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彩红
210018 兰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南京
高血脂症是指人体中的血脂水平偏高,超出正常水平。高血脂症不仅是导致糖尿病、高血压发生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同时还可能导致肝硬化、脂肪肝、胆结石、失明等。更严重的是,高血脂症还可能会诱发多种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患者同时伴发高血脂,将会导致病情加重,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进一步发展,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因此,必须寻求一种疗效显著的降血脂药物来稳定人体的血脂水平,降低高血脂症对心血管疾病的危害性。临床认为,高脂血症患者应当科学、合理饮食;要进行积极的运动锻炼,禁烟禁酒,通过降低自身机体的血脂水平来降低肝硬化、冠心病、心血管事件等的发生概率;同时,还需要使用一些有效药物进行治疗[1]。目前,临床公认最为有效的降血脂药物是他汀类药物,且该类药具备抗炎、抗氧化、抗应激等多种疗效。临床上最常用到的他汀类药物有辛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2]。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辛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2018年2月-2019年10月收治高血脂症患者3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9例。对照组男12例,女7 例;年龄54~74 岁,平均(64.12±2.43)岁;病程2~10年,平均(5.63±3.76)年。试验组男11例,女8 例;年龄53~75 岁,平均(64.31±2.55)岁;病程1~11年,平均(5.99±3.6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根据高血脂症相关诊断标准确诊;②总胆固醇(TG)>62 mmol/L,甘油三酯(TC)>1.8 mmol/L;③不存在其他严重并发症;④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对辛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过敏;②妊娠或者哺乳;③存在严重的糖尿病、高血压、内分泌疾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④因遗传因素导致的血脂升高;⑤精神障碍。
方法:所有高血脂症患者在进入医院以后,均立即采取对症治疗,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指导患者进行饮食控制、禁烟禁酒、运动指导,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常规治疗,如果患者伴发心绞痛,可给予含服硝酸甘油治疗。①对照组在上述治疗干预下,再给予阿托伐他汀片治疗,患者每天在睡觉之前服用10 mg,疗程共计12 周。②试验组基于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其中阿托伐他汀片服用方式同对照组;辛伐他汀片在每天睡觉之前服用10 mg,疗程共计12 周。
观察指标:①分别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情况,指标包括TC、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②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脂达标率,判断标准:潜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时,TC<4.7 mmol/L,TG<1.7 mmol/L,LDL-C<2.6 mmol/L;有潜在冠心病危险因子时,TC<5.2 mmol/L,TG<1.7 mmol/L,LDL-C<3.1 mmol/L。③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包括肝功异常、胃肠道不适、肌关节疼痛、乏力等。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患者的TG、TC、LDL-C 下降幅度分别>20%、40%、20%;②有效:患者的TG、TC、LDL-C 下降幅度分别在10%~19%、20%~39%、10%~19%;③无效:均没有下降到有效标准范围之内;④恶化:TG、TC、LDL-C出现了升高现象。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22.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血脂指标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各项血脂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TG、TC、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DL-C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血脂指标水平比较(±s,mmol/L)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血脂指标水平比较(±s,mmol/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 TG TC LDL-C HDL-C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 19 2.16±0.14 1.43±0.05* 5.22±0.33 3.08±0.11* 3.41±0.28 2.39±0.08* 1.22±0.12 1.89±0.17*对照组 19 2.13±0.18 1.53±0.09* 5.25±0.30 3.25±0.26* 3.36±0.32 2.53±0.19* 1.24±0.10 1.61±0.13*t 0.573 5 4.233 7 0.293 2 2.624 8 0.512 5 2.960 1 0.558 1 5.702 9 P 0.569 9 0.000 2 0.771 0 0.012 6 0.611 4 0.000 0 0.580 2 0.000 0
两组患者血脂达标率比较:对照组血脂达标率为63.15%(12/19),低于试验组的100.00%(19/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5 8,P=0.043 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脂症发病率也逐年升高,成为当前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的一种高危险性全身性疾病。目前,临床认为引起高血脂症的因素包括患者个人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代谢功能、自身胆固醇合成等。具体来说,导致高血脂症的因素主要和患者自身代谢功能、胆固醇合成等密切相关。另有研究发现,每500 人中就会有1 人因家族遗传发生高血脂症,同时伴有冠心病,可见高血脂症还与遗传基因存在相关。过胖也会导致高血脂症的发生,肥胖会提高人体LDL-C 的浓度。此外,体力活动也会导致高血脂症的发生,时常进行体力活动的人,其自身的HDL-C 浓度会出现降低等情况。性别与年龄也对高血脂发生存在一定影响,一般情况下,TG 会随着年龄升高而出现升高现象;女性月经期间消失前,机体中的TG 会低于男性,而月经消失后,LDL-C、HDL-C 就会出现增加或下降现象。
他汀类药物能够对HMG-CoA 还原酶进行抑制来阻断细胞内羟甲戊酸的代谢途径,从减少机体细胞中的胆固醇合成,具有较好的降脂作用,被临床用于治疗不能采取饮食控制的高胆固醇血症[3]。阿托伐他汀钙属于一种他汀类血脂调节药物,此药本身不存在活性,经患者口服并吸收后,产生的水解产物能够在患者体内体竞争性地对TG 的合成产生抑制作用,能对酶HMG-CoA 还原酶进行限速,有效降低患者机体胆固醇的合成。该药还可以提高LDL-C 合成速度,使得患者血液内的TG、LDL-C 水平有效降低,同时还能适当地降低血清TC 的水平,适当增加血清HDL-C 水平[4]。辛伐他汀能够抑制机体中的内源性胆固醇合成,让机体血浆内的LDL-C 水平有效降低。相关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可以有效治疗高胆固醇血症,但如果为混合型高血脂症,辛伐他汀治疗的效果并不是很显著,推荐联合用药治疗[5]。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辛伐他汀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其血脂改善情况、血脂达标率等均优于单独采取阿托伐他汀片治疗的对照组,这表明辛伐他汀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稳定患者血脂水平,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