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慧雅,曾斤日,王桠男,杨 玲
(1.深圳市宝安区沙井预防保健所检验科;2.深圳市宝安区沙井预防保健所门诊部,广东深圳 518104)
沙门氏菌是常见的人畜共患的致病菌,主要由污染的水源及食物经粪口途径引起感染[1]。沙门氏菌感染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为胃肠炎型,多数患者的病情较为急骤,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大便次数增多,可高达数十次,多为水样便)[2]。沙门氏菌分型的种类较多,目前治疗沙门氏菌的感染主要使用抗生素,但由于近年来抗生素的滥用,导致不同血清型的沙门氏菌对各类抗生素产生不同的耐药性[3]。因此,沙门氏菌的血清分型分析及耐药性研究对于临床对症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宝安区沙井地区115例沙氏门菌分型进行了分离,再对各分型的沙氏门菌进行药敏试验,为进一步了解沙井地区沙门氏菌感染的情况,从而利于寻找防治沙氏门菌的有效措施,现报道如下。
1.1 菌株来源 标本采集时间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样的标本均来源于沙井地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中疑似腹泻病人的肛拭子标本,共收集了115例沙门氏菌株标本。
1.2 试剂与仪器 一次性采样器;SC(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SS(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培养基、M-H(水解酪蛋白)培养基琼脂、三糖铁琼脂培养基均购自广东环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购自法国Chromagar公司;沙门氏菌诊断血清购自宁波天润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药敏纸片购自北京天坛药物生物技术开发公司;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Sensititre公司,型号:Aris2X)。实验使用的所有试剂均为合格产品,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1.3 研究方法
1.3.1 分离与鉴定 使用一次性采样器保存采集的肛拭子标本,然后送检。滴入SC增菌液,在36~37 ℃的环境下培养18~24 h,接种到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或SS培养基上,继续在36~37 ℃的环境下培养18~24 h。挑取可疑菌落接种至三糖铁琼脂培养基,36~37 ℃下培养18~24 h,结果为K(碱性)/A(酸性)产气+/-、H2S+/-的可疑菌株,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检测。根据考夫曼-勒密诺抗原表(Kauffmann-White-Le Minor Scheme)[4]行玻片凝集实验,对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分型。
1.3.2 药敏试验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K-B纸片扩散法,用11种从北京天坛药物生物技术开发公司购置的药敏纸片进行药敏实验。将含有定量抗生素的纸片贴在测试菌的琼脂平板上,纸片中所含药物吸收琼脂中的水分溶解后,不断向纸片周围扩散,形成递减的浓度梯度。在纸片周围一定范围内测试菌生长被抑制,从而形成无菌生长的透明圈即抑菌圈。抑菌圈的大小反映测试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性[5]。实验共检测11种抗生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噻吩、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氨曲南、米诺环素。
1.4 质控 根据K-B纸片扩散法抗生素敏感试验标准推荐,采用大肠埃希氏菌ATCC 25922,作为药敏实验的质量控制菌株。
2.1 沙门氏菌的血清分型 115株沙门氏菌中有7种分型:鼠伤寒沙门氏菌、伦敦沙门氏菌、病牛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斯坦利沙门氏菌。其中鼠伤寒沙门氏菌有29株,占比为25.22%;肠炎沙门氏菌8株,占比为6.96%;伦敦沙门氏菌34株,占比为29.57%;病牛沙门氏菌19株,占比为16.52%;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2株,占比为1.74%;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4株,占比为3.48%;斯坦利沙门氏菌19株,占比为16.52%,见表1。
表1 沙门氏菌的血清分型
2.2 不同血清分型沙门氏菌的耐药情况 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沙门氏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最高(98.26%),米诺环素耐药率最低(4.35%);抗生素耐药率从高至低依次为:阿米卡星>头孢他啶>氨曲南>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头孢噻吩>头孢曲松>庆大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米诺环素。其中四重耐药性菌株有57株,五重耐药性菌株有44株,多重耐药性情况严重,见表2。
表2 不同血清分型沙门氏菌的耐药情况(例)
沙门氏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是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其种类、血清分型较多,可分为2个种7个亚种,2610个血清型[6]。沙门氏菌分布广泛,可污染食物、水源,深圳地区的食物中毒主要是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7]。沙门氏菌经粪口途径进入宿主的肠道,与肠道中正常的菌群竞争,且侵入肠粘膜上皮屏障及肠系膜淋巴结,从而进入全身的血液循环,引发全身感染[8]。
根据本研究结果显示,沙井地区2018年至2019年的沙井地区的沙门氏菌主要以伦敦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及病牛沙门氏菌为主,与深圳部分地区相关研究结果[9]有所不同。因此,有关部门要加强食品及水源的监督工作,减少沙门氏菌感染的机率。同时有研究[10]表明不同国家、地区,沙门氏菌的流行趋势也不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中东、伊拉克等地方呈现出流行上升的趋势,北美、欧洲、中亚、东亚及太平洋等高收入的国家呈现出流行下降的趋势。该现象可能与国家的经济、医疗水平及食物、水源的监督体制有关系。我国不同地区沙门氏菌的主要血清分型也是存在差异的,如云南、广东、安徽等地以鼠伤寒沙门氏菌为主,香港、上海、江苏等地以肠炎沙门氏菌为主,不同血清分型的沙门氏菌致病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患者的临床表现也可能不同[11]。抗生素是治疗沙门氏菌感染的常见药物,但现在病原菌出现耐药性且耐药率不断升高。根据本研究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15株沙门氏菌对阿米卡星、头孢他啶、氨曲南、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头孢噻吩、头孢曲松、庆大霉素的耐药率高,均大于60%,表明这些抗生素不再适合用于沙门氏菌感染治疗中,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性高。病菌的耐药性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在病菌间进行传递,其他病菌也开始出现耐药性并不断地增强,且随着近年抗生素的不断滥用,耐药谱不断地拓宽,出现了多重耐药菌,这成为了全球范围内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临床上要加强抗生素的管理,制定抗生素的使用规范,明确病原菌,合理选用抗生素并控制用量。同时加强市民的宣教,食物及饮用水要经过严格处理后方可食用,降低沙门氏菌感染的概率。现在临床上常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沙门氏菌进行区分,相关研究结果发现,血清分型相同,电泳带型可能不同;血清分型不相同,但基因型可能相同,电泳带型与血清分型存在一定的关系[12]。在食物中毒及日常检测中,通过对沙门氏菌PFGE分型结果进行追溯,对疾病的爆发起到预警作用。
综上所述,沙井地区的沙门氏菌主要以伦敦沙门氏菌为主,检测到的沙门氏菌菌株对四环素类(米诺环素)和青霉素类(氨苄西林)抗生素耐药率较低,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延缓病原菌的耐药性。及时了解本地区沙门氏菌的血清分型及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合理科学的依据,并倡导居民个人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加强食物、水源的监督机制,以有效预防沙门氏菌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