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联合心肺复苏在呼吸心跳骤停抢救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2-01-24 06:54:46廖振臣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年24期
关键词:胺碘酮心肺心肌

廖振臣

(平果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广西 百色 531499)

呼吸心跳骤停是指患者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发生呼吸、心跳停止、意识丧失及动脉搏动消失。造成呼吸心跳骤停的主要原因为心脏原因,以心肌梗塞与其相关并发症为主要原因,如冠心病、心肌病、肺栓塞等,除此之外电击伤、中毒、脑血管意外及麻醉意外等均有可能导致呼吸心跳骤停。因此一旦发生呼吸心跳骤停,若抢救不及时,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临床治疗呼吸心跳骤停的主要方案为心肺复苏,该方案可促进患者心肺功能恢复,提高救治效果,但复苏成功率仍较低[1]。胺碘酮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具有轻度非竞争性的α及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功能,可有效控制室颤、室速,其在猝死预防和抢救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胺碘酮联合心肺复苏在呼吸心跳骤停抢救中的应用及对患者临床指标与心肌损伤指标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平果市人民医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72例接受抢救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36例)和B组(36例)。A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31~67岁,平均(50.96±6.55)岁;脑出血11例,深静脉血栓7例,心肌梗塞10例,肺栓塞8例。B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32~66岁,平均(51.04±6.37)岁;脑出血12例,深静脉血栓8例,心肌梗塞9例,肺栓塞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参照《2015年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解读》[3]中关于呼吸心跳骤停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均符合呼吸心跳骤停的相关指征[意识丧失、脸色发紫、脸色苍白、抽搐、呼吸停止(在4~6 min之内)等]。排除标准:合并肝、脾、肾功能异常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者;存在过敏体质者等。研究在平果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下实施。

1.2 抢救方法 A组患者开展心肺复苏治疗。将所有患者的气道开放,实施心肺复苏,以适当的力度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同步进行电除颤(按压频率设置为100次/min,按压舒张比设置为1∶1,按压与正压通气比设置为5∶1,吸氧浓度设置为95%,潮气量设置为500~600 mL,按压2 min后先停顿10 s再继续,根据患者情况持续按压抢救10~20 min),同时注射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1700,规格:1 mL∶1 mg]剂量为1 mg/3 min,并为患者建立人工气道。B组患者在A组的基础上联合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山东方明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4923,规格:2 mL∶0.15 g)进行静脉注射治疗,负荷剂量为0.15 g,在10 min内注射完毕,之后将剂量维持在1 mg/min,若注射过程中患者发生室颤、室速等反应,需再次增加负荷剂量0.15 g,并在10 min内注射完毕。复苏判定标准:以是否恢复自主循环判定是否复苏成功,其中恢复窦性心律或呼吸心跳骤停前心律,收缩压≥ 90 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 60 mmHg,恢复自主呼吸[3]。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效果,包括自主心律缓解时长、自主呼吸恢复时长、意识改善时长及出院存活率。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 h后临床指标,分别抽取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采用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检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采用心率监测仪检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呼吸频率(RR)。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4 h后心肌损伤指标,血样采集方法同②,进行离心操作(3 000 r/min,10 min)后取血清,采用多功能酶标仪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LA)、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抢救效果 与A组比,B组患者自主心律缓解时长、自主呼吸恢复时长、意识改善时长均明显缩短,出院存活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抢救效果比较

2.2 临床指标 与治疗前比,治疗2 h后两组患者PaO2、SaO2、HR、MAP、HR、RR均升高,且B组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0.05。PaO2:动脉血氧分压;SaO2:血氧饱和度;MAP:平均动脉压;HR:心率;RR:呼吸频率。1 mmHg=0.133 kPa。

组别 例数 PaO2(mmHg) SaO2(%) MAP(mmHg) HR(次/min) RR(次/min)治疗前 治疗2 h后 治疗前 治疗2 h后 治疗前 治疗2 h后 治疗前 治疗2 h后 治疗前 治疗2 h后A 组 36 65.46±4.17 74.45±1.86*71.24±5.45 77.28±0.25*62.20±5.44 73.38±3.94*52.37±8.41 65.23±6.28*16.50±1.02 19.15±1.03*B 组 36 65.38±4.21 87.71±1.75*73.18±5.36 83.17±0.19*64.29±5.31 76.41±4.02*53.30±7.35 74.42±5.76*16.30±1.24 21.27±1.55*t值 0.081 31.153 1.523 112.545 1.650 3.230 0.500 6.471 0.747 6.83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心肌损伤指标 与治疗前比,治疗24 h后两组患者CK-MB、LA、cTnI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心肌损伤指标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心肌损伤指标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0.05。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LA:乳酸;cTnI:心肌肌钙蛋白I。

