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春暖 梁影虹 林倩雯
529500 阳江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广东阳江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属于β属的新型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急性自限性疾病,死亡率为2%[1];重症者可能由于弥漫性肺泡损伤与进行性呼吸衰竭而导致死亡[2]。目前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临床一般以西药抗病毒治疗为主,结合中药方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人数较多,且诸多患者表现为低热、干咳,咳少量黏稠痰等临床特点,重症患者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等症状[3]。为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排痰,则需要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震动排痰仪;但为提升患者康复效果,则需要对其予以良好的护理配合。当前随着护理技术条件的不断发展与改进,目前临床多使用综合护理模式[4]。本文现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应用震动排痰仪的护理效果。
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16例。其中男11例,年龄24岁2例,28岁、35岁、36岁、48岁、49岁、56岁、61岁、69岁、77岁各1例;女5例,年龄分别为23岁、27岁、56岁、60岁、77岁。其中重型4例,男2例,分别为49岁、61岁;女2例,分别为56岁、60岁。
纳入标准:①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诊断标准;②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存在气胸、胸壁皮肤破损、凝血功能明显异常、肺出血及大咯血者;②不能完成或耐受震动排痰仪治疗;③研究过程中自动退出或因资料不全无法进行疗效统计者。
方法: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的标准治疗基础上应用震动排痰仪(G5型震动排痰机),在治疗过程中为患者使用综合护理。①每次操作应选择在患者餐前1~2 h 或餐后2 h 进行:使用过程中指导患者佩戴口罩,密切监测患者神志、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随时询问患者,如出现头晕、气促、胸闷、主诉不能耐受时应及时终止治疗,并通知医生。观察患者情况及痰量、性质、颜色的变化,能自主咳嗽的患者振动排痰5~10 min 后鼓励并指导其进行有效咳嗽。②加强对患者的隔离保护:新冠肺炎病毒感染患者需要被安排在隔离病房进行治疗,为提升患者的舒适度,避免发生交叉感染,护理人员需要定时对隔离病房进行消毒,控制好隔离室的温度与湿度,以提升患者的舒适感。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前后均需要进行严格的手卫生消毒,并且需要做好患者的个人卫生及定时对其接触的物品进行严格消毒;对于患者使用过的被服,需要使用水溶性袋装置,使用鹅颈式方式对袋口进行捆扎并用含氯消毒液进行喷洒消毒后放入橘黄袋再次扎好;对于医疗废物需要使用双层黄色垃圾袋盛装,喷洒含氯消毒液,之后由专人进行专业处理。采取上述措施后能够有效降低交叉感染的发生率,加强对患者的保护。③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由于新冠肺炎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因此在排痰治疗前,护理人员需要严格穿戴防护服,做好呼吸道隔离措施,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排出的痰液按照严格的标准与方式进行收集,待专人进行妥善处理;在治疗后护理人员需要按照无菌操作规程与相关的消毒标准对收集器与震动排痰机进行严格消毒,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消毒,避免发生交叉感染。护士长需加强对护理人员静脉输液的指导与安全教育,例如使用注射器后需要及时将其放置于塑料锐器盒,封口严密,按照新冠肺炎医疗废物的处理标准进行处理;并且护士还需要加强对自身的防护,避免发生针刺伤等不良情况,从而避免感染现象的发生。④其他:除上述措施外,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饮食护理,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摄入,并保证患者呼吸顺畅;同时加强对患者的体温监测,若出现高温情况,则需要及时使用物理方式进行降温;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及时告知医生相关的病情变化情况,从而能够调整治疗与护理方案,对异常情况进行及时处理。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⑤康复期护理:治疗后需要对患者的血气指标水平进行复查,若动脉血氧分压(PaO2)达到137 mmHg,氧合指数(PaO2/FiO2)达到391 mmHg,外周血氧饱和度达到97%以上,并且未出现咳嗽症状,则提示进入康复期,此时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呼吸运动与床下运动,但仍然需要加强对患者的观察,若发生明显疲劳、胸闷、呼吸困难、头晕、心悸、站立不稳等情况,则应立即停止运动,并予以及时有效的处理。
