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琼,李 娜,王耀辉
1.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河南 平顶山 467000;2.平顶山学院医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随着冠心病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术式,是抢救缺血心肌、改善心功能、降低心肌梗死死亡率的最有效方法[1-3]。但在30%~40%接受再灌注治疗患者中,梗死相关动脉开通无法改善心肌组织微循环灌注,即心肌灌注不良,发生ST段回落(STR)[4-5]。关于心肌灌注不良的发生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有研究[6]表明,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 受体拮抗可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本研究旨在探究替罗非班对PCI 术后STR 不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取得肯定研究结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选取2019 年2 月—2020 年12 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的187例STR不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93 例与替罗非班组94 例。对照组:男60 例,女33例,平均年龄(59.79±8.44)岁;心肌梗死为前壁66 例,下壁27 例;合并基础疾病为高血压54 例,糖尿病23 例,高脂血症16 例。替罗非班组:男64 例,女30 例,平均年龄(60.37±10.24)岁;心肌梗死为前壁68 例,下壁26 例;合并基础疾病为高血压57 例,糖尿病29 例,高脂血症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1 纳入标准:(1)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符合相关指南[7-8]且经临床确诊。(2)于样本医院开展PCI治疗。(3)PCI 治疗后梗死动脉前向血流心肌梗死溶栓试验分级3 级。(4)知晓病情自愿参与且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1)半年内发生脑血管疾病及接受重大手术治疗。(2)合并凝血障碍、血液系统疾病。(3)合并肝肾等脏器器质性疾病。(4)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机械并发症。(5)活动性出血。(6)未控制的严重高血压。(7)心源性休克。(8)对本次研究拟用药物过敏或过敏性体质。(9)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1.3.1 术前药物与PCI 手术 患者入院确诊后,即刻嚼服阿司匹林300 mg/d+氯吡格雷600 mg/d,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使用β 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PCI 手术参考《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9]中相关标准。
1.3.2 给药方案 替罗非班组通过指引导管进行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0 μg/kg,继而进行静脉滴注0.15 μg(kg.min),持续24 h,对照组术前未给予注射替罗非班。
(1)采用GE MAC1200ST 心电图仪检测两组患者术前ST抬高幅度、术后ST抬高幅度,术前QRS碎裂波(fQRS)导联数、术后fQRS导联数,两组患者均随访30 d。(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0 d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再发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发生情况及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10],随访方式为门诊复诊,心脏不良事件以临床诊断诊治结果为准。两组患者均无失访案例。
采用SPSS 23.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术前,两组患者ST 抬高幅度及fQRS 导联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替罗非班组ST抬高幅度、fQRS 导联数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ST抬高幅度及fQRS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ST抬高幅度及fQRS情况(±s)
组别对照组(n=93)替罗非班组(n=94)t值P值ST抬高幅度(mv)术前6.20±1.84 6.31±1.96 0.396 0.693术后3.76±0.84 1.37±0.42 24.568 0 t值11.685 19.745 P值P值0 0 fQRS导联数(个)术前3.05±0.94 2.96±0.88 0.676 0.500术后2.27±0.67 1.08±0.34 15.291 0 t值6.540 9.372 0 0
术前,两组患者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替罗非班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0 d LVEF情况(±s)
表2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0 d LVEF情况(±s)
组别对照组(n=93)替罗非班组(n=94)t值P值术前44.37±5.43 44.17±5.86 0.242 0.809术后30 d 51.27±6.61 55.76±4.20 5.537 0 t值7.795 11.432 P值0 0
替罗非班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及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 例(%)
PCI 术后ST 短回落程度与速度可准确反映心肌组织的灌注状态,为当前临床公认的评价PCI 术后心肌微循环灌注情况的方法之一[11]。PCI 术后心肌组织得到充分、有效地灌注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研究[12]显示,心肌再灌注时机与梗死相关血管是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ST段回落的影响因素。但临床实践证实,在施行再灌注治疗后,部分患者并未得到心外膜和(或)心肌组织的正常灌注,这将导致患者预后风险增加。
本研究结果表明,替罗非班可改善PCI 术后STR 不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ST抬高幅度、fQRS导联数及LVEF水平,降低术后心脏不良事件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替罗非班是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 受体拮抗,具有高特异性、高选择性与高效可逆性等特点,临床研究[13]发现,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 受体拮抗剂能够有效降低介入术中、术后急性血栓性事件发生风险,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门冬氨酸、甘氨酸、精氨酸序列占据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 交联位点,对纤维蛋白原或血浆因子所介导的血小板聚集产生竞争性抑制作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 受体拮抗是被公认的最强的血小板抑制剂,在冠脉内应用将增加冠脉血栓出药物浓度,加强药物与血小板、内皮的结合,有益于发挥替罗非班最佳血小板抑制效果[14-16]。替罗非班在冠脉内应用可缩短药物起效时间,用药后约5 min 对血小板抑制作用高达96%,且替罗非班能够减小病变处血栓负荷,有助于恢复心肌灌注与冠状动脉血流,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有研究[17]发现,替罗非班在用药后出血发生风险与严重程度与替罗非班剂量有显著相关性。
综上所述,替罗非班可改善PCI 术后STR 不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ST抬高幅度、fQRS导联数及LVEF水平,降低患者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