组别 例数 CK-MB(U/L) LA(mmol/L) cTnI(ng/L)治疗前 治疗24 h后 治疗前 治疗24 h后 治疗前 治疗24 h后A 组 26 243.74±24.86 186.40±23.83* 12.04±1.02 1.86±0.57* 13.99±2.19 8.50±1.92*B 组 33 245.92±24.74 123.07±23.52* 11.78±0.98 1.57±0.45* 13.64±2.02 6.29±1.40*t值 0.335 10.209 0.994 2.185 0.637 5.11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呼吸心跳骤停作为临床上常见的危重急症之一,其外在表现为突然的意识丧失、呼吸停止或叹息样微弱呼吸,内在表现为血液不能流出和流入心脏,全身器官和组织的血液供应和氧气供应随之停止,容易导致各种器官损伤甚至死亡。呼吸心跳骤停发生时,往往最早出现的情况为心跳停止,在心跳停止10 s后,便会引发大脑供血、供氧停止,进而使得患者发生昏迷、抽搐等,而随心跳停止时间的延长,还会逐渐出现呼吸节律不稳,最终导致呼吸停止、颈动脉搏动消失等表现,进而危及患者的生命。若不立即采取急救治疗,患者会加速死亡,而为提高整体的抢救效果,除了要进行心肺复苏积极治疗以外,还需采取更有效的方式,来降低抢救失败的概率[4]。

根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对于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黄金时间为5 min,而若心跳停止超过4 min,会对患者的脑细胞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就算后续能将患者抢救回来,也会出现各种后遗症,并且变成植物人的概率较高,而超过6 min复苏的患者,存活率较低[5]。胺碘酮在抗心律失常药物中被归属为Ⅲ类,其能够阻滞心肌细胞膜Ca2+、K+及Na+等离子通道,使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延长,减慢传导速度,阻断折返激动;同时其能够使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减低;此外,该药还可阻断血管中的α、β肾上腺素能受体,舒张血管,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等,在房性早搏、室性早搏以及心动过速等的治疗中疗效十分突出,且在室性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速、室颤等的治疗中也有良好的效果[6-7]。本研究中,与A组比,B组患者自主心律缓解时长、自主呼吸恢复时长、意识改善时长均较短,出院存活率明显升高;治疗2 h后B组患者PaO2、SaO2、HR、MAP、HR、RR均高于A组,表明胺碘酮联合心肺复苏在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抢救中可提高冠状动脉的供血、供氧效果,取得较好的抢救效果。

呼吸心跳骤停发生后,心肌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使细胞内的CK-MB、cTnI、LA渗出,致使患者血液中CK-MB、cTnI、LA水平上升,其中CK-MB活性在症状出现5 h后开始上升,24 h内达峰值,因此,CK-MB、cTnI、LA可作为反映心肌损伤程度较为敏感的指标[8-9]。相关研究显示,胺碘酮不仅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还是一种心脏保护剂,其可使心肌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损害减轻,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10]。本研究中,治疗24 h后B组患者血清CK-MB、LA、cTnI水平均低于A组,表明胺碘酮联合心肺复苏应用于呼吸心跳骤停患者抢救中,可减少心肌损伤情况,修复受损心肌细胞。

综上,胺碘酮联合心肺复苏在呼吸心跳骤停患者抢救中可提高冠状动脉的供血、供氧效果,取得较好的抢救效果,减少心肌损伤情况,对心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胺碘酮心肺心肌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08-24 02:35:44
小象接受心肺复苏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0:16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当代陕西(2017年12期)2018-01-19 01:42:06
干细胞心肌修复的研究进展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复合心肌补片对小鼠梗死心肌的修复效果观察
山东医药(2015年14期)2016-01-12 00:39:45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39例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82例分析