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 茜,陈 莹
(常州市中医医院门诊,江苏 常州 213300)
盘源性腰痛的发病原因主要为患者腰椎间盘是内部结构发生纤维环内裂症、退变等对椎间盘内疼痛感受器造成刺激,最终引发疼痛[1-2]。患者会因机体负重不当、姿势不当等原因引发疾病急性发作。急性期盘源性腰痛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日常活动受限、腰部剧烈疼痛,对其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较大影响[3-4]。在中医医学理论中,将盘源性腰痛归属于“腰痛”“痹症”等范畴。平衡罐是依据中医基本理论,并结合现代医学,通过各种手法,将热力排除罐内气体形成负压,吸附于患者皮肤表面,进而起到行气活血、通经活络等作用[5-7]。本研究给予本院收治的急性期盘源性腰痛患者平衡罐治疗,与常规药物及外敷干预效果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本院门诊收治的急性期盘源性腰痛患者94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2例;年龄23~64岁,平均(42.18±6.44)岁;急性发作病程3 h至3 d,平均(1.38±0.29)d。观察组中男27例,女20例;年龄28~70岁,平均(42.09±6.35)岁;急性发作病程4 h至3 d,平均(1.41±0.33)d。纳入标准:年龄大于或等于18岁;均符合盘源性腰痛诊断标准;急性发作病程小于7 d;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对此次使用药物过敏;由其他原因造成的腰痛;拒绝配合此研究。本研究由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及外敷干预,给予患者口服塞来昔布胶囊(G.D.Searle LLC,国药准字J20150067),每次100 mg,每天2次。并给予患者玉龙散(本院自制,由肉桂、干姜等药粉末组成,80克/袋,批号:1291203)外敷治疗,用蜜糖、药粉末置于沸水中调匀成糊状,再平铺于敷药纸,温敷腰部,最后用胶布固定,每天1次,敷药时间为20:00~8:00,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周。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行平衡罐治疗。(1)闪罐。患者取俯卧位,暴露其腰背部,并经脉循于膀胱经、督脉上闪罐3个来回,以膀胱经至督脉的顺序,自健侧至患侧行“留-拔-留”的循环手法,范围自腰骶部至肩胛间区。操作者在操作时做到动作轻巧,发出清脆响声。(2)走罐。于患者施术部位涂抹润滑油,沿督脉、膀胱经经脉遁形推拉平衡罐,共3个来回,以皮肤潮红为度。操作者在操作时确保推拉动作平稳、缓慢,并在患者腰部实施抖罐、摇罐3个来回。(3)坐罐。用排罐法将罐吸附于督脉、膀胱经,采用闪、摇、抖、振、提等手法,留罐时间为5~10 min。期间对患者皮肤状况进行严密观察。每3天治疗1次,共治疗3周。
1.2.2疗效判定标准及观察指标 (1)疗效判定标准。显效:腰痛症状基本消失,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受影响;有效:腰痛症状有所改善,腰椎活动功能有所恢复;无效:腰痛症状及腰椎活动功能无任何好转,甚至加重[8]。总有效=显效+有效。(2)腰椎活动功能: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两组干预前、干预3周后腰椎活动功能,共10个条目,每个条目0~5分,总分0~50分,评分越高表示腰椎活动功能障碍越严重[9]。(3)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干预前、干预3周后疼痛程度,总分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极剧烈疼痛,评分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10]。(4)生活质量:采用健康简明量表(SF-36)评价两组干预前、干预3周后患者生活质量,共8个维度,每个维度0~100分,评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严重[11]。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两组干预前后腰椎活动功能比较 两组干预3周后ODI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3周后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腰椎活动功能比较分)
2.3两组干预前后疼痛程度比较 两组干预3周后V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3周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疼痛程度比较分)
2.4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比较 两组干预3周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干预3周后,除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维度外,其他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比较分)
腰痛为脊柱疾病高发症状,不仅对患者机体健康造成较大影响,还使其生活质量显著下降[12-13]。在中医学理论中,盘源性腰痛早在《圣济总录·卒腰痛》中被记载:“论卒腰痛者,谓气脉凝滞,经络塞涩,或举重伤腰,故卒痛也”,表明此类患者通常由于跌扑损伤而造成机体静脉受损,致使气运不畅,气滞血瘀、不通则痛[14-15]。盘源性腰痛主要由于患者椎间盘退变后内部应力分布失衡,从而引发盘内失衡,其外层纤维环负荷过大刺激神经末梢,最终引发腰痛。此外,因为纤维受破坏,髓核出现外流,因而易造成多种炎症介质对其伤害感受末梢造成影响[16-17]。本研究通过给予急性期盘源性腰痛患者实施平衡罐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
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更优,表明对急性期盘源性腰痛患者实施平衡罐治疗的效果显著。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拔罐疗法是中医传统治疗措施,中医医学理论认为其拔罐疗法可起到疏经通络、消肿止痛等功效,而平衡罐源自拔罐疗法,其充分应用闪罐、走罐、坐罐等拔罐措施,达到治疗目的。其中闪罐的作用为对患者整个脊柱实施有效调节,帮助其达到整体平衡效果;走罐可起到疏通膀胱经、督脉的效果,并可促使气血遁形;留罐可起到调节气血阴阳的效果,并通过闪、抖、振等手法,促进患者畅行气血,最终有效提升治疗效果[1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3周后O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除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维度外,其他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对急性期盘源性腰痛患者实施平衡罐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腰椎活动功能,并提高其生活质量。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人体脊柱正常位置需连接脊柱的肌肉等组织相互调节,从而确保脊柱的稳定性。平衡罐疗法通过应用多种拔罐方式有效带动患者背部脊柱附近肌肉组织,促进协调腰背部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有效放松痉挛软组织,提升脊柱稳定性,从而改善腰部活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19]。本研究中,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给予患者平衡罐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感,分析其原因主要为中医认为平衡罐将阴阳学说作为基础,将自身平衡作为核心,通过闪罐、揉罐、推罐、抖罐及坐罐达到调节气血阴阳、疏通经脉的作用,达到“通则不痛”的效果。此外,现代医学认为,该治疗措施能够有效拉长肌肉,提升脊柱肌肉血液的灌注量,从而增加局部痛阈,并通过扩张血管,改善机体局部血液回流,提高新陈代谢速度。此外,拔罐还可充分改善患者机体体液免疫状况,促进症状尽快改善,缓解疼痛感[20]。
综上所述,对急性期盘源性腰痛患者实施平衡罐治疗能改善腰椎活动功能,缓解疼痛感,提升生活质量,促进早日康复,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