大学英语读写教程3》进行文本内容分析,对比该教材中关于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呈现次数、呈现内容及呈现方式上的不同,试图为大学英语教材内容的编写提出建议,促使大学英语教学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国家高等教育的总体目标。

一、文献综述

国内有关大学英语教材中中国文化内容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末。李洁(1992)指出大学英语教材中应包含弘扬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篇章。高全孝(2004)指出高校大学英语教材应加强弘扬民族文化意识。张丽红(2008)选取《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为研究对象,采用测试卷和调查问卷作为研究工具,调查大学英语教材中关于中国文化的内容成分,研究结果表明,该教材中中国文化知识所占比例非常小,新《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呼吁新一代教材的诞生。张仁霞(2012)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自建的《新标准大学英语》教材语料库进行定量分析,统计出教材中有关“中国文化”内容的量化数据。通过语料库软件检索,就中国文化元素进行量化分析,从而对大学英语教材中国文化配置和内容给出相对客观的评估,给教材的编写和英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张虹和于睿(2020)围绕大学英语教材中呈现的中华文化的内容比例和形式等展开讨论,研究发现:大学英语教材呈现的中华文化内容主要涵盖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大学英语教材中华文化的呈现方式以翻译和选词填空隐性呈现为主。

国内有关大学英语教材中西方文化内容的研究相对较少。王继慧(2012)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2》(第2版)全套教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教材中西方文化因子呈现状况的调查和研究发现,阅读材料的题材及其反映的主题思想和文化因素基本上局限在西方文化框架中,几乎没有反映中国文化的篇章,提出大学英语教材不仅应包含西方文化因子,而且应充分呈现中国文化因子。李静(2015)以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为视角,聚焦《新视野大学英语》中西方文化内容对学习者跨文化能力所产生的影响,采取量化研究与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论证,研究发现该教材西方文化内容选材及安排基本符合大纲要求,但单元文化主题较少涉及政治领域话题与文学作品介绍,不利于学生跨文化能力中政治敏锐性及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仍需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国内有关大学英语教材中西方文化内容的对比研究也相对较少。王菲(2010)以两套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为研究对象,发现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文化选择与配置同大学英语教材的文化定位处于一种相悖状态,存在诸如英美文化取向突出,本土文化、非英语国家文化边缘化和比较文化缺失等问题。刘艳红、Lawrence Jun Zhang和Stephen May(2015)运用语料库方法,探究我国“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大学英语教材的文化内容,发现10套教材的文化选择和配置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美英文化强势和中国文化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研究进而讨论了教材文化失衡现象带给学生语言学习和文化构建的可能影响。王熔熔和李晨(2021)采用陈向明的典型个案抽样方法,选择三套教材作为研究对象,按拜拉姆(Byram)的文化内容分类模式,对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在大学英语教材中的呈现方式进行了比较,探讨了文化呈现方式对“文化失语现象”的影响。

综上所述,从数量上看,我国有关大学英语教材中国文化内容的研究数量较多,但对大学英语教材中西方文化内容的对比研究较少,缺少比较大学英语教材中西方文化内容的比重和种类的研究。从教材的选择上看,大部分研究选取的教材,如《新视野大学英语》(2004年第一版)和《新标准大学英语》(2008年第一版)出版时间较早,因此这些教材的研究结果对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稍有不足。而本研究选用的《E时代大学英语读写教程3》由外文出版社出版于2017年,为“互联网+”本科英语教学重点推荐教材,具有一定的实时性和参考性。本研究在新时代背景下,分析对比大学英语教材中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呈现次数、呈现内容及呈现方式的不同,试图为新时代新需要下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和内容选择提供新的思路和意见。

二、研究设计

《E时代大学英语读写教程3》一共有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四个模块:第一模块为导入(Lead-in);第二模块为集中学习(Study Focus),包括篇章A和篇章B两篇阅读文本及相应的练习;第三模块为能力提升(Ability Enhancement),包括歌曲赏析、影视赏析、情景对话及主题写作;第四模块为翻译技巧(Translation Skills)。研究者以该教材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以下三个问题:

1.在该教材中,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在呈现次数上有何不同?

2.在该教材中,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在呈现内容上有何不同?

3.在该教材中,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在呈现方式上有何不同?

研究者对该教材每单元的内容进行了检索,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相关的内容进行了收集、分类、整理,获得了以上研究问题的结果,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三、研究结果

(一)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呈现次数对比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呈现次数情况如表1所示。在第一单元中,中国文化呈现的次数为3次,占第一单元中西方文化呈现总次数的25.0%;西方文化呈现的次数为9次,占第一单元中西方文化呈现总次数的75.0%。在第二单元中,中国文化呈现的次数为3次,占第二单元中西方文化呈现总次数的25.0%;西方文化呈现的次数为9次,占第二单元中西方文化呈现总次数的75.0%。在第三单元中,中国文化呈现的次数为1次,占第三单元中西方文化呈现总次数的14.3%;西方文化呈现的次数为6次,占第三单元中西方文化呈现总次数的85.7%。在第四单元中,中国文化呈现的次数为4次,占第四单元中西方文化呈现总次数的33.3%;西方文化呈现的次数为8次,占第四单元中西方文化呈现总次数的66.7%。在第五单元中,中国文化呈现的次数为2次,占第五单元中西方文化呈现总次数的16.7%;西方文化呈现的次数为10次,占第五单元中西方文化呈现总次数的83.3%。在第六单元中,中国文化呈现的次数为2次,占第六单元中西方文化呈现总次数的33.3%;西方文化呈现的次数为4次,占第六单元中西方文化呈现总次数的66.7%。

表1: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呈现次数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每个单元西方文化呈现次数远多于中国文化呈现次数,就整本教材而言,中西方文化呈现总次数为61次,其中中国文化呈现次数为15次,占中西方文化呈现总次数的24.6%;西方文化呈现次数为46次,占中西方文化呈现总次数的75.4%。说明与西方文化呈现总次数相比,中国文化呈现总次数较少,中国文化内容占整本教材文化内容的比例较小。

(二)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呈现内容对比

在该教材中,中西方文化共呈现61次,内容涵盖城市形象、城乡对比、传统节日、传统手艺、传统饮食、国家形象、交通运输、科学技术、刻板印象、旅游文化、名人艺人、社交软件、生活百态、文化输出、武术文化、习语俗语、医疗美容、音乐作品、影视作品、杂志读物、珍稀物种、综艺节目,共22类。每一类别下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呈现的次数如表2所示。

表2: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呈现内容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呈现内容包括城市形象、城乡对比、传统节日、传统手艺、传统饮食、科学技术、旅游文化、生活百态、文化输出、武术文化、医疗美容、珍稀物种,共计12类,占总类别数目的54.5%;其中,相较于其他类别内容的呈现次数,城市形象类、旅游文化类和生活百态类内容的呈现次数较多,均为2次,其他类别内容的呈现次数均为1次。西方文化呈现内容包括城市形象、传统节日、国家形象、交通运输、科学技术、刻板印象、旅游文化、名人艺人、社交软件、生活百态、习语俗语、医疗美容、音乐作品、影视作品、杂志读物、综艺节目,共计16类,占总类别数目的72.7%;其中,呈现次数最多的文化类别是影视作品,共计14次;呈现次数较多的文化类别是音乐作品、城市形象、旅游文化和名人艺人,分别出现6次、5次、4次和4次;国家形象类和生活百态类文化内容呈现次数较少,均为2次;传统节日类、交通运输类、科学技术类、刻板印象类、社交软件类、习语俗语类、医疗美容类、杂志读物类和综艺节目类文化内容呈现次数最少,均为1次。由此可见,与西方文化呈现内容相比,中国文化呈现内容种类少,且涵盖范围小。

(三)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呈现方式

教材中出现的中西方文化内容需要依托课堂活动呈现给学生。研究者根据不同文化内容所对应的课堂活动中学生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将该教材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呈现方式分为四大种类:知识输入、观看赏析、讨论交流和产出练习。知识输入呈现方式指学生以教师讲授的方式习得教材中的文化内容,如在第二单元中,学生通过教师精讲阅读文本The Wonder of Hitchhike in Iceland,了解有关冰岛和西方搭便车的相关文化内容。观看赏析呈现方式指学生通过欣赏并评析音频、视频等内容,习得相关文化知识,如本教材每单元中第三模块能力提升(Ability Enhancement)部分的歌曲赏析和影视赏析活动,学生通过赏析经典歌曲和电影,了解西方文化。讨论交流呈现方式指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或已有的知识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习得文化知识,如该教材第一单元的情景对话活动要求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Suppose you like one of your classmates,how will you express your love?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学生可以总结出中国文化中表达爱意的方式。产出练习呈现方式指学生通过完成词汇、翻译等非口头产出的学习任务,习得文化知识,如该教材第四单元的翻译技巧模块,要求学生将主题为“武术的发展”这一段落内容翻译成英文。通过阅读中文文本,学生可以了解有关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知识。该教材中,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呈现方式情况如表3所示。

表3: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呈现方式情况

从表3可以看出,中国文化以产出练习的方式呈现次数最多,共11次;以讨论交流的方式呈现次数较少,共2次;以知识输入和观看赏析两种方式呈现的次数最少,均为1次。西方文化以观看赏析的方式呈现次数最多,共22次;以知识输入的方式呈现次数较多,共14次;以讨论交流的方式呈现次数较少,共6次;以产出练习的方式呈现次数最少,共4次。与西方文化呈现方式相比,中国文化通过产出练习方式呈现的次数较多,而以知识输入、观看赏析、讨论交流方式呈现次数较少。说明在该教材中,中国文化呈现方式较为单一,且以学生口头或笔头输出的方式习得文化知识为主;而西方文化呈现方式较为多样,且以学生输入知识的方式习得文化知识为主。

结语

以《E时代大学英语读写教程3》为研究对象,统计并分析了该教材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在呈现次数、呈现内容与呈现方式上的不同。研究发现,与西方文化相比,中国文化呈现次数较少,呈现内容种类较少,且呈现方式较为单一。进一步提高大学英语教材中中国文化内容出现次数,增加中国文化内容数量,丰富中国文化呈现方式,将有利于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文化内涵,提高他们的文化自信,使其在国际化大背景下更好地用英语向全世界介绍中国、弘扬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

猜你喜欢
英语教材次数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多版本高中英语教材红色文化融入的比较研究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的配置研究及启示
机场航站楼年雷击次数计算
2020年,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同比减少10.8%,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9%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俄罗斯是全球阅兵次数最多的国家吗?
大学求学的遗憾
基于切削次数的FANUC刀具寿命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