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睿
2019年颁布的《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引领着新时代教育、产业变革的方向。但是,我国高校现有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很难适应当前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需要。应用区块链技术能突破产教融合浅层发展瓶颈,构建去中心化、开放性和互信共享的智能教育体系,促进产教融合的深化,有利于破解人才供需结构性失衡和质量不高的难题。区块链技术引入应用型高校深化产教融合,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人才需要。
国外学者对产教融合理论作了很多研究。校企合作思想源于1862年的美国《莫雷尔法案》,“校企合作教育”的概念由20世纪初美国的辛辛那提大学提出,主要指该大学与企业合作所实施的职业教育。在国外,关于产教融合研究的主要学术观点:对产教融合内涵的界定,认为是一种将教育活动与社会生产活动紧密联系的人才培养模式(鲁维琼、魏宁译 2018);对产教融合特征的认识,认为它具有工学结合、双向参与和服务社会的特点;对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可归纳为三类:一是企业主导模式,以澳大利亚TAFE学院和德国“双元制”为代表(杜均 2018);二是校企并重模式,以美国的“工学交替”和英国“三明治”模式为代表;三是“学徒培训中心”模式,以法国的“学徒培训中心”为代表。
国内学者对产教融合的研究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产教融合思想起源的探索。清朝末期的“实业教育”思想,民国时期的“教学做合一”思想,新中国成立后的“半工半读”思想,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思想等,是2010年以来提出“产教融合”概念的思想渊源,之后不断演进和发展。其次是产教融合的理论研究。产教融合的理论基础是“威斯康星思想”、建构主义和实用主义。对产教融合理论内涵的认识有三种观点:一是认为产教融合是产业系统与教育系统的互动或合作关系;二是认为产教融合是一种“组织形式”或“统一整体”;三是认为产教融合是一种发展规划。最后是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一是根据合作场地、学生就业和教学内容划分为四种:基地培养模式、双向性培养模式、订单式培养模式和产学研相结合培养模式等;二是根据主体地位不同划分为四类:以学校为主体的政、校、企联合模式,以学校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校企共同体模式,校企一体化模式及多元主体共建模式;三是按层次的高低划分为三种:项目需求模式、平台互助模式和战略联盟模式(李梦卿、刘晶晶 2019)。
综上,国内外学者在产教融合和区块链技术应用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为本课题提供了重要启示和参考。但是,目前研究尚存在不足:首先,现有研究多以理论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为特征,其实践路径效果不佳,人才供给与需求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产教深度融合亟待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路径。其次,现有研究多以中心化的线性合作模式为特征,很难从根本上破解产教“两张皮”,多主体利益难以协同,资源难以共享的问题;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与共识机制能够实现产教非线性融合创新模式。最后,现有研究多以高校人才供应为主导的被动静态匹配模式为特征,很难破解人才供给侧数量、质量与需求侧要求脱节的问题;区块链技术智能合约及分布式账本技术能够实现人才培养供需同步,精准孵化。
下面应用区块链的分布式储存、加密技术、智能合约、共识机制等核心技术,创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横向“多主体、双轨道”、纵向“五协同、四递进”的多维度人才培养模式,使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形成自驱动、自适应、自演进、自追溯的机制和开放化、柔性化、精准化、智慧化的发展格局。
依据区块链技术的块链式数据结构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编程和操作数据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方式,全方位解构“产教融合”的主体关系和体制系统(蒋勇、文延、嘉文 2017);依据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共识共享、可追溯性和高度信任的特征,重构校企之间深化产教融合的四大机制:共识机制、互信机制、效率机制、智链机制,构建应用型高校产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依据协同理论关于系统各部分之间通过彼此协作,让整个系统实现微观个体的重新构建,形成新的结构与特征的原理,重构产教融合中高校、企业或行业、政府等主体利益关系,促进各主体之间加强协同,产生“1+1>2”的协同效应;依据协同创新原理,将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系统视为一个协同系统,开展创新增值的跨界整合,形成“融”主体资源、“合”主体力量、“创”经济发展、“新”专业人才的效果。
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横向“多主体、双轨道”,纵向“五协同、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框架。横向,构建开放、去中心化和互信共享的人才培养生态网络(见图1);纵向,构建自驱动、自适应、自演进、自追溯的校企人才供需对接运行平台。纵与横多维度的交互作用,形成共识、互信、效率、智链的运行机制,优化人才培养实施路径,实现与社会经济同步规划,与产业建设同步实施,与技术进步同步升级(见下页图2)。
图1:区块链产教深度融合网络
图2: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架构
创新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打破浅层产教融合的路径依赖,引入区块链技术的共识、互信、效率、智链等机制,优化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实施路径。
第一,构建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共识机制,建立产教融合“自驱动”组织运行系统。以区块链“节点共识”技术为基础,搭建区块链产教深度融合教育网络、校企资源智能化共享、完善政策制度体系、优化院校内外治理、创新社会服务理念。
在实践中,基于区块链的价值交换协议进行计算和传输,有教育需求或商务英语人才需求的高校或相关企业进入相关网络,系统通过记账算法,实现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存储。接入网络的所有对商务英语有人才需求的企业和相关学校都可共享其教育需求,也可自主编程输入教育需求。
当地政府、商务/贸易行业协会,以及与合作办学相关的组织等都可以链入这个网络,被给予一定的权限,最终形成“区块链校企深度合作商务英语教育网络”。“区块链校企深度合作商务英语教育网络”提供的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商务英语专业相关微课、该专业技能慕课、该专业技术创新展示等线上学习、商务项目实践演练、商务项目开发等延伸服务,所有资源和服务可以基于参与方需求定制化完成。
第二,构建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互信机制,建立产教深度融合“自追溯”信息共享平台。其路径为以区块链“加密信任”技术为基础,建立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评价与使用的信息公开、透明、可追溯、高度可信的储存传递体系。打造校企深化产教融合的信任与合作基础。高校在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中使用学习认证评价相关专业学生学习结果。但是,由于教育系统评价体系长期以来使用考试分数导向的标准,高校对国际贸易行业发展及变化反应不灵敏,对市场所需要的商务英语人才要求反应滞后,造成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日益发展的行业要求。同样,相关企业很难及时向高校传递最新商务英语人才需求标准。而区块链的“加密信任”技术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区块链技术可以做分布式学习记录与存储,将实时教育数据永久保存在云服务器上,成为随时待查的长期数据。这样的技术可以使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培养的商务英语人才信息更全面、真实,提升人才与岗位的精准匹配度。而对于链条上的学生,不用再繁复地填写从求学到就业各个阶段的履历。学生相关数据信息完整保存,一查便知。同时,学生进入企业后的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内容相关信息能实时传输并体现,从而提升信息的公开透明度,实现其数据信息的高度可信储存传递。
第三,构建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智链机制,建立主动应对人才需求变化的“自适应”信息系统。其路径为以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为基础,建立高校人才培养智能合约开发质量体系、自行适配的供需数量体系,开放式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精耕人才柔性培养体系。
通常情况下,企业每年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随着市场环境而波动。据此,对商务英语人才具体技能方面的要求每年会有相应的变动。反观现实,高校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后就相对稳定,修订频率不高。
为了提升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相对稳定性,基于区块链技术原理,通过一定的对外接口,由商务行业协会或行政主管部门等为主导,经过技术许可能随时根据相关企业的需求变化发布或更改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最新需求,并在一定周期内集中大部分相关企业的需求变动,公布相关数据和信息,从而促进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的最终达成,精准培养适应市场环境变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