观察指标:①观察患者护理前及护理2周后的体温、血氧饱和度、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变化情况。②观察患者护理前及护理2周后的降钙素原(PCT)、C 反应蛋白(CRP)、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积分变化情况。临床症状积分评判标准:0分表示无症状,1分表示轻度症状,2分表示中度症状,3分表示重度症状。③观察患者护理前及护理2周后的凝血功能变化情况。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20.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转换为正态分布后行统计学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患者护理前及护理2 周后体温、血氧饱和度、PaO2、PaCO2水平变化比较:相比于护理前,护理2周后患者体温、PaCO2水平均明显降低,血氧饱和度、PaO2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护理前及护理2周后体温、血氧饱和度、PaO2、PaCO2水平变化比较(±s)
表1 患者护理前及护理2周后体温、血氧饱和度、PaO2、PaCO2水平变化比较(±s)
时间 n 体温(℃) 血氧饱和度(%) PaO2(mmHg) PaCO2(mmHg)护理前 16 38.54±0.84 85.93±6.57 61.38±14.87 57.02±16.34护理2周后 16 37.02±0.16 92.57±6.08 77.96±18.64 41.96±15.65 t 7.110 2.967 2.781 2.662 P 0.000 0.006 0.009 0.012
患者护理前及护理2 周后PCT、CRP、临床症状积分变化比较:相比于护理前,护理2 周后患者PCT、CRP水平及临床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护理前及护理2周后PCT、CRP、临床症状积分变化比较(±s)
表2 患者护理前及护理2周后PCT、CRP、临床症状积分变化比较(±s)
时间 n PCT(ng/mL) CRP(mg/L) 临床症状积分(分)护理前 16 4.83±1.19 29.64±8.57 1.85±0.53护理2周后 16 2.03±0.42 17.52±4.83 1.02±0.17 t 8.875 4.928 5.965 P 0.000 0.000 0.000
患者护理前及护理2周后凝血功能变化比较:相比于护理前,护理2 周后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患者护理前及护理2周后凝血功能变化比较(±s,s)
表3 患者护理前及护理2周后凝血功能变化比较(±s,s)
时间 n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凝血酶时间护理前 16 16.31±1.87 42.09±7.54 32.58±8.96护理2周后 16 18.51±2.71 50.13±8.34 40.02±9.68 t 2.673 2.860 2.256 P 0.012 0.008 0.03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若症状较重,还可能导致患者死亡[5]。患者多表现为低热、干咳、咳少量黏稠痰等临床特点,重症患者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等症状。目前临床多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的标准进行治疗。
当前临床医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震动排痰仪。震动排痰仪的主要设计原理为胸部物理治疗,其主要治疗方式是通过将特定方向的周期变化应用于患者机体表面,从而产生不同的功能,最终能够有效达到排痰的目的,同时使用震动排痰仪进行治疗,能够进行有规律的叩背排痰,并且具有均匀的力度,可有效控制治疗时间,因而能够辅助患者排痰[6],但为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则需要采用良好的护理方法。本研究主要使用综合护理模式,包括加强对患者的隔离保护、对护理人员的管理、对患者日常生活、饮食护理及康复期护理等,最终缓解不良症状。根据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的体温、PaCO2、PCT、CRP 水平及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血氧饱和度、PaO2水平均明显升高,凝血功能明显改善,原因在于通过联合治疗,不仅能够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同时通过有规律的排痰还能够有效辅助患者出除痰液,确保呼吸道顺畅,加之为患者使用综合护理模式,能够实现对患者的全方面护理,逐渐提升患者的机体健康水平与日常生活能力,避免发生呼吸不畅的情况,最终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应用震动排痰仪,不仅能够降低体温、PaCO2、PCT、CRP 水平及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积分,同时还能够提升血氧饱和度、PaO2水平,改善凝血功能,可作为临床的首选